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革命形势催生革命派报刊

革命形势催生革命派报刊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革命形势催生革命派报刊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迅速兴起。随着革命形势的日趋高涨,浙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报刊宣传的巨大作用,开始运用报刊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推进反对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斗争。当时在革命形势的推动下,以革命派报刊为主流,全省报刊业的发展形成一个高潮,这也是浙江新闻事业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高潮。

一、革命形势催生革命派报刊

img5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迅速兴起。浙江是革命党人活动的重要地区,蔡元培、章太炎、陶成章、徐锡麟等领导的光复会,义无反顾地举起反清革命的旗帜,积极联络各会党广泛开展革命宣传。随着革命形势的日趋高涨,浙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报刊宣传的巨大作用,开始运用报刊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推进反对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斗争。

当时在革命形势的推动下,以革命派报刊为主流,全省报刊业的发展形成一个高潮,这也是浙江新闻事业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高潮。这个时期,杭、嘉、湖、绍和宁波、金华等地,革命派报刊相继出现,除了一批白话报刊以外,较有影响的有《萃新报》、《绍兴公报》、《武风鼓歙》等等,以及浙江留日学生同乡会主办的《浙江潮》。与此同时,另有为数不少的进步报刊及其他报刊纷纷出版。据现存史料粗略统计,从1901年至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之前,全省先后创办的各类报刊共50家左右,革命派报刊和进步报刊约在30种以上。

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发展初期,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报刊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清光绪二十九年正月二十日(1903年2月17日),浙江留日学生编发的《浙江潮》在东京创刊。每月1期,共出12期,每期180~190页8万字左右。该刊虽不在杭州出版,但由杭州白话报馆总发行,在杭州等地影响很大,在省外也有一定影响。《浙江潮》主编蒋方震(一说孙翼中),蒋智由、董鸿袆、叶澜、蒋尊簋等人参与编撰。这些热血青年目睹祖国外祸内患交加,为寻求救国真理,来到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留学。他们身在异国,心系故土,以报刊为武器向祸国殃民的清王朝宣战。所办《浙江潮》,犹如汹涌奔腾的钱江大潮,明确提出“革命造反”的主张。一篇题为《官逼民反》的文章愤然疾呼:“乌可不自保其性命财产耶;欲自保,则不得不投入起事党之盘涡中,以抵抗之,以暴发,以成一燎原不可抑之局面。”(1)反帝爱国,爱国反清,是《浙江潮》贯穿始终的宣传基调。如论说《那拉氏之借款庆寿》,对专权卖国的慈禧太后大加笔伐,字里行间燃烧着满腔怒火:

自辛丑后,吾神州赤县之旧址铜驼荆棘、故宫禾黍,已三易主矣!吾侪遗民已震于彼膻族之威,甘于奴;彼膻族又震于欧人之威,甘于恭献其产,为其驭奴之奴;则吾侪遗民乃为欧人间接之奴,奴至不已,必至求效犬马劳而不可得。欧人盖将令此老妪,驭其无数蠢蠢群奴于亚东大陆,以坐享其租税之利,听其残杀困苦以自灭终,不烦主人一动手足,其谋之狡,真不可思议。

在老妪,则以为人生朝露,再易几寒暑,已无此身矣,及今不乐,欲待何为?偿款割地,自有人受,其祸于我无碍也。且家奴虽强,抵抗主人,其端不可启,与其使锦绣江山失之家奴,宁赠之吾友,故不惮转赠一切权利于列强,为之代驯此睡狮,乞其余以自活,藉其威以自雄。呜呼!此老妪其黠慧哉!(2)

《浙江潮》极力宣传民主革命,无情揭露清廷的腐败和列强侵华罪行,并与保皇派的《新民丛报》据理论战。鲁迅的第一批编译作品《斯巴达之魂》、《哀尘》等,也是在这个刊物上发表的。该刊期发行量超过5000份,为中国留日学生报刊之冠。

这其间,浙江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曾在省外以至海外创办或主编多种报刊。其中,最知名的是《俄事警闻》(后更名《警钟日报》)、《中国女报》和《民报》。

img6

1903年12月5日,革命团体对俄同志会创办的《俄事警闻》发刊于上海,由蔡元培负责编辑。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民友,别号孑民,山阴(今绍兴)人。早年倾慕西学,同情变法。戊戌政变后,组织光复会,继入同盟会。《俄事警闻》问世前一二年,他曾参办《开先报》(后更名《外交报》)、《选报》(国内最早的文摘报刊),为“呼吁同胞,捍卫时变”而在“前队冲锋”。同时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并与章太炎、吴稚晖等7人轮流为《苏报》每日撰写一篇评论。1903年10月沙俄军队重新侵占奉天,全国群情激愤,再次掀起拒俄运动,《俄事警闻》就是在这个时候创刊的。

蔡元培主编的《俄事警闻》,旨在激发民众爱国热情,进一步推动拒俄运动。该刊《发刊广告》中说:“同人因俄占东省,关系重大,特设警闻,以唤起国民,使其注意于抵制此事之策。”(3)该报并将拒俄宣传与反清革命宣传结合起来,大力抨击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及其卖国政策。据老兴中会和同盟会会员冯自由回忆,《俄事警闻》的创办还另有特色,一是不用清代年号,用干支代替,下注西历,以示与清廷的决裂;二是文章参用白话,并附插图,以达通俗普及。《俄事警闻》第65期至73期连载蔡元培用白话文写的小说《新年梦》,假借一“中国民众”梦游见闻,寓理于事,表达其建造一个讲共和、讲平等的“新中国”的愿望。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俄事警闻》改称《警钟日报》继续出版,以“抵御外侮,恢复国权”为宗旨。《俄事警闻》最后一期,即第73期“社说”谈到报纸易名的原因:“东三省之问题,前者为俄独据时代,今者为日俄并争时代。在独据时代,我国民宜专筹对付俄人之策;在并争时代,则我国民一面为对付俄人之策,一面又宜为对付日人之策。此本社将于明日改为《警钟》之原因也。”易名《警钟日报》后篇幅较前增加一倍,发行愈广,影响远播。1904年5月,蔡元培被重新推举为中国教育会会长,后又担任爱国女校校长,于是辞去《警钟日报》编辑职务。次年春,《警钟日报》因“批评清廷外交失败,持论过激”,被上海道勾结租界当局以“任意毁谤,淆惑人民”罪名查禁。

img7

“鉴湖女侠”秋瑾(1875—1907),字璇卿,号竞雄,山阴(今绍兴)人。1904年留学日本时,曾经发起创立爱国妇女团体共爱会,并主办《白话报》,继而先后加入光复会和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回国后,于1907年1月14日(清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初一)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宣传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批判封建伦理道德,以推动妇女解放运动。她在《中国女报发刊辞》中说:“吾今欲结二万万大团结于一致,通全国女界声息于朝夕”,“为醒狮之前驱,为文明之先导,为迷津筏,为暗室灯,使我中国女界放一光明灿烂之异彩”。秋瑾拟定的《创办中国女报之草章及意旨广告》载于上海《中外日报》,同时印发各地女子学校。《广告》中写道:“本报之设,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内容则“以论说、演坛、新闻、译编、调查、尺素、诗词、传记、小说为大纲”。所刊文稿多以团结妇女、鼓励革命为主题。第2期刊有《勉女权》两阕,颇具代表性。

吾辈爱自由,勉强自由一杯酒。男妇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愿奋发自拔,一洗从前羞耻垢。若安作用俦,恢复江山劳素手。

旧习最堪羞,女子竟同牛马偶。曙光新放文明候,独立占头筹。愿奴隶根除,智识学问历练就。责任上肩头,国民女杰期无负。

《中国女报》为月刊,每月初出版,然因经费支绌,至4月底才出第2期。6月秋瑾自沪返绍,一方面准备武装起义,一方面为《中国女报》第3期集稿编辑。她在一封信中称“约于此月,必行付印”。(4)此信发出不到一个月,起义事泄,秋瑾被捕就义,刊物遂告夭折。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浙江籍的章太炎,自1899年在日本结识孙中山,政治上由维新派转变为革命派,1906年在孙中山主盟下加入中国同盟会,并被委任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主编。《民报》是清末影响最大的革命派报刊,1905年创刊于日本东京,第1~5期主编为胡汉民,第6期起即由章太炎继任。当时以宣传“三民主义”为办报宗旨的《民报》,围绕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政体这一核心问题,正在同保皇派的《新民丛报》进行大论战。章太炎上任后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和观点,发表一系列文章和时评,与同盟会其他理论家一道,针锋相对地给了保皇派以迎头痛击,为辛亥革命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民报》从第6期到24期被查禁为止,章太炎撰写的《革命之道路》、《中华民国解》、《排满平议》等评论和杂文共51篇,第22期刊文15篇,有10篇都是他自己执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