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东盟一体化大数据产业园

中国东盟一体化大数据产业园

时间:2022-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通常所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主要是指按其一体化水平来划分的。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与特点

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指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的组织形式,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多种多样。

(一)区域一体化形式

1.在特惠贸易区中,成员之间实行部分特惠关税减让;自由贸易区中成员之间拆除所有关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每个成员有权对非成员设定各自的关税税率;关税同盟也是自由贸易区,但每个成员对所有非成员采取共同的对外关税;共同市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级形式,除解除成员之间所有贸易和投资壁垒以外,还允许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2.通常还要求成员之间在平等、自愿协议的基础上让渡部分主权,建立负责协调和制定共同政策并且管理该组织共同事务的权力机构:经济同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更高阶段,它包括各成员国财政、货币等经济政策的一体化。这类同盟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超国家性质,建立起了一整套立法、司法、行政和监督的同盟机构,甚至可能导致政治一体化,出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最高的形态——经济政治同盟。

3.在经济政治同盟中,各成员间不仅实现了经济政策的统一,一些政治政策也具有相当的统一性。我们通常所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主要是指按其一体化水平来划分的。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1.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呈现出重新高涨的势头,到了20世纪90年代已形成不可阻挡的潮流,迅速席卷全球。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已超过100个,在20世纪70年代时,还仅有28个,到80年代时增加到32个,90年代中期已超过40个,可见,其中60%是9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的。有些区域经济组织互相重叠,或者大区域组织包容次区域组织,关系错综复杂。

2.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中包括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这样的区域化组织。虽然发达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目不多,但其建立的时间往往比较早,发展得比较成熟,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其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影响力也就大,这就使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感受到某种压力,使它们感受到排挤的威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越是增多,越是发展,那些尚未加入区域化组织的被排除在外的国家和地区的压力就越大,也就更加促使它们纷纷加入,或纷纷建立自己的区域经济组织。

3.当前,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努力仍有增无减。由于贸易区中各成员之间拆除所有关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每个成员有权对非成员设定各自的关税税率。关税同盟也是自由贸易区,但其成员对所有非成员采取共同的对外关税。

4.共同市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级形式,除拆除成员之间所有贸易和投资壁垒以外,还允许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通常还要求成员之间在自愿协议的基础上让渡部分主权,建立负责协调和制定共同政策并且管理该组织共同事务的权力机构。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动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它的历史性和必然性,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自冷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在整个国际关系中的地位逐步显现出来。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种有效机制,自然就有了其存在的内在需求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1.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要求各国之间消除贸易壁垒,简化贸易层次程序,加速货物自由流通,这样也有利于资源跨国界的流动,促进其在地区内更加有效的配置。在一体化过程中,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使各成员国能够从更大的经济规模中获益,并促进其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一体化也伴随着地区内部的竞争而不断激化。

2.在激烈竞争的压力下,各国企业将会不断加强经营管理,充分利用新的管理手段和科研成果,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来加强国际竞争力。同时,各成员国利用研发和生产的结合,相互之间贸易与投资的不断扩大,使得各成员国获得封闭国所不能得到的收益。这些成员国以综合的力量,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加强和扩大对外经济合作的关系,汇入国际社会,使得参与国家的区域感和归宿感增强,进而形成一种合力,产生一种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3.以上种种因素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有效地促进参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在这个经济实力至关重要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对开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愿望。

(二)市场化改革体制基础

1.在国际竞争条件下,新技术的发展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分工与依赖日益加深,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各国的生产和流通及其经济活动进一步越出国界,这就必然要求消除阻碍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市场和体制障碍

2.当今世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实践认识到,只有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经济的运转效率和国际竞争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整个世界正在被拉平,无论是否愿意,已经没有一块不是全球市场的市场了。即使身处中国的某个传统产业,也必须具有全球化的思维,从本土到全球,从封闭到开放,这也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不管是传统的封闭经济,还是起源于前苏联的计划经济,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道路。

3.通过改革,各国在经济体制上的趋同,消除了商品、生产要素、资本以及技术在国家之间进行流动的体制障碍,从而在经济体制上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历史原因

二战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的格局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各国经济实力有大有小,对外联系有强有弱,竞争能力有高有低,所处的国际环境有优有劣,彼此间的发展当然会不平衡,为了在竞争中争取主动,各国都需要和与自己状况相近、地理上相邻的国家联合。这种不平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改变,那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就势不可挡。

(四)不同角度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1.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在战后的迅速发展又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发展提供经济基础。由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逾越国界的要求时,实际上一国市场就已无法承受如此分工与规模经济。

2.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使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设计费用不是一个企业甚至是一国所能承受的。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跨国性的集体力量或协调来解决,而同时通信和运输的迅速发展及其服务费用迅速下降,为各国经济的广泛联系创造了良好的媒介。所以,很自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了解决问题的一种较好选择。

(五)政治和经济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兴起也必然有其复杂的政治背景。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关系紧张国家谋求政治修好的一种有效途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矛盾冲突,稳定地区局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使得其参与国可以借助联合起来的组织力量寻求区域层面的政治保护。

2.据研究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除了促进贸易流动以外,还能够对消除政治冲突起到显著的作用。欧洲合作的初始动机和最终目标就是政治。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磨难以后,人们意识到,欧洲不能再发生战争,必须通过合作、一体化与联合才能实现欧洲的长久稳定、安全和发展。如今,经过多年的努力,欧洲各国通过经济合作实现了地区和平与发展,实现了大欧洲联合的梦想。在亚洲,1999年东亚领导人关于东亚合作的联合声明,明确提出了关于开展政治、安全对话与合作的议题。此外,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政治紧张局势的缓解与正在进行中的南亚自由贸易区协议谈判密不可分。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和意义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10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指在中国与东盟10国之间构建的自由贸易区,即“10+1”。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建成后的自贸区将覆盖1300万平方公里,惠及19亿人口,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1.自由贸易区,简称自贸区,是指区域内两个或多个经济体,在WTO承诺的基础上,相互逐步取消绝大多数产品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开放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实现贸易、投资的自由化。自由贸易区域内的国家通过相互开放市场建立密切关系,扩大相互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

2.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双方资源禀赋各具优势,产业结构各有特点,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大幅增长,双向投资迅速增加,中国在东盟国家的工程承包越来越多。在东盟的对外贸易中,中国排第四位;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东盟处第五位。东盟已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来源地,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地之一。东盟是中国海外重要的承包工程市场和劳务市场。目前,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已步入了黄金时期,中国—东盟自贸区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中国与东盟国家已开始相互开放市场,呈现出勃勃商机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意义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的团结合作,也有利于东盟在国际事务上提高地位、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规模,促进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区域市场的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提高本地区的整体竞争能力,为区域内各国人民谋求福利。与此同时,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有利于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增长也有积极作用。

1.从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来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助于中国和东盟全面、深入、快速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确立之后,中国与东盟共同签署了《南海行为准则》;中国率先作为非东南亚大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与东盟结为战略伙伴关系,这不仅是中国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外交方针的切实步骤,也巩固、发展与周边东盟国家的友好关系,维护东亚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发展。

2.从建立国际新秩序来看,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中国和东盟各国发展水平各异,与有些国家社会制度不同,但同属发展中国家,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中面临共同的机遇和挑战。双方通过建立自贸区而合作发展,可成为发展中国家互助合作的新典范。在建自贸区中,中国与东盟本着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精神和互利互惠的原则进行谈判,充分考虑东盟内部发展水平不同的情况,对东盟的欠发达国家予以照顾。中国一直希望实现平等、互利、共存、共赢的全球化,中国-东盟自贸区正成为这方面重要的实践。

3.从提高东盟的国际地位来看,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有助于东盟在国际社会事务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确立之后,这一意义已经显现。一是美、日、俄、印等国纷纷与东盟发展新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二是东盟凝聚力增强。文莱苏丹博尔基亚评价中国与东盟建立自贸区,对东南亚国家是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定”。目前,东盟的国际地位呈提高趋势,东盟的独立性、稳定性增强。

4.使双方获得投资增长效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后,采取优惠的投资政策,实现投资自由化,刺激投资的增长。这种增长可以分为刺激区域内投资效应和吸引区域外投资效应两种。例如,由于本国有关企业的产品成本比某成员国高,企业为寻求较低的生产成本就把工厂转移到某成员国,从而获得区域内投资增长效益;一些非成员国由于害怕他们的产品受歧视,纷纷到自由贸易区内投资开办工厂,从而使区域外投资增长。

5.双方经济发展,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彼此赢得信任与支持,减少经济发展中的摩擦和阻力;有利于彼此经济制度安排日益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彼此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在贸易、投资及市场准入等方面与国际经济全面接轨;有利于增强彼此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应对能力。

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将极大推动东亚地区的经贸发展。是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其有效的运营可以使东盟和中国相互之间取消贸易壁垒,降低成本,增加区内贸易额,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它还可以在东盟成员国和中国之间建立一种共同体意识,为东亚经济稳定提供另一个重要的机制。并使东盟和中国在共同关心的国际贸易事务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尽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充满风雨,但是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充满信心。今后几年内,自由贸易区以及双边经贸关系将出现以下发展前景:

(一)双方贸易将有更大的增长

伴随着双边贸易的增长,贸易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相互出口增多,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将会有明显增大。在可预见的未来10年内,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加深并更为紧密。据东盟的测算,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贸易额将从目前的1.3万亿美元大幅提高,接近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水平,各成员的区内贸易比重将从目前的20%左右提高到30%以上。

(二)双方合作领域将更加广泛

随着双边贸易的扩大,经济技术合作逐渐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规模还比较有限,形式也不够多样,而根据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专家组的建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使双方以往的经济合作扩大到金融、投资、农业、人力资源开发、信息技术、产业合作、知识产权等领域。在科技方面,中国和东盟国家都重视发展科技,增加对科技的投入。农业方面也将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

(三)双边投资将逐步扩大

我国与东盟之间的双向投资是我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随着双方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投资壁垒的逐渐消除,相互投资将会增多。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海外投资是重要的措施,投资的重点区域今后首先将是东南亚国家,特别是周边的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东盟新成员国。随着我国电信、金融、保险和服务业的开放,一些较发达的东盟成员国也将扩大对我国的投资。

总之,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方方面面联系的不断加深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将不断加强,而且会增加得越来越多并且更加的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