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纪年代末到年的经济

世纪年代末到年的经济

时间:2022-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经过20年的高速增长,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开始实行战略性的调整,初期阶段,开始逐渐以投资和消费来扩大国内的需求。此时农村居民的消费层次正处于对彩色电视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阶段。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得到了很大的调整,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极大提高。

一、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2000—2013年)

经过20年的高速增长,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开始实行战略性的调整,初期阶段,开始逐渐以投资和消费来扩大国内的需求。2000年,我国累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9214.6亿元,全年的增速保持在7%~8%的水平,初步扭转了90年代末期通货紧缩的现象,抑制了价格总水平的下降。

我国于2001年11月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外商直接投资实现了每年20%左右的增长,之后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我国的对外贸易在这个阶段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2002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为6207.7亿美元,2003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为8509.9亿美元。

2002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得以确立。

2003年之后我国的经济增长开始加速,GDP增长率达到10%,经济总量以及人均收入水平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72.2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22元。2004年的GDP增长率为10.1%,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但是此时经济中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开始突显,例如在某些行业中,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也许正是由于投资规模的增大,导致2004年出现粮食价格和房价上涨的情况。

2006年到2007年国民经济总体情况较好,此时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外贸顺差以及信贷的规模都较大,此时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2008年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国内枟劳动合同法枠的施行和民工荒引发劳动力成本提高,经济过热以及通货膨胀问题比较突出,出口的增长速度由于次贷危机的深化并在当年9月份演变成一场被格林斯潘称为“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而出现回落,尽管如此,到2008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仍达到25616亿美元。

到2013年,我国经济体制基本实现转型,提升了综合实力,我国已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变。城乡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且我国的开放型经济进一步改善,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二,出口总额世界第一。

二、居民消费方式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商品市场从原来的供不应求转变成供过于求,卖方市场逐渐切换为买方市场,居民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2000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670.1元,而在2013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6625.5元,其中农村居民家庭用于食品消费方面的支出比例还是相当大的,但是总体来说相较于20世纪的生活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1.农村居民消费方式的变化

21世纪初期农村居民的消费主要用于食品、居住、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方面的消费支出不多。此时农村居民除了最基本的吃、穿、用和住以外,对工业品的消费,尤其是对耐用消费品的消费,相较于城镇居民来说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表2-11为2000—2013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表2-11 2000—2013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  (单位:元)

注:表中部分年份和数据缺失。

2013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食品消费支出为2495.5元,比2000年增长了2.04倍;衣着方面的家庭平均消费支出为438.3元,相较于2000年增长了3.60倍;家庭平均居住支出为1233.6元,比2000年增长了3.78倍;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家庭平均消费支出为387.1元,比2000年增长了4.13倍。此时农村居民的消费层次正处于对彩色电视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阶段。

表2-12为2000—2013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比例。

表2-12 2000—2013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比例  (单位:%)

注:表中部分年份数据缺失。

食品方面的消费支出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2013年在农村居民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方面的支出仅占37.66%,比2000年下降了11.43个百分点。2000年到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处于40%~50%,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水平为小康水平。而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已经降为40%以下,说明自2012年开始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生活开始逐渐达到富裕水平。

衣着方面的消费支出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5.70%上升到2013年的6.62%,上升了0.92个百分点;居住方面的消费比重由2000年的15.47%上升到2013年的18.62%,上升了3.15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消费比重从2000年的4.52%上升到2013年的5.84%,上升了1.32个百分点;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比重从2000年的5.25%上升到2013年的9.27%,上升了4.02个百分点。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之后,农村居民家庭在生存资料方面的支出比重开始下降,而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比重开始上升。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比例在2000年的时候占消费比重为22.00%,在2013年所占比重为28.62%,交通通信方面的增速较快,是农村居民消费的热点

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得到了很大的调整,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极大提高。2000年,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12.3台、洗衣机28.6台、空调1.3台、固定电话26.4台、移动电话4.3台。到2013年,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72.9台、空调29.8台、移动电话199.5部。

以2000年至2013年这段时间为例,来分析农村居民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构成变化情况。

选取表2-12的部分数据,其中2000年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以及其他方面的支出分别占农村居民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的49.09%、5.70%、15.47%、4.52%、5.25%、5.57%、11.18%和3.22%。据此数据绘制饼状图2-15。

图2-15 200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构成

由图2-15可知,在2000年时,食品、居住、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是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部分。衣着、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等方面的支出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2013年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以及其他方面的支出分别所农村居民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的37.66%、6.62%、18.62%、5.84%、9.27%、12.01%、7.34%和2.64%。据此数据绘制饼状图2-16。

图2-16 2013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构成

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方面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从2000年的5.70%、15.47%、4.52%、5.25%和5.57%上升至2013年的6.62%、18.62%、5.84%、9.27%和12.01%。农村住房消费增长较快,人均住房面积从2000年的24.8平方米增加到2012年的37.1平方米,增长了49.60%。农村建房面积增加,并且建房的质量也开始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砖木结构的住房渐渐增多。根据表2-12的数据可以看出交通通信的增长比例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在20世纪90年代仅有少部分人消费的手机,到2000年已经开始变得普遍起来。农村居民家庭平均交通通信消费从2000年的93.1元增长到2013年的796.0元。

2.城镇居民消费方式的变化

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形成对比的是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情况,城镇居民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在2000年是4998元,其中家庭平均食品消费支出为1971.3元,占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的39.44%;家庭平均衣着方面的支出为500.5元,占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的10.01%;家庭平均居住方面的支出为565.3元,占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的11.3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方面的家庭平均支出为374.5元,占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的7.49%;家庭平均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支出为318.1元,占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的6.36%;家庭平均交通通信方面的支出为426.9元,占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的8.54%;家庭平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为669.6元,占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的13.39%。

由数据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已经超过了居住支出的比例,属于居民消费的第二大项支出,这也是城镇居民在进入21世纪之后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一种表现。

表2-13是2000—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表2-13 2000—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  (单位:元)

续表

到2006年时,城镇居民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已经达到了8697元,其中家庭平均食品消费支出是3111.9元,占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的35.78%。交通通信方面的支出从2000年的426.9元增加到2006年的1147.1元,表明进入21世纪之后交通以及信息消费在城镇居民消费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居民生活变得比以前更加便捷。

至2013年城市居民的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水平达到18022.6元,家庭平均食品消费支出是6311.9元,占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的35.02%;衣着方面的支出是1902.0元,占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的10.55%;居住方面的支出是1745.1元,占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的9.6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是1215.1元,占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的6.74%;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是1118.3元,占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的6.21%;交通通信方面的支出是2736.9元,占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的15.19%;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是2294.0元,占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的12.73%;其他方面的支出是699.3元,占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的3.88%(见表2-14)。

表2-14 2000—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比例  (单位:%)

续表

注:部分年份数据缺失。

以2000年至2013年这段时间为例,来分析城镇居民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构成变化情况。

选取表2-14的部分数据,其中2000年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以及其他方面的支出分别占城镇居民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的39.44%、10.01%、11.31%、7.49%、6.36%、8.54%、13.39%和3.46%。据此数据绘制饼状图2-17。

图2-17 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构成

由图2-17可知,在2000年时,食品、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居住方面的支出是城镇居民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部分,居民的消费方式逐渐多元化,不再单一地以食品和衣着为主。

2013年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以及其他方面的支出分别占城镇居民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的35.02%、10.55%、9.68%、6.74%、6.21%、15.19%、12.73%和3.88%。据此数据绘制饼状图2-18。

图2-18 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生活消费支出构成

由上面的数据分析可见,2000年至2013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生活消费中食品部分的消费下降了4.42个百分点,衣着部分的消费上升了0.54个百分点、居住部分的消费下降了1.63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部分的消费下降了0.75个百分点,医疗保健部分的消费下降了0.15个百分点、交通通信部分的消费提高了6.65个百分点、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部分的消费下降了0.66个百分点。

3.分析

进入21世纪之后,城镇居民的消费热点是交通通信以及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根据比例情况可以看出,尤其突出的是交通通信部分的增长。

随着汽车工业品进入普通家庭,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地方政府开始进行产能转移,逐渐淘汰落后的部分,2015年起施行的史上最严的枟环保法枠也释放了我国当前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进行规模扩张的信号,去产能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主要目的是限制传统工业扩张的发展模式。

三、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

计划经济被实践证明在资源配置上是低效的,虽然计划经济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极大地积累了物质资料,但是同时由于它的低效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这个时期的基本特征包括:第一,第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基本结束,国有企业从竞争性的行业逐步退出,进入垄断性行业。第二,2005年7月25日起,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对美元单边升值。第三,2008年开始,枟劳动合同法枠正式实施,加上春节后民工荒的出现,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同时土地成本等快速上涨,国际原油价格首次超过140美元/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成本优势开始消失。第四,2008年下半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世界性救市政策出台,美国出台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国务院出台4万亿元投资政策救市,房地产迅速升温。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开始恶化。第五,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本章小结

1979—2013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35年,是经济快速增长的35年。这35年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说它是“最好的时代”,是因为在这段时间完成了:第一,百姓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短短的35年时间,中国人完成了从满足吃饱穿暖的生存需要到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汽车进入普通家庭的传统工业化过程的转换;第二,基础设施根本性改观,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形成全国网络;第三,经济活动总量从2010年起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说它是“最坏的时代”,是因为在这35年的改革过程中,第一,中国的传统文化被市场经济大潮冲击,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被西方的各种思潮冲击,社会价值观逐渐混乱。第二,经济体制改革是以游戏规则的不断改变为基础的,在游戏规则不断改变的时期,人们失去了追逐长期利益的动机,行为短期化,市场经济的诚信基础崩溃。第三,地方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缺乏市场精神,追求规模扩张的政绩观造成了经济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低端产品严重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产品低端、研发能力低下、技术含量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造成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等。这些表明,中国的经济家像“一个巨大的胖子,但是严重缺钙”!中国进入了一个必须要调整结构,经济转型的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