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东盟博览会战略发展的理论构想_中国东盟博览会

中国―东盟博览会战略发展的理论构想_中国东盟博览会

时间:2022-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东盟博览会战略发展的理论构想_中国东盟博览会第十四章 中国—东盟博览会战略发展的理论构想上述各章,从不同视角,对中国—东盟博览会做了一些专题性探讨。这是投入巨资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价值精髓之所在。开发、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品牌资源,持续提升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品牌价值,打造区域性、国际性会展品牌,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战略发展的永恒主题。

中国—东盟博览会战略发展的理论构想_中国东盟博览会

第十四章 中国—东盟博览会战略发展的理论构想

上述各章,从不同视角,对中国—东盟博览会做了一些专题性探讨。在此基础上,本章对中国—东盟博览会中长期发展作一全盘考虑,沟画出中国—东盟博览会战略发展的基本框架。应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谋划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战略发展,以实现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政治利益最大化、经济利益最大化、社会利益最大化,并充分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对举办城市会展业和当地国民经济的辐射功能、示范功能、带动功能、品牌功能。这是投入巨资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价值精髓之所在。其战略构想有十个方面。

一、政府引导、服务,市场化运作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由中国和东盟10国的政府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博览会,必须坚持和加强政府的领导和指导,充分发挥政府的“桥梁”功能、“公共物品供给”功能和“市场失灵弥补”功能。建立健全中国—东盟博览会11国政府间高层协商对话机制;加强各级政府对博览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制定、完善博览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协调、处理博览会所涉及的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的各种问题。

中国—东盟博览会以自由贸易为主题,不仅仅是出于宣传展示的目的,目标是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投资、贸易与合作,具有显著的市场经济的特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要以市场经济制度为基础,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手段,进行市场化、产业化运作,在国家宏观调控和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www.guayunfan.com)

二、背靠中国,服务东盟,面向全球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定位是,紧紧围绕《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及自由贸易区建设实际进程,以双向互利为基本原则,以自由贸易区内的经贸合作为重点,同时面向全球商界开放。其宗旨是,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

要实现上述定位和宗旨,博览会必须建筑起一个有丰富的物质内涵的,能全面、深刻体现《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要求的大平台。完成此重任,并非举全广西之力所能胜任。必须背靠中国,上至背靠中央政府,下至背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及最基层的企业。要举全国之力,建造一流的会展场馆设施、一流的投资贸易场所、一流的高效优质服务;广泛组织动员各地区、各行业的优秀企业、优质商品和优质客商参展参会,集中展示中国一流的物质文化产品。

博览会要根据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要求,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机制,探索服务东盟的长效机制及有效实现途径,以赢得东盟各国的大力支持,拿出最新、最好的经济社会成果放到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大平台上展示,提升博览会的层次和水平,扩大博览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三、经营品牌,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第一展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第一个以自由贸易为主题的国际性博览会,又是国家级博览会,具有显著的品牌特色和品牌优势。开发、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品牌资源,持续提升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品牌价值,打造区域性、国际性会展品牌,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战略发展的永恒主题。

开发、经营中国—东盟博览会品牌,要突出抓好以下四大环节:

品牌形象策划与推广。主要任务有:深化博览会的定位,变目前的“宏观性”、指导性定位为战术性、重点突出的品牌实施方案;进行品牌形象的识别设计,并且对品牌形象与企业形象进行有效整合;加大宣传投入,在东盟各国推广中国—东盟博览会品牌。

品牌质量优化与提升。主要从会展硬件与软件两方面入手。目前南博会会展场馆主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国际标准展位3400个,已初具规模。但与11国政府共同举办所形成的巨大的潜在会展市场需求相比,其规模仍然偏小,要与时俱进,扩大展馆规模,更新展会技术装备。软件方面要配备一批一流的专业会展人才,创造一流的优质服务。南博会要通过提升品牌质量,尽快获得国际博览会联盟的“UFI”资格认证。

品牌独特价值的开发与经营。品牌本质上是一种区别性标志的代名词,其竞争力源于品牌的独特文化和独特价值。创建中国—东盟博览会品牌,本质上就是创造一种有特色、有市场地位、得到消费者认可与青睐、拥有差异优势的会展服务。南博会要重视以下差异性优势显著的品牌独特价值的开发与经营:紧紧围绕深化中国与东盟合作、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主题,打造特色鲜明的自由贸易会展品牌;发掘中国和东盟各国民族文化的共同点,塑造民族资源优势共享、区域文化特色鲜明的会展品牌;立足科技支撑和南宁市绿城生态文明,创造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科技优势和生态优势。

品牌延伸与保护。品牌延伸就是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品牌资源,推出系列会展新产品与服务,扩大展会产品系列,丰富展会产品线,延伸品牌线,达到强化品牌资产的目的。它是南博会在日渐激烈的会展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保住市场份额,扩大品牌空间的重要策略。在推行品牌延伸、有效利用品牌资产的同时,南博会也要重视品牌保护,加强会展诚信建设,保护好南博会的知识产权,增强持续发展后劲。

四、实施战略合作伙伴计划

商业赞助是筹集展会资金的重要渠道,展会赞助商的市场开发是中国—东盟博览会市场运作和市场开发的重中之重。着眼于战略发展,博览会应当制定、实施商业合作伙伴计划。它相当于奥运会的TOP计划,是展会市场开发层次上的制高点。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合作伙伴计划应实行限额制、招标制和排他性政策。限制合作伙伴赞助商的数量,以10家左右为宜。合作伙伴赞助商的市场开发应在国内、东盟国家甚至全球实行广泛的招标,优选最具经济实力、品牌知名度高、公司信用好的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使博览会市场开发实现利益最大化。作为对赞助商的回报,博览会要实施排他性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保障赞助商的商业利益,实现“双赢”,促进双方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凡是展会品牌层次越高、涉及面越广、规模越大、影响越显赫,选择合作伙伴的“筹码”就越大,中国—东盟博览会必须在品牌铸造上下功夫。

五、推行多元化市场开发战略,拓展增收渠道

中国—东盟博览会经费、收入来源目前以政府拨款、政府定向补贴为主,经营收入渠道有待开发、挖掘。引入市场机制,以商业化运作为主,推进会展市场资源开发,拓宽创收渠道,增加办展收入,是中国—东盟博览会长远发展的基本方向。

博览会应推行多元化市场开发战略,从广度和深度上强化投融资力度,多渠道开发各种会展资产。包括开发展会节目内容资源,向有线电视、宽频网络和广播出售,获得转播权收入;开发展会载体广告,如场馆广告开发、户外广告开发、移动广告开发;开发特许经营,出售中国—东盟博览会各种无形资产使用权;开发展会相关项目市场,如中国—东盟国际商贸城和会展物流产业的市场开发;开发会展供应商;开发门票市场;开发社会捐赠,等等。多元化的市场开发计划将增加博览会的整体收入,从而减少中国—东盟博览会对政府财政投入和赞助商的依赖,走出一条市场办展会、企业化发展的成长之路。

与多元化市场开发相适应,博览会要建立、完善市场开发组织机构。建议把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下设的“经营开发部”改组为“市场开发部”,并根据业务发展在“市场开发部”下成立国内市场开发部、东盟市场开发部和亚欧美市场开发部等区域性市场开发组织。对于一些面广量大、非核心市场,博览会可实施“业务外包”策略,培育和发展一批有实力、有信誉的委托代理商。

六、开展战略营销,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中国—东盟博览会目前处于筹备当中,市场营销手段以“政府营销”为主。创新营销手段,开拓国内、国外市场是博览会面临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博览会应当导入市场化营销理念,强化市场推广工作,以提高博览会在国内外尤其是东盟市场的知名度,让更多的参展商和专业观众了解展会的性质、规模、档次与水平,促进博览会与卖家、买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断扩张展会市场规模,快速实现展会规模经济及其规模效应,把博览会做大做强。

中国—东盟博览会要根据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培育多元化的会展营销市场主体。包括成立中国—东盟博览会专业营销公司;发展委托-代理营销关系,把博览会的一部分经营业务委托给专业会展公司、中介组织去经营;发展合作营销伙伴,选择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潜在参展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营销关系。

博览会要加强对市场营销战略的研究,制定中长期战略营销规划,建立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自由贸易体制相适应的市场化营销机制,推进展会市场营销模式创新的四大突破:由以政府营销为主转向政府营销与市场营销并举,并过渡到以市场营销为主;由当前政府“独家营销”向多元化的“合作营销”发展;由当前短期的战术营销向立足长远的战略营销发展;由传统营销向互动营销、在线营销发展。

七、创新体制,企业化、集团化发展

中国—东盟博览会目前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国际博览事务局经营。从政府中分离出来,企业化运作是博览会发展的方向。在今后几年发展中,政府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南博会可成立国有独资企业。随着博览会规模扩大、业务扩张,南博会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以资本为纽带,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品牌优势,组建会展集团公司,走集团化发展之路,实现快速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南博会可通过上市经营、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方式,推进企业组织创新与变革,发展成为大型会展集团企业,从而更好地参与国际会展市场的竞争。

八、理论先导,科技支撑,人才第一

21世纪把人类带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领导”产业发展进程。培育、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要以知识为“引擎”,靠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技术、专业的人才来“开路”、“创业”。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会展业以两位数的高速度增长,但其是低档次、低质量、粗放型发展的。“我们的展览会组织和管理水平还比较低,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多数展览会在立项、营销、运营上缺乏系统性;而在宏观层面上,展览业政企不分的现象十分严重。许多省市的一些高级管理者对展览业的内在规律认识不足,把展览业当成政府部门的附属,片面强调展览的外部影响,忽视展览会本身的运作和经济效益。”“各展览公司、组织单位的管理者多是从外语、外贸行业半路出家转行而来,普遍缺乏会展专业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国外先进的会展经营策略,懂展览又精管理的人才欠缺。多数人在办展过程中往往是边干边学,‘摸着石头过河’。”目前中国“缺乏系统的展览理论”。[1]

中国—东盟博览会目前尚无举办经验,国内也无以自由贸易为主题的先例可循,也缺乏系统理论指导。中国—东盟博览会超常规发展,不能停留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初级水平上,必须以理论为先导。建议成立专门的理论研究机构——中国—东盟博览会研究中心。上海市为了办好仅是唯一一届的2010年世博会,就成立了上海世博会研究中心,由此略知会展理论研究先导性的重要地位。

在知识经济时代,会展产业的竞争转到科技竞争层面上。中国—东盟博览会要以科技为动力,不断推进四大创新:会展技术装备的创新;会展管理手段的创新;会展平台信息化、网络化、高科技化的创新;以及会展展品的推陈出新。

今后一个时期,南博会要把人才开发放到重要位置,树立“人才第一”理念,创建会展人才平台,建立人才辈出的运行机制,迅速培养、引进、挖掘一批各方面的会展专业人才。尤其要重视中国—东盟博览会执行机构领导班子的建设,致力于提高领导团队决策、管理能力。

九、建立与东盟十国的长效政府合作关系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由中国和东盟十国政府共同主办的,政府影响、左右着其成长和发展。尤其是,东盟10国是一个区域性经济集团,它们中的成员,多数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不同,它们在过去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国威胁论的影响,而且由于全球政治形势的变化,一些国家也会出现新的政治态势。这些对中国与东盟未来的政治关系存在潜伏的阴影。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政治稳定性,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东盟各国对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态度和热情,使中国—东盟博览会直面政治风险、组织风险。必须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有效沟通和通力合作,建立健全11国政府间的高层协商决策机制。通过平等协商、共同决策,理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国际政治关系,提升东盟10国参与、支持博览会的热情和主动性,从而为合作办好博览会奠定国际政治基础。

【注释】

[1]沙克仲:《为展览业打造精品培育人才——中国贸促会积极开展展览培训工作》,载杨清青主编《2003中国展览年鉴》,航空工业出版社,2003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