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来源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来源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学研究方法论是一门交叉学科,同时具备经济学和哲学的特性。经济思想和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会受到不同哲学的影响,在经济研究的活动中,每一种哲学都会影响研究的态度、方法和结果。进行经济学研究不仅要有方法论意识,还要有哲学意识。实证主义特别是逻辑实证主义是新古典学派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是一门交叉学科,同时具备经济学和哲学的特性。 哲学立场是思想的基础,同时也是各种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基础。 经济思想和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会受到不同哲学的影响,在经济研究的活动中,每一种哲学都会影响研究的态度、方法和结果。 进行经济学研究不仅要有方法论意识,还要有哲学意识。

1)哲学与经济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以最普遍的范畴构成的理论反映社会存在的意识形态,是世界观的学问,对实践和各门具体科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具体科学,属于社会科学。 经济学与哲学的关系是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具体科学进行总结和概括,把具体科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上升到世界观的层次,回答世界最本质的问题,所以,哲学对经济学等具体科学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 具体说来,哲学对经济学的影响主要通过对从事经济活动的科研工作者在研究思想和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指导,研究成果与研究者的哲学主张密切相关;同时,研究者借助哲学的概念范畴等思维形式,借助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的哲学思维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概括、总结和评价。 世界上的事物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而发展,哲学的根基深深扎根于社会经济的沃土之中[1],哲学的抽象和升华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发展。 所以,在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在经济研究中的活动、态度以及使用的方法方面受到不同哲学主张的影响。 经济学家和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学者对不同哲学主张和哲学主张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作为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说,更多的应该是了解不同哲学主张的观点,以及如何辩证地看待这些主张对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作用。 同时抛开各种哲学争论,在工作和学习中如何为我所用。 目前存在着很多的哲学价值主张,本书主要讨论3种哲学价值主张:实证主义、规范主义、实用主义。 它们在形成经济思想以及从事经济学研究的观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思潮的开创性流派,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英两国,19世纪50—70年代得到广泛传播。 法国哲学家孔德、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奥地利哲学家马赫、德国哲学家阿芬那留斯是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称为老实证主义,20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称为新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经济思想和经济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对专题研究和对策研究,以及20世纪美国的经济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1)老实证主义

孔德因为最早提出实证主义原则而被人们称为实证主义的开创者,他认为实证主义的原则是:一切科学知识必须建立在经验事实基础上,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和基础。 实证主义的原则主要针对的是传统的形而上学,针对的是传统哲学中的超验事物的学问,他认为传统哲学中的超验事物学问不能进入人的直接经验,不能为人们所感知,所以他认为实证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所有现象都服从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这些自然规律属于经验现象中的东西,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以及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规律是什么,不属于实证知识的范畴。 孔德肯定实验、经验,反对超验的形而上学问题,科学只能叙述事实,不能说明事实,只问是什么,不问为什么,因而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逻辑实证主义也称逻辑经验主义或新实证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感觉经验,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意识与存在的区别只是感觉经验内部的区别,哲学的任务是将具体科学联系起来,建立综合哲学体系,是“科学认识论”。 新老实证主义在经验证实的原则上是一致的,但在理解什么是经验命题以及经验命题的证实上是不一致的,不同的学派具有不同的观点。 总的来说实证主义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2)新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特别是逻辑实证主义是新古典学派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 实证分析方法是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实证研究方法所覆盖的经济理论内容——实证经济学——是主流经济学派运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逻辑实证主义对新古典经济学及其方法论的影响由于现代物理学和数理经济学的发展而得到进一步深化,从实际出发的数理统计方法取代以往古典数学函数运算的实证研究技术,使经验实证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所有这些都使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更加实用化。 19世纪以后,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十分强调利用数学工具来完成对其理论的演绎推理过程。 实证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原理都应该是从公式化的理性假设中推演出来的,数学方法成为主流的分析工具。 从假设检验的角度看,数学方法的运用无疑能够提高理论假说推理过程中的逻辑严密性和精准度,提高检验理论假说的可能性和可靠性,代表了实证方法论的主要发展方向,提出了一般实证分析过程的4个步骤。 同时关于经验实证分析有两个派系:一派以弗里德曼为代表,认为经验实证的具体对象是理论假说的结论及其预测,而不是其假设条件。 如果假设和预言符合现实,则接受,反之,则抛弃;由于假设的虚假性、抽象性,经验检验同假说的真伪无关。 另一派以萨缪尔森为代表,认为经验实证的具体对象是理论假说成立的有关假设条件的真实性,就是说经验检验是可以假设的。

实证主义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在可能的情况下,更多地强调计量和数量;②将注意力集中于实证性知识的价值知识上;③在经济实践中强调客观性的重要性[2]

3)规范主义

规范主义则是哲学的集成。 经济学研究中的规范主义引入了价值判断问题,并以此作为规则性主张的基础[3]。 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西斯蒙第曾说道,“经济学不是单纯计算的科学,而是道德的科学”[4]。 他认为经济学的目的不是告诉人们经济的运行机制及如何利用这种机制以区别目标,而是告诉人们合理的经济应当如何运行。 从这种观点出发,他强调了经济学的伦理性质。 信奉实证主义的西尼尔和穆勒,他们也不怀疑实证主义判断的正当性,进而在经济研究中不仅考虑了某一情形的经济因素,还适当考虑了非经济的因素[5]。 德国历史学派更是把经济学看成一门伦理科学,认为它不仅涉及“是什么”的问题,而且涉及“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历史学派认为经济研究只有结合宗教、法律、民俗、艺术、历史等,才能够有所成就。 历史学派是典型的进化论者,认为各种社会现象是进化的,或者与进化相关,而进化与进步被等同起来后,则具备了一种价值判断(沈小波,2000)[6]。 约翰·内维尔·凯恩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父亲)在其《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中,不再把价值判断与科学相分离,而是把科学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证科学,它是一套关于“是什么”的系统化知识;另一类是规范科学,它是一套关于“应该是什么”的系统化知识。

在规范主义方面,经济学家并没有接受所有传统的规范主义哲学主张。 规范主义以客观主义和基础主义为前提,西方近代哲学在笛卡尔和培根那里就已开始确立的认识论,正是以绝对的客观性为基础,强调科学是一项客观性的事业,科学研究必须尽量排除各种人为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现代经济理论研究中,一般采用的是客观规范主义,它强调了经济研究中使用的价值性知识和规则性知识必须是客观的,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个人判断的干扰,并将注意力集中于具有内在和外在价值的公共知识上,而不是私人知识上。 实际上,客观规范主义对于价值知识以及逻辑实证主义对于现象知识客观性的追求殊途同归。 西方经济学研究之所以如此注重客观性,是因为经济理论的研究者把目标定位在了将经济学最终发展成为与自然科学一样严密的学科。

规范主义作为经济学和经济研究的一个固有部分,在专题研究和对策性研究中运用较多,强调那些应该有价值的问题,如效率、福利、收入、生活标准、生活质量指标等。 例如,对于规范主义者来说,当研究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决定或建议相关时,在指定规则的过程中,好和坏的考虑是最重要的因素。

4)证伪主义

源自物理学革命的证伪主义哲学又称批判理性主义哲学,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波普尔在批评逻辑实证主义的归纳主义和经验证实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不仅对20世纪50—60年代初的西方哲学繁荣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也对西方20世纪50—80年代的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逐步理论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证伪主义认为,理论不能被证实,而只能被证伪。 一个理论是否科学,其判断的根据不是它能否被证实,而是它能否被证伪。 在研究过程中,如果一个理论或命题不能被证伪,则就是科学的;反之,一旦一个理论或命题被证伪,普遍性的全称命题都被证伪,则就是非科学或伪科学[7]。 证伪主义否定归纳法,推崇理性演绎主义,认为从逻辑上看,归纳推理是不合理的,只能告诉人们过去,不能告诉人们未来。 归纳法不是科学的方法,演绎法才是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科学的理论或命题不能被经验证实,却可以被证伪。 提出了“科学发现的逻辑”,认为科学哲学主要不是研究科学知识的结构,而是研究科学知识的发展,不是以分析元科学概念为目的,而是以建立方法论的规则为自己的任务。 主张经验科学和形而上学的分界点在于前者是可证伪的,而后者则不是,用“经验证伪原则”取代了“经验证实原则”,并且用可证伪性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

根据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原则,科学总是处于不断革命的状态,猜想—反驳(证伪)—新的猜想—新的反驳(新的证伪)……即不断地猜想与反驳就是科学的进化模式。 波普尔哲学给经济学带来的启示是理论应从问题开始,凭借逻辑演绎的方法得出一种预言、一种假说、一种理论体系,并采取证伪的方式进行验证[8]。 实证主义在被现实世界“证实”之后,证伪主义出来用事实和理论推导提出质疑,一切方法论规则都应当保证经验科学的可证伪性,只有通过严格的批判和证伪,科学才可能进步。

5)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认为,对于描述性知识而言,实用主义强调对眼前问题的合理解决。 实用主义者相对不太注意理论逻辑以及诸如实证主义的非价值性知识等抽象概念之间的区别。 实用主义者不仅认为实证主义的非价值性知识和规范主义的价值性知识相互依赖,而且也认为获得知识的手段和产生知识的目的也是相互依赖的。 例如,按照某种研究规则得出的研究结果可能并不是合乎人们需要的研究结果。 实用主义者是根据概念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实用性而不是它们自身来评价概念的,即是说明实用主义注重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实用主义在某种程度上,一般都以某种决策科学体现出来,或者是,应用于政策或管理的所有研究基本上都来源于要将其应用的实用主义兴趣。 例如,实用主义深深地影响了美国的教育和政治制度,政府往往习惯于关心问题的解决和实用性。

20世纪20年代,制度主义者的出现使得实用主义哲学成为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重要影响力量。 制度主义者强调社会制度在经济研究中的重要性,深受实用的制度主义观点影响,经济研究的注意力逐渐集中于解决经济问题上,从而制度经济学兴起,成为改变经济学主流的重要力量。

实用主义哲学对经济思想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专题和对策的研究上,特别是一些非专业基础问题的研究上。 例如,在经济学里,一些个人、群体和组织比起其他一些个人、群体和组织,会将实用主义哲学视为更重要的哲学。 农业经济学,一个明显倾向于实证主义哲学的学科,来自农学而非经济学,在它发展的早期阶段,纯粹是缺乏理论的经验主义式的学科[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