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也同样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的新的理论成果。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际上处于两种社会制度对立、斗争的最前沿。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国内环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在党员干部中违法乱纪、腐化堕落案件仍有发生。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时代思想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代的特征和需要构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也同样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的新的理论成果。

先看一下世纪之交的国际形势。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主义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国际环境。

政治上,二战结束后,和平和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影响和平和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矛盾复杂多变,世界并不安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政治意识形态、经济领域和军事战略等方面对社会主义国家展开咄咄逼人的全面攻势。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际上处于两种社会制度对立、斗争的最前沿。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将面临长期的国际压力,渗透与反渗透、遏制与反遏制、分裂与反分裂、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将长期存在。面对国际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现实,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的“西化”、“分化”政治图谋和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局势,如何使人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保持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如何在两种社会制度的长期斗争中站稳脚跟,发展自己,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严峻课题。

经济上,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浪潮正成为当今世界不可抗拒的发展潮流,任何国家和民族如果不顺应这种潮流,就势必会被历史所抛弃。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从总体上说,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弱势地位。落后的现实要求广大发展中国家尽可能地对外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但是,它们经济落后,国内体制不健全,制度又相对脆弱,缺乏抵御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能力。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大而积极的举措,但是,面对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的国际形势,如果不能采取正确的态度和对策,就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陷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抢科技这个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未来世界将是以知识与技术创新为基础,以全球为市场的时代。它将促进各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产业构成、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教育制度、文化取向等发生深刻的变化,也将对各国的对内、对外政策提出新课题。

文化上,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西方发达国家文化渗透战略的加紧实施,引起了世界种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其中,有历史的与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冲突,也有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斗争。这种冲突和斗争,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表现得更加突出。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异常激烈,在我国的经济实力与科学技术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很大差距的情况下,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构筑防范敌对势力渗透颠覆活动“堤坝”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极为艰难的。

再看一下世纪之初的中国国情。就国内形势的变化来看,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我国面临着国内建设不断发展的考验。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国内环境。

随着我国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加入WTO,我国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形式等多样化还将进一步发展,这给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带来深刻影响。这些新变化使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此外,我国在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增长之后,也面临着国际经济衰退,国内经济结构需要调整,部分国有企业发生较大困难,人口与资源矛盾日益突出,发展经济与保持生态环境等重重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党如何更好地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不同社会群体的具体利益;如何才能在扩大自己的阶级基础的同时,始终保持先锋队的性质;如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如何解决国内的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等,这些都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紧迫而重大的问题。

最后看看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现状。从我们自身的情况看,我们党承担的任务,党的干部队伍、组织结构等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如何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如何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科学制定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如何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等等,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艰巨的历史性课题。

进入新世纪,党的自身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党已经由成立时的几十个党员发展到今天的六千多万党员的大党,新党员大量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党的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的不断深化,必然带来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交流与碰撞,使得我们党的思想领域面临十分复杂的情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的法则也容易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领域,引发见利忘义,钱权交易,导致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和互助精神、奉献精神的减弱。而这一时期,正值我们党的队伍进入整体性新老交接的关键时刻,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尽管党的干部队伍总体是好的,但在一些党员和干部中,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思想僵化、信念动摇,道德滑坡、组织涣散和腐败。在党员干部中违法乱纪、腐化堕落案件仍有发生。社会经济成分、社会阶层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等的多样化也给党的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建设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过去那种主要通过从上到下组织严密的部门和单位来实施党的领导的传统方法,受到极大的挑战。面对这些新变化和挑战,对党来说,最重要的是必须进一步研究和把握党自身建设的规律,加强党的各方面的建设,并从各个方面作出新的变革,从而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地解决如何领导全国人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问题。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党的状况的重大变化表明,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带领人民完成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怎样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怎样才能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把我们的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江泽民同志正是从这样的时代背景出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此回应新的历史时代的要求。它从现实和历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问题,用新的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新鲜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客观的历史必然性。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过程

任何一种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思想的提出,都决不可能是一时的兴起或灵光一闪,它都必然是以深厚的社会实践为基础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把握时代发展的特征和要求,在充分尊重历史实践、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深刻思考国际上一些曾经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兴衰成败的教训,在深入分析和慎重回应我们党执政所面临的各类问题和严峻挑战的基础上长期思考形成的。

江泽民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2000年2月20日,江泽民在出席广东茂名市领导“三讲”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要使党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成为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始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始终坚强有力地发挥好核心领导作用,必须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进一步从思想上、组织上和作用上把党建设好。这段话中包含了两个“代表”。

随后从2月21日到28日,江泽民继续在广东的深圳、顺德和广州等地考察。2月25日,江泽民在听取了广东省委常委的工作汇报后,发表了题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做到“三个代表”》的重要讲话。江泽民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3]这是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第一次完整表述。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江泽民多次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更为全面而深刻的阐述。

2000年5月14日,江泽民在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上,以《“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鲜明标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三个代表”重大意义作了最精辟的概括。

2000年6月9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江泽民从坚持“三个代表”要求的角度,强调了培养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中青年领导干部的意义。同时也第一次明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回答和解决的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6月20日,在西北五省区党建工作和西部开发座谈会上,江泽民明确提出,“要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正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200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80周年华诞。江泽民在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一方面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另一方面又以“三个代表”的要求总结历史、分析现实、前瞻未来。因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成了全篇讲话的总纲。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出席了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又一次明确指出:“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不能停。”在这次讲话中,江泽民还第一次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提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就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理论体系的内在的逻辑联系。

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隆重开幕。江泽民代表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报告科学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进一步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要求全党把这一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贡献。

至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从最初提出时的一个重要观点,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思想全面的理论体系;从指导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纲领,发展成为不仅指导党的建设,而且指导整个国家工作、指导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