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选择学派评说

公共选择学派评说

时间:2022-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公共选择学派在理论上坚持维护个人经济自由,推崇古典学派分析经济问题时对制度因素的重视,主张分权的政治体制。3.公共选择学派在政策方面反对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政策,主张采取有规则的经济政策,力主财政预算平衡,倡导货币环境稳定并且是可预期的。公共选择学派的个人主义的方法论认为,每个人的效用由自己主观判断。

第七节 公共选择学派评说

公共选择理论是经济学方法与政治学对象的结合,复兴了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在分析方法和理论上有独到之处,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受到理论界的批评。

一、分析方法和理论的特色

1.公共选择学派在方法论上强调个人主义,注重人们在政治活动中的理性行为。

2.公共选择学派在理论上坚持维护个人经济自由,推崇古典学派分析经济问题时对制度因素的重视,主张分权的政治体制。

3.公共选择学派在政策方面反对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政策,主张采取有规则的经济政策,力主财政预算平衡,倡导货币环境稳定并且是可预期的。

4.公共选择学派主张政治体制改革按自由市场的机制的思路进行,采取与自愿交换相同的一致同意准则开展政治活动。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不足之处

1.方法的缺陷

公共选择学派的个人主义的方法论认为,每个人的效用由自己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仅在静态和完全信息下才成立,现实中信息是不完全的,个人并不总能判断自己的效用,相反国家可能拥有大量的信息,国家的干预可能比个人的选择更好地满足个人效用。同时,人们对效用的判断也是不断变化的,人们对效用的判断有动态不一致性,影响了个人对效用的判断。

2.分析的不一致性

理性主义最广泛的含义是在不考虑利己主义还是利他主义的条件下权衡利弊;理性行为最狭义的含义是从利己主义角度权衡利弊。公共选择中的理性行为大体遵循狭义的定义。在分析官僚、投票人行为等问题中出现矛盾时,这个学派又用利他主义的定义来解释理性人,体现了分析的不一致性。如在理性的无知模型中提出由于一票不能决定结果,从个人利益着想,理性人不会费精力去投票,投票是非理性的。但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人投票,所以,模型中又用广泛定义,认为理性行为可以包容利他主义。

3.政治过程观也值得推敲

公共选择学派认为,判断社会福利改进的标准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这种思路存在明显的问题。人们参与政治的目的是改进个人福利,过程是导向结果的手段,用手段判断目的是本末倒置。政治过程是否适合,应看其结果是否令人满意,根据结果判断社会福利改进与否,从而判断政治过程是否合适。

4.政策规则主张是不现实的

公共选择学派的政策规则一方面防止了滥用权利和不负责任地改变政策的现象;另一方面又限制了政府的作用,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难以起到适时调整经济的作用。相反,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政策给政策制定者留下了较大的余地和灵活性,能够较好地调节经济。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对于我国转变政府职能,进行机构改革是有借鉴意义的。如加强立法,加强对政府机构的外在监督与控制;以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转变政府组织机构和运行方式;通过制度法律约束官员的行为,依法办事,提高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