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城市快速发展时期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城市快速发展时期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藏和平解放以后,西藏的区域开发和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总体上考察,西藏和平解放后,尤其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促进其发展。城市作为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交通中心获得了更加快速和直接的发展,拉萨等城市正在向现代化城市转型。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城市快速发展时期_中国西部农牧地区城市历史变迁研究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西藏的区域开发和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城市社会的性质而言,已经从代表社会上层利益的封建城市向代表全体藏族民众的社会主义新型城市转变,从传统的农牧社会城市向现代化城市转化。从城市化的进程和水平看,西藏的城市化水平在这一阶段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迄今为止,与内地相比,仍然处于低水平、小规模、非均衡、单结构的现状。

和平解放初期,全藏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相对较好的仅有拉萨、日喀则、江孜、昌都、亚东等十余个规模不等的城市,这些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很小。但新中国建立后的60余年间,西藏城市有很大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1世纪初期,西藏共有拉萨和日喀则两个建制市,140个建制镇,2006年西藏全区281万人中,城镇人口约79万,占总人口数的28.21%,城市化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以西藏首屈一指的城市拉萨为例,20世纪50年代拉萨的范围很小,东至“敏珠桥”,南至“惹木钦”(今天的小昭寺一带),西邻布达拉宫的“雪(监狱)”,北邻“雄卡林卡”。城市由“四素”“四岗”“四部”和“四林”组成。它们都包围在林廓路以内,使拉萨城形成以大昭寺为圆点的椭圆饼形城市格局。对西藏政治生活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拉萨三大寺,分别建在城市周边的西、北和东三面,呈鼎足之势。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和多年来的援助建设,西藏首府拉萨的城市发展尤其迅速,拉萨市全市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9平方公里。拉萨城已建成了便捷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北京路、江苏路、林廓路和娘热路、色拉路、当热路形成了拉萨城区由“三纵三横”及一环路、二环路组成的立体交通架构。三大寺已经基本上进入城区范围内。

新中国建立后,西藏城市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政治方面,在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基础上,中央政权在政治上、军事上对西藏的影响力加强,西藏地方的向心力也不断加强,西藏形成了以首府拉萨为中心,以日喀则地区、昌都地区、林芝地区、山南地区、那曲地区、阿里地区等地区行署所在城市为次中心,以72个县城为县域中心,以140个建制镇为基础的四级城市体系。城市的管理机构完备,制度完善。

经济方面,中央政府和内地各级政府对西藏采取“输血”式扶持与“造血”式发展相结合的措施,并逐步从“输血”转变为“造血”,由此推动西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断提高,如拉萨,“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4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55.76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114.01亿元,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1948元”[17]

文化方面,中央政府采取多元的文化政策,主张保存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实现多元文化的共存、共荣和共同发展。

总体上考察,西藏和平解放后,尤其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促进其发展。城市作为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交通中心获得了更加快速和直接的发展,拉萨等城市正在向现代化城市转型。

本文通过对西藏城市历史变迁的考察,综合考察中国内地与西藏地方关系的变化,西藏地区内政治、经济、宗教、民族、文化传统的变迁,可以发现西藏城市发展历史实际上比较明显地可分为五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其兴衰变化也各有原因,因而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西藏不同历史时期城市变迁的深入系统研究,才能对西藏城市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才能把握西藏城市发展的特殊性和自身发展的规律,从而才能为今天西藏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城市提供历史的借鉴。

作者:何一民,赵淑亮

本文原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注释】

[1]目前可查的关于西藏城市发展分期相关的研究主要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等方向的文章。参见魏伟、李博寻、焦永利:《藏区中心城市的演变及格局研究》,《建筑学报》2007年第7期;王一丁:《西藏城市发展史考略》,《西藏研究》2009年第5期。

[2]西藏自治区文管会、四川大学历史系:《昌都卡若》,文物出版社,1985年。

[3]童恩正、冷健:《西藏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及其相关问题》,《民族研究》,1983年第1期。

[4](唐)魏徵等:《隋书》卷83,中华书局,2008年。

[5]萨迦·索南坚赞著,刘立千译:《西藏王统记》,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26页。

[6](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卷216《吐蕃传》,中华书局,1997年。

[7]萨迦·索南坚赞:《西藏王统记》,第58页。

[8]达仓宗巴·班觉桑布:《汉藏史集》,陈庆英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0页。

[9]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编:《拉萨文物志》,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3页。

[10]参见:《古格王国》,http://baike.baidu.com/view/53838.htm。

[11]参见马大正:《公元650—820年唐蕃关系述论》,《民族研究》,1989年第6期。

[12]清代藏区与今日之西藏自治区实际面积相差不大。中国古代省界划分不甚分明,尤其是在边疆地区,更没有数字资料可以利用,由此,我们通过比较今日西藏地区与清代的西藏,可以看到主要的变化是阿里地区最西边的一块,但这并不会对结果影响太大,经过稍微修正即能大致反映当时实情。因此我们的计算采用西藏自治区的面积,即120.223万平方公里。

[13]统计数据来自嘉庆《大清一统志·四川统部》。

[14]傅崇兰:《拉萨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第149页。另据《四川通志·西域·城池》记载:“有五千余户”,大致能够相互印证。

[15]陈家琎主编:《西藏地方资料集成》第1辑《重要城市》,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年,第17页。

[16]参见田永秀:《试论近代四川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之原因》,《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2期。

[17]http://baike.baidu.com/view/1153.htm#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