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健全有效的企业人力资源流动机制

建立健全有效的企业人力资源流动机制

时间:2022-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中,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机制,是通过企业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现的。所以建立健全有效的人力资源流动机制,必须从加强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做起。有效的劳动合同管理,是劳动者取得薪酬的保障。有效的劳动合同管理,既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也保证企业的合法权利。因此有效的合同管理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对冗员的外推力,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

9.3.2 建立健全有效的企业人力资源流动机制

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中,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机制,是通过企业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现的。所以建立健全有效的人力资源流动机制,必须从加强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做起。

1.合同管理

完善的合同管理是维护企业和员工合法权益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企业健康运行的标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与企业的劳动关系通常是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确立、变更和终止的,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实现双向选择的法制规范。对劳动合同的制订、执行过程实行有效地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建立健全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机制,其具体表现为:

(1)劳动合同保证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①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自主选择职业权利的保证。

劳动者自主选择职业的权利是指劳动者根据自己意愿选择适合自己才能、爱好的职业。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明确约定劳动者与企业劳动关系确立、变更和终止的条件,以及企业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有效的劳动合同管理使《劳动法》的规定得以严格执行,劳动者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这既有利于劳动者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实现自身人力资源的价值,也有利于人力资源市场的健康发展。如果劳动合同管理流于形式,在人力资源供过于求的条件下,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就会受到侵害。比如不少企业利用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急于就业的要求,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是一种对企业单方面有利的格式文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包括自主择业的权利就得不到保障。

② 有效的劳动合同管理是劳动者取得薪酬的保障。

随着劳动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化,薪酬数额和支付方式已成为劳动者与企业所签订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劳动者依合同规定完成工作任务,取得合理的薪酬,是劳动者的合法权利。而及时、足额地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则是企业的义务。有效的劳动合同管理,是劳动者取得薪酬的保障。如果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根本就没有制度,不能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薪酬的现象就难以避免。比如在我国当前人力资源市场还不够健全,劳动合同管理漏洞较多的条件下,劳动者取得薪酬的权利就常常受到侵害。近年来,这方面的问题媒体时有报道,往往需要政府出面,采取行政措施。例如2004年春节前后,企业拖欠员工工资的事甚至惊动了我国的总理

③ 劳动合同保证劳动者在合同有效期内的就业安全。

劳动合同规定了合同有效期限,并规定在合同有效期内,劳动管理的确立、变更和终止的条件和合同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有效的劳动合同管理使劳动者在不违背合同的条件下的就业安全有保障,如果企业要单方面变更或终止合同,就必须承担合同规定的赔偿责任。目前,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三种类型: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即合同直接、明确地规定了合同的起始和终止时间;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即订立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书上只写明起始日期,而没有写明终止日期;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即把“完成某项工作”这种任务作为起始和终止条件的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从法律的角度限制了企业无故裁减人员的行为,保证了人力资源“流入”企业后在一定期限内的就业安全;同时也有利于企业调节人力资源的流动速度,保持合理的人力资源数量和结构。在健全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是劳动者和企业双向选择的结果。

④ 有效的劳动合同管理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

我国《劳动法》规定的休息时间包括工作间歇、两个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公休日、法定节假日以及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事假、生育假、病假等。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需要在劳动合同中订立相关条款,那么有效的劳动合同管理,就能成为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的保证。否则企业就可能从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出发,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忽略甚至故意侵害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而劳动者则不能利用劳动合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⑤ 有效的劳动合同管理能维护劳动者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是保护劳动者在企业工作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我国《劳动法》规定,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安全卫生规定和标准,为人力资源提供符合国家规定和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进行专门培训,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护劳动者劳动安全卫生的条款,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而且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劳动争议和纠纷。比如劳动合同中约定有关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避免和保险条款,有利促进企业积极进行劳动保护和卫生管理。一旦出现工伤事故或职业病,也可以依合同规定处理。

⑥ 有效的劳动合同管理能维护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社会保险是人力资源再生产的一种客观需要。我国的社会保险包括生育、养老、疾病、伤残、死亡、失业等内容。社会保险资金筹集和使用制度规定,企业和劳动者都是社会保险资金的缴纳主体。交纳社会保险金,当然会增加企业成本,所以在劳动合同管理不健全的条件下,企业会尽量减少这方面的支出,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也会因此而受到侵害。如果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健全有效,这些问题是不难避免的。

⑦ 有效的劳动合同管理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其他权利。

在市场需求变化加快的条件下,企业适时调整产品和服务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企业调整产品和服务,必然引起对劳动者技能要求的改变。使员工适应企业对其技能变化要求成本最低的办法是,大面积替换企业的原有员工。所以在劳动合同管理不健全的条件下,企业往往选择这种做法。特别是对那些容易通过市场替换的普通岗位的职工更是如此。但是在有效的劳动合同管理的条件下,企业这种做法就会受到限制。因为在鉴定劳动合同的时候就必须规定合同期限和职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等相关条款,企业有履行这些条款的义务。

(2)劳动合同能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

有效的劳动合同管理,既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也保证企业的合法权利。从表面上看,在保证劳动者权利的时候,可能增大企业成本,比如交纳社会保险费、提供劳动保护等,但从根本上看对企业是有利的。

① 有利于企业建立竞争淘汰机制。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企业有依法录用、调动、辞退员工的权利。企业在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时候,可以根据经营发展的需要提出订立有关辞退条件的条款。在双方协商认同的条件下签订的劳动合同,就是企业建立人力资源竞争淘汰机制的保证。因此有效的合同管理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对冗员的外推力,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

② 有利于企业保持人力资源结构相对稳定。

劳动合同规定了合同期限,既保证劳动者在合同有效期内的就业稳定与安全,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人力资源结构,保证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要。企业可以根据人力资源的供需状况,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通过对合同期限进行调整,保证人力资源有序、合理地进行流动。在实行有效劳动合同管理的条件下,市场急需的人力资源在合同期内跳槽,要受劳动合同的约束,违约就要承担责任。

③ 有利于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有效的合同管理,有助于保障劳动者依法应当享有的权益,同时也约束劳动者的行为。我国的《劳动法》、《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国营企业内部劳动规定纲要》等法律、法规既是对人力资源的奖励制度,也是惩罚制度。企业通过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依法进行劳动管理的条款,就能对违反劳动纪律,没有完成生产任务或者工作任务、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工作分配和调动、指挥、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犯有严重错误的员工,依照法律和劳动合同视其情况给予行政或者经济处罚;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的员工,给予辞退、解除劳动关系,甚至予以除名。企业员工依法履行劳动合同也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在企业和员工都在劳动合同的范围内自觉约束自己行为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才有保障。

2.工作目标管理

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是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和目的。促使员工完成工作目标是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部门基本职能。工作目标管理是指把人力资源投入运用,通过工作目标的订立、执行,使员工完成所在岗位的工作任务,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1)工作目标管理的意义。

工作目标管理的中心内容是,将企业的不同职位和与之相适应的工作任务对人力资源配置的要求进行动态管理,把适合从事特定职位的人力资源匹配到位,使企业内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效的工作目标管理无论是对员工个人、对企业,还是对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① 明确员工未来发展的目标。

通过工作目标管理,展示企业真实的工作情景和目标,使员工在与企业确立劳动关系之前,就明确自己究竟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进而做出择业决定。由于劳动者在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之前就结合自己拟应聘职位的任职资格与条件,充分考虑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等因素,作出应聘决定。因而在任职期间,会努力做到敬业、爱业、乐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能力,实现工作目标。

② 促进企业的有效管理。

通过工作目标管理,可以让员工获得准确的发展信息,企业的各职位招聘员工的条件更加准确,同时也使企业未来的考评工作标准更明晰,培训过程也更具有针对性,激励机制会产生更大的效力,最终实现劳动者和企业共同发展。

③ 促进社会职业结构的合理化。

社会的分工和人力资源职业化的发展是社会的进步表现。企业通过工作目标管理,可以推动社会职业分类和产业导向,改善社会成员的择业环境,提高人们就业能力,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职业结构趋于合理化。

(2)工作目标管理的步骤。

① 工作目标的订立。

对于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外延管理过程来说,订立有效的工作目标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不知道某项工作应该达到的目标,那么就无法确定任职资格条件,员工选聘也就无法进行。工作目标的订立是一个确定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及其完成的方法,并且把该工作与企业中其他工作相互联系起来的过程。工作目标的订立,要求在现有企业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对各工作职位的性质、任务、责任、权力以及担任各项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并确定下来。

② 工作目标的沟通。

应该指出的是,工作目标的确定,应当是企业在与员工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的结果。企业应就具体职位的工作目标与应聘担任此工作的员工进行充分沟通,务必使双方达成一致。只有这样制定出来的工作目标才有利于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个人潜能的开发,并最终有利于企业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

③工作目标的执行。

为了顺利地实现工作目标,员工应经常进行自我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管理者应合理提供授权及其他必要的资源,在执行过程中还应向员工提供必要的辅导和帮助。

④执行结果的处理。

对执行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即把员工在特定职位工作的结果同原来制定的工作目标相比较,找出差距。并通过不断改进工作缺陷,提高工作的质量更好地实现工作目标。另外,为了保证员工执行工作目标的积极性,执行结果往往还与员工的绩效评价和个人收入相联系。

3.人力资源保障制度与管理

要使人力资源顺利流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个人收入很有必要。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如薪酬制度和管理,应与人力资源价值相当,福利待遇应能解除人力资源在企业与市场之间流动的后顾之忧。

(1)薪酬制度及管理。

薪酬是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承担义务而获得的来自企业的收入,是人力资源本身的价格,也是劳动者及其供养人员的主要经济来源。有效的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合理流动的重要保证,在人力资源外延开发战略管理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企业人力资源日常管理工作主要的内容,也是战略管理的重要方面。企业薪酬制度的目标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 有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企业薪酬制度的设计与实行,要能保证各职位工作任务的完成和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要有利于协调企业内的不同职位上员工的经济利益关系,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要有利于提高企业对人力资源市场中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进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② 强化激励作用。

企业薪酬制度的设计和实施,要有利于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热情,以发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福利制度及管理。

福利是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除工资与奖金之外的其他报酬,主要包括退休福利、健康福利、带薪休假、实物发放、员工服务等。职工福利的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法定福利和企业福利。法定福利是政府通过立法要求企业必须提供的,例如各种社会保险。企业福利是企业在没有政府立法要求的前提下,主动提供的福利,例如工作餐、旅游等。

企业之所以愿意花费金钱来支持福利项目、建立福利制度,是因为福利制度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 吸引优秀人力资源。优秀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传统的人事制度认为,企业主要靠高工资就能吸引优秀人力资源,现在许多企业家认识到,良好的福利制度有时比高工资更能吸引优秀人才。因为合理的福利制度及其实施,能向员工传达企业对员工的关心和体贴,有利于激励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② 提高员工的士气。良好的福利制度使员工无后顾之忧,使员工与企业荣辱与共,企业团队的士气必然会高涨。

③ 降低优秀人力资源流失率。人力资源流动率过高,不仅不利于企业团队竞争力的增强,而且不利于各职位工作目标的实现。而良好的福利制度不仅会使可能流动的优秀员工打消流动的念头,而且能更多吸引优秀人力资源到企业来就业。

④ 激励员工。良好的福利制度体现了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能使员工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由衷的对工作产生满意感,进而激发员工自觉为企业目标而奋斗的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