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的形势和环境期盼无形资产管理的变革与创新

新的形势和环境期盼无形资产管理的变革与创新

时间:2022-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无形资产的产生至今,对其管理便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我们通过对客观环境的认识,可以深入了解无形资产管理的本质。但是应当承认,目前我国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仍处于相对低层次的水平上,无形资产仍是企业管理中的盲点和难点。企业间的差异也正在于其拥有无形资产的数量与质量,以及人力资源对无形资产的创造能力和无形资产的经营能力。

一、新的形势和环境期盼无形资产管理的变革与创新

无形资产管理的实施必然是处于特定环境之下,其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特定的环境,诸如经济政治科技环境等。从无形资产的产生至今,对其管理便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我们通过对客观环境的认识,可以深入了解无形资产管理的本质。同时,无形资产包括的内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发展、科技水平和经济管理要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确定无形资产的内容,一方面要依据无形资产具有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要考虑经济发展、科技水平和经济管理的要求,使其能反映现时代的特征。

(一)经济全球化及加入WTO的影响

近几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扩张,改变了世界经济形态和发展进程。人类从传统的以资本、劳动力、土地等为生产要素的工业经济时代,开始走向了新兴的以知识为核心生产要素的第三次经济革命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当今世界,以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世界各国都在抓紧制定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战略,争先抢占科技、产业和经济的制高点。形式逼迫我们必须顺应潮流,乘势而上。中国加入WTO之际,正值全球经济在高科技的动力的推动下迅猛发展之时,这一经济形势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无形资产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其占社会资产比例上都在快速,大量的增长。无形资产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性也显得格外突出。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多了国际投机,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更为严重的是,在经济全球化中,由于实力不同,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将得利最多,而发展中国家所得甚少。因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新技术殖民地”。

但是,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任何一个国家既无法反对,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发展中国家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行正确得当的政策,采取有力的措施,扬长避短,迎接挑战,才能变不利为有利,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求得本国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现代化

无形资产随着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形成了以知识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新阶段、新格局,其必然趋势是在经济资源中越来越占主要地位,如获得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吴文俊院士运用计算机进行数学定理证明和非线性方程组求解,为信息时代数学发展开辟了新途径;袁隆平院士的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平均增产20%,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产生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国家综合实力越来越依托科技创新的第一生产力,并由此成为决定国内外市场竞争胜负的决定性资源——技术类型的无形资产。

世界贸易组织已把知识产权列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美国依靠科技提高综合国力,以及国内产业结构中技术类型无形资产产业化的迅速崛起,信息产业对美国经济(GNP)增长的贡献率(60%以上)位居世界前茅,美国所有工作中的80%以上工作属知识型的脑力工作,知识财富富豪在全球富豪中排位迅速飙升,以美国微软公司盖茨为典型佐证,个人净资产达510亿美元,位居全球200位富豪的首富。又据世界银行报道,世界上64%的财富由人力资本构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企业逐渐认识到无形资产的价值和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例如现在许多企业都注意对商标、专利、专有技术和商业机密进行保护。但是应当承认,目前我国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仍处于相对低层次的水平上,无形资产仍是企业管理中的盲点和难点。诸如无形资产的法律规范等,仍处于粗线条的管理状况,与现时的经济发展不相匹配,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以适应国际发展和需求。

(二)经济转型的影响

信息时代,世界经济处于大转变中,知识经济正逐步取代工业经济,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认为,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既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态,也是一种以知识为主导的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经济,知识是其中的一项重要资源,一旦产生就不会因使用而被消耗,而且知识资本将在其中占据主导作用,取代农业社会的土地和工业社会的金融资本,成为经济社会的根本推动力量。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和劳动力这两大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之上的一种经济类型,知识与经济一体化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由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正在不断减少单位产出中自然资源的消耗,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企业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技术上,还体现在管理、营销、品牌、管理组织等无形资产的组织和管理上。企业间的差异也正在于其拥有无形资产的数量与质量,以及人力资源对无形资产的创造能力和无形资产的经营能力。无形资产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越来越成为决定企业生存空间的重要动力,也是企业创造超额收益、实现资本快速增值的关键因素。

知识经济是智力经济,知识产权是现代企业经济成败的中心要素。像微软这样的公司除了知识、人力资本和软件的版权外,几乎没有什么资产,盖茨因此也成了新知识产权的最好代表。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首富几乎总与实体资本相联系,从19世纪晚期的洛克菲勒,到20世纪晚期的文莱苏丹,但微软公司第一次改变了这一历史规律,使得知识成为主宰财富的根本。世界当前主要的增长工业如生化、材料设计、电信及微电子等,都是智能工业。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1996年美国GDP增幅的30%多来自数字和网络的信息产业,无形资产所产生财富增长是传统的工业不能比拟的。

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知识创新,而知识产权制度正是从产权的角度,赋予创新的权利人以一定时期的独占权,从而回收创新的高额投入和收益,以推动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建立,为“知识”走向“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它极大地发挥知识产权的价值,实现权利人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充分调动人们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同时知识经济注重对知识资源的占有、生产、利用和传播,而知识占有权利的确认、知识生产和流通秩序的维护和调整,以及对权利人专有权利与社会公共利益冲突的平衡,都有赖于知识产权法律的界定、规范和保护,从而保证最大限度的发挥“知识”的价值,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技术创新以及中国“入世”,有关知识产权的问题也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掌握知识产权的知识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然而,我国由于知识产权观念的淡薄,大量的科研成果由于没有申请专利,这笔财富白白地流失了。但是如果只申请中国专利而未申请国外专利,会造成新技术的更大流失。因为按专利法规定,专利是有地域性的,如果一项发明只在中国申请专利,不在国外申请专利,该项发明在其他国家就不受法律保护,人们可以无偿使用,使高新技术流失。

虽然在进行科学探索时难以预料其所能够取得的特定成果,但这种研究往往不断带来很具价值的成就。科学成果转化为对国土安全、经济增长、健康改善的促进力量并不是一个自动的过程。科学发现或成果本身的存在也并不一定意味着知识转让或新技术的出现。现阶段所进行的能够带来实际应用的研究应以发展为明确目标,此外还应继续开发现有成果的潜力,以使对科学的公共投资能得到最大收益。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对国家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我国每年有3万多项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其中就有2万多项未申请专利。比如在“863”已鉴定的近2000余项成果中,申请国内外专利的仅有400多项,专利数量不到成果总数的25%,其中申请国外专利的仅有20项左右,仅占申请专利总数的5%。我国的一个大型科研计划,投资很大,设立了1200多个课题,成果1250项,申请专利不到20%。就这样,大量可以拥有的国有知识产权就白白流失。原本可以转化为生产技术、大幅提升生产力水平的科研成果,就这样由于体制的问题而束之高阁。在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的同时,更要注重研究成果的社会运用,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掌握技术才能掌握主动,如果中国的企业希望进入世界市场,并与世界诸强共舞,就必须抓住经济转型的契机,大力创造和储备自己的技术,如此方能具备和强大的竞争对手抗衡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