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劳动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理论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从哲学的角度阐述了人和自然资源、资本之间的关系。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有关原理,工资不是劳动力的价值,工资只是劳动力价格的货币表现形式。马克思还认为,资本主义整个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掌握知识的员工将比物质资本更为重要,人力资本将成为创造财富的最主要资本。

三、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从哲学的角度阐述了人和自然资源、资本之间的关系。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

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有关原理,工资不是劳动力的价值,工资只是劳动力价格的货币表现形式。劳动者所获取的工资报酬和在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所转移的成本一样,是对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体力和脑力的补偿,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工资。

马克思认为:“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23]也就是说,劳动力是人类将自身的能力通过劳动资料作用到劳动对象上,借以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能或使用价值的能力,同时也包括形成有关认识自然和社会及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的能力。马克思还认为,资本主义整个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劳动力作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它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马克思在论述劳动二重性学说时,将劳动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并提出:“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劳动者要从事复杂劳动,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必须经过教育或培训。”

与马克思所处时代不同的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等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将逐渐占据主要地位,脑力劳动者是劳动者的主体,价值的生产与增值将主要表现为复杂劳动的产物。劳动者以知识和技能为依托的创造性劳动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推动力。而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过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的市场化不断深化,必然面临一些新问题,如对各种形式的非劳动收入的价值判断、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按要素分配与价值创造的关系以及新知识创不创造价值、高科技创不创造价值等等。这些现实问题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努力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与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掌握知识的员工将比物质资本更为重要,人力资本将成为创造财富的最主要资本。如果承认人力资本是一种投资、一种消费的话,它的理论解释也应该纳入劳动决定价值理论的框架中。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都具有不可替代性。劳动主体和劳动客体构成劳动整体。劳动整体中,具有物的属性的客体是谈不到价值归属问题的。尽管生产过程离不开劳动客体,但劳动主体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劳动客体为价值的创造提供了条件,但没有创造价值,因此劳动形成的价值理应归属于劳动主体。

马克思从财富创造过程中抽象出价值创造过程,目的是要从价值关系和价值创造分析中揭示出剩余价值的来源。而要研究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则要研究财富创造过程。因此,我们在运用劳动价值理论时,绝不能从财富创造中抽象出的价值创造过程代替财富创造过程[24]。我们并不否认物质资本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物质资本是劳动创造价值的“润滑剂”。而且,物质资本生产要素的质量直接影响商品的价值量。马克思关于劳动生产率与价值论关系的分析,就指出了资本、技术等要素会通过影响在一定劳动时间中所创造的使用价值总量来影响单位产品的价值量。物质资本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含有更高技术的机器设备都可能会因创造更多的产品而使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下降。由此可见,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过程中都起着一定的作用,这里我们强调劳动创造价值,只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人力资本的作用日益凸显,人力资本所有者理应与其他生产要素所有者一样参与价值的分配,参与资本收益的分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