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陶论“先食后货”

刘陶论“先食后货”

时间:2022-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桓帝觉得刘陶说得有道理,未铸大钱。其二,刘陶所论生存与铸币之间谁更为重要的理念,其实是生产与流通,政治、军事与经济的关系问题。刘陶只强调动乱的灾难性祸害作用,百姓生产遭受破坏,生活无着,国无宁日,家不安居。但从刘陶所批评的是借口货薄钱轻,宜改铸大钱来看,绝非足值大钱。据刘陶所说,连年蝗灾,毁坏了庄稼,妇女们空闲时焦虑的是有没有下锅的粮食。

二、刘陶论“先食后货”

刘陶(?—185),一名伟,字子奇,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少游太学,上书陈事,抨击大将军梁冀专权,历任侍御史、尚书令、京兆尹、谏议大夫等职。灵帝中平二年(185)上陈要急八政,痛陈天下大乱,罪在宦官,遂为诬害,下狱死。著述有数十万言,今佚。

桓帝永寿三年(157),由于连年对羌战争,财政困难。有人借口“钱货轻薄,故致贫困”,主张改铸大钱,太学生刘陶起而反对,说:“臣伏读铸钱之诏,平轻重之议……当今之忧,不在乎货,在乎民饥。夫生养之道,先食后货。……窃见比年已来,良苗尽于蝗螟之口,杼柚空于公私之求,所急朝夕之餐,所患靡盬(ɡǔ无盐)之事。岂谓钱货之厚薄,铢两之轻重哉?就使当今沙砾化为南金,瓦石变为和玉,使百姓渴无所饮,饥无所食,虽皇羲之纯德,唐虞之文明,犹不能以保萧墙之内也。盖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故食为至急也。议者不达农殖之本,多言铸冶之便,或欲因缘行诈,以贾国利。国利将尽,取者争竞,造铸之端于是乎生。盖万人铸之,一人夺之,犹不能给;况今一人铸之,则万人夺之乎?虽以阴阳为炭,万物为铜,役不食之民,使不饥之士,犹不能足无厌之求也。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则百姓不劳而足。陛下圣德,愍海内之忧戚,伤天下之艰难,欲铸钱齐货以救其敝,此犹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水木本鱼鸟之所生也,用之不时,必至燋烂。愿陛下宽锲薄之禁,后冶铸之议(64)。”

桓帝觉得刘陶说得有道理,未铸大钱。刘陶的意见大致可评介如次:其一,有与晁错所说“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相类的地方,若把所有的沙砾都变成金子,把所有的瓦石都变成和田美石,假使百姓渴无所饮,饥无所食,即便有伏羲的纯德,尧舜的文明,也不能保证不发生内乱。从形式上晁刘二说一般无二,细心体味,晁错所言,货币的价值来自皇上君王使用的结果,刘陶所说却是光凭货币也不能保证国泰民安,海内升平。因而似是而非了。

其二,刘陶所论生存与铸币之间谁更为重要的理念,其实是生产与流通,政治、军事与经济的关系问题。无疑生产决定流通,政治、军事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军事战争则为政治最终解决方式。然而流通也反作用于生产,在某个时期或环节上还制约着生产,同样政治、军事行动也极大地决定了经济活动。刘陶只强调动乱的灾难性祸害作用,百姓生产遭受破坏,生活无着,国无宁日,家不安居。粮食是百姓生存的基本保证,民可百年无货,这是在东汉末年,社会经济生活已少不了钱币的年代,但百姓却可以不用货币,这样的悖理,正是当时贫富、落后与发达差距加大的真实反映。而货币贬值通货膨胀正会加剧这种差距,陷百姓于水火。

其三,铸造什么样的钱币,是轻重如一的足值钱币,还是不足值的大钱,或是不足值的小钱,因文字未详,我们无从推测。但从刘陶所批评的是借口货薄钱轻,宜改铸大钱来看,绝非足值大钱。据刘陶所说,连年蝗灾,毁坏了庄稼,妇女们空闲时焦虑的是有没有下锅的粮食。服用的食盐,有谁管你的钱货厚薄,钱两轻重。皇上想通过铸钱齐货来解救时弊,这就像养鱼于沸水鼎里,放鸟在烈火之上,水木原本是鱼鸟生命之所依赖,用得不得当,必致鱼死鸟亡。他请求皇上减轻百姓苛繁的负税,把铸钱的事情往后放放。这该是实事求是的。当时所谓铸大钱,必定是虚值大钱,刘陶以此来杜绝公私发财之路,何必批评他“不求甚解,借题发挥”(彭信威)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