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现代的金融成长与贸易发展(世纪至世纪年代末)

近现代的金融成长与贸易发展(世纪至世纪年代末)

时间:2022-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代货币信用制度主要从三个方面为资本主义对外贸易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股份公司成为金融和外贸有力结合的重要组织形式,大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对外贸易的发展。1770年后,英国与外界的直接贸易增多。金本位制时代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二节 近现代的金融成长与贸易发展(17世纪至20世纪60年代末)

一、近代货币信用制度的产生是贸易发展的必然

在17世纪前后,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了近代货币信用制度。对外贸易的发展需要投入流通中越来越多的货币。西欧各国通过海外扩张,使大量金银流入,部分地解决了货币流通的需要,以支持对外贸易发展。而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大,迫切要求新的资金融通手段、工具和支付体系。近代货币信用制度应运而生。

这一时期的货币制度是金银复本位制。金银铸币同时流通,金银间的官方兑换比率与市场比价的差异导致金银的国际流动。地理大发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寻找金银弥补商品流通所需的金属货币。16世纪大量廉价金银随着地理大发现而涌入西欧,对于欧洲对外贸易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即使如此,也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对外贸易流通和支付的需要。17世纪后期铸币的短缺,严重制约了外贸的发展,有的商人因现金周转不灵而破产,从而引起了各种信用工具和借贷手段的诞生与创新

新式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于1609年正式创立,它是应布匹进口商的要求而设立的。该银行适应当时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不拘泥于原有的银行框架,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金融改革,用银行券代替铸币,要求进口商在该行开立账户,办理一定数额汇票,使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贸易中心,其贸易权威地位只有在伦敦的贸易往来超过荷兰时才逐渐下降。之后,另一个有代表性的新式银行——英格兰银行在1694年成立,当时设立该银行的出发点就是为解决支付体系而促进贸易发展。成立后,英格兰银行把经营获得作为中心目标,把存款作为可支配资本来经营,同时也提高了银行的工作效率和业务创新,为充分发挥资本作用和大量积累资本提供了重要条件。这种经营模式极大地促进了英国贸易的发展,奠定了伦敦超过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乃至世界贸易和金融中心的地位。

新式银行把货币、信用活动逐步与贸易发展结合在一起。贸易虽然在新式银行出现之前早已发展了若干个世纪,并导致了早期银行的产生。但直到17世纪新式银行、出现近代货币信用制度之前,货币与信用对贸易发展的贡献还只是适应性的,贸易规模的发展也较缓慢。近代货币信用制度的出现开始为贸易提供资金融通和更加快捷完备的支付体系,从而使进出口商超出自己的资本积累而从事更大量的贸易活动。“即使在18世纪,英格兰的大多数银行是由商人而不是由金匠发展起来的……银行业与商人的联系一直是最主要的。”(6)早期的商业银行与贸易结合在一起,为的是减少贸易中的风险与压力,扩大货物进出口贸易。“阿姆斯特丹的约翰·霍普公司在18世纪是银行,同时又从事第一手和第二手贸易,经营各种商业”,“从商业向银行业的发展经营遇到一个持久的中间阶段,这个中间阶段的银行业在英格兰原先被称为商人银行业。商人银行家是一个向别人提供信贷的商人”,但“多数商人银行家逐渐从一般贸易转向专门贸易,然后,又从专门贸易转向金融”。(7)

总之,金融对贸易的推动作用,最初正是通过货币与信用表现出来:货币以其自身的属性为交换和贸易提供了便利,可通过积累货币而扩大再生产;信用能够使生产者超过自己的资本积累而扩大再生产,可以及时充分地运用生产要素。可见,货币和信用是贸易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前提。

与此同时,17世纪以来随着贸易的迅速发展,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大,扩展了货币和信用的作用范围,货币财富成为主要的积累形式,货币的供给和需求随之扩大,信用活动成为普遍的现象。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货币和信用逐步联结为一体并渗透到经济生活中。尤其是新式银行的出现使金融成为一种产业,极大地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并改善了其结构和运作。金融对贸易的作用力、渗透力和凝聚力日益增强,金融业逐渐从过去的附属性行业发展成为一支相对独立的力量,在对外贸易及更广泛的经济活动中发挥主动性作用。

二、近代货币信用制度与资本主义对外贸易

近代货币信用制度的诞生,为资本主义对外贸易的发展投入了巨大的力量,使外贸发展开始依靠社会积累的力量而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近代货币信用制度主要从三个方面为资本主义对外贸易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促进了贸易资本的联合与凝聚

资本主义的外贸企业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实现社会资本的联合、凝聚。实现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股份公司。早在16~17世纪,英国和荷兰就出现一些特许公司(Chartered Company),即由政府授予一定的对外贸易垄断权和铸币权的贸易组织,如汉萨同盟,还出现可转化股权的股份公司,如东印度公司,可发行股票。股份公司成为金融和外贸有力结合的重要组织形式,大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对外贸易的发展。

2.通过金融创新便利了企业筹资

近代货币信用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的金融创新措施,便利了对外贸易企业的资金筹集。如以向企业提供贷款、对商业票据办理承兑、贴现、抵押贷款等方式把商业信用转化为银行信用,克服了对外贸易在时空上的不便,使贸易范围和规模大大扩展。

3.支持了技术和贸易的紧密结合

在贸易发展史上,技术创新一直是主要的推动力。尤其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产业革命期间,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广泛地推进了经济尤其是贸易的发展,如海上贸易对蒸汽机的推广使用。这离不开银行资金的有力支持,离不开近代货币信用制度。

产业革命后,迎来了国际贸易突飞猛进的增长。1770年后,英国与外界的直接贸易增多。从新大陆运进产品,再建立自己的分配网络运转到欧洲各地,并建立起广泛的汇兑贸易。18世纪60年代前后的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的增长和交通的改善,导致了资本主义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

(1)从19世纪起,贸易增长速度加快,超过同期世界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

金本位制时代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黄金时代”。始于1816年英国从金银复本位制转变为金本位制。金本位制的中心是英镑,基础是黄金。它建立于世界商品贸易的统一流通媒介基础之上,以黄金输送点限制汇率波动,确保了国际贸易的安全、信贷关系的持续。一方面确保了国际商品的交换;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国际资本流动。然而,由于世界贸易发展的长期不平衡,黄金大多慢慢流入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日趋恶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世界各国控制黄金外流,停止用银行券兑换黄金,黄金作为国际贸易与信贷媒介的功能大大受到制约,很难再适应国际间贸易经济活动的需求。

表2-1 1720~1870年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率

img1

资料来源:罗斯托:《世界经济的历史与展望》,1978年。

(2)国际贸易商品种类增加,商品结构发生变化。在工业制成品贸易中,机器纺织品超过手工毛织品,大宗出口商品、机器设备及其他制成品地位上升;在初级产品贸易中,大宗工业原料取代土特产品,成为附属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国际信贷关系的扩大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直接相连,为国际贸易业务融通资金。值得一提的是从19世纪中期起,英国作为贸易大国也伴随有相当数量的对外投资。英国贸易当时在世界贸易中占绝大部分比重,从19世纪20年代起确立了货币的金本位制。伦敦的一些大银行成为融通国际贸易所需资金的重要来源。欧洲大陆、美洲各国政府、英属殖民地政府等,往往在伦敦金融市场发行债券、股票进行借贷,形成英国大量的对外投资,直接推动了英国的对外贸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几十年中,国际贸易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金本位制解体,金属铸币流通终结。金属铸币的流通曾经对稳定支付体系起了积极作用,但也限制了金融对贸易的推动作用。这是由于金属铸币流通,信用货币与黄金自由兑换,金融借助支持廉价货币推动贸易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广泛流通的不兑换信用货币极大地发挥了金融为贸易提供便利的推动作用。信用货币的产生可先于生产而先导性地推动贸易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保证了金融在贸易发展中的作用。因为“二战”后为稳定本国经济,各国纷纷加强外贸管制和外汇管制,而这种管制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货币金融体制的重建,即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比较稳定的固定汇率制。它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固定各国货币的含金量,规定各国汇率和黄金价格变动的上下限,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有义务维持固定汇率。同时还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前者主要职责是监督和保持有序的货币体系,促进自由贸易和完善支付安排,以及贸易平衡和成员国际收支平衡,通过贸易发展刺激就业和增加实际收入。后者则主要是为经济发展融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充分发挥了金融对贸易的推动作用。两次大战之间,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年均只有0.7%,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大增加了对黄金储备和国际支付手段即美元的需求。由于黄金储备下降、美国贸易逆差和资本外流,发生“美元危机”,到1973年美国政府宣布完全取消黄金官价,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一个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开始确立,从而为充分发挥金融对贸易的先导作用解除了所有限制和障碍

三、多边贸易支付体系的发展

在国际贸易发展的初级阶段,各国间的贸易主要是双边贸易,其特点是:对外贸易清算时伴随着贵金属货币的流动(物物贸易除外)。当时许多国家实行重商主义政策,视贵金属为国家财富,鼓励出口,限制进口贸易。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支付体系,阻碍了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三角贸易应运而生,即A国对B国的贸易逆差用A国对C国的贸易顺差抵偿。但三角贸易受到贸易规模流向的限制。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要求更多的国家加入到统一的国际贸易网络中,可以不扩大贵金属货币在国际间的流动,而通过迂回方式抵偿贸易差额,这就要求多边贸易支付体系的发展。英国拥有发达的金融业,围绕国际贸易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支付体系。产业革命后形成的金本位制,较比以前的金银复本位制有很大的优越性。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银中任一货币变动,都会引起商品价格水平的波动,从而带来各贸易国货币关系紊乱,导致有关国家采取限制贸易政策,要求以多种货币制转向单一货币制。在金本位制下,黄金成了唯一的金属货币、世界货币,各国货币之间存在相对稳定的汇率。统一的、相对稳定的世界货币,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但以英镑为中心,以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本位制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崩溃。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脆弱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彻底崩溃,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原则,使美元成为主要国际支付手段,消除了影响国际商品贸易的障碍,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四、世界市场成为囊括全球的统一的体系,有力地促进了金融对贸易的支持

19世纪70年代以来形成的世界经济体系,发展到20世纪已成为囊括全球的统一的体系,在实质内容上从最初以流通领域的商品交换为主,发展到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世界货币是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它本身有助于世界市场的稳定和国际贸易的扩大,促进了各国经济贸易联系的加强。“金银帮助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因为金银在自己的货币概念中已经预示着世界市场的存在。”(9)

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技术革命和资本主义工业化,迫切需要扩大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扩大发展必然伴随着市场的扩大。为争夺国外市场,各国采取多种措施以增加商品出口,包括国家担保信贷及国家直接提供出口信贷,国家给予出口津贴以及实行外汇倾销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英国开始,国家为出口商承担出口信贷风险。此后,在许多国家中流行一时,同时,这些政府也直接向外国进口商提供信贷。如美国的进出口银行曾向其他国家提供信贷以扩大商品市场,为支持出口,许多国家采取直接给予出口商一定金额或减免出口税等出口津贴手段,还利用货币贬值以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度崩溃后,外汇倾销曾成为大规模支持出口的手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异常迅速。战后科技革命兴起,迅速增加了国际贸易的商品数量和种类。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带动了各国贸易往来,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和外部贸易成为战后世界贸易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20世纪70年代末,跨国公司已控制了世界贸易的3/5,其内部贸易已占世界贸易的1/3。战后金融业对国际贸易活动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增长,如提供出口信贷、出口补贴、国家银行担保等;“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固定汇率制,使国际贸易能在相对稳定的货币秩序下进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建立,可以对成员国提供各种的信贷;世界贸易组织的减税谈判,大大降低了成员国的关税税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