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香港广州地区的革命派报刊

香港广州地区的革命派报刊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香港广州地区的革命派报刊1.第一份革命派报刊《中国日报》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出版的第一份正式机关报是1900年在香港创刊的《中国日报》。由孙中山领导,陈少白具体操作,是兴中会的机关报,被誉为“中国革命提倡者之元祖”。1899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开始筹办自己的报纸。该报以分析鞭辟入里,文章庄谐并举、雅俗共赏而吸引了港澳、广州地区广大读者。

一、香港广州地区的革命派报刊

1.第一份革命派报刊《中国日报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出版的第一份正式机关报是1900年在香港创刊的《中国日报》。由孙中山领导,陈少白具体操作,是兴中会的机关报,被誉为“中国革命提倡者之元祖”。

1899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开始筹办自己的报纸。由于香港是兴中会早期活动的基地,有一定的革命基础,而且与广东接近,是革命党人进入华南的门户,又处于港英当局统治之下,清政府专制力量作用较小。因而孙中山等人决定将报纸办在香港。

当时孙中山因几年前策划在广州起义而被清政府通缉,遭港英当局驱逐出境的禁令未除。陈少白被派往香港主持事务,孙中山则在日本筹措经费,采购设备,物色编辑、记者等。

陈少白(1869—1934年),原名闻韶,号夔石,广东新会人。陈少白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890年与孙中山相识,两人一见如故,志同道合。在香港读书期间与孙中山、尤列、杨鹤龄共谋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大业,被清廷称为“四大寇”。广州起义失败后,流亡日本,剪辫易服,取名服部次郎。

陈少白在当时有“才子”之称,是兴中会文字宣传的骨干。1899年底,到香港创办《中国日报》,任社长兼总编辑。直到1906年辞职,集中精力于以戏剧形式宣传革命,先后组织创办过“采南歌”、“优天影”等剧社。辛亥革命后,一度出任广东都督府外交司长,但不久即辞职兴办实业。晚年回到家乡,热心家乡建设。

1900年1月25日,《中国日报》在香港创刊,报名取“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之义。除陈少白外,先后主持笔政的有洪孝充、陈春生、郑贯公等人。同时出日报和旬刊,日报主要有“论说”、“国内新闻”、“外国新闻”、“广东新闻”、“香港新闻”、“来稿”、“船期货价表”等栏目,日出4开一张半,6版,后来扩增至2张8版。旬报称为《中国旬报》,创刊日期约比日报晚两个月。每月3期,杂志型。内容是在日报的基础上编成,但在言论方面更为注重。其最有特色的栏目是原附于篇末的“杂俎”(从第11期起,改名《鼓吹录》。1901年2月,旬报停刊,《鼓吹录》并入日报成副刊),“专以游戏文章、歌谣、杂俎讽刺时政”,亦谐亦庄,雅俗共赏。当时广州、香港出版报纸虽多,但大多没有副刊,而《中国日报》由于大量运用“粤讴”这一地方戏曲及谐文形式,抨击时政,宣传新思想,道出人民的心声,因而深得群众欢迎。

“粤讴”属于广东地区的民间通俗说唱文学。这一文学形式的创始人是19世纪中叶的落拓文士招子庸。粤讴最初不过用以吟风弄月,谈情说爱而已。因其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文词易懂易唱,有利于传诵,被利用来配合政治内容,成为革命派斗争的武器。

创刊之初,因为担心香港当局的政策,加之思想上尚未同改良派决裂,政治上试图与之合作,所以重在“维新”、“复兴”的口号下宣传开民智、醒民众、救中国的观点。在《中国报序》中宣称的办报宗旨大体是“开中国人之风气识力,祛中国人之萎靡颓庸,增中国人奋兴之热心,破中国人拘泥之旧习,而欲使中国维新之机勃然而兴,莫之能御”,与改良报纸区别不大。半年以后,革命色彩日渐鲜明。

《中国日报》总体上的宣传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是宣传爱国救亡。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和1903年拒俄抗法运动中,进行了一系列救亡和革命宣传。对于人民群众的反帝运动,作了声援宣传,如称赞义和团运动是“与外国争权”,是中国“民气未死”的证明。

二是宣传排满,抨击清政府的封建专制。这是一个相当突出的内容,1900年8月就全文发表了章炳麟所写的《请严拒满蒙人入国会状》、《解辫发说》等强烈宣传排满的文章。

三是与保皇派进行论战,反击保皇派对革命的进攻。《中国日报》创刊初期曾引改良派为同志,甚至转载保皇派的文章,说康有为是“英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保皇派反对革命的态度日益恶劣,《中国日报》上相应的批驳文章也多了起来。1903年初,洪全福等计划在广州发动起义失败,广州的保皇派报纸《岭海报》借此攻击革命排满为大逆不道,《中国日报》严辞反击,双方笔战逾月,这是革命与改良两派报刊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20世纪伊始,正是资产阶级改良思潮由盛转衰,民主革命思潮逐步形成发展的时期。《中国日报》的出版,一举改变了革命派没有机关报的局面,使兴中会的宣传从依靠口头演说、散发小册子的初级阶段进入运用大众传媒、连续开展的阶段,成为比较正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的开端。《中国日报》对革命思潮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00年前,全国舆论视孙中山等人为“乱臣贼子”。而1900年10月惠州起义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有识之士多为之扼腕叹息,恨事之不成。这种变化,与《中国日报》的宣传不无关系。

1912年,《中国日报》迁到广州出版。到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败后,被广东都督、军阀龙济光下令查封,前后共出版13年多。

2.香港、广州其他革命报刊

1900年到辛亥革命前,除《中国日报》外,革命派还在香港办起了12家报刊。

《世界公益报》创刊于1903年12月29日,郑贯公主编。公开主张“变专制为共和、变满清为皇汉”,是继《中国日报》后香港出版的第二家革命报刊,辛亥革命以后停刊。

《广东日报》创刊于1904年3月31日,依然是郑贯公主编。自称以“发挥民族主义,提倡革命精神”为宗旨,主张用暴力手段实现民主共和,大力批驳保皇的立宪思想。1906年停刊。同时单独发行文艺副刊《无所谓》(1905年改名《一声钟》,同年底停刊),以白话论说、历史故事、粤讴、南音等通俗文艺形式进行革命宣传活动。

《有所谓》,全称《唯一趣报有所谓》,由开智社同人集资于1905年6月4日创办,郑贯公主编。言论激烈,宣称要“以言论寒异族独夫之胆,以批评而褫一般民贼之魄,芟政界之荆榛,培民权之萌孽”。该报以分析鞭辟入里,文章庄谐并举、雅俗共赏而吸引了港澳、广州地区广大读者。销量一度超过《中国日报》。是这一时期香港、广州地区办得最好的革命报纸。1906年,因郑贯公病逝,报纸又在内地被清政府禁销而易名《东方报》,到1907年1月停刊。

以上三报,均曾由郑贯公主编。郑贯公(1880—1906年),原名道,字贯一,笔名自立、仍旧,广东中山人,辛亥革命时期才华横溢的著名报刊活动家。16岁因家贫辍学,东渡日本谋生,业余时间自学维新派书报,受知于梁启超,准其免费入大同学校。在校学习期间,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交往,遂倾向于革命。离校后,任《清议报》助理编辑,并与冯自由、玛斯奕创办《开智录》半月刊。以倡言革命被《清议报》解职。1901年春,经孙中山介绍,去香港担任《中国日报》记者。1903年,脱离《中国日报》,参加《世界公益报》工作,以言论受资本家限制辞职,另创《广东日报》发刊年余,以资本不足停刊。1905年,创办《有所谓》,进行“反美抗约”宣传。1906年染疾逝世,年仅26岁。

此外,还有《日日新报》、《香港少年报》、《东方报》、《社会公报》、《真报》、《新少年报》、《人道日报》、《珠江镜报》(香港版)、《时事画报》(香港版)等。

这些革命报刊,除在香港发行外,主要销往广东。它们与《中国日报》紧密配合,在揭露清政府的黑暗统治、抨击保皇派、宣传三民主义、报道各地武装起义消息、反对外国侵略、维护民族权益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宣传作用。

这一时期在广州创办的革命报刊先后有18家,它们是《拒约报》、《时事画报》、《群报》、《珠江镜报》、《国民报》、《平民日报》、《可报》、《人权报》、《平民画报》、《南越报》等。除个别是同盟会创办外,大多是革命党人自筹资金,以个人名义创办,因而其主张态度不同,宣传基调也不一致。由于广州为革命派活动重点地区,清廷控制严格,报纸大都出版时间不长。但在提高人民觉悟、推动民主革命运动方面起到巨大作用。民国成立后,孙中山曾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给还在出版的报纸以褒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