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演变和发展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演变和发展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发展反映为与经济现象的认识深度和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深度联系在一起的分析体系的拓展和研究方法的演变。与此同时,研究方法的拓展也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事实上,证伪主义方法论首先由哈奇森的《经济理论的意义和基本假设》引入经济学,而后由布劳格在其《经济学方法论》中推到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中的中心位置。波普尔式的证伪主义过于强调证伪的绝对性和证实的相对性。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发展反映为与经济现象的认识深度和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深度联系在一起的分析体系的拓展和研究方法的演变。 在经济学的发展中,机制分析、数量分析、制度分析这三大分析方法在经济学发展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了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为人们认识经济现象、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提供方式方法。 与此同时,研究方法的拓展也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1)证伪主义普遍化

事实上,证伪主义方法论首先由哈奇森的《经济理论的意义和基本假设》引入经济学,而后由布劳格在其《经济学方法论》中推到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中的中心位置。 从此,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领域产生了强烈的“波普尔效应”,尤其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经济危机后,证伪主义被引入经济学研究中,是最有活力和革命性的思想,是19世纪和20世纪经济学方法论的“新旧观点的分水岭”,从此以后,波普尔的思维方式被经济学家越来越多地使用。 “证伪主义者,整个20世纪的故事”[10]。 20世纪70—80年代,在西方经济学界,证伪主义几乎在当时出版的50多本经济学方法论著作中都有影子,1991年,当代西方经济学家达成的13点共识中,和证伪主义有直接关联的就有7点[11]

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其科学性,也有其不足。 波普尔式的证伪主义过于强调证伪的绝对性和证实的相对性。 实际上,理论必然需要在证伪与证实的共同影响下才能发展起来。 例如,如果要对一些经验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对理论加以验证,那么既需要对理论假说提出证伪式的质疑,也要在经验数据的基础之上认同基于理论的某些变量的因果联系(证实)。 另外,经济理论所预设的前提中,包括了经济社会现实的本质,而证伪主义方法在普遍化被运用之时,在这方面缺乏关怀。 只有运用适用于研究对象本质的理论构建,并基于哲学思辨来抽象理解经济现实的本质,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2)分析工具数量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边际分析方法在经济学领域中兴起,微分概念的引入,使得数学方法从此被广泛运用于经济问题的解决。数学语言、图表和曲线在经济学中的运用,使得经济学所要分析的各种变量关系变得十分清晰、可靠,提高了经济学的精确性。这时,数量分析方法以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出现于经济学研究之中,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日益成为经济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是如此的专门化、技术化、职业化,甚至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使得经济分析更为严密,表达更准确,思维更成熟。计量经济学的崛起,尤其是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运用,以及2000年微观计量经济学的诞生与随后的发展,并且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大规模运用,博弈论的引进,使得数学化不断成为经济学发展的主流趋势。

在数学化运用的载体上,计算机不断发展,一些如SPSS、EVIEWS、EXCEL等操作工具给研究主体从事经济研究和分析提供快捷的通道,加快了研究速度,节约了研究时间,减少了研究成本。 数量分析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数学模型和数学公式的应用与推算,能够精准地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深化人们对经济活动中各种变量之间关系的认识。 并且,在分析经济行为的决策上,数量化还有助于提供一个精准的蓝图。 对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释尽可能地定量和精确化,才能更好地制定相应的经济对策;对经济政策效果的分析、论证尽可能地精细化,才能满足政策操作性的要求。

然而,在经济研究中,过分数量化会使经济学没有生机,远离现实世界。 经济学研究方法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方法应该多元化,数学方法不能取代非数学方法。 数学仅是经济学研究的工具,数学语言是为经济分析服务的,绝不能为了数学上表达的方便,随意采用不适当的假设,以致追求数学技巧而脱离经济实际。

3)研究对象个量化

个量研究是以单个经济主体的活动为研究对象,在假定外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其特点是把一些复杂的外在因素排除掉,以突出个体运行的现状和特征。 总量研究方法是以经济发展的总体或总量为着眼点的研究方法,它把制度因素和国民经济的个量都看成是不变的和已知的。 个量和总量不是简单的加和关系,一些经济现象从个体和总体不同的视角来观察,其结果往往不同。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最先提出了经济学的范式,他通过对“经济人”和“看不见的手”的假设分析,奠定了个人利己主义的研究方法论基础。 新古典经济学研究方法继承了个体主义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了“经济人”假设,无论是马歇尔的厂商理论,希克斯的无差异分析还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都是以“经济人”假定为研究的出发点。 “凯恩斯革命”则使得总量分析方法在主流经济学中第一次受到全面重视。 与此同时,个量分析还受到了德国历史学派、美国旧制度经济学等非主流经济学的批评和质疑。 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后经济“滞胀”的到来,凯恩斯主义式的总量分析法逐步落寞,取而代之的是个量分析方法的日益凸显,尤其是随着证明一般均衡存在性的阿罗-德布鲁定理(Arrow-Debreu Theorem)、贝克尔的人力资源理论、卢卡斯和萨金特的理性预期理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博弈论被引入微观经济分析,个量分析法得到进一步加强并日趋主导化[12]

然而,德国历史学派、旧制度学派都对个体主义分析方法进行过有力的批判,例如制度学派认为人的行为直接依赖于他生活在其中的文化环境;结构主义学派认为要从结构联系的角度去分析经济发展的过程。 无疑,主张整体主义、总量分析方法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和社会的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加总,经济研究对象的个量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研究手段交叉化和古典分析的回归化

当代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相关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利用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来研究相关的问题[13]。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经济学及其研究的方法论不断发展,学科之间出现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的趋势。 如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环境分析)、心理学(效用理论)、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行为学、实验学、物理学、生物学等,以经济学为其核心,又与许多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和融合。 在决定经济的各种因素中,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日益增强。如果凭借经济学或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可能有时在解释力和科学性上会有所缺陷。 经济学牵涉的面很广,相关学科、交叉学科很多,更需要适当吸收相关学科的某些理论和方法,如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中与当前经济学相关的内容,综合进行研究,有的问题还可合作进行具体研究。 现代经济学正日益向经济现实回归,越来越讲究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从而构建经济学更为真实、合理的行为基础,以期提高经济学研究的解释力和科学性,比如将心理学分析方法与经济学研究有效结合[14],这不仅能开拓创新经济学理论,也有助于丰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这一发展趋势在引领经济学研究方法前沿的同时,对那些片面强调数学化、具有工具主义倾向的人给予了一定的冲击。 在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中,我们不是反对将数理分析方法运用其中,而是拒绝在经济研究中滥用数学。

实际上,研究手段的学科交叉化也是经济学研究方法演变的结果。 以理性经济人最优化行为为逻辑的数学化经济学使得经济行为人丧失了社会性和生物性,诸如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和神经经济学等交叉性学科的发展,正是基于破除这样的不足而出现。 在研究方法上,它们不仅复兴历史分析方法与制度分析法等传统经济学研究方法,而且创造性地将实验技术方法、心理分析法以及神经研究技术方法引入经济研究,丰富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5]。 本质而言,研究手段的学科交叉化所导致的分析方法的变革是对古典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回归[16]。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没有新古典时期的那么狭窄和单一,古典时期,诸如斯密、马克思和穆勒这些经济学家,能以一种宽容和包容的方式定义经济学,他们能就经济问题和社会制度进行研究,并得出深刻的见解。 并且,这种研究方法古典式的回归是基于数理分析方法上的更高层次的回归。 数理分析方法虽然有不足,但数理分析可以对现实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针对问题运用社会的、心理的、人类的各种方法来进行解释。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革命时代,重要的因素是“新偏好”的形成、技术和制度的创新以及新资源的创造等,换言之,新奇事物的创造才是关键,而不是既定资源的配置。 21世纪的经济学正面临着一种革命性的变化,新古典主流也将从前沿走向传统,时代呼唤着经济学的发展和转变,而这样的转变又有待于经济研究方法的拓展,在这个过程中,研究方法的交叉化和古典回归化则日益成为新时期经济研究的主流。

[1]陈太福.经济哲学的沉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2.

[2]周文.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嬗变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4):22-25.

[3]叶焕庭,贾裕泉.关于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几点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2000(5):22-28.

[4]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45.

[5]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二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250,98.

[6]沈小波.经济学中的实证主义和规范主义——兼论中国经济学的建设和发展[J].东南学术,2000(6):32-36.

[7]答百洋.波普尔证伪主义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7):63-64.

[8]邓春玲.论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兼谈我国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发展[J].长白学刊,2006(1):64-68.

[9]唐·埃思里奇.应用经济学方法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76.

[10]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1]郑秉文.20世纪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回眸[J].中国社会科学,2001(3):82-92.

[12]张东辉.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变革与现代经济学发展[J].东岳论丛,2004(1):45-49.

[13]尹世杰.也谈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问题[J].经济评论,2005(4):10-14.

[14]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成功地把心理学分析方法与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从而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 他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人类的决策不确定性,即发现人类的决策常常与根据标准的经济学理论作出的预测大相径庭,用他的理论可以解释很多传统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

[15]郑秉文.20世纪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回眸[J].中国社会科学,2001(3):82-92.

[16]安佳,陆跃祥.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变革和研究范围的拓展[J].江苏社会科学,2003(3):10-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