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债筹资职能及其两面性

外债筹资职能及其两面性

时间:2022-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筹资的主体是国家和企业法人(私债)。判断正确,可能因这些外债的筹资活动用于生产方面而加速经济的增长和国民经济结构的良性循环,又可能因其恰当地用于国防建设、进口消费品等非生产性领域而有效地保卫了国家安全和活跃贸易,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因国家外汇收入短缺,或不能偿还外债而导致本国货币大幅贬值。

2.3.3 外债筹资职能及其两面性

政府外债是国家利用信用筹措资金分配外国资源的一种方式。私人(企业)外债是其债务人通过各种手段向国外筹集资金的一个工具。筹资的主体是国家(国家主权债务)和企业法人(私债)。其实从宏观角度看,当每笔债务将发生时,究竟是否需要借外债,例如,是应该考虑调整结构还是以借债来维持现有格局?有无更好的其他筹资方式?如果要借债,多少才合适呢?这些都是由借款申请人(当局)来判定的。判断正确,可能因这些外债的筹资活动用于生产方面而加速经济的增长和国民经济结构的良性循环,又可能因其恰当地用于国防建设、进口消费品等非生产性领域而有效地保卫了国家安全和活跃贸易,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反过来,判断错误,并且往往是过后方知,轻则因项目失败表现为还本付息的负担,重则因长期依靠外债筹资暂时掩盖了一国经济结构的失调,丧失了国家可防微杜渐,及时调整的良机,以致酿成大祸。例如,对于为弥补财政赤字所借外债,当局应该考虑的是:第一,借债的使用是财政经常性支出,还是资本性支出?第二,这些支出本身的合理性?在生产性建设方面所借应当考虑的是:①是否存在经济(生产)结构上本身的不平衡?②有无价格、政策上的扭曲行为?它对竞争和效率的影响有多大?第三,有无还款需要的外汇来源?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来甄别到底是正常需求引致的资金短缺需要借债,还是由于本身经济结构有问题。若是后者,资金短缺恰恰是由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发出的危险信号,这种情况下的借债活动,可能暂时缓解矛盾,但也可能掩盖经济结构的弱点,错过尽早进行政策调整的良机,最终酿成经济大灾难。在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因国家外汇收入短缺,或不能偿还外债而导致本国货币大幅贬值。这些国家从1997年6月30日到1998年1月25日短短半年,以1美元兑换当地货币计算的货币贬值情况为:泰国由27.4贬至51.4,菲律宾由26.35贬至41.29,马来西亚由2.52贬至4.29,印度尼西亚由2430.74贬至8648.93,韩国由885.50贬至1594.74,简直到了惊人的程度。这些国家大批企业倒闭,失业人数大量增加,经济增长率由危机前的8%~10%到1998年年初预计调整到2%~4%。当然,引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很多,但无论如何,可以肯定地说:这些国家在重视外债筹资功能的同时,忽视了不断保持稳健的经济结构;而外债的作用又正好掩盖了某些经济结构上的问题。这是至今为止人们普遍认同的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