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都市区边缘区域旅游发展模式选择

大都市区边缘区域旅游发展模式选择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都市区边缘区域具有其自己的空间特质,这是大都市区边缘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大都市区边缘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的选择是在对边缘区旅游发展条件、都市区旅游消费水平以及边缘区与都市区的空间关联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适合本地的旅游发展模式。该模式是大都市区边缘区域常见的旅游发展模式。

第二节 大都市区边缘区域旅游发展模式选择

一、模式选择依据

旅游发展模式是指在特定的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式(张谷,2010)。一地旅游发展模式的选择需要依据市场需求和都市自身的条件,在对旅游者行为类型进行前瞻性预测的基础上,考虑旅游业在设施、服务、资源方面的特点,结合城市旅游空间的尺度、层次、形态等,最终确定适合本地旅游业发展的模式(宋家增,1996;郭舒,2003)。

大都市区边缘区域具有其自己的空间特质,这是大都市区边缘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大都市区边缘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的选择主要考虑三个因素:边缘区旅游业发展条件、都市区旅游消费水平、边缘区与都市区的空间关联,如图3-1所示。

img14

图3-1 大都市区边缘区域旅游发展模式选择依据

边缘区旅游业发展条件是边缘区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主要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以及旅游开发能力等构成。受经济、区位、交通、认识等因素的影响,都市区中心城市往往具有良好的市场辨识度,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领先地位往往能够超越旅游资源对一地旅游业发展的约束,从而创造出独属于都市区的旅游发展优势。边缘区旅游业在发展中普遍受到都市区中心城市的形象遮蔽影响,这种遮蔽作用产生的根源并不局限于旅游资源的品级,还包括都市区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形象。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践看,大都市区的中心城市无一例外都成为大都市区旅游的核心,这些中心城市中既有以旅游资源的高品级取胜者,如大北京都市区的北京,大青济都市区的青岛、济南,大成渝都市区的成都,大西安都市区的西安,沈大都市区的沈阳,大台北都市区的台北,也包括传统旅游资源缺乏或品级不高,依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形象而成为大都市区的旅游中心城市,如大上海都市区的上海,大武汉都市区的武汉,大成渝都市区的重庆,大香港都市区的香港、深圳、广州等。因此,从旅游业发展条件看,大都市区边缘区域在区域旅游发展中不具备与中心城市竞争的优势,其旅游发展模式选择需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化竞争为合作,借助都市区中心城市的旅游发展分享部分成果;二是化竞争为补给,避免与都市区中心城市直接竞争,而是转而服务中心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由竞争态势变为供给态势,实现边缘区与都市区的共赢。

都市区旅游消费水平由旅游规模、旅游者需求、旅游者行为等构成,决定了边缘区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中心城市是大都市区的主要客源产生地,庞大的城市人口决定了旅游者的基数和规模;城市生活的紧张程度和发达的经济决定了居民出游目的、出游频率和旅游消费水平;城市文化的开放性决定了旅游者出游行为的个性化以及对现代信息渠道的利用。

边缘区与都市区的空间关联由区位、交通构成,决定了边缘区旅游产品开发的重点。若边缘区与都市区空间相邻、交通便利,有助于边缘区依托都市区庞大的旅游需求开发都市区旅游市场,并借力都市区发展中转旅游;反之则相反。

二、大都市区边缘区域旅游发展模式

大都市区边缘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的选择是在对边缘区旅游发展条件、都市区旅游消费水平以及边缘区与都市区的空间关联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适合本地的旅游发展模式。大都市区边缘区域旅游发展模式主要可分为三类。

(一)资源驱动型旅游发展模式

大都市区边缘区域具有异常丰富的、高品级的旅游资源,且与都市区旅游资源类别存在差异,互为补充,在交通便利的前提下,都市边缘区适宜采取资源驱动型旅游发展模式。边缘区与都市区通过旅游资源联合开发、旅游线路组合、旅游企业联合营销、旅游客源共享,提升区域旅游在全国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共同做大区域旅游市场,推动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空间上位于成都、重庆的外围,经济落后,属于边缘区域。阿坝州内有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和黄龙,高品级的旅游资源是阿坝州发展旅游业的最大优势。九寨沟、黄龙与都江堰、乐山大佛等人文旅游资源以及青城山、峨眉山等宗教名山特色各异。成渝都市区与阿坝州通过旅游产品的优化组合,联合宣传,共同推动了成渝都市区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强化了区域旅游形象,实现了以旅游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需求驱动型旅游发展模式

大都市区边缘区域传统旅游资源缺乏或品级低,但现代休闲、度假类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空间上与都市区中心城市相近且交通便利,适宜采取需求驱动型旅游发展模式。借助良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把大都市区中心城市作为主要客源市场,利用边缘区相对丰富的休闲度假旅游资源,为都市居民提供游憩服务。吴必虎等人(1997)对中国大都市居民旅游和休闲出游市场的范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0%的出游集中于500km以内,按此范围界限,大都市区边缘区均处于都市居民的出游范围之内。都市居民的出游频率高,出游花费高,休闲度假需求旺盛,是我国旅游消费市场的主体。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国内出游率达246.0%,人均花费883元;而大都市区中心城市的出游率和人均花费多高于此水平,旅游需求更为旺盛。从我国城镇居民的出游目的看,休闲度假旅游者所占比例不断增加,从2000年的16.8%增长到2010年的25.0%;传统的观光旅游者所占比例呈下降态势,由2000年的39.9%下降到2010年的32.9%(4)

都市居民出游范围、出游频率、旅游花费和出游目的的特点为都市边缘区依托都市区发展现代休闲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边缘区应针对都市居民的需求特点,充分挖掘本地现有旅游资源的潜力,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将边缘区打造成为都市区居民的短期游憩目的地。

(三)混合驱动型旅游发展模式

混合驱动型旅游发展模式是由资源和需求共同驱动的发展模式。在都市区边缘区域旅游发展中,资源和需求同时发挥作用:或以旅游资源为主,以市场需求为辅驱动;或以市场需求为主,以旅游资源为辅驱动;或两者均衡用力,共同推动。该模式是大都市区边缘区域常见的旅游发展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