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力资本投资特征及其影响

智力资本投资特征及其影响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外投资是将本企业的智力资本投资于其他企业,以获取投资收益的行为。因此,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比较滞后,投资回收期较长。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有显性收益与隐性收益之分,显性收益是指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即以现金流量表示的财务收益,隐性收益则是指其带来的非财务收益,如投资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显性收益是指其带来的产品销售收入以及相应的现金流,隐性收益则包括企业研究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的形成等。

第一节 智力资本投资特征及其影响

一、智力资本投资分类

智力资本投资可以从对象、形式、顺序等方面进行分类。按照智力资本投资的对象不同分为内部构建投资和对外投资;按照投资渠道或形式不同分为直接购进投资、自行开发投资和吸纳投资;按照投资时间不同分为初始投资和后续投资。

1.内部构建投资和对外投资

内部构建智力资本的投资是指企业在根据其发展战略在人力资本、组织资本与关系资本方面的投资,比如在员工培训、研究开发、信息技术、战略联盟等方面的投资,在高科技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一个成功企业的标志往往是看它拥有多少专利技术、商标等智力资本。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外发达国家一些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价值已远远超过其有形资产价值,如在计算机相关的行业内领先的美国微软公司、IBM公司等。对外投资是将本企业的智力资本投资于其他企业,以获取投资收益的行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通过智力资本购并或对外投资等方式,进行资本扩张。许多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建立企业集团过程中,开创出以智力资本投资作价入股,兼并亏损企业,走横向联合的成功模式。世界快餐之王“麦当劳”是靠服务商标和特许经营权等智力资本的扩散、渗透,在世界上发展了1.3万多家连锁店。本章主要分析智力资本的内部构建投资,至于智力资本的对外投资,这里存而不论。

2.外购投资、自创投资和吸纳投资

外购智力资本是企业用自己的资金直接购买或以资产交换方式取得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如技术引进等。自创智力资本是企业利用本单位的技术力量和人才优势或与他人合作的方式研制、开发智力资本的行为。这需要企业有一定的开发实力。例如商标权的独立开发、生产或管理技术的开发、工艺流程或销售网络的开发、专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等。吸纳投资是企业接受其他单位以投资入股方式或按投资比例分成方式取得智力资本的行为。如中外合资企业,外方以其商标、企业名称、专有技术、专利权、管理方法等作为资本进行投资,中方以土地使用权作价投资。特殊情况除外。由于智力资本代表着企业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Foss,1996),所以我们认为智力资本的主要来源渠道还是自创投资以及吸纳投资。

3.初始投资和后续投资

初始投资是企业在开始研制或开发智力资本时进行的投资,如商标设计费用、咨询费用、申请注册费用等;专利研究与开发费用,专利权申请费用、法律咨询费用等,以及其他智力资本的外购成本。初始投资的目的是开发、形成企业的智力资本,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后续投资是企业取得智力资本以后,为维护智力资本而支出的各项费用,如专利年费、各项基础发明的改造、升级或再申请费用等;为提高商标的声誉而支出的广告宣传费用、商标续展费用、服务网络及营销网络的进一步拓展费用等;计算机软件的升级换代费用;特许经营权的维持费用等。

二、智力资本投资特征

与投资于有形的实物资产相比,智力资本投资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智力资本投资具有高收益性

智力资本投资的高收益性体现为企业的市场价值数倍于其账面价值,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如此,这源于智力资本的收益递增性。对企业而言,随着知识存量的增加,其所蕴含的生产能力将呈现倍增扩展趋势或质的飞跃,当某种知识存量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出现创新时,往往会带来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和生产能力的成倍增长。

2.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长期性与滞后性

大部分智力资本的投资不像物质资本的投入一样能够在短时期内收到明显的效益,企业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投资,一般需要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见到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也是如此,一个高级管理人员所具备的高超的决策能力,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因此,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比较滞后,投资回收期较长。但一旦投资收益见效后,就能体现出收益的长期性。

3.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多样性

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有显性收益与隐性收益之分,显性收益是指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即以现金流量表示的财务收益,隐性收益则是指其带来的非财务收益,如投资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显性收益是指其带来的产品销售收入以及相应的现金流,隐性收益则包括企业研究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的形成等。而且,智力资本投资除了能够取得直接的经济效益之外,还可以获得大量的间接经济效益。因为智力资本投资后所产出的智力资本存量在一定程度上又能生产知识,创造知识,并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增长与发展机会。

4.智力资本投资的连续性

企业智力资本的发展与完善以及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构建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企业智力资本投资不可能像有形资产的投资那样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完成,而需要基于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对IC各相关要素给予连续的、不断的投资。而且,尽管智力资本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智力资本也会贬值,如果没有后续的支持,品牌将会老化,技术诀窍将会过时,组织结构也会变得呆板,以至于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因此有效的企业战略必须包括对智力资本的持续投资,以维护和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

5.智力资本各要素投资的互补性

与传统有形资本不同,智力资本内部存在更加强烈的互补性。由于智力资本是无形资源,难以定量估计和表述,因此智力资本之间互补的特性常常被人们忽略。应该说,企业价值不仅是智力资本独立作用的结果,更是互补作用的结果,某种智力资本的短缺将导致整体效益下滑,而且很难用其他资源加以弥补。以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的关系为例,企业内部顺畅的信息传递机制和企业文化增加了结构资本,但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加以支持和配合,智力资本给企业带来的总体收益将大受影响。在互补作用的过程中,低质量的人力资本不仅不能增加企业价值,反而会给企业带来负效应。因而对某项智力资本的投资必定连带性地要求对其他智力资本各项目进行相关投资,否则,将会由于投资瓶颈的存在而导致整体组织价值增值目标难以实现。

6.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性

无形资产具有高效性,但有时也必须付出高额代价。企业研制与开发无形资产项目的前景如何,能否顺利投产、达产,产品销路如何等一系列关键问题难以了如指掌,因此风险极大。主要包括决意外风险、投资主客体风险、投资成本沉没风险等。或投资过度对企业的正常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总之,智力资本投资决策十分困难,充满着风险。意外风险。主要是因为外部投资环境的变化给投资主体(企业)带来的风险。例如有关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风险、突发性事件使智力资本投资损毁;或者因为科学技术上的突破导致早期的智力资本投资加速折旧,难以满足企业需求等。这类风险一般因不可抗力作用而产生。投资主客体风险。因投资主体(企业)造成的风险有: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投资内容选择不合理,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影响智力资本投资的回收率。因投资客体引起的风险主要体现为客体选择上的偏差,导致投资无效等。投资成本沉没风险。企业对智力资本进行投资后,没有加以有效的使用,此即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不切实际需要而盲目引进智力型人才或是将其引进的人才闲置而不能充分发挥他的价值;或者盲目投资信息管理系统,而缺乏相应的网络管理人才;或者过量投入广告而忽视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等,都会造成大量的沉没成本。

三、智力资本的投资特征对投资观念的影响

互补性是智力资本最重要的经济特征之一,它不仅体现在三类智力资本之间,也体现在每类智力资本内部。一般来说,同种有形资本之间的关系是替代的,使用某种资本就减少了使用另一种资本的机会,比如企业购买了某条生产线,就不会再使用另一条功能相似的生产线。而智力资本则不同,以人力资本为例,蕴含在员工头脑中的知识是不一样的,其他员工无法完全替代某一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只能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发挥作用,并且越高级的人才,互补现象越明显。因而,在企业价值创造中,不同类型的智力资本分别对企业价值起增值作用,智力资本间的互补性也会为企业价值做出贡献。

恰当的互补关系能够促进企业价值增加,且效果相当明显,有时会超过单个智力资本的作用。同样,智力资本间不恰当的互补关系(如某一智力资本存量较多,另一种存量较少,两者间存量的差距没有达到互补要求,影响了整体效用)可能对企业价值造成负效用,甚至抵消单个智力资本给企业价值带来的增值。

另外,智力资本之间互补的特征还会产生一种“阀值”效应。在组织中,各种智力资本不断变化着,智力资本的存量有时候增加,有时候减少,在创造企业价值过程中,所有智力资本都有一个最低的数量限制,这个数量限制叫做“阀值”。只有超过了阀值,每种智力资本才会在与其他智力资本互补作用中发挥效用,如果某种智力资本的数量低于阀值,该种智力资本将阻碍所有其他智力资本发挥价值增值作用。

智力资本的表现形式很多,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属于三个大类,大类下还可细分为许多小类,小类智力资本间同样具有互补的特性,也存在“阀值”效应,只是众多小类智力资本的关系更加复杂。只有当智力资本超过了各自阀值,对企业价值的作用才能够体现出来。智力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其阀值也有所差异,有的要求较高,有的要求较低。而且,行业的差别将导致同类智力资本不同行业内截然不同的阀值,甚至同一行业中的不同企业,相同智力资本的阀值也千差万别,如信息产业中各类智力资本的阀值普遍较高,装备制造业相对较低,在信息产业内部,从事信息服务的企业需要更多的关系资本,而从事信息技术研发的企业则需要更高素质的人力资本。

智力资本的“阀值”效应是值得重视的问题,管理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即无论如何加强智力资本投资和管理,预期效益经常达不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可能是某种智力资本没有达到阀值,解决的方法为:寻找智力资本的薄弱环节,加大投资力度,突破瓶颈,以改善智力资本投资效率低下的状况。

当今企业管理者们虽然逐渐意识到智力资本的存在,却往往忽略了智力资本的不同分类,尤其是智力资本之间互补的特性,结果导致对某一种或某几种智力资本的盲目投资。无论是有形资源,还是无形资源,企业投资都应该是理性的。企业拥有的智力资本多种多样,管理者应该合理使用有限的资金,将其投入到最有效的地方去,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智力资本的企业价值增值作用。

因此,对企业来说,应该避免两种投资误区:一是不重视智力资本的作用,严重缺乏智力资本投资,远远没有达到最优投资标准;二是夸大智力资本作用,进行盲目投资,没有真正进行智力资本的理性投资。所以,在智力资本管理实践中,企业应调整智力资本的投资结构与投资数量,提高智力资本的组合投资效率。

四、智力资本的投资特征对投资决策分析方法的影响

由于创建智力资本的投资存在着高收益性,而且其投资收益具有长期性与多样性,从观念层面来看,企业应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更新投资观念,选择创建企业IC的相关投资项目,尽可能超前地在人才开发、技术开发和流程改进等有助于企业智力资本形成与发展的各个方面,不断地投入必要的资金。

但从运作层面来看,由于当今企业在具体选择投资项目的时候,常用的投资决策方法是NPV、IRR,对投资方案的效益评价,主要考虑投资项目的静态的财务效益,而对投资项目的非财务效益(或非货币计量效益),以及对由投资项目的动态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广泛的财务收益,尚未给予充分考虑。因此,现有的投资决策方法与投资效益评价标准倾向于选择那些短期财务效益最优的投资项目,而放弃那些短期财务效益一般,而非财务效益显著的投资项目,或者放弃那些投资成本很高,而相应的静态财务收益又难以弥补其投资成本的投资项目,而IC投资项目恰恰是那些非财务效益显著或者投资成本很高的项目,如某些开支巨大的研发投资、信息技术投资等。也就是说,使用通常的投资决策方法与投资效益评价标准将会抑制对智力资本相关项目的投资。所以,本章建议采用战略投资评价法来进行智力资本项目的投资决策分析与评价,以促进企业智力资本的创建与核心竞争力的培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