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

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收支账面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面平衡。由自主性交易形成的国际收支平衡为主动平衡,由弥补性交易形成的国际收支平衡为被动平衡。由自主性交易达成的主动平衡才是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追求的目标。自主性交易的平衡与否是判断一国国际收支平衡是否真实平衡的标准。按照发生原因的不同,可将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分为以下6种。这种因景气循环使经济条件变动而发生的盈余和赤字交互出现的国际收支失衡,被称为周期性失衡。

一、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

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运用现代会计借贷记账法进行编制,因而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相等,账面上总是平衡的。但不能只从账面上来判断实际国际收支平衡与否。因此,首先需要明确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际收支平衡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才能真正弄懂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的含义。

(一)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

理解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需要弄清以下3组概念。

1.国际收支的账面平衡与真实平衡

国际收支账面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面平衡。从会计意义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面总额总是平衡的。其中虽然某些账户可能出现赤字,但可以用其他账户的盈余来弥补。

例如,经常账户的差额可以用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净额来平衡;所有交易项目的差额,可以用官方储备资产来弥补。这是由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所依据的复式记账原理和借贷记账法所决定的。但这并非国际收支的真实平衡。

国际收支真实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在经济意义上的平衡。事实上,一国的国际收支活动是由各种各样的对外经济交易引起的,不可能做到收支完全相抵。因此,一国真实的国际收支活动往往不是顺差,就是逆差,只是数额大小不同而已。

分析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最直观的办法就是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面上,根据储备资产项目的增减变动数额来判断。国际收支顺差则储备资产增加,国际收支逆差则储备资产减少。

2.国际收支的主动平衡与被动平衡

一国国际收支记录的全部对外经济交易可以分为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s)和弥补性交易(compensatory transactions)。由自主性交易形成的国际收支平衡为主动平衡,由弥补性交易形成的国际收支平衡为被动平衡。

自主性交易也称事前交易,是交易者出于特定的交易目的自主进行的交易。如经常账户的各项交易及资本与金融账户的一些交易,包括资本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直接投资等大都是出于获取经济利益的目的自发进行的交易。这种自发交易引起的收支活动,总是会产生差额。或者收大于支,或者支大于收,不可能完全相等。

弥补性交易也称事后交易,主要是指金融账户中由官方调节性措施引起的短期资本流动及储备资产变动。当自主性交易出现较大差额,需要动用储备资产或利用短期投融资人为地进行弥补或调节时,才由弥补性交易达成国际收支的被动平衡。

由自主性交易达成的主动平衡才是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追求的目标。自主性交易的平衡与否是判断一国国际收支平衡是否真实平衡的标准。

3.国际收支的数额平衡与内容平衡

国际收支的数额平衡主要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对外经济交易在价值量上的平衡;国际收支的内容平衡主要指国际收支活动在结构上的平衡。如果一国国际收支真实平衡,则其量与结构都应该平衡。由弥补性交易达成的平衡可能只是量的平衡,而结构不平衡则会给一国经济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通过吸引短期资本流动弥补经常项目逆差将加重该国外债负担;储备资产的骤增或骤减影响该国货币供求关系变动与本币币值稳定等。所以,只有价值量与结构同时平衡才是真实平衡。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政府要着力实现的外部均衡目标,但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国际收支平衡往往是一种特例或者偶然现象,而国际收支失衡则是一种常态或必然现象。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经济的因素,也有非经济的因素;有来自内部的因素,也有来自外部的因素;有实物方面的因素,也有货币方面的因素等。按照发生原因的不同,可将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分为以下6种。

1.结构性失衡

当国际分工格局或国际需求结构等国际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一国的产业结构及相应的生产要素配置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变化,由此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结构性失衡。世界各国由于自然资源和其他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而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分工格局,这种国际分工格局随要素禀赋和其他条件的变化将会发生变化,任何国家都不能永远保持既定不变的比较利益。如果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不能随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而得到及时调整,便会出现结构性失衡。此外,从需求角度看,消费者偏好的改变、代替天然原料的合成材料的发明、出口市场收入的变化、产品来源及价格变化等都会使国际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一国的产业结构如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而得到及时调整,也会出现结构性失衡。

2.周期性失衡

市场经济国家由于受商业周期的影响,会周而复始地出现繁荣、衰退、萧条、复苏4个阶段。在周期的不同阶段,无论是价格水平的变化,还是生产和就业的变化,或两者的共同变化,都会对国际收支状况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因景气循环使经济条件变动而发生的盈余和赤字交互出现的国际收支失衡,被称为周期性失衡。例如,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进口的快速增长,往往会使一国经常账户出现赤字,而在经济萧条时期,国内市场需求的疲软往往会引起出口的增加和进口的减少,使一国经常账户出现盈余。对于资本和金融账户,经济繁荣时期投资前景看好,大量资本流入,将会使该账户出现顺差,反之,在经济萧条时期,则会出现逆差。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各国经济关系的日益密切,各国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增长受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加强,致使主要工业国的商业景气循环极易传播至其他国家,从而引起世界性的经济景气循环,导致各国出现国际收支周期性失衡。

3.货币性失衡

一国货币价值变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引起国内物价水平发生变化,从而使该国物价水平与其他国家比较发生相对变动,由此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货币性失衡。当一国的生产成本与物价水平普遍上升,使其相对高于其他国家,则该国的出口会受到抑制,而进口则会受到刺激,其经常账户收支便会恶化。另外,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还会引起本国利率下降和资本流出增加,从而造成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逆差。两者结合在一起,会造成一国国际收支逆差。反之,如果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相对较少,则会发生与上述情况相反的结果,即国际收支盈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国家虽然避免了像20世纪30年代那样的严重经济危机,但却远远没有能够抑制由于需求大于供给而造成的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在发展中国家更加严重,年率达50%或更高的奔驰型通货膨胀并非少见。西方国际金融学者一般认为,通货膨胀是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收支失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4.收入性因素造成的失衡

当一国经济迅速发展时,居民的收入也会相应迅速增加,从而提出更高的消费要求,除了要求进口商品迅速扩大外,还增加了原来在较低的收入水平时所没有或较少的其他消费需求,如旅游和进口奢侈品等。这种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会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增长,引起国际收支失衡。如20世纪80年代的韩国,经济发展迅速,人均GDP从1980年的1 530美元猛增至1989年的5 400美元,经济实力有了较大的增强,但国际收支却由顺差转为逆差,1989年还有8亿美元的顺差,而1990年为逆差50亿美元,1991逆差更增至100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居民的海外旅游支出迅速增加,使无形贸易逆差严重。

5.不稳定投机和资本外逃造成的失衡

在短期资本流动中,不稳定投机与资本外逃是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另一个原因,它们还会激化业已存在的失衡。投机性资本流动是指利用利率差别和预期的汇率变动来牟利的资本流动。投机可能是稳定的,也可能是不稳定的。稳定性投机与市场力量相反,当某种货币的需求下降,投机者就买进该货币,从而有助于稳定汇率。而不稳定的投机会使汇率累进恶化,投机造成贬值,贬值又进一步刺激投机,从而使外汇市场变得更加混乱。资本外逃与投机不同,它不是追求获利,而是害怕损失。当一个国家面临货币贬值、外汇管制、政治动荡或战争威胁时,在这个国家拥有资产的居民与非居民就要把其资金转移到他们认为稳定的国家,造成该国资本的大量外流。不稳定投机和资本外逃具有突发性、规模大的特点,在国际资本流动迅速的今天,往往成为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重要原因。

6.季节性和偶然性失衡

由于生产和消费存在季节性变化的规律,进口和出口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生产和消费的季节性变化对进口和出口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一国国际收支也会发生季节性变化,从而产生季节性失衡。对于那些以农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的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失衡就常常表现为季节性失衡。这是因为,在农产品收获的季节,这些国家可以通过农产品的出口,形成贸易顺差。但在农产品收获之前,由于需要进口化肥、机械设备以及满足人们日常需要的必需品,往往又会出现贸易逆差,这种贸易差额的季节性变化是十分明显的。

无规律的短期灾变也会引起国际收支的失衡,这被称为偶然性失衡。例如,在出现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后,在短期内往往会引起出口下降。但由于需要进口食品、药品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以应付自然灾害,往往又会导致进口增加,从而出现国际收支失衡。一般地说,偶然性失衡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是一次性的,且引起的失衡也是暂时性的,因此一国往往采取动用储备的方法加以解决。

(三)国际收支失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一定限度内的国际收支顺差或者逆差甚至是有益无害的。例如,一定的顺差会使一国的国际储备得到适度增长,增强对外支付和应付国际游资冲击的能力;一定的逆差可使一国适度地利用外国资源,加快国内经济的发展。但是,一国的国际收支如果出现了持续、大量的不平衡而又得不到改善,即发生了国际收支严重失衡或国际收支危机,那么,无论对顺差国或是逆差国的经济发展来说,都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1.国际收支逆差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收支逆差通常会对一国经济带来以下不利的影响。

(1)使本国经济增长受阻。一方面由于长期的巨额逆差存在,本国的外汇储备大幅度减少,这样发展经济所需要的生产资料进口就会受到影响,从而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当出现逆差时,会使本国货币汇率有下跌的压力,政府因干预外汇市场而买进本币,形成国内货币紧缩,促使利率上升,抑制投资,从而影响本国经济增长。

(2)不利于对外经济交往。在浮动汇率制下,存在持续逆差的国家,会增加对外汇的需求,从而促使外汇汇率不断上升,本币不断贬值且国际地位日益下降,对本国的对外经济交往产生消极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本币贬值或汇率下浮,引起进口商品价格和国内物价上涨,加重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货膨胀还会引起资本大量外逃,国内资金短缺,影响国内投资和金融市场稳定。

(3)损害国际信誉。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使一国的偿债率降低。如果陷入债务困境不能自拔,又会影响到本国的经济和金融实力,使一国的国际信誉大幅度下降。

2.国际收支顺差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收支的顺差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对外经济实力,并可以提高本币信誉,是许多国家政府追求的一个宏观经济目标。但过大的国际收支顺差同样会给一国对外经济关系及国内经济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会造成一国储备资产迅速增加,带来本币升值的压力。而本币升值又会造成本国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进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从而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使国际收支转为逆差。而要想缓解本币升值的压力,政府就必须在该国出现国际收支大量顺差时,通过大量吞进多余外汇储备来干预外汇市场,从而引起本国官方储备过量增加。大量国际收支顺差还会招致贸易伙伴的不满,引起贸易摩擦和国际争端,影响对外经济和政治关系的正常发展。

同时,伴随着国际收支顺差与储备资产增加的是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和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压力。因此,可能造成一国经济在外部失衡的同时出现内部失衡,加大其宏观经济调节的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收支偏离平衡程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越大。一般而言,顺差是好事,逆差是坏事。但是,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国际收支顺差主要由于资本流入造成,而不是经常项目的顺差,则说明该国的国际竞争力较差,外资流出时就会造成逆差,国民经济显现脆弱性。如何看待一国国际收支的失衡应视具体情况而定,除考察偏离程度、持续时间外,还应考察国际收支的实质内容及所处的背景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