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学的发展和领域

经济学的发展和领域

时间:2022-05-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斯密发现贸易对于一个国家、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因此,凯恩斯的理论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第二节 经济学的发展和领域

经济学起源于15世纪,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凯恩斯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有人去研究它,就会提出新的理论,然后去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出现了众多学派。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新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新古典学派建议政府放弃调控,使用“看不见的手”;新凯恩斯学派建议政府积极调控,使用“看得见的手”。两个学派一直在争论,究竟该用这只“手”还是该用那只“手”,也由此产生了经济学的两个领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一、经济学发展的历史

(一)重商主义(15世纪—17世纪中叶),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重商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约翰·海尔斯、托马斯·曼、蒙克列钦、柯尔培等。其基本观点是:认为金银是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国财富的来源主要依靠对外贸易,即社会财富主要来源于流通领域;增加社会财富的方法就是扩大出口,限制进口;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即利用国家的力量限制进口、增加出口,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二)古典学派(17世纪中叶—19世纪70年代),经济学形成时期

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威廉·配第、洛克、达德利·诺斯、蒙德维尔、大卫·休谟、詹姆斯·斯图亚特、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约翰·斯图亚特、约翰·穆勒、西尼尔和法国的让·巴蒂斯特、萨伊、西斯蒙第等。其中以亚当·斯密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

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把经济学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体系的科学

二是以研究国民财富如何增长为中心内容。确立了物质财富观,认为增加国民财富主要来自于社会分工和增加资本积累这两个生产途径。围绕这一点,全面系统研究了经济增长、价值、价格、收入分配等一系列经济问题。

三是从人是利己的“经济人”这一基本假设出发,论述了由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可以把个人利己行为引向增加国民财富和社会福利的行为。

四是提出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论。

小链接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

img5

1723年,一个叫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孩子在苏格兰出生了,他从小生长在一个小渔村,那里有一个码头。由于贸易的发展,这个小渔村变成了一个中等城市。船员们出海回来就坐在那里一边喝啤酒,一边谈论着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以及他们在世界各地看到的问题。斯密发现贸易对于一个国家、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斯密14岁步入格拉斯哥大学,17岁获得硕士学位。1746年又毕业于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他先在爱丁堡大学任讲师,1751年担任格拉斯哥大学逻辑学教授,第二年改任道德哲学教授。他因高超的教学水平和智慧的思辨而远近闻名。

1763年,他辞去教授职务,担任布克莱希公爵的私人教师。当他第二年陪着年轻的公爵从“英伦三岛”出发,踏上欧洲大陆时才发现,啊!原来英国是这么落后,欧洲经济如此发达。欧洲讲学两年半生涯结束后,1767年斯密带着丰厚的报酬回到了家乡。他十年闭门在家,思考着,这个社会究竟是怎么转动的呢?经济究竟是怎么发展的呢?思来想去,最后他终于发现,原来这个社会的转动靠的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img6

亚当·斯密的思想非常精彩,非常深刻。从他开始,人类有了经济学。所以,人们称他为经济学的鼻祖,他那本书翻译成中文,名字就叫《国富论》。他主张国家不要干预经济,要让经济自由发展,让价格机制自发地起作用。每个人都会自动按照价格机制、根据自己的利益去做事,这样经济就会发展了。

在他的思想指引之下,英国的经济首先得到发展,然后是西

欧,之后是美国。斯密的思想统治了资本主义世界150年之久。在如此长的时间里,人们用他的思想管理一个国家,政府不干预经济,让经济自由发展,政府只做个守夜人。直到今天经济学家们还在争论不休:政府究竟该不该管着经济?还是政府应该回家去?

(三)新古典学派(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新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K·门格尔、W·S·杰文斯、瓦尔拉斯、帕累托、克拉克、马歇尔、J·罗宾逊、张伯伦等。他们从新的角度来论述自由放任的思想,创立了边际效用论,引发了经济学上的“边际革命”。新古典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其一,不像古典经济学只重视对生产的研究,而转向消费和需求,明确把资源配置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中心,论述了价格如何使社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力图证明以价格为中心的市场机制的完善性。

其二,以边际分析为基础,把消费—需求分析与生产—供给分析、竞争—垄断市场、分配理论结合在一起,建立起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体系。

(四)凯恩斯学派(20世纪30年代—20世纪70年代),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形成

凯恩斯学派是以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的经济思想为中心形成的。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除凯恩斯之外,还有英国经济学家J.V.罗宾逊、H.R.F.哈罗德,美国经济学家A.H.汉森、P.A.萨缪尔森等。

其基本观点是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理论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五)新凯恩斯学派,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叶

新凯恩斯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曼昆、萨墨斯、布兰查德、罗泰姆·伯格、阿克洛夫、斯蒂格利茨、泊南克等人。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包括:

一是价格政策。新凯恩斯主义者的价格政策建议的主旨是抑制价格粘性,使价格富有弹性,以修复失灵的市场机制,稳定总产量。新凯恩斯主义者在交错调整价格论和菜单成本论中提出了大体相似的政策建议。这两个政策建议都主张通过政策干预去协调经济人的行为,纠正市场失灵,基本上是正确的,只是缺乏可操作性。

二是就业政策。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工资理论,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阐释了工资粘性和失业问题,并提出若干关于工资就业的政策。这些政策建议主要集中于局内—局外人理论和交错劳动合同论等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政策照样于增加工资弹性,减少失业,其政策思路是合理的,但带有较强的理想色彩,具体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由政府出面干预劳动合同,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缺乏可行性。

三是货币政策信贷政策。货币政策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为了实现稳定产出的目标,政府理所应当的货币政策是:货币量市场的调整与影响价格的实际扰动相适应,与引起价格变动的名义扰动反向行事。然而这两种政策对雇员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不太稳定,而后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比较稳定。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政策建议是:政府从社会福利最大化出发,应该干预信贷市场。利用贷款补贴或提供信贷担保等手段去降低市场利率,使那些有社会效益的项目能够获得贷款。

小链接

凯恩斯的传奇故事

img7

凯恩斯小时候是个数学神童,1902年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数学系读书。可第一学期结束时,他没考上第一名,于是决定不做数学家,去当文官。英国的文官考试非常严格,要通过很多课程考试才能取得文官资格。他有幸旁听了英国另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课程。马歇尔对他非常欣赏,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他去参加文官考试时,各科的考试成绩都是A,只有经济学不及格,他非常生气地说:“典考官的经济学水平怎么能看出我经济思想的光辉呢?”

由于经济学成绩不及格,文官考试凯恩斯名列第二,结果没有去成英国财政部,而是把他派到了印度事务部去工作。没想到正是这第二名造就了他,使他亲眼看到,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英国政府没有钱,拿什么去打仗呢?他看到了政府债券是怎么产生的,债券是怎么发出的,战争怎么打完了,钱是怎么回来的。他目睹了整个发债的过程。战争结束以后,马歇尔还记着这位有经济学天赋的年轻人,把他请回剑桥大学做了经济学讲师。

1929年,一场空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了。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股市崩盘、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工人失业、经济陷入大萧条,然后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都陷入经济大萧条之中。这时人们不禁要问: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哪儿去了?他不是说国家不管经济就可以自动发展吗?怎么现在经济不能发展了?怎么失业问题解决不了?怎么银行都倒闭了?怎么股市都崩盘了?经济到底怎么才能恢复过来呢?

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没有办法了,凯恩斯说:我有办法,这就是“看得见的手”,他的思想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又一次繁荣。美国、英国和整个西方世界从经济衰退中走了出来,出现了从40年代到70年代经济的蓬勃发展。二战以后,西方各国都开始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之一,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如何解决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例如,在既定条件下,人们应该工作多少时间,经理们决定应该怎样组织生产和生产多少,为什么通过市场可以把厂商和消费者联系起来,人们从交换中可以得到什么好处,市场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厂商的行为分别有什么特点,等等。

其实,微观经济学假定微观经济主体总是权衡一项决策的成本和收益,这里的成本既包括经济成本(如投入的资本和劳动等),也包括非经济成本(如投入的时间、精力和健康的损害等);同样,收益也包括经济收益(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等)和非经济收益(荣誉感,满足感等)。这样,微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就被大大拓展了。许多经济学家利用微观经济学的方法研究环境问题、民主政治中的决策和选举问题,甚至包括犯罪、婚姻、自杀以及法律所涉及的其他问题,并取得了很大成就。这些研究使得经济学正以强劲的势头向其他社会科学扩张,有人也称其为“经济学的帝国主义扩张”。

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消费者)和厂商(企业生产者)。

(2)经济行为:居民户的经济行为是指,研究居民户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与各种物品的消费,以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厂商的经济行为是指,研究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3)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即从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最大化行为入手,解决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

(4)价格理论是中心理论:在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单位的一切经济行为都受价格的支配,价格就像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社会的经济活动和每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即通过价格的调节,使社会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

(5)研究方法是各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是如何决定的。

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市场出清:即假设在资源充分利用的常态下,价格可以自由、充分地波动,自发调节社会资源配置,使市场实现充分就业的供求均衡状态。

(2)完全理性:假设每个经济单位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经济人,能够自觉地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

(3)完全信息:每个经济单位可以迅速和免费获取各种市场信息,并依次做出相应的经济决策。

4.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1)均衡价格理论:主要研究商品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以及价格如何调节整个经济的运行。

(2)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如何实现效用最优化。

(3)生产理论:主要研究生产者的生产行为如何实现利润最优化。

(4)分配理论:研究产品按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个成员。

(5)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实现,以及社会经济福利的实现问题。

(6)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主要针对市场机制失灵而导致社会资源达不到最优配置所应采取的经济调节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又一分支,它从总体上对一国乃至全球经济进行研究,它主要关注一国价格水平、就业率、利息率、政府支出及其财政和货币政策等如何影响一国的经济增长以及这些宏观指标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等。宏观经济学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种有关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的资源如何才能达到充分利用。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研究的是经济总量和经济整体状况。

(2)重点解决资源利用的问题。

(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采取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3.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市场机制失灵,无法使社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2)政府有能力、有条件来调解整个经济运行,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使社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和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的前提就是:政府应该调节经济,政府可以调解经济,并且有能力调节经济。

4.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1)国民收入核算理论:通过支出法、收入法、增值法等方式计算GDP。

(2)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角度,分析国民收入决定及其变动的规律。

(3)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把失业问题与通货膨胀问题联系起来,分析其原因及其相互关系,以便从中找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4)经济周期理论:是从动态的角度来分析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问题,即通过研究分析影响经济周期变动的各种原因,进而提出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一般方法和手段,确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5)经济增长理论:通过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长期化和动态化的分析研究,提出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各种具体模型,确立以期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一般方法和途径。

(6)宏观经济政策:基于宏观经济学的任务是要说明国家为什么必须干预经济,以及应该如何干预经济,分析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种类、作用及其效应等问题。

(7)开放经济理论:从开放性经济的角度出发,把国内经济与国外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即分析一国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如何影响他国经济、如何受他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国际经济范围内进行国际间调节等相关问题。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等均不相同。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微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实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分析如何达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则是在假定资源已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分析如何达到充分利用的问题。而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把社会经济制度作为既定的基础前提条件,分析在这一既定制度下如何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充分利用的问题,即只分析具体经济问题,而不涉及经济制度的分析。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讨论

你认为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看得见的手”重要,还是“看不见的手”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