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领导思维方式的变革和创新

领导思维方式的变革和创新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领导思维方式的变革和创新领导思维对领导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在领导工作实践中,领导者的思维方式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制约或者由于传统思维惯性的影响,因此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领导工作的需要。因此,领导思维必须进行变革,而在变革领导思维方式时,创新领导思维尤为重要。领导者的思维空间的大小,是由领导者的思维观念的不同所决定的。

二、领导思维方式的变革和创新

领导思维对领导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在领导工作实践中,领导者的思维方式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制约或者由于传统思维惯性的影响,因此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领导工作的需要。因此,领导思维必须进行变革,而在变革领导思维方式时,创新领导思维尤为重要。

(一)领导思维方式变革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

1.领导思维方式变革的必要性

恩格斯曾经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变革陈旧的思维方式,确立现代思维方式,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也是当前我国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1)变革领导思维方式是由现代领导活动对领导思维的新要求决定的。当今世界,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与此同时,也给领导活动带来巨大变化,具体表现为三大特点。

第一,领导环境的复杂性。在古代,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主要在个体中进行,人们的活动范围有限,领导方式比较简单,对领导思维的要求也相对比较简单。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人们联系越来越紧密,领导活动也越来越复杂,领导者必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善于分析矛盾,能够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理清线索,分清主次,从战略高度思考全局,规划全局,从而赢得驾驭全局的主动权。

第二,领导对象的多变性。在小生产时代,由于受到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整个社会的发展非常缓慢,社会生产及其领导活动主要靠领导者个人智慧和经验,一般都习惯于按陈规办事,领导思维的矛盾并不突出,只有少数杰出的政治家们擅长于谋划。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经济和社会都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各种新的情况和问题,现代领导者必须尽快作出抉择和行动。因此,现代领导者必须具备科学思维的头脑,审时度势,统揽全局,预见未来,迎接挑战。

第三,领导思维空间的广阔性。所谓思维空间,就是思考问题的范围和领域。领导者的思维空间的大小,是由领导者的思维观念的不同所决定的。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以前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交通工具等因素的制约,领导者活动的空间非常有限,由此而形成一种狭小的思维空间;而在今天,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一体化要求领导者要有极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要求领导者不仅要面向国内,还要面向世界;既要面向现实,更要面向未来。

现代领导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作为现代领导者的思维必须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全局性。所谓全局就是事物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从空间上说具有广延性,是指关于整体的问题;从时间上说具有延续性,是指关于未来的问题。领导思维的全局性特征,就是领导者决策时必须有广阔的空间视野,善于全方位的思考问题。既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还应看到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和影响;既要看到事物的现状,更应看到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未来。

第二,前瞻性。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指出了事物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任何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一个过程,有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因而事物发展具有延续性,今天是昨天的延续,明天又是今天的延续。今天只是决策的出发点,而不是着眼点,更不是归宿。领导思维的前瞻性,就是领导者决策时,不仅要看到过去和现在,更要看到未来。要立足今天,总结昨天,预见明天。要善于静中见动,预见未来;深思远虑,谋划未来;揭示规律,把握未来。

第三,创造性。既然现代领导思维要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那么,领导者在进行科学决策时,思维就必须要具有创造性,即从不同的思维角度、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思考。既要分析,又要综合;既要正向思考,又要逆向思考;既要求同,又要求异;既要看主观,又要看客观;既要看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又要看系统外部与其他系统的关系;既要看过去的历史,又要看眼前的现状,更要看未来的趋势。不拘泥于以往的经验,不囿于他人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思维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创造性。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战略构想,深圳、珠海、海南等搞经济特区,14个沿海城市的对外开放,以及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众多杰出领导者的那些远见卓识的科学决策,无一不是创造性思维的智慧之花在改革开放中结出的丰硕的创新之果。

(2)变革领导思维方式是由当前我国领导思维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决定的。思维方式的科学与否,体现了一个领导者思维素质和领导水平的高低。由于主客观方面的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不少领导干部在思维方式上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简单化的单向思维。当前领导者的简单化的单向思维表现在工作方法上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工作方法“单一化”,即无论什么工作都采用一种方法,如无论什么纪念活动都搞长跑,无论宣传什么法律都搞签名;其二,工作方法“雷同化”,即不顾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照搬照套其他地区、其他部门的成功经验,造成了工作方法上“跟风”和“雷同”,如看到别的地区大棚种植致富,就在本地区大搞大棚种植,如此等等;其三,工作方法“程式化”,不论工作内容,不论工作对象,全是开大会、作报告、发文件的一套程式。以上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一些领导者头脑中单向思维等陈旧的思维方式作怪,以及缺乏与当代实践所要求的求实思维、多向思维和创新思维所致。

二是笼统性的经验思维。如一些决策重视整体设计,忽视落实措施,雷声大雨点小或只打雷不下雨;有的发展战略设计很美,但实践起来困难重重,如此等等都是经验思维在起作用。经验思维的突出表现就是,凭感觉办事,做决策不是建立在理性思考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而是“拍脑袋想问题,拍胸脯做决策,决策失误后拍屁股走人”,很多失误的决策都是灵机一动的结果。

三是片面性的绝对思维。主要表现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以经济为中心就忽视精神文明建设,追求GDP就不顾环境和资源保护,等等。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片面性的思维方法,缺少辩证思维是重要原因之一。

四是保守性的守成思维。当前不少“迎合适应型”的领导干部,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不敢创新进取,不敢负责,这反映了人们创新意识的薄弱和创新思维的缺乏。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或者按过去的老办法行事,或者等待上级领导指示,官话套话多,原则性的东西少,缺乏创新能力。

五是急于求成的冒进思维。由于受“左”的冒进思维的影响,一些领导者具有强烈的赶超意识,赶超意识有积极性的一面,能使人们产生改变现状的动力;但是这种赶超意识一旦脱离实际,则会出现盲目冒进,后果非常严重。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的大跃进运动的盲目冒进,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今天,这种思维模式还能在许多城市发展战略中看到它的存在,到目前为止,全国有3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设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其中许多城市根本不顾及自己是否具备条件。

上述现象的存在,说明实现领导干部思维方式的变革极为必要和紧迫。

2.领导思维方式变革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当代领导思维方式变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由封闭思维向开放思维转变。

封闭思维,是把事物同外部环境割裂开来,孤立、静止地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封闭思维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思路狭窄,仅注意事物的内在因素,忽视它的外部环境和条件;表现在工作上,就是关起门来搞工作,小而全,忽视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的横向合作;二是信息闭塞,不注意收集和了解与自己有关的信息,对外界反馈过来的信息反应迟钝,不加重视,不作处理;三是思维定式,“唯书”、“唯上”,一切“按本本想问题”,处处谨小慎微,不敢闯不敢干。封闭思维是自给自足小生产固有的一种思维方式,但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很低,加上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因而这种思维方式在当前一些领导者中间还有生存的土壤。

与现代领导活动相适应的是开放思维。开放思维方式要求思维活动在认识一个事物或现象时,要把这个事物放到与周围事物广泛联系的背景下观察,同时也要求思维方式自身与人类的知识成果、实践状况建立起往返流动的通道,使思维方式自身能随着认识、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发展。在当代,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对生产力的推动,人类的开放性空前增强,因此领导者要自觉地把封闭思维转变为与时代科学精神和实践潮流相符合的开放性思维上来。

领导者要确立开放性思维,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拓宽思维视野,坚持吃透“三头”的工作方法。传统的工作方法只注重把握“上头”和“下头”,在当前市场经济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这种吃透两头的方法已经不适应了,必须增加吃透“外头”这一项,就是要了解、熟悉和掌握外界的新情况、新信息,借鉴外界的新成果。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变封闭思维为开放思维。

第二,关注信息,注重信息的交流。具有开放思维的人非常关注外界信息,并重视与外界信息的交流;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交流极为重要,只有充分的信息交流才能做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决策。对领导工作而言,只有注意外界信息,与外界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才能保证领导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第三,注重十字交叉比较法,将纵比与横比相结合。纵向比较是对今昔的比较,横向比较是对内外的比较。在领导活动中,封闭思维习惯纵向比较,因此也往往看不到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与外界之间的差距,要么夜郎自大,要么满足现状。开放思维要求领导者不仅要纵向比较,更要注重横向比较,在横向比较中找准差距,正确定位自己,并从横向比较中得到启示,从而保持进取心态和创新心态。

(2)由单向思维向发散思维转变。

单向思维又称为单维思维或直线思维。单向思维有两个特点:一是绝对性,即在绝对不能相容的对立中思维,搞一点论、一刀切,非此即彼;二是排他性,在思维中固执己见,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不愿意考虑他人看法,不愿意设想其他方法的存在,思想固执、顽固和僵化。这种思维方式在认识过程中,尽管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即排除干扰,集中时间精力把问题想透,但它具有先天的缺陷,因为事物是多维、多向和多质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将一种方法绝对化,就很可能导致思想方法片面化,工作就是走进死胡同。

与单向思维相对的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领导者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侧面考察事物,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多种办法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是由客观事物的特征和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思维方式,它有助于人们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具体说来,在领导实践中它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在领导决策中有利于孕育多种构思,形成多种备选方案,为选出最优方案奠定基础;二是能引导领导者系统、全面地观察和思考问题,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从而制定出正确的行动方案;三是有利于转换思路,避免“思维卡壳”现象的发生,避免工作走入死胡同或在一棵树上吊死。

在领导实践中确立发散思维,可以采用三种基本方式,具体如下所述。

第一,多向思维。所谓多向思维,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它要求思考问题时要从多方面推进,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古今中外,全方位扫描,并从中找到最佳视角,确定最新立意。

第二,侧向思维。所谓侧向思维,就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求领导者在思考问题时,要把思维视角从本领域伸向其他领域,触类旁通,通过借鉴其他领域的方式和思路来解决本领域的问题。

第三,反向思维,也称逆向思维,即逆着传统思维的思路,故意反其道而行之,以其异中求同。

(3)由孤立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

孤立思维是小农经济的产物,其特征是把事物从整体联系中割裂开来,只注重局部,忽视全局;只注重个别忽视一般;只注重共性,忽视个性,总之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进入现代社会后,社会实践规模日益扩大,人们交往活动日益频繁,事物间联系越来越密切,在此背景下,孤立思维越来越不合时宜,逐渐为系统思维所取代。所谓系统思维,就是把认识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观察和思考的思维方式。在当前领导实践中,坚持系统思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坚持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思维方式的核心内容。这一原则认为,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构成,但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存在着整体功能有时小于、有时等于、有时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三种情形。系统思维着眼于第三种情形,要求优化系统内部结构,努力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将整体原则运用于领导实践中,要求领导者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来认识和把握整体。

二是坚持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系统思维的基本原则之一。这一原则认为,任何系统与环境之间,以及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都具有关联性;因此,人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必须注意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全盘考虑,统筹兼顾。领导实践中坚持相关性原则,就要求领导者要在工作中防止“拆东墙、补西墙”顾此失彼的工作方法,坚持做到各项工作的统筹兼顾。

三是要坚持选择优化原则。系统思维还要求人们自觉地选择和调整系统的结构状态,使系统最优和最佳地发挥整体功能。将优化原则应用于领导工作,要求领导者在决策时,必须设计多种方案,进行系统分析和比较,然后选择其中最佳方案。

(4)由实体思维向关系思维转变。

实体思维表现在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就是将一切社会现象归结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形态,解决问题局限于从某一具体事物出发,就事论事,忽视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然而,现实中很多概念并不是实体范畴而是关系范畴,如“矛盾”,如果把关系范畴理解成实体范畴,就会导致思考偏离正确的方向。所以,很多时候,需要把这种实体思维转换为关系思维。

所谓关系思维,是指人们认识和思考问题时,注重事物内要素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的思维方式。关系思维是对实体思维的扬弃,它既关注实体和要素,但更关注要素之间和实体之间的联系。在社会实践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领导实践中必须坚持实物思维向关系思维的转变。

在领导实践中坚持关系思维,要注意两个重要问题。

一是要确立正确的关系意识。要利用和处理各种复杂关系,必须确立正确的关系观。首先,要承认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人是关系的总和,人时时刻刻生活在关系之中,每时每刻都要和关系打交道,所以不能否认关系的存在,更不能排斥和否定关系。其次,要看到关系的重要作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关系就是信息,关系就是资源,关系就是机会,关系就是活力。再次,要承认善于处理和利用关系是能力的一种重要表现。

二是要善于从关系的角度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社会关系是极其错综复杂的,善于运用关系思维的领导者,必须从复杂的关系中找到制约事物发展的影响全局的重要关系。如果不善于抓住关键性的关系,而是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无法有效的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

(5)由斗争思维向和谐思维转变。

所谓斗争思维,是指人们在处理问题和矛盾时,总是从事物的两极出发,通过双方的斗争来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思维方式。斗争思维是典型的绝对化思维,其哲学依据是只看到矛盾的斗争性,忽视矛盾的同一性。在强调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斗争思维方式明显与现时代要求不一致。

在现代社会,取代斗争思维的是和谐思维。所谓和谐思维,是指在承认矛盾双方差异、对立、竞争的基础上,强调矛盾双方的协调、促进、融合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主张在对立面融合中开辟新的思维空间的思维方式。和谐思维是辩证思维的合理延伸。由于时代主题的转换,和谐思维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人们思维方式的理性选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以求同思维坚持多元兼容,以协调思维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矛盾,以系统思维寻求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领导者在运用和谐思维思考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和谐思维的三个基本要求。

第一,用求同思维看事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领导者要牢固树立“和而不同”和“求同存异”的思想方法。首先,要坚持用和而不同的观点来看待关系和处理关系,在追求和谐时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用科学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向不良现象作斗争;在处理问题时,要更多运用沟通、协商、调解等民主方法解决问题和矛盾,但也要敢于用法律武器同丑恶现象作斗争。其次,要坚持用“求大同、存小异”的观点来看待矛盾和分歧,多寻找共同点,包容对方的利益要求,以此作为问题和矛盾解决的基础。

第二,用双赢思维看待合作。在斗争哲学盛行的年代,人们一讲竞争,就是你死我活,有你无我;今天在和谐社会,这种理念必须彻底改变。在和谐社会,倡导的是对立面的合作,鼓励的是合作双赢。在领导实践中,不论是推进不同经济成分的合作,还是促进企业与企业、单位与单位、地区与地区的合作,都要有双赢理念。一是要强化有对立面才能发展的观念,没有对立面,没有竞争对手,发展就没有动力;二是要通过合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合作中发展壮大自己;三是要允许竞争对手发展壮大,允许它获得进步发展的必要空间。

第三,要用换位思维看问题。人们在看问题时,处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所得出的结论往往不一样。为了全面、客观、深入地认识问题,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处理事物时要注意自己的“思维位置”,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来看问题,这就是换位思维,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将心换心、换位思考。换位思维在领导实践中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经常换位思考,才能理解群众的思想和情绪,把握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求,体会到人民群众的疾苦,这样才能与广大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加深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二是经常换位思考,才能更清楚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地改进工作;三是经常换位思考,才能增加群众观点和民主意识,因此才能促进领导者的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当代领导思维方式的变革,除以上五点之外,由守旧思维向创新思维转变,参见“领导思维创新”部分。

(二)领导思维创新

1.创新思维的内涵、作用和特征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守旧思维而言的。所谓创新思维,又称为创造性思维,它是一种运用已有的思想材料和思维成果,突破常规发现和创造某种有价值的新事物、新理论、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高层次的理性思维活动,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旨在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获取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方式,它往往表现为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提出新方案、做出新决策和创建新理论等。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的确,创新思维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不断增加人类的知识总量,不断推进人类认识世界的水平,不断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不断开拓人类的实践领域。

创新思维有三个重要特征。

第一,独特性。这是创新思维区别于其他一般思维的最显著的特征。当创新思维遇到传统思维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往往不再依据传统的思路和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是另辟新路,进行思维创新。它要求人们在思路的选择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思维的结论上,具有与众不同的而又合乎情理的独到见解,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越新奇、越独特、越与众不同,就越具有创造性。

第二,灵活性。灵活性是指在思考和解答问题时,思路灵活,足智多谋,随机应变,不固执己见,不墨守成规。在解决问题时,创新思维不受既有框架的约束,也没有现成的方式、方法或程序可循,因而克服了习惯性思维中的惰性、呆板和僵化。灵活性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是新思维成果产生的源泉。

第三,动态性。创新思维就是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环境,不断改革思维程度和方向,对环境进行调整、控制,从而达到优化思维目标的思维过程。创新是一个永不停顿的过程,旧的创新结束了,新的创新又重新开始。

2.领导思维创新对领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对于领导工作而言,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新思维能力是领导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内容和表现。

领导能力是领导者以自己特有的远见卓识、领导方式和个人魅力,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各种变化,科学确定组织的绩效目标,并有效地开发组织资源和运用群体的智慧与创造力的特殊本领。它包括权力、魅力、角色规定和个性特质形成的影响力、认知资源和人际资源的资源能力、理性思维和内心直觉的思维能力、领导意识和情境需求的应变能力、创造力这五种能力。美国著名管理学专家华伦·本尼斯认为,领导就是“创造并实现梦想”,它表明创新是领导者的基本属性。领导者的创新主要在于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要求领导者要大胆突破原有的管理模式、制度、机制等,必要时还要对原有机构进行改革。

第二,创新思维能力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的基础与保障。

领导的一个基本职责,就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

领导决策属于复杂的非常规性决策,往往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大胆设计各种方案,构想出多种实现政策目标的思路和方案轮廓,然后才有可能具体设计细节。因此对政策制定来说,创新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思维在决策中的作用表现在决策的各个环节之中。

(1)在信息过程中的作用。

决策中的信息过程就是收集、整理、加工、储存、交流、传递信息。以哪种态度,有选择性地利用好信息;如何以更有前瞻性、战略性的眼光优化信息;如何对信息的加工整理分析研究,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都需要领导者的创新思维。

(2)在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的作用。

为了圆满实现政策目标,必须坚持政策方案设计的多样性;而要寻求、探索多种政策方案,就特别需要运用创造性的发散思维。

(3)在方案抉择过程中的作用。

方案抉择是领导者和其他决策参与者对备选方案进行优化选择和决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领导者从整体目标、利益、战略角度,反复对比,权衡利弊得失,从现实的可行性到将来的利益最大化,寻求最佳的方案。此过程依赖于决策者本身的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科学化,同时更依靠决策者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4)在反馈过程中的作用。

反馈是把执行过程中出现和发现的问题,通过信息形式及时迅速地输送到决策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对决策实施的追踪和监测,及时对决策的调节。如何让整个系统顺畅、高效,真正使决策符合整体战略需求,必须发挥领导者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不仅制定政策需要领导者的创新思维,执行政策同样需要领导者的思维创新。这是因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根据全党、全国的情况提出来的。但是,每个地区、每个部门、每个单位又有不同于其他地区、其他部门、其他单位的特殊情况。所以,在政策和实际之间,必须有一个中间环节,即以政策为指导,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创造出能够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特殊矛盾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没有这个创造性的中间环节,政策就不会真正落实,实际问题也无法解决。政策执行者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这一点上。一个具有创新思维的执行者,才能够在政策与实际之间,摸索到落实政策、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填补政策与实际之间的差距,从而将政策与实际有机地结合。反之,如果执行政策时“一刀切”,从思想方法上讲,就是缺乏创造性思维的表现。

3.领导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领导者要把握和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在一般思维活动中,每当人们采用一种特定的思路取得成功后,下次就可能沿着同样的思路来思考问题,这就是思维定式。在思维活动中,人们还习惯于接受已有知识和观念的“坐标体系”以内的东西,这就妨碍人们去发现新问题,也妨碍人们去寻求解决新问题的途径。因此,要在工作中有所创造性,就要求领导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不断地将观察到的现象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敏锐抓住其相似性、特异性,发现问题,提出科学预见,进行科学创造。其中,提出问题是创造的前提,领导者只有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任何新技术的发明、新产品的设计、新决策的提出,都离不开前期的想象和构思。从广义的角度看,想象有直觉、灵感、梦想、联想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在人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联想的作用更为普遍和突出。联想是由某一事物的表象、结构或动作想到另一事物的表象、结构或动作的思维方法,可以分为三类:接近性联想,是指由某一事物联想到与之有关的经验、事物和动作,如由鱼联想到水;相似性联想,是指由某一事物联想到与之相类似的经验、事物和动作,如由鱼联想到虾;相比性联想,是指由某一事物联想到与这一事物相反的经验、事物和动作,又称逆向联想,如由水联想到火。领导者要善于利用这些联想,拓宽视野,丰富想象力,从而提高开拓创造力。

第三,具有科学的质疑力。在创造性思维中,还要求人们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来思考问题,发现与传统理论、观念、原理和经验不一致的地方,从而提出科学的质疑,批判它、否定它,进而提出新的理论、观念和方法。科学的质疑力是排除谬误、发展真理、开拓创新的必要条件。在领导实践中,领导者必须用辩证的态度对待知识和经验。一方面要看到知识和经验都是来自过去的成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物和结晶,它们对于新的创新活动必然具有借鉴作用;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都是说明已知的某一事物或某一领域的,而创造性思维所要说明的则是未知的新事物、新领域,必然具备已有知识和经验不能说明的新特点,所以在知识、经验和方法上都必须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超越。这就决定了领导者必须在尊重、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对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敢于质疑,敢于提出挑战,敢于突破和超越,绝不能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其顶礼膜拜,将它作为束缚自己思考和创造的条条框框。回顾我们改革开放的历程,如果没有对传统理论、传统体制的科学怀疑,就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以及改革带来的巨大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