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对历史发展的公开阐明

马克思对历史发展的公开阐明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共产党宣言》是继《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马克思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写的党纲,是马克思对历史发展的公开阐明,被看做是马克思哲学的公开问世和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揭露被存在者所遮蔽了的存在,揭示事情本身的真相。[59]马克思指出,历史的现实运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而不是思想、观念的运动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自身的威胁及共产主义的达成,也是它自身生产出来的。

第五节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对历史发展的公开阐明

《共产党宣言》是继《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马克思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写的党纲,是马克思对历史发展的公开阐明,被看做是马克思哲学的公开问世和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深刻分析了生产作为历史本质基础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指出意识并没有什么独立性,它倒是以生产作为自己的根基,随着人们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发展,人们的意识也随之发展,这种感性意识的进展是历史发展的推动力。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从直接的生活生产出发,深刻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暂时性和共产主义的必然胜利,同时对各种反动的、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进行了批判。马克思共产主义和这些形式上的共产主义有着根本原则区别,马克思共产主义不是现实应当的理想,不是遥远的目标,而是人的实际行动,是不断生成着的感性意识的必然要求,是对人的个性、人的感性生命的重新占有。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揭露被存在者所遮蔽了的存在,揭示事情本身的真相。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作合理的和永恒的关系,他们从这种关系出发演绎他们的经济理论。马克思深刻地指出:“你们的偏私观念使你们把自己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从历史的、在生产过程中是暂时的关系变成永恒的自然规律和理性规律,这种偏私观念是你们和一切灭亡了的统治阶级所共有的。”[59]马克思指出,历史的现实运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而不是思想、观念的运动史。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详细地分析了新的生产关系如何从生产力中生产出来,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存在论基础。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不是天然存在的状态,而是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过程,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转变不是人们意志的结果,而是人们的活动、生产产生出来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自身的威胁及共产主义的达成,也是它自身生产出来的。

资本主义的产生不是从空中自然而然地发展出来的,它是在封建社会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美洲的发现、市场的扩大,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的发展,原先那种封建的工业经营方式和工场手工业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了,一切自给自足的和闭关自守的状态都成为生产进一步发展的羁绊,封建所有制关系已不能适应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60]它变成了生产的桎梏,从而要求着适应这种变革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马克思指出:“由此可见,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61]

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摧毁了一切田园诗般的关系,用交换价值的关系取代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关系,把整个社会分裂为两个直接对立的阶级——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由于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在不断追求利润的驱使下,要求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产品销路的不断打开,这样,资本主义生产消灭了狭隘的地域局限,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加强了世界间的联系。同时由于先进的机器技术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使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它第一次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62]这是资本主义伟大的历史功绩。“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63]

在资本增殖的驱使下,资本主义必须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适应它所创造出来的生产力,就不能生存下去。“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关系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64]正如同封建的所有制关系不能适应发展了的生产力,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也不能适应它所创造的生产力。马克思指出:“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65]资本主义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发展着的生产力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因此,“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66]资本主义生产在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和使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生产出自己的掘墓人。

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工人的处境日益恶化。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两极对立的社会,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为资本家创造巨额财富,却为工人创造极端贫困。资本主义生产由于机器的推广和分工的发展,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存状况日益恶化。工人的劳动变成了机器的单纯附属品,已无技巧、手艺可言,他们的劳动只是劳动工具。工人对劳动的态度已不是热爱,而是敌视和感到可恶。资本主义把工人只是当作劳动工具。工人的生存条件日益受到资本主义的威胁,成为一无所有,愈来愈贫困的阶级。这样,资产阶级由于不能保证工人维持最低限度的奴隶般的生活,因此,资产阶级的存在越来越同社会不相容,它已无法维持自己的统治了。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无产阶级反对和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意识也逐渐发展起来,这种意识是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内部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对自己的生存条件的领会。马克思指出:“单个无产者的个性和强加于他的生存条件即劳动之间的矛盾,现在无产者自己已经意识到了。”[67]无产者为保持住自己的个性,就要摧毁这个压迫人的生存条件,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日益发展,工人愈益从分散走向联合,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自己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68]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创造了条件。一方面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人数增加了,而且无产阶级的力量也日益增长,愈来愈团结。另一方面工业的进步给无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教育因素。工人在资本主义生产中,他们自身的感性意识也在不断发展着。这些都为共产主义的实际达成准备了条件。资本主义生产为共产主义准备了物质条件和获得解放的革命力量,共产主义的生成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突破自身限制的必然。

在马克思之前和马克思时代,出于对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反抗,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各种共产主义,如反动的、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他们虽然反对私有制,要求实现社会的平等和和谐,但他们的努力最后都失败了。他们是在资本主义形而上学范围内的虚假的“革命”要求。马克思共产主义不同于这些空想的共产主义。马克思共产主义不是从理论出发,从所设想出来的愿望出发,然后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69]因为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现实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现。马克思共产主义不是在私有制范围内要求平等而是要消灭私有制,消灭雇佣劳动。于是,资产阶级中有些人责难马克思共产主义是要消灭个人挣得的、自己劳动得来的财产,认为私有制一消灭,一切活动就会停止,还责难马克思共产主义是要实行公妻制。马克思对这些责难一一驳斥,指出资本主义抽象地看待财产,他们所认为的财产就是抽象劳动创造的交换价值,并揭示出这些责难的根源是他们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责难共产主义。

马克思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70]资产阶级从观念、从他们的偏私观念出发,看不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起源和暂时性。马克思在这里再一次地揭示了人们意识的存在论起源,指出:“从宗教的、哲学的和一般意识形态的观点对共产主义提出的种种责难,都不值得详细讨论了”。[71]因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7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消亡和共产主义的实际达成是社会存在本身生产的结果。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9-30.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6-97.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25.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1.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5.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8.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91.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3.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5.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1.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4.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5.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4.

[22]海德格尔·尼采[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018.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3.

[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3-34.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4.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68.

[2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1.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4.

[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4-35.

[3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5.

[3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0.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5.

[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8.

[3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6.

[3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2.

[38]唐正东.马克思“物质生产”概念的哲学内涵论析[J].学术研究,2005,(5).

[3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

[4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1.

[4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44.

[42]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40.

[4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83.

[44]邹诗鹏.传统社会发展动力学说的解释性难题及其反思[J].教学与研究,2003,(5).

[4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9.

[4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7.

[4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4.

[4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1.

[4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5.

[5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4.

[51]路易·阿尔都塞,艾蒂安·巴里巴尔.读《资本论》[M].李其庆,冯文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288-289.

[5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19.

[5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1.

[5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8.

[5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9.

[5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9.

[5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

[5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9.

[5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68.

[6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6.

[6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2.

[6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M].:,1972:254.

[6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6.

[6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4.

[6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6.

[6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87.

[6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5.

[6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63.

[6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64.

[7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68.

[7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70.

[7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7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