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激情慈善,全民慈善

激情慈善,全民慈善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激情慈善,全民慈善——河南林州慈善事业侧记2013年7月25日,河南省林州市慈善总会会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翟建周一行10人,前来陕西省慈善协会和西安市慈善协会进行访问调研。他的一席话,使中心的同志们对河南林州慈善事业有了初步认识。河南省林州市慈善总会二〇一三年八月一日陕西省慈善协会对林州市人民对延安灾区人民的深情厚谊,以及慷慨援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激情慈善,全民慈善_河南林州慈善事业侧记_善的人生

激情慈善,全民慈善——河南林州慈善事业侧记

2013年7月25日,河南省林州市慈善总会会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翟建周一行10人,前来陕西省慈善协会和西安市慈善协会进行访问调研。在陕西省慈善协会,调研组听取了陕西省慈善工作情况的介绍。他们了解到,陕西省慈善协会成立于1996年,通过建立冠名慈善基金来带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先后在一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建立了33个冠名基金,价值10多亿元。创建救助品牌项目,开展三大节日送温暖、南桥北水工程、筑巢工程、助学助医助残工程、一元关爱活动等。开展慈善教育进课堂、慈善文化进大学等项目,在全省1000所中小学校开展慈善教育活动。省慈善协会还成立了慈善志愿者分会,组建了大约100个慈善志愿者服务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爱心歌曲演唱会等。

林州市人大翟建周主任在了解了陕西省的慈善活动情况之后,称赞陕西省慈善协会工作管理规范、扎实有效,并表示要把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带回去,认真学习总结,结合林州市的慈善工作实际,进一步发展壮大林州市的慈善事业。同时,他还希望今后双方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慈善事业做贡献。在座谈期间,翟主任就林州市慈善总会运作机制,以及市慈善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还向陕西省慈善总会赠送象征红旗渠精神的纪念品。陕西省慈善协会会长刘维隆也高度评价了河南林州的慈善工作。他在听了翟建周主任的情况介绍后说:“我对林州的慈善工作有四点感受:激情慈善、全民慈善、红旗渠精神慈善和标杆慈善。希望陕西省慈善协会能和林州市慈善总会共结秦豫之好。”

陕西省慈善协会副会长孙忠信先生负责林州市同志们的接待工作。在省慈善协会会议室举行座谈时,孙会长提及陕西省慈善协会在2011年年底成立了陕西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做了一些关于慈善文化的研究工作。这个信息引起了翟建周主任的浓厚兴趣,遂建议临时改变行程,专门抽时间造访陕西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

在西北大学陕西慈善文化研究中心会议室,本中心部分工作人员与林州市翟主任一行人的交流大约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双方就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中心主任陈国庆教授首先代表慈善文化研究中心对翟主任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然后由中心秘书长王元琪博士简单介绍了本中心的基本情况,中心研究员李建森教授做了主题发言,对慈善的深层次理论问题进行了阐释。随后双方进行了热烈讨论。翟主任非常健谈,见识很广,知识面很宽,对于有关慈善与慈善文化的若干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他还说道,林州市有成立红旗渠慈善研究院的设想。他的一席话,使中心的同志们对河南林州慈善事业有了初步认识。

在本文正式介绍林州市慈善事业的情况之前,我们注意到在这次交流之后不久,陕西延安遭遇了特大暴雨袭击,林州市慈善总会率先捐出10万元人民币,并发出《致陕西延安受灾群众的慰问信》。慰问信全文如下:

陕西省慈善协会:

惊悉延安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造成特大自然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重大损失,我们深表关切,谨通过贵会向延安受灾群众表示诚挚的慰问!向奋战在抢险救灾第一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精神是中华崛起的不竭动力。林州是红旗渠的故乡,是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美善林州,大爱无疆。林州市慈善总会成立三年多来,得到了北京、上海、陕西等全国多地慈善组织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促进了慈善事业的发展,传递了人心向善的力量,彰显了大爱无疆的精神。

灾害无情人有情。延安灾区群众的安危,深深牵动着林州百万人民的心。为表达对灾区群众的关心,河南省林州市慈善总会决定通过贵会,向延安灾区捐赠10万元人民币,以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下,灾区群众一定能够迎难而上,战胜这场自然灾害。

河南省林州市慈善总会

二〇一三年八月一日

陕西省慈善协会对林州市人民对延安灾区人民的深情厚谊,以及慷慨援助表示衷心的感谢。目前,陕西省慈善协会已将这笔捐款转交至延安灾区,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陕西省慈善协会呼吁社会各界向延安灾区伸出援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2013年7月下旬,陕西延安市及周边地区遭受暴雨袭击,造成重大自然灾害。河南省林州市慈善总会闻讯,致信陕西省慈善协会并立刻筹集10万元人民币,捐赠给延安市及周边地区用于抗洪救灾。近年来,林州市慈善总会为北京雨灾捐款10万元,为云南彝良震灾捐款10万元,为北京助成教育基金捐助60万元,在全国率先拿出10万元善款支援四川雅安灾区。

在我们与翟主任交谈时,他也谈到这个问题:“有人说,我们林州市募集的善款,为什么要捐给其他地区的受灾群众呢?”翟主任对此的回答是,我们所做的慈善事业是大慈善,是现代慈善,更何况我们还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翟主任的话使人感动。因此在这里,作为以陕西人居多的陕西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要向河南林州人民、林州市慈善总会和市人大翟主任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他们对陕西人民尤其是延安人民的深情厚谊。

陕西与河南是毗邻的两个省份,自古两省人民之间的交往就很频繁。我们对翟主任说,陕西有句话,叫作“秦豫一家亲”。我们得知在陕西省体育场举办中超足球比赛时,西安球迷与其他一些省市球队的球迷互相打口水仗,唯独与河南建业足球队的球迷非常友好,他们就打出了“秦豫一家亲”的横幅,全场观众不分彼此一起为两个球队加油,真正体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这种情况很让人感动。

事实上,陕西的河南人数很多,包括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等市,有不少地方都号称是“小郑州”“小洛阳”等,西安城北地区和宝鸡等几个地方的通用语言就是河南话。有一个说法,“西安是河南人的西安”,此话有一定道理。作为一座移民城市,纯粹的西安人并不很多,一部分是祖籍西安的老西安人,一部分是回族群众,另一部分就是河南人。到陕西的河南人大部分是新中国成立以前逃荒而来的。在民国初年,河南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满目荒凉,饥民遍地,于是河南的灾民便四处流散,其中就有一些人来到陕西。尤其在西安城北一带更是聚集了大批河南人。从那时候起,由于种种原因(包括花园口决堤、陇海铁路通车等),从河南来西安谋生的人越来越多。就目前情况而言,陕西人与河南人已经水乳交融,友好相处,彼此不分。我们向翟主任介绍的这些情况也引起了他的兴趣。实际上回答了他的一个疑问,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西安慈善家到林州市捐善款,其原因正在于此。

翟主任在与我们交谈时,特别强调林州是红旗渠的所在地。当他说到红旗渠时,我们也感到非常亲切。因为我们很早就听说过林州的红旗渠。林县,即现在的林州市,就是由于红旗渠而被人们所熟知的。那时候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有一部纪录片,专门记述林县红旗渠修筑的全部过程,其中的情节至今萦绕在脑海,使我们了解了修筑红旗渠的艰辛与不易。

翟主任介绍说,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名称,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县,林县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为了改变因缺水造成的穷困,林县人民从1960年2月开始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于1969年7月竣工。据计算,如果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可以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可想,这是多么宏大的土木工程啊!

在20世纪60年代那种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物资匮乏的条件下,河南林县人民凭着“重新安排山河”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苦战十个春秋,最终建成“生命之渠”——红旗渠,渠线纵横约1500公里,被誉为“人工天河”“世界奇迹”。在20世纪70年代,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事实上,现在年龄在四五十岁的人们,一定都对红旗渠有着很深的印象。

翟主任介绍说,林州市慈善总会是2010年4月正式成立的。该会重视构建慈善网络体系和保障激励机制,建立了市、乡镇、村三级慈善组织网络体系。市慈善总会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名誉会长,现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担任会长,市民政局局长担任常务副会长,市人大、政协、市委、市政府,及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担任副会长,全市各单位、各乡镇的负责人担任慈善总会常务理事。全市20个乡镇、街道成立了慈善分会,在人员涉及面广、慈善积极性高的市教育局、卫生局、住建局和供销社、农村信用联社5个单位建立慈善分会,作为首批示范单位。在500多个行政村委会、居委会都建立了慈善工作站。慈善网络的形成,使市慈善总会对本市需要救助的人口有了比较准确和全面的掌握。

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市政府拨付10万元作为慈善启动资金。各乡镇分别按辖区人数和受助对象,列支专项启动资金。目前,市、乡两级共拨付慈善专项启动资金和物资共计100多万元。林州市还激励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对捐款10万至50万、50万至100万和100万元以上者分别授予铜、银、金牌,捐100万元以上者,授予“慈善家”称号;对捐款1000万元以上者,授予“首善奖”。在慈善总会成立当天,就有60余名企业家认捐善款1600万元。建筑工程队长李文顺一人捐献1000万元,成为该市“首善第一人”。

林州市慈善总会坚持“以社会救助为中心”的工作方针,主要业务范围是:接收社会各界,及公民个人自愿捐赠的慈善资金、慈善发展基金,以及慈善活动经费;依法开展各种社会募捐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物质和精神抚慰。组织各种社会活动,扶助弱势群体;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扶贫、赈灾、救济、抚恤工作。参加和推动文化、教育、卫生等其他社会慈善援助事业;组织慈善宣传,增强慈善意识;组织热心支持和参与慈善事业的志愿者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活动,总结交流经验,展示工作成就;加强同上级慈善总会及其他市、区慈善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为在林州市兴办慈善事业的人士、企业及各种机构提供帮助和服务;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兴办与宗旨、业务相关的实体,筹措慈善资金;进行慈善理论与发展研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发展道路;指导本会会员的工作,加强与市内各公益机构的联系;反映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为政府提供咨询性意见。

林州市慈善总会以红旗渠精神为推手,开展安老工程、抚孤工程、济困工程、助医工程、助学工程等五大工程,创新机制,推进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围绕“安老、抚孤、济困、助医、助学”五个重点,开展专项慈善活动。在2011年,慈善总会拿出70万元对100名困难老党员老干部、100名伤残军人、40名困难劳模和红旗渠伤残民工进行了集中救助,慈善超市给予弱势群体商品特价供应,已有上万人次受惠。全市还计划在5年内向该市300个边远山村弱势群体医疗救助1000万元,去年已下乡义诊30次,送医、送药价值150余万元,受益人数1. 6万人次。首家慈善医院已使2000个五保户和360多名孤儿受益,各类疾病得到及时救治。

林州市慈善总会重视运用媒体广泛宣传,创办《林州慈善》半月报,每期1. 5万份,已发行40期;创办《太行慈善》(《红旗渠慈善》)季刊,面向全国发行。目前林州慈善事业的捐款、助学、敬老的热潮正在形成。全市100%的机关党员干部,91%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教师,及基层党团员干部踊跃参与捐助活动,80%以上的特殊困难群体得到了救助。义工队伍发展十分迅速。

2012年3月19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国新闻》一则题为《河南林州公信力推动慈善事业》的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对林州慈善事业的关注,随后,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网、凤凰网、新浪网易、《慈善公益报》《河南日报》《大河报》等各大媒体纷纷对林州慈善事业进行采访和深层次报道,林州市掀起了全民“张口谈慈善、处处献爱心”的社会新风尚。《慈善公益报》《云南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给予专题报道。正像2012年6月在林州调研慈善工作的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所说,“林州慈善就像红旗渠水润泽大地”,他对林州市慈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欣然题词:“慈济众生大林州”。林州慈善形成了一种引领导向,一种美德教育,慈善文化已经深入人心。

2013年2月27日晚,林州市举办了“美善林州,大爱无疆——2012年度慈善颁奖晚会”,来自北京、上海、西安、郑州、安阳,及当地对林州慈善做出贡献的慈善家们受到大会表彰。晚会现场,众多慈善家们又纷纷解囊捐助善款,当场捐出善款数额达3400万元。那么,一场山区县级市举办的慈善晚会,何以能吸引到如此之多的外地慈善家呢?何以能募集到如此之多的善款呢?对这个问题,林州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元太红同志说,林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度重视慈善事业,真正把慈善当成一项事业来做,完善慈善机构,开展多种活动,招聘义工和组成红旗渠艺术团,展示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理念。积极营造人人可慈善、行行做慈善的社会氛围,倡导“我慈善、我高兴,我捐款、我快乐,我奉献、我幸福”的慈善理念,在每年的“一日捐”活动上,农民一元捐参与人数达80%,学生捐一天零花钱人数达96%,并且涌现了一大批慈善家。此外,林州市还特别重视建立鼓励慈善的激励机制。

2010年以来,林州市每年都要举办多场大型慈善晚会和慈善晚宴,市领导在晚会上要当面感谢和鼓励慈善家们的善行。把善款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特别是对因病致贫、因灾致贫的家庭进行优先救助。林州慈善总会还规范了慈善资金运作的程序,提高了慈善的公信力,把公开、透明与有效放到慈善工作的首位,所有接受捐赠款物、救助对象、救助款物使用等详细信息,必须于24小时之内在林州慈善网、林州民政网上公开公示,慈善总会的财务收支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财务审计报告每年公布一次。一位捐出善款的外地人这样评价林州慈善的魅力:“行善是多数人的本能,林州慈善机构告诉了我们慈善的方法、慈善的快乐,并且让人们打消了慈善后的顾虑。”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元太红同志说,林州慈善逐渐呈现出草根平民化,救助活动多元化、外延化,走出林州探索慈善新领域等几大特点。工人、农民、学生、军人、离退休老干部、老军人、老工人等各界人士蜂拥而至,形成慈善捐款热潮;慈善景区、慈善超市、慈善理发店,甚至各大宗教团体,也纷纷加入慈善队伍,特别是采桑镇西山寺的信众们,先后多次捐助灾区近六万元,向受灾群众表达了关怀与慰问之情。

林州市慈善总会会长翟建周曾激动地说过,“慈善通神”,这“神”就是人性本善。这“神”使得林州慈善一时成了各大宗教团体信众的心中之“庙”。在救助方面,慈善总会结合林州当地实际情况,对救助形式和救助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根据救助对象所需,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开展安老、帮困、助残、义诊、环保、慈善义演等活动,并形成长效服务机制。救助修建红旗渠伤残民工、大病救助、孤儿、慈善屋、慈善井、园大学梦、助教育等等。还对全国各地灾区实行力所能及的捐助。在对外方面,林州市慈善总会先后组团参加深圳全国慈善博览展销会,远赴上海松江考察学习当地慈善工作,并在沪成立了“红旗渠慈善助学基金会”,多次前往北京和到林州调研慈善的香港天邻基金、陕西等外省市慈善专家和有关领导讨教学习慈善工作新经验、新方法和新理念。在全国慈善宣传工作会议上,林州市的慈善宣传工作得到有关领导和与会人员的肯定与好评。

2012年8月13日,《慈善公益报》发表李迟的署名文章,题目是《慈善事业是共产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对慈善事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十二五”规划中特别提出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强调要“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发展慈善事业”。林州市委书记郑中华在对林州慈善总会进行考察时指出:“慈善是贯穿于人类历史的一个永恒元素,共产党人都是在搞慈善,共产党的事业就是慈善事业,慈善工作不是游离于党的事业之外,而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也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翟建周更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鞠躬尽瘁,只要一提及慈善事业就非常兴奋。我们的慈善事业就是需要这样一批对慈善十分感兴趣和有浓厚热情的同志,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萎缩甚至是停顿不前。

翟建周主任说:“民生是民族之本,是以人为本的基础,慈善事业是对政府改善民生的必要补充,发展慈善事业是实现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慈善公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传承。”他在京拜会毛泽东的女儿李讷时曾说,毛泽东一生追求真善美,实际上,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创立新中国,推翻三座大山,解放了全国人民就是“善”;他在诗词中描写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的境界就是“美”。所以,毛泽东同志就是伟大的慈善家,他一心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整个革命事业,都是伟大的“慈善”。他说,社会主义讲慈善,马克思主义讲慈善,慈善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不是少数富人的专利,共产党人也搞慈善,我们要创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慈善事业。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林州市的慈善事业只经过了短短三年时间,就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和谐的美好景象,通过慈善这种方式,调节了社会收入的再分配,不但化解了某些社会矛盾,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凝聚了人心,顺达了民意,教化了民风,和谐了我们的当代社会,为“美太行”“美善林州”、林州人的“中国梦”释放了社会主义的正能量。“美善林州”是林州的第二条红旗渠,“我慈善,我高兴;我捐款,我快乐;我奉献,我幸福”,这是红旗渠精神的深层含义。

翟建周主任说,在我们举行的慈善晚会上,市委书记在现场深情朗诵诗歌,赞美慈善的大爱,企业家慷慨解囊,为慈善事业贡献力量。我们要承认现实,不能希望做慈善的人都是一些无名英雄,做了好事不留名,实际上,慈善晚宴的这种做法,在国外也是非常普遍的。在林州市,市委书记市长带头,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那么有真情,那么有感情,那么有激情,那么有热情,林州市的慈善工作就一定能够搞得更好。林州市的慈善事业就像红旗渠的水流进了林州百万人民的心中。

慈善事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林州,慈善使富人变成了善人,企业家变成了慈善家,慈善使许多失学儿童重新背起了书包,许多病人重振生活信心,许多孤寡老人得以安度晚年,许多贫困家庭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慈善使林州人的心灵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善良、更加友好,社会变得更和谐、更包容、更温暖,地方经济变得更繁荣、更稳定。可以说,现在的林州市开始出现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百业俱兴的局面,完全可以这样说,这就是慈善的巨大力量。林州市慈善总会表示,将继续做好慈善宣传工作,努力打造全民慈善,要进一步推动慈善进机关、进社区、进超市、进景区、进医院,让慈善的阳光无处不在,真正做到“人人可慈善,人人能慈善,人人会慈善”,努力把林州建设成为慈善之城、首善之区。努力打造效率慈善,做强慈善品牌,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捐款、捐物、出力,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没钱没物当义工,使慈善成为一种美德、一种风尚,成为一种人文精神,滋养林州市的全体人民。

翟建周主任曾经动情地说过:因为阳光,万物蓬勃生长;因为真情,心灵不再荒芜;因为爱心,命运改变方向。过去的慈善已经改变了林州,今后的慈善将进一步改变林州,使林州的未来更美好、更和谐、更幸福。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崇高的慈善事业而努力奋斗!

我们在与翟建周主任接触的过程中,感到他是一位为慈善事业而呕心沥血、执着追求的廉洁勤政的官员,是一位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为林州市百姓的福祉而不懈努力的好人、善人。我们希望各地官员能够向翟建周同志学习,少一点官腔,少一点吃喝玩乐,少一点麻木不仁;多一点平易近人,多一点勤俭廉洁,多一点热情为民的精神。如果这样,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就会取得更加突出的成效,我们的社会风气就会得到根本性扭转,我们的人民就会在阳光下幸福快乐地生活。(本文转引了《太行慈善》《红旗渠慈善》和其他报刊的相关资料,特此致谢!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