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汇直接管制的效率分析

外汇直接管制的效率分析

时间:2022-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当存在外汇管制时,则意味着相应的社会福利损失。而且,外汇兑换管制使本国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处于被保护的状态之中。再次,外汇兑换管制会对国际间经济交往产生不良影响。政府实行复汇率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充分发挥汇率的杠杆作用,体现政府对不同交易的不同态度。其次,复汇率制可以体现国家对特定产业及商品的态度。

四、外汇直接管制的效率分析

外汇直接管制作为一种行政调节措施,其效率与市场调节措施一样存在极大的争议。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行政与制度调节就解决某一特定需要时显得十分有力,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也十分明显。一般认为,长时期的直接管制会造成各种扭曲,进而影响到一国经济的活力。这里对外汇管制中的货币兑换管制问题与复汇率问题进行简单的效率分析。

1.货币兑换管制的经济效应分析

首先,我们对外汇市场进行局部均衡分析,着重研究在发展中国家常常发生的以兑换管制维持本币定值过高的现象。如图6-7所示,纵轴表示汇率(直接标价法),横轴表示外汇数量,SS曲线表示外汇供给,DD曲线表示外汇需求,F是市场调节时形成的均衡汇率位置,OB是政府强制维持的汇率水平。

img237

图6-7 外汇兑换管制的经济效应分析

政府确定的外汇价格低于均衡水平,导致在这一价格上的市场供给小于市场需求,政府于是采取兑换管制对外汇需求进行数量控制,使市场外汇交易量维持在OH水平。也就是说,购买外汇需要从政府获取许可证。

对于市场供给的外汇数量OH,需求者愿意为此支付的外汇价格为OA。这就意味着,如果存在着可以自由反映市场需求情况的外汇黑市,则可以从官方市场以较低价格(OB)购入外汇后,再以更高的价格(OA)在黑市上卖出,从而每一单位外汇的交易中可获得一定收益(AB)。从全社会来看,就存在一笔可以利用不同市场的价格差异而赚取的收入,我们称之为经济租金(Rent)。在图6-7中,租金总额可以用ABCE这一矩形构成的面积表示。存在着经济租金,就必然存在着谋求将这一经济租金转化为自己收入的活动,我们称为寻租行为(Rent Seeking)。寻租行为大量发生的关键在于,政府对许可证的发放不是完全规则化、公开化的,政府既可以根据外汇需求总量一视同仁地按比例配给,也可以根据申请的前后次序以排队方式供给,还可以完全视具体情况而定。在这种情况下,外汇购买者就会用各种方式来影响政府官员对外汇的分配,例如游说、夸大用汇的必要性,乃至于进行贿赂等一系列非法行为。寻租活动的结果是租金以各种形式转化为个人收入(包括政府官员个人的收入,和获得外汇者的收入)。这些收入并不是由生产活动带来的,在实质上是一种收入的再分配,并且这种分配往往使原有的社会分配状况更加不公平(因为能获得许可证的人一般都更有权势与经济实力),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讲,在这一寻租过程中发生的种种成本完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从图6-7中可以分析出的另一个社会福利损失为重负损失(Dead Weight Loss),它可以用CFE构成的图形面积加以表示。在现有的外汇交易数量上,外汇需求超过外汇供给,意味着外汇作为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高于边际成本,这显然不是均衡情况。从经济意义上讲,这种现象意味着许多交易者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购入外汇,以获得进口商品而带来效用的满足。如果提高外汇价格,即能实现这一部分效用,从而带来社会福利的提高。而当存在外汇管制时,则意味着相应的社会福利损失。

外汇兑换管制还存在着许多无法从图6-7中反映出来的消极效应,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

首先,它导致了一系列的非法现象。例如,外汇管制往往带来一个规模较大的外汇黑市,这会直接影响一国的经济秩序;其次,交易者在进口交易中倾向于高报进口,以便尽可能从政府获得较多的外汇,同时在出口交易中倾向于低报出口,以减少向政府出售外汇,这就带来政府外汇来源的减少。

其次,外汇兑换管制对一国国内经济的长远发展也具有较大的不利影响。例如,兑换管制会削弱本国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也会造成外汇资源的行政误配。另外,对资本与金融账户的管制会使本国失去利用国外资金来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而且,外汇兑换管制使本国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处于被保护的状态之中。由于缺乏来自国外的竞争,本国产业部门与金融市场的效率也难以提高。

再次,外汇兑换管制会对国际间经济交往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对经常账户兑换的管制会阻碍国际间的自由贸易,还会引发各国间的贸易战与汇率战,破坏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对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兑换管制则会降低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所能带来的福利,并直接影响到国际资金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综上所述,货币兑换管制除了存在正面效应(如节约外汇,利于进口等等)外还存在不少消极作用。权衡比较这两种效应以作正确的选择已经成为国际金融政策准则的一个难题,也是留给本教材读者思考的一个问题。

2.复汇率制度的效率分析

同其他直接管制政策一样,复汇率制对经济的影响也具有两面性。复汇率制在达到和维持内外均衡的政策目标上有以下作用:

第一,维持一定数量的国际储备并保持官方汇率。

假定一国实行的是无管制的单一固定汇率制,政府通过外汇市场干预来维持固定汇率。当该国政府执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本国物价上升,货币遭受贬值压力,为了维持币值,该国对外汇市场实行干预,买入本币,卖出外币,国际储备不断减少。为防止国际储备枯竭,该国政府采用复汇率制,在原有官方外汇市场外设定一个汇率可自由浮动的第二外汇市场。对于各项国际收支交易,只有政府核准的部分可在官方外汇市场上以官方汇率交易,其余的都必须在新的市场进行。这样,对外汇的需求压力就被部分转移到新的外汇市场上,通过第二外汇市场的本币贬值来降低外汇储备减少的幅度,以达到维持国际储备和官方汇率的双重目的。

第二,隔绝来源于外国的冲击。

如果一国对经常账户交易采用统一的固定汇率而对资本与金融账户交易采用浮动汇率,就可以通过金融汇率的灵活变动来吸收资本与金融账户下来自外国的冲击,尤其是来源于外国金融市场的短期冲击。当这一金融汇率的变动不对本国商品市场产生影响时,本国实际部门就可以与外部冲击相隔绝。在国际资金流动问题非常突出的情况下,频繁的、过度的汇率变动会对本国的进出口乃至于整个宏观经济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采用复汇率制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选择。

第三,达到产业政策的目的。

政府实行复汇率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充分发挥汇率的杠杆作用,体现政府对不同交易的不同态度。这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复汇率制可以针对进出口商品价格弹性的差异进行区别对待,从而改善进出口状况。例如,对于外国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出口品(如本国垄断的某种必需品),可以高估本币币值,从而通过出口将负担转嫁到外国消费者身上。再例如,对于外国需求价格弹性大、国际市场上竞争比较激烈的商品,则可以低估本币币值从而增加出口。其次,复汇率制可以体现国家对特定产业及商品的态度。一国可以利用复汇率制对某些行业的生产或商品的进出口给予特殊鼓励,而对另外某些行业的生产或商品的进出口予以限制。例如,在生活必需品的进口上高估本币币值,在奢侈品的进口上低估本币币值,这样就可以达到抑制奢侈品进口,鼓励必需品进口的目的。

第四,实现财政收支的目的。

例如,政府可以在不同外汇市场上以不同的汇率买卖外汇,获得其中的差价,增加财政收入。复汇率制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财政手段,针对不同交易采用不同的汇率意味着政府的差别征税措施。在单一汇率制下,政府要想达到同等效果只有通过统一的征税措施才可以实现。如果政府财政收入不足而又希望只对某些交易征税以增加收入,复汇率就成为一种选择。

复汇率制对经济也会产生很大的损害,这主要体现在:

第一,管理成本较高。由于汇率种类繁多,势必涉及大量的人力成本。管理人员主观知识上的缺陷、信息不通,都会导致复汇率的错误运用,使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益下降。第二,扭曲价格。众多的汇率导致众多的价格,使价格关系变得复杂和扭曲。第三。不公平竞争。复汇率使不同企业处在不同的竞争地位,不利于公平竞争关系的建立和透明的市场关系的形成。

另外,复汇率容易引发国际社会的非议甚至报复,不利于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从战后世界各国的历史来看,复汇率被采用的频率相当高,但是被中止的频率也相当高。换言之,复汇率被经常性地作为一种权宜之计或过渡措施来加以利用,较少有国家长期地使用某种特定形式的复汇率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