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网络环境下社科信息服务的变革与创新

网络环境下社科信息服务的变革与创新

时间:2022-02-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社科信息服务变革导致社科信息服务变革的动因源于技术的变化、资源载体的变化和社科学者需求的变化。社科研究者将接近“资源”视为其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随着信息资源的逐步网络化,信息用户被笼罩在巨大的信息网络之中,使充分获取信息成为可能,但是社科研究人员对信息的需求不仅是专业的、精深的,而且是极具个性的,他们将时时跟踪自己研究领域内最新发展方向和研究动态,补
网络环境下社科信息服务的变革与创新_甘肃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

网络环境下社科信息服务的变革与创新

郭建平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信息所 甘肃兰州 730070)

在网络革命和数字革命的双重影响下,社科信息服务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生存与发展的挑战。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因特网的发展,使用户的信息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之信息的获取、信息的需求、信息的传递和信息服务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作为社会科学研究这一特殊群体,其信息需求的目的是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从而推进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因此他们需要大量而广泛的信息,以便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新问题,创造新成果,这是一种高水平的信息需求,因此也就决定了社科高端用户信息需求及其满足方式的新特点。

1社科信息服务变革

导致社科信息服务变革的动因源于技术的变化、资源载体的变化和社科学者需求的变化。走向数字时代信息服务变革的趋势是面向网络和面向个体。目前社科信息服务与信息需求之间还存在着脱节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忽视了用户需求个性化,过分强调馆藏文献系统,忽视个人信息需求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个性化服务的发展,体现了“用户本位”的思想,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户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定制自己所需的信息和服务,创建个性化的信息环境;二是信息提供者针对用户的知识结构、信息需求和行为方式等个性特点,主动为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变化,动态地改变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

从“信息本位”走向“用户本位”,这里,用户使用信息的背景变得非常重要。

2社会科学学科研究发展趋势

在网络环境下,社科用户的信息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及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了复杂多元的特点。

2.1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科交叉性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新问题的涌现和新的研究领域与学术思潮的出现使社科用户的信息需求更趋向于打破旧的学科体系束缚,运用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以获取综合性的结论和全面的解决方法。

2.2应用化、对策化、社会化的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方向

理论研究与现实应用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总趋势,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实社会中出现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新问题亟待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分析和解决。社科信息将更多地为科研人员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运用实证方法解决各种具体的社会问题,提供有利的智力支持和理论保证,而科研成果也将不断在社会实践中得以应用。因此社会科学研究不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而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所以社会化是当前社会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2.3层次多、范围广、国际化的合作发展方式

现代社会正处于一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国际化的时代,我国与世界进入同步发展状态。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我国学术界不仅在科研管理上向发达国家学习,而且随着我国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国际学术界已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与国际间的协作研究日趋密切、联合攻关日趋普遍。尤其是计算机与网络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应用,使得社科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网络收集资料、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而且可以通过网络等先进手段交流学术思想,开展学术探讨。

3网络环境下社科用户的信息需求特征

社科研究人员对文献信息的占有程度将直接影响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网络环境下,社科研究人员研究的信息需求无论在文献资料类型、内容和方式上都与以往有所不同。

3.1用户信息需求文献类型的多元化

3.1.1网络环境下,图书和期刊仍然是社科工作者获取信息的基本来源,仍处于其他信息无法取代的地位。

3.1.2网络环境下,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并存,科研人员对信息载体形式的选择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表现之一是电子文献资料需求激增。

3.1.3社科研究对灰色文献的需求。灰色文献是一种丰富的信息资源,从不同角度反映科研进程和社会各领域的真实情况,具有正式出版物中难以得到的最新情报信息。

3.1.4全文检索的需求。社科研究者将接近“资源”视为其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因此他们更喜欢获得原始文献,通过对原文的研读,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进一步挖掘其隐含的、尚需探索的意义。

3.2用户信息需求内容的多元化

3.2.1信息需求的专业性。社科研究人员的信息需求方向明确,选择性、针对性强。由于当代科学研究发展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多学科交叉等特点,决定了这些用户信息需求覆盖面广、内容复杂,而各学科研究的纵向发展又决定了他们的信息需求特点的专深性。研究人员希望借助图书馆的信息咨询系统把握研究课题的国内外进展情况、发展趋势及研究成果等。

3.2.2信息需求的系统性。过去,传统的信息用户,其信息需求只能在一个图书馆或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得到满足,其全面性系统性非常有限。而在网络环境下,由于采用了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存储、检索、传递与利用。用户则不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共享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因此科研人员都希望尽可能全面系统地得到与自己需求相关的信息。

3.2.3信息需求的准确性。随着信息资源的快速增长,信息用户将逐渐从需要大量的普通信息向特定精品信息转变。信息资源网络化在给人们创造了无限信息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信息污染,重复的、低水平的网上资料占用了人们绝大部分时间,却难以让人们找到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信息混乱造成新的信息“匮乏”,人们获取信息的不确定性增大。由此用户的精品意识加强,科研人员越来越不满足于图书馆员仅告知所需信息的可能方向,而更需要针对查询问题给出确切的信息解答,或直接出具最切题的事实或数据型信息。这种对文献中所包含知识点的索取,反映出用户正从文献需求转向知识需求。

3.2.4信息需求的个性化。随着信息资源的逐步网络化,信息用户被笼罩在巨大的信息网络之中,使充分获取信息成为可能,但是社科研究人员对信息的需求不仅是专业的、精深的,而且是极具个性的,他们将时时跟踪自己研究领域内最新发展方向和研究动态,补充自己需要的资料,以便使拥有的某一方面的信息资料达到一种极致。但是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使研究人员无从下手,要获得有用的信息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他们迫切需要经过分析、处理后适用的信息,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定制”的信息。由此,开发相应的知识群,活化潜在于文献信息中的新的知识要素,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关键。

3.2.5原始数据及原创、权威信息的需求。人文社会科学是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这就需要大量翔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因此研究人员需要未经加工的各种事件的记录报道,各种权威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学界名人、各权威研究机构的学科带头人等著作的,而专业出版社和核心专业期刊也是研究人员选择参考资料时加以考虑的条件。

3.3用户信息需求方式的多元化

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智能化的搜索引擎以及高效、快捷的电子服务的交互功能,使得用户能够更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资源电子化、交流互动化、需求个性化是科研人员对网络环境下的信息需求的主要方式。

4创新服务

4.1个性化服务策略

学术研究活动决定了研究人员各有专攻,因此对信息的需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个性化服务就是针对其不同的特点提供有差别的服务。所谓个性化服务就是基于用户的不同信息需求,向其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信息服务,即可以根据用户提出的明确要求,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也可以通过对用户个性、习惯的分析而主动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相关信息服务,使传统的“人找信息”变为“信息找人”。

4.2信息推送服务

信息推送服务就是借助推送技术(Push Technology)来实现的一种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方式,而推送技术就是一种按照用户指定的时间间隔或根据发生的事件把用户选定的数据自动推送给用户计算机的数据分布技术。它能够智能化地理解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使用户不必多次造访某些固定站点就能随时获取最新信息,减少了用户上网搜索的工作量,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科研人员只需先向系统输入自己的信息需求,包括其个人信息、感兴趣的主题等,然后由系统或人工在网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搜索,最后定期将有关信息推送到用户的电脑上。

这种服务的最大特点就是,只要用户一次输入请求,就能定期地、不间断地接收到最新信息。

4.3个人图书馆(My Library)

My Library是最近几年来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信息服务方式。它是数字图书馆在信息量激增与用户个性化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为方便用户查找、收集信息和简化图书馆相关人员的管理工作而产生的。My Library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可操作的、个性化的数字资源收集组织的门户,在这里科研人员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通过Web网页从图书馆网站所提供的全部数字资源中,收集、筛选和整理个人所关注领域的数字资源及相关链接并储存。同时图书馆以此为基础向用户提供在线咨询、更新提示等服务。

4.4知识化服务策略

所谓知识化服务,就是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知识创新的需要,为用户提供的经过信息的析取、重组、集成、创新而形成的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产品的服务。

4.4.1基于咨询指导的知识信息服务。在网络环境下,应加强研究人员的信息检索与信息技术的教育,让其既能掌握信息检索的现代化方法和技术,又具有判断、筛选、吸收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既有开发利用信息的需求,又有与图书馆系统进行交互的意识。

4.4.2基于馆藏资源的知识信息服务。加强馆藏特色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建立特色数据库与信息资源服务体系,直接为研究人员提供学科性、系统性、专题性和针对性较强的知识信息。

4.4.3基于知识体系的知识信息服务。按照知识的学科体系及分类结构、知识的不同形态、知识的语言学原理和知识的关联方法等内在要求,重点对本馆的图书、期刊、数据库、多媒体和网页等各类信息资源进行知识化的有序重组和集成,以动态分布的方式为研究人员提供“一站式”的知识服务。

4.4.4基于智能手段的知识信息服务。采用知识挖掘、知识发现、推送技术、智能搜索、数据融合、数据仓库等多种智能软件技术,实现智能化“知识组织”基础上的知识服务。

4.5专业化服务策略

4.5.1专业性的网络导航。Internet已经构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资源系统,网上信息成指数级数量增长,用户获取有价值信息的不确定性增加。尽管一些综合性的搜索引擎可以帮助人们获取信息,但网上高质量的专业化的信息查找却十分困难。学科门户网站的建设可以满足研究人员对专业性和专题化信息的需求。学科门户服务将网上的相关学术资源进行搜集、筛选、过滤、控制、描述、评价、分类、组织和有序化整理,并对其内容建立分类目录式资源组织体系,提供原站点地址链接。

4.5.2专业信息的深度加工。21世纪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将是开展深层次的信息加工,协助科研人员及时地参考、借鉴有针对性的信息。面对网络信息的动态性、信息品种的多样化、存储格式和类型的多样性以及信息价值的差异性,图书馆要在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上多下工夫。既可以提供经过深度加工的二次文献,如“综述”、“述评”、“研究报告”等,又可以按照特定用户的需要进行信息的深加工。对不同学科的信息进行判断分析,组合成特定的专题信息资源,并可围绕某一专题,在一定时间内主动地、连续地提供对口文献信息服务。

5结语

走向网络时代的社科信息服务,要求我们深入研究信息服务的发展变化,要求我们能够准确地把握信息服务变革的走向和趋势,利用自己的资源、人才、技术设备等多方面的优势,为人文社科研究提供充分的、有价值的文献信息保障。当然高质量的服务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在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同时,要加强信息人才的培养,重点培养其对信息的捕捉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燕.试析社科研究机构信息服务部门现状与出路.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2.李武红.社科理论创新与信息保障服务.黑龙江社会科学,2003(2).

3.王梅,郑文红.信息服务的新视角.情报资料工作,1999(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