首页 理论教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系特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系特征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特征,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继承前人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特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系特征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它们创立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于不同的时代背景,面临着不同的时代主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同,分属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不同阶段。但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认识成果,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的一以贯之的东西。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特征,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继承前人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特征。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共同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完备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39)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要求人们辩证地认识自然和社会,了解其本来面目,揭示其内在规律,进而达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迈进之目的。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由此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石。列宁捍卫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运用它回答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一系列重大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阶段。毛泽东用中国民族语言“实事求是”四个字,概括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运用它回答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理论——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这是唯物主义。”(40)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邓小平针对“两个凡事”的藩篱,强调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正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其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强调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正是由于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江泽民同志才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更为系统地回答了有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显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所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如同一条金带连接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它们共同的哲学基础和思想精髓。

(二)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坚持的共同的政治立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为根本宗旨

马克思主义创立伊始,便公开表明自己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41)列宁强调,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马克思主义政党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活动,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因为“数以千百万计的群众,——哪里有千百万人,哪里才是政治的起点;哪里有千百万人,而不是几千人,哪里才是真正的政治的起点”(42)。毛泽东把与最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为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出发点”,“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43)邓小平理论更是具有群众性的鲜明特点,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其政治出发点和价值标准,用“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检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把包括“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内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把最终达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强调人民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显然,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他们所创立的理论,都是站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立场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在政治立场和根本宗旨上是一脉相承的。

(三)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指引下的社会运动共同的奋斗目标

马克思主义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一个半世纪以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亦可称作共产主义运动)深刻地改变了并继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自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后,凡承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思想,都以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不同阶段的理论成果——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奋斗目标都是相同的,都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列宁坚定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以“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公式,简明扼要地概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毛泽东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即指出:“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这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区别于任何别的思想体系和任何别的社会制度的,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的完成”。(44)邓小平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目的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45)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充满信心,即使在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由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而遭到严重挫折时,他也坚信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必须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46)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不断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着未来推进。显然,在奋斗目标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也是一脉相承的。

(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都被视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改造社会的根本手段

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构成的。这一结构的运行起点,便是世代相继的物质生产力。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处于永恒的运动发展中。“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47)《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工人阶级在上升为统治阶级并剥夺剥夺者之后,必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显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视为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手段。列宁认为,只有大工业才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48),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49)。毛泽东认为,我们搞政治、搞军事,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目的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衡量一切政党作用的标准。他说:“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50)毛泽东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论述,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而他晚年在发展生产力问题上的失误,则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摒弃了毛泽东晚年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问题上的错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生产力思想。在邓小平的著作、讲话中,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论述比比皆是。他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51)因为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国家摆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根本途径,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最主要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邓小平的生产力思想,在整个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所处的核心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在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更是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置于“三个代表”的首位,强调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显然,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改造社会的根本手段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也是一脉相承的。

(五)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所共同强调的基本的政治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从分析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提出了工人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暴力革命和工人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途径,组织起独立的先进的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完成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的首要条件等基本的政治原则。列宁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的新情况,总结了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新经验,在捍卫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同时,提出了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形成了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学说,创立了工农民主专政理论和从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从而把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毛泽东一贯强调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在全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他还创立了包括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在内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他提出了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为主要内容的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邓小平在领导全党进行拨乱反正、实行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转移之初,便重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一再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他关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及其相互之间辩证关系的论述,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理论基础,从而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的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同时始终是由先进文化引导的、始终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自身建设的伟大工程的相互促进的事业;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联系起来,科学地揭示了执政党建设的规律,赋予了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宗旨和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从而把党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境界。这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将会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显然,在所坚持的基本的政治原则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也是一脉相承的。

此外,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成和基本特征上也是相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主要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科学体系也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阶级性、实践性和发展性,而这些,也正是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备的。

尽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它们共同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相比,在创立时期、形成时代、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有关具体内容上是不同的,但从本质上看,它们都是一脉相承的。具体到当代中国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当然,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一脉相承的关系,并非说它们之间就没有差异、完全相同。事实上,由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处的历史条件和面临的任务不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因此,它们的具体内容也是不同的。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所产生的三大理论成果为例,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如何取得革命胜利并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所以,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它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的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所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它的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的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如何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问题,所以,深化和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它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具体内容上的不同,正说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客观事实总是处在不停的变动之中,马克思主义也必定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入和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典范,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最现实、最生动的教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我们要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

(丁俊萍,原载《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