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慈善新闻报道的人性化发展

慈善新闻报道的人性化发展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慈善新闻报道的人性化发展“慈善”的理念,在春秋时期的中国就已存在。(一)慈善新闻的界定慈善新闻在中国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二)改革开放以来慈善新闻报道主题的演变慈善事业是建立在社会捐献基础上的民间社会性救助事业。在慈善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慈善新闻报道的作用不可忽视。

二、慈善新闻报道人性化发展

“慈善”的理念,在春秋时期的中国就已存在。《礼记·月令》中就有“天子布德兴惠,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的记述。目前在中国,慈善事业刚刚起步。政治的强势、市场的竞争、媒介角色定位等构建了慈善新闻传播的主导性框架,构成了现实中复杂多元的传播图景。

(一)慈善新闻的界定

慈善新闻在中国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人们对慈善新闻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慈善新闻就是与慈善公益事业相关的人或者事的报道,它包括救助弱势群体、发展教育文化科技医疗卫生保护环境等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新闻报道。”[10]

慈善新闻除了具有一般新闻所具有的真实、新鲜、及时等特点外,还有自身独有的特点:

(1)公益性:公益性是慈善新闻最本质的特点。慈善行为的对象是社会公众,其目的是维护公众利益。

(2)慈善性:就是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或遇到危难的人进行救助关爱活动的性质、作用及程度。慈善新闻通过对社会中一些弱势群体真实生活的报道,唤起社会公众对该群体的关注,以达到对这部分人进行救助的目的。

(3)社会性:指慈善新闻从社会需要出发,面向社会发布,反映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利益。社会性是慈善新闻又一鲜明的特征。

(二)改革开放以来慈善新闻报道主题的演变

慈善事业是建立在社会捐献基础上的民间社会性救助事业。“慈善事业,通常是指众多的社会成员建立在志愿基础上所从事的一种无偿的、对不幸无助人群的救助行为。它通过合法的社会组织,以社会捐助的方式,按特定的需要,把可汇聚的财富集中起来,再通过合法途径,用于无力自行摆脱危难的受助者。这是社会第三次分配的一种形式,是社会保障的补充体系。”[11]慈善事业作为一种人类基于爱心基础上的善举,它产生的前提是行为人既要有慈爱之心,又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社会存在着一定的贫富差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贫富两极分化不断扩大,贫富差距已成为影响中国社会最大的问题之一,缩小贫富差距自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中国社会需要慈善,慈善事业已逐渐被公众认可和接受,慈善事业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新闻传媒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功能,在培养人们的慈善价值观、普及慈善文化、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等方面应该负有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在慈善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慈善新闻报道的作用不可忽视。新闻媒体可以通过生动的慈善事件和感人至深的慈善人物的报道,培育公众献身公益的精神,在全社会构建积极正面的社会价值观,增强公众的慈善意识,进而引发人的善良本性以从事慈善活动。新闻媒体也可以利用其宣传和监督作用,促使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从事慈善活动,从而推动社会慈善事业向前发展。

我国新闻传媒的慈善报道叙事策略经历了由政府意志和市场利益的双重构架为主开始转向关注普通人的善举的过程。现在的慈善报道致力于普通人慈善意识的培养,通过对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的普通百姓大量报道,以此吸引和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长期以来,我国新闻媒体一直不乏关于慈善的关注和报道,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拿出一定的版面和空间报道各种各样的公益新闻,但媒体的视线不是重在慈善精神的传播、慈善意识的培养。不少慈善报道不是迫于行政命令,就是对商家作秀的展示,更多地集中在对少数企业家、明星等个人慈善行为的过分渲染和炒作,呈现给公众的慈善事实通常是一个个由企业、社会团体或明星们为提高自己美誉度而举办的“活动”。在社会中造成人们对慈善价值的错误理解,公众慈善精神被扭曲,从而违背了慈善的人文精神。企业通过慈善活动的宣传,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了企业品牌,从而实现了公益与商业目标的双赢。媒体在报道企业慈善行为——为企业塑造一个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形象的同时,自身也开辟了新型报道领域,扩大了媒体公信力,进而实现了媒体和企业的共赢,这些都无可非议。但是,媒体慈善报道的主旨是凭借其广泛的覆盖面和强大的渗透力,通过慈善事实的报道在全社会倡导一种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的弘扬不仅是企业家、明星的社会责任,更需要全社会所有人的参与。宣传和普及慈善价值观,媒体不仅要对积极参与的名人、明星予以褒奖,还需要对大多数默默参与慈善事业的普通大众加以关注。

近年来,媒体开始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平凡人的慈善行为进行报道,以引导人们自发自觉地参与慈善,让受众逐渐接受这样一种观念——慈善体现在人们的各种行为中。善举不仅是富人才能参与的“游戏”,社会更需要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点滴善举。2006年6月30日,《联合日报》慈善版用大量篇幅报道了一位贫困的慈善家王明殿捐资助学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王明殿是个普通人,却做出了不普通的事,他所做出的善举更能打动人心,为更多的人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同时,媒体慈善新闻报道方式也越来越人性化。在以往的慈善报道中,为了达到好的传播效果,记者编辑往往会营造痛苦、不幸、无助的画面。这样做对被救助者来说,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居高临下,容易使救助和被救助者形成恩赐和叩谢的关系,形成两者之间地位的不平等,更容易伤害被资助者的人格和尊严。建立在“以人为本”价值基础上的新闻媒体,在慈善新闻报道中,不仅要报道被救助者的贫困、不幸和苦难以获得受众的同情,更要尊重和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和培养他们的自立观念;不仅是在物质上给予救助,更注重精神上的鼓励,把人放在中心位置,施之以爱,强调符合人性的传播,从良心、爱心等这些人的最基本品格出发,不断开发人类自身的潜质,提升文明进步的质量。

慈善对一个社会的良性运行有着重大作用,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包括大众传媒的积极响应。明确慈善之责,引导公众树立开阔深远的慈善理念,并对大众的慈善认知进行正确的宣传与引导,为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是现阶段我国媒体应有的职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