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略联盟的价值链理论

战略联盟的价值链理论

时间:2022-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价值链理论为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的形成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竞争与合作是推动联盟形成的动力,而研究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竞争优势的形成与保持是联盟形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们进行研究有利于跨国公司管理者对联盟进行有效地管理。5.战略联盟的低成功率现象也是价值链理论所无法解释的。因而,在说明战略联盟形成的可能性、联盟价值关联的寻求方面可以借鉴价值链理论。

第二节 战略联盟的价值链理论

一、价值链理论简介

价值链理论是由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他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他认为,企业是一个综合设计、生产、销售、运送和管理等活动的集合体,其创造价值的过程可分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相互关联的价值活动,这些活动共同构成了“价值系统”。[4]他给出了价值链的基本模型,如图2-1所示。

他把企业的价值活动分为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涉及内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或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涉及企业的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等活动。同时,他还特别指出,竞争者价值链之间的差异是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来源。由于竞争价值链之间的差异使企业可以在保证核心价值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来获得竞争优势。波特特别提到了战略联盟与价值链景框的关系。它表明:“企业能够在内部追求广阔景框内的收益或与独立企业组成联盟以获取部分或全部同样的收益。”联盟使各种活动共享而无须进入新的产业细分市场、地理区域或相关产业。联盟是无须通过实际整合就能获取纵向联系的成本优势或歧异优势的一种方式,能克服独立企业之间协调的困难。而战略联盟之所以能获得竞争优势则在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业务具有关联性。关联性大致可以分为有形关联、无形关联及竞争性关联。战略联盟伙伴间的有形关联依共享的形式分为生产市场、采购技术和基础设施关联。市场关联涉及对发展客户和与客户进行业务往来有关的各种基本价值活动的共享。表2-1列出了市场关联的几种重要形式可能带来的竞争优势来源。

img4

图2-1 价值链模型图

表2-1 市场关联的形势

img5

续表

img6

生产关联涉及对一些上游价值活动的共享如后勤服务、零部件制造、装配检测等间接职能。如表2-2所示。

表2-2 生产关联的形势

img7

采购关联涉及共同投入品采购共享,如表2-3所示。

表2-3 采购关联的形势

img8

技术关联涉及对贯穿整个价值链的技术开发活动的共享、技术关联与生产关联的区别在于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技术开发成本或独特性的影响上,而生产关联则是对产品实际生产过程中各项活动的持续性共享,[5]技术关联的形式如表2-4所示。

表2-4 技术关联形势

img9

基础设施共享涉及公司的基础设施,如财务、法律、会计和人力资源等。另一重要的关联是无形关联,它是通过独立的价值链之间的技能传播产生竞争优势。无形关联源于业务单元在多种基本属性方面的相似性。包括相同的基本战略、相同类型的顾客、相似的价值链形式、相似的重要价值活动等。这种关联表现在联盟伙伴通过学习技能来创造价值。价值链的关联为企业战略联盟提供了联盟的基础,同时也是联盟的必要条件。价值链共享的价值创造则是联盟能结成的充分条件。

二、价值链理论对战略联盟形成的启示与指导

价值链理论的出现为企业寻求竞争优势提供了指导,同时也为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寻求具有竞争优势的联盟互补提供了指导。跨国公司之间之所以形成战略联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为了应付激烈的竞争,但是,对没有竞争优势与竞争力的联盟而言,联盟体的结成并不能有助于跨国公司应付竞争,联盟的形成便毫无意义,联盟也不会形成。而为了形成有竞争优势的联盟,伙伴之间能在核心能力上进行互补,这就需要了解企业的价值链,从价值链上寻求有价值的关联。同时,价值链理论为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的形成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竞争与合作是推动联盟形成的动力,而研究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竞争优势的形成与保持是联盟形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们进行研究有利于跨国公司管理者对联盟进行有效地管理。而竞争优势的形成与保持需研究跨国公司的价值链问题,需价值链理论的指导。此外,价值链理论为跨国公司判断联盟是否有价值,如何进行联盟伙伴的选择提供了指导。同时,也为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管理提供了参考,联盟的管理者能依据价值链理论不断地调整联盟伙伴的关系,使联盟能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

但是,价值链理论不足以说明联盟的形成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它不能解释合作与竞争是如何通过相互作用导致跨国公司自组织形成联盟的。价值链理论认为联盟伙伴之间存在价值关联时联盟才能结成,但并不能说明联盟形成后,联盟伙伴是否能在竞争中获胜,也不能解释联盟伙伴的合作问题。更不能解释竞争与合作的交替作用是如何影响联盟伙伴的关系的,如何促使联盟形成与成功。

2.价值链理论是一种定性化说明的理论,缺乏数量模型来供联盟的管理者参考。跨国公司的管理者在考虑形成战略联盟时,他们往往需要理性的决策,需要有明显的财务利益与收益,才能说服股东通过联盟决议。仅靠定性说服是很难得到联盟的相关利益者的支持的。因而,价值链的这一缺陷使它在解释联盟形成机制上存在不足。

3.价值链理论也很难把企业的收购、兼并、战略联盟、市场交易等区别开来。无法区分它们在何种形势下最具有竞争优势,在何种情况下应当选择战略联盟、何种情况选择收购兼并、何种情况选择市场交易。这让跨国公司的管理者在实际决策时很难取舍。它仅能说明战略联盟存在与形成的可能性,不能说明战略联盟形成的必然性。

4.价值链不能对联盟的形成过程进行解释。具体的战略联盟形成是分阶段的,在每一阶段价值链的关联不一样,竞争优势也不一样,价值链关联对联盟形成的促进作用也不一样。因而,价值链理论只能提供某方面的启示,不能解释实际的联盟形成过程。

5.战略联盟的低成功率现象也是价值链理论所无法解释的。无论是成功的联盟还是失败的联盟都存在价值关联,哪些关联会使联盟走向成功在价值链理论中并无明确的说明。

6.价值链理论关注的是企业的外部关系,忽略了企业内部的核心能力对战略联盟成功的作用。而实际的战略联盟更多关注的是自身核心竞争优势的增长。

因而,在说明战略联盟形成的可能性、联盟价值关联的寻求方面可以借鉴价值链理论。但要清楚地说明战略联盟形成的内在机制不能仅借鉴价值链理论,它需要与其他理论相互补充,特别是定量化的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