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企业智力资本报告及其实证分析

我国企业智力资本报告及其实证分析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于IC外部报告,进展却十分缓慢。虽然许多研究者认为不公开披露IC信息,将会引起错误的公司估价,从而增加投资风险与资本成本。这些在IC报告供应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使得目前的IC外部报告基本上处于各公司自愿与随意披露的初级阶段。本章将在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智力资本披露现状及其价值相关性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企业智力资本报告的实践经验和准则规范,对建立我国企业智力资本报告体系进行初步探讨。

第七章 我国企业智力资本报告及其实证分析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欧洲一些公司就致力于计量和报告IC。1995年,瑞典Skandia集团的金融与保险公司公开发布了世界第一个IC外部报告,以作为公司1994年年报的补充。尔后,欧洲的许多公司(如丹麦的Systematic公司、Carl Bro国际咨询公司、奥地利的国家中央银行Oesterreichische National bank等)相继效仿,亦纷纷精心编制本公司的IC报告。尽管如此,迄今IC报告的主流仍是服务于企业知识管理目的内部报告。这些内部报告大多参照上述四大非货币IC计量模型提供的框架,依照各企业知识管理过程和活动选择各具特色的IC计量指标,并辅之以成本、经济价值等IC货币计量方法来综合报告IC管理绩效。实证研究表明(Arthur Andersen,1999),IC报告是一项有效的内部管理工具,有助于提高组织绩效。

至于IC外部报告,进展却十分缓慢。虽然许多研究者认为不公开披露IC信息,将会引起错误的公司估价,从而增加投资风险与资本成本。还有可能导致管理层利用IC信息来进行内幕交易(Baruch Lev,2001)。但由于IC计量本身仍不完善,其货币计量较主观,非货币计量不可比。更为关键的是,IC计量方法超越了现行的会计确认与计量范式,因此未能被现行的会计准则所认可和倡导(部分欧洲国家除外)。这些在IC报告供应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使得目前的IC外部报告基本上处于各公司自愿与随意披露的初级阶段。

我国企业目前尚未编制智力资本报告,无论是作为内部知识管理工具,还是对外公开披露,但也有一定的萌芽或者是基础,如上市公司的企业人力资源以及相关的品牌、专利与组织管理特点的介绍,BSC业绩评价体系在部分企业成功运用等。本章将在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智力资本披露现状及其价值相关性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企业智力资本报告的实践经验和准则规范,对建立我国企业智力资本报告体系进行初步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