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查财产物资的正确方法

清查财产物资的正确方法

时间:2022-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财产清查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管理,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财产清查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有无被挪用、贪污、盗窃的情况,以便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储备和利用情况,以便分类排队,采取不同措施,积极利用和处理,提高物资使用效率。

第一节 财产清查概述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实地盘点、核对、查询等清查方法,确定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的实际结存数,并与账面结存数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并进行相关会计处理的一种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

从理论上讲,财产物资的账面结存数应当与实际数额一致。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财产物资的自然损耗、计量、检验工作不准确,管理和核算发生错误或因工作人员失职、贪污盗窃等原因造成财产物资的毁损和短缺,从而会发生账实不符的现象。

加强财产清查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管理,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财产清查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保证账实相符

通过财产清查,可以确定各项财产的实存数,查明财产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以及查清发生盘盈、盘亏的原因和责任,以便及时调整账面数字,做到账实相符,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二)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有无被挪用、贪污、盗窃的情况,以便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通过财产清查,还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保管是否妥善,有无损坏、霉烂、变质等情况,以便采取得力措施,加强管理,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三)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提高物资使用效率

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储备和利用情况,以便分类排队,采取不同措施,积极利用和处理,提高物资使用效率。对储备不足的,应予以补充,确保生产需要;对积压的财产物资,应及时处理,防止盲目采购和不合理的积压,充分挖掘物资潜力,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四)维护财经纪律

通过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清查,可以查明单位有关部门业务人员是否遵守财经纪律和结算制度,有无贪污盗窃和挪用公款的情况。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

(一)按清查对象和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1.全面清查

全面清查指对所有的财产进行全面盘点和核对,范围较广,内容较多。一般在下面几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全面清查。

①年终决算之前,要进行一次全面清查。

②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前,需要进行全面清查。

③开展全面的资产评估、清产核资前,要进行全面清查。

④单位主要领导调离前,需要进行全面清查。

2.局部清查

局部清查就是根据需要只对部分财产进行盘点和核对,应根据管理的需要来决定清查的对象和清查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对于流动性较大的存货,如原材料、周转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等,会计年度内应轮流进行盘点或重点抽查;对于各种贵重物资,每月都应盘点清查一次;对于库存现金,应由出纳人员每日清点核对;对于银行存款银行借款,每月都要同银行核对;对于各种债权债务,每年至少要同对方核对一至二次等。

(二)按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1.定期清查

定期清查是根据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进行的清查。一般是在年末、季末、月末结账时进行。定期清查可以是局部清查,也可以是全面清查。

2.不定期清查

不定期清查是指事先并未规定清查时间,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对财产物资所进行的临时性清查。不定期清查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一般在下列情况下才需要进行不定期清查。

①更换财产物资、现金保管人员时,要对有关人员保管的财产物资和现金进行清查,以分清经济责任,便于办理交接手续。

②发生自然灾害和意外损失时,要对受损失的财产进行清查,以便查明损失情况。

③企业改变隶属关系,撤销或合并,进行临时性清产核资时,要对企业财产物资进行清查,以便摸清家底。

④上级主管、财政、审计、银行等部门对企业进行临时性检查时,需要进行财产清查,以验证会计资料的可靠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