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坚实的基础·“十五”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坚实的基础·“十五”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夏新增灌溉面积70万亩,解决了97万人的饮水困难,增加和恢复水库库容1.8亿立方米。宁夏工业经济整体呈现快速增长、效益明显提高的态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在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采取“一卡通”方式兑现粮食直接补贴,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十五”期间,宁夏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9000万美元,比“九五”增长46.8%。与东部省区特别是福建、山东等省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不断向纵深发展。

第二节 坚实的基础·“十五”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国民经济发展加速,人均水平与全国的差距缩小

2005年宁夏生产总值达到599.4亿元,2006年达到606亿元,2007年达到707亿元,七年平均增长11%以上。2005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0元(合1250美元),与全国人均生产总值的差距比2000年缩小了近10个百分点,2006、2007年又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地方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快速增长,2007年达到78亿元,年均增长27%。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0亿元,是“九五”的2.8倍,年均增长23%,其中累计争取国债资金超过100亿元,带动其他投资。2006、2007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515亿元和610亿元。办成了并将更多地完成一批过去想办而无法办成的大事。

二、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生态建设迈出较大步伐

(一)交通建设

两条国道主干线即丹东至拉萨公路、青岛至银川公路宁夏境内段和西部大通道银川至武汉公路桃山口至固原段全部建成高速公路。实施了通县油路、县际公路、农村公路改造及通达工程等,大大改善了县乡公路落后的面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000公里。完成了大古铁路改造,对河东机场设施进行了配套完善。

(二)能源发展

建成羊场湾等煤矿,新增原煤生产能力1000万吨。建成石嘴山二电厂、中宁电厂、贺兰山风电厂等电源项目,实施了大规模城乡电网改造和宁夏与西北第三、第四回330KV联络线等电网项目,新增发电装机271万千瓦,发电量、煤炭产量分别比2000年增长109.4%和64.4%。自然村通电率达到100%。

(三)水利建设

建成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宁夏扶贫扬黄灌溉一期主体工程、黄河宁夏段防洪一期工程、盐环定扬水宁夏专用工程、长城塬引水工程、农村饮水解困一、二期工程等,加固改造了一批病险水库。宁夏新增灌溉面积70万亩,解决了97万人的饮水困难,增加和恢复水库库容1.8亿立方米。

(四)信息化发展

电信业务总量保持平均30%以上高速增长,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分别达20.6线/百人和27.3部/百人,居西部地区前列。宁夏互联网用户达到40万户,比2000年增加36万户,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等稳步推进。

(五)生态建设

完成人工造林1397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456万亩),是“九五”的3.5倍,森林覆盖率由8.4%提高到12%。通过实施全面禁牧和天然草场退牧还草工程、“百万亩人工种草工程”等,人工种草面积累计达到680万亩,天然草原围栏达到1500万亩,草原生态得到初步恢复。

三、优势特色产业壮大,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出现加速势头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12∶46∶42,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就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成为新增就业的主渠道。

(一)农业

畜牧业占农业增加值比重由2000年的28.5%提高到2005年的33.5%,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比“九五”提高了10个百分点。肉、奶产量分别增加42%和120%,设施蔬菜和枸杞种植面积分别增长150%和145%。粮食产量稳定在28亿公斤以上。

(二)工业

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已经起步实施。新材料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发展势头良好。宁夏工业经济整体呈现快速增长、效益明显提高的态势。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2%,经济效益指数提高52.6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宁夏工业的比重达到40%左右。

(三)城镇化

人口向城镇转移速度明显加快,宁夏城镇化率达到42%,比2000年提高9.1个百分点。“大银川”建设迈出可喜步伐,城镇面貌显著改观。宁夏建成污水处理厂13座,日处理污水能力65.5万吨。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厂11座,日处理垃圾能力3020吨。新增日供水能力近30万吨,新增供热面积近2000万平方米。

四、改革稳步推进,开放进一步扩大

(一)改革

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在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采取“一卡通”方式兑现粮食直接补贴,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入,现代企业制度框架基本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全面启动了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和公益类科研院所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大幅度减少了行政审批事项,对社会投资项目实施了核准制、备案制改革。对行政区划进行合理调整,进行较大规模的撤乡并镇。

(二)对外开放

2005年宁夏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7亿美元,其中出口6.9亿美元,年均增长16%。“十五”期间,宁夏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9000万美元,比“九五”增长46.8%。其中借用国外贷款19000万美元,直接吸收外商投资20000万美元。与东部省区特别是福建、山东等省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不断向纵深发展。

五、人民生活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94元,年均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2509元,年均增长7.8%;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700元,年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年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继续扩大,分别达到78%、50%和63%,社会救助体系正在形成。居民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五年城镇住宅建筑面积2260万平方米。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年均上涨1.8%。南部山区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山区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001年的52.7万人减少到2004年的15.2万人,累计搬迁安置易地移民11.8万人。开展了大规模的劳务输出

(一)科技事业

“十五”期间,宁夏累计取得科技成果543项,申请专利2255项,实施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7个,建成12个省部共建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23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1个、科技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组织12个,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二)教育事业

南部山区全面完成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历史性任务,宁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以县为单位)达到72.7%,比2000年提高16.3个百分点。大规模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等工程,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建成银川一中、吴忠高级中学、石嘴山三中、六盘山高中等一批优质高中学校,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8.1%,提高了7.6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达到4万人,比2000年增加2.6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2%,迈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各级普通教育学校少数民族在校生占在校生总数的34.4%。2007年自治区财政增长的教育投入近10个亿,“三免一补”范围覆盖所有承担义务教育的学校,98万中小学生全部受益,5.6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大中专学生得到资助。

(三)卫生事业

新建改扩建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院(区)、紧急救援中心项目36个,形成了区、市、县三级公共卫生预防和救治体系。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试点为突破口,加强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乡镇卫生院建设。有效推进了城镇社区卫生发展。妇幼保健覆盖率扩大,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1.7岁。提前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制度、药品“三统一”制度进一步完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四)文化事业

创作演出一批具有浓郁民族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新建、翻建、扩建了一批县乡宣传文化中心,维修改建了20个县文化馆、图书馆,改善了基层文化条件。实施“西新工程”和“农村广播影视服务体系建设工程”,节目信号质量和综合覆盖率显著提高,80%的农民可收看到8套电视节目。

(五)体育事业

表3-1     “十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img2

成功举办第7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新建银川新城体育馆、河东训练基地、沙湖龙舟赛场和赛马场等。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增加,竞技体育水平有所提高。

(六)计划生育

南部山区“少生快富”工程全面启动,建立了计划生育奖励激励机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的遏制。2005年宁夏总人口为59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比2000年降低0.9个千分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