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善行旅游理念

善行旅游理念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善行旅游理念走向实践黄山是国内较早践行“善行旅游”理念的景区。同时,他们普遍认为,“善行旅游”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是一种新型旅游消费理念。“善行旅游”是借鉴传统东方智慧并将其运用于当代旅游发展的旅游理念,是国际化思维、本土化行动的有机融合。
善行旅游理念_善行旅游:遗产旅游理念与行为准则

一、善行旅游理念的提出与实践

(一)善行旅游理念的提出

2011年4月9日,亚太旅游协会(PATA)成立60周年庆典暨年会在北京召开,“善行旅游”作为活动的重要议题之一,引起了与会嘉宾的热烈讨论,并成为行业共识。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许继伟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主播理查德·奎斯特访问时,从“发展新概念、黄山在行动、明天更美好”三个层面分别阐述了“善行旅游”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了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应对思路,并从景区管理者的角度向亚太旅游协会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他结合黄山景区可持续发展实践指出,“善行旅游”主要体现在发展理念上,不仅在于旅游人数和收入的持续增长,更在于环境的可持续、经济的协调发展及人民群众能否受益。

(二)善行旅游理念的传播

受亚太旅游协会60周年庆典会议上提出的“善行旅游”概念的启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全球性的文化教育推广项目,对应全世界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及其涉及的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人类文明保护等,推进“善行旅游”实践,旨在倡导游客、政策制定者、企业、旅行商、媒体、管理者、景区景点和当地社区通过互利共赢的方式,共同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鉴于中国在世界的崛起和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海南省旅游委、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所、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为代表的旅游行业的管理者(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经营者、研究者和消费者,于2011年12月举办了“善行旅游”专家研讨会,对“善行旅游”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在亚太旅游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南旅游界的共同努力下,“善行旅游”通过各种媒体得以广泛传播。2012年6月7日,我们通过百度引擎以“善行旅游”为主题词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可以查到101万个相关结果。

(三)善行旅游理念走向实践

黄山是国内较早践行“善行旅游”理念的景区。近年来,黄山确立了“环境影响最小化、经济产出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优化、游览体验最佳化”的理念并作为组织愿景,不断强化资源保护,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努力带动区域发展。在黄山模式引起关注后,2011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托基金项目“善行旅游——促进遗产保护与人的发展”正式启动,并将呀诺达景区选为项目基础调研点。该项目旨在为制定“善行旅游实施操作指南”奠定基础,成果将通过世界旅游机构在中国普及,并向其他国家推广。同时,“善行旅游”在国外航空界也得到极大关注。航空业占全球碳排放量的3.75%,“碳中和”日益受到航空业重视。波音公司已在行业内发起了“记录碳足迹”的环保行动,把75%的科研经费投放到提高效能、减少碳排放领域,还自愿购买了一定数额的碳税。

二、善行旅游的内涵与价值

(一)国内外学者对善行旅游的认识

“善行旅游”是一个新兴的概念,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管理人员、旅游者尚未就其框架与内容达成共识。目前,国内外关于“善行旅游”的代表性观点集中出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海南召开的会议上。汪黎明认为,“善行旅游”倡导的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和消费方式,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旅游业发展方向。邹统钎认为,“善行旅游”是对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等概念的继承与发扬、提升与拓展,它不仅关注生态环境,也关注文化遗产;更侧重于道德准则或行为准则,而不是具体产品。张栋认为,“善行旅游”反映了旅游者与自然、旅游者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与可持续的生存关系,是一种新的旅游消费观念,是在旅游领域值得推广的新的消费文明。王健生认为,“善行旅游”是一种更加强调多元化价值、高效能运作、“传承历史与创造未来”更加紧密结合的旅游,其核心是可持续旅游。陈耀认为,“善行旅游”是促进旅游健康发展、理念和行为有机融合的基本要求,在利用和保护遗产的同时也应创造遗产,融入教育、科学和文化。卡尔加里大学教授沃尔特(Walter)认为,“善行旅游”应是可持续发展、社区受益、革新经济、当地主导、多边主义,具有包容性。由此可见,不同学者由于专业背景和视角不同,对“善行旅游”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也反映出“善行旅游”内涵的包容性。同时,他们普遍认为,“善行旅游”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是一种新型旅游消费理念。以上这些观点表明,不同学者对“善行旅游”的认识不够简明和准确,没有反映出“善行旅游”的内涵与外延,尚不能构成“善行旅游”的定义。

(二)善行旅游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国内旅游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随着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和各类旅游活动场所的大规模建设,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明显增大。同时,旅游发展方式和运行方式比较粗放,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规模、轻品质等问题较为普遍。此外,地方政府过分注重旅游发展的经济导向,对生态与文化的可持续性、弱势群体的赋权、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旅游者对不同文化的理解等方面重视不够甚至被有意忽略。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学术界引进并推介了以生态旅游为代表的各种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文化背景、国民素质、可操作性等方面的原因,在实践中,生态旅游概念的标签化现象严重,社会公众对这些概念的认知与认同还明显不够。一些外国旅游专家也认为,不少概念或定义与东方的文化背景并不太融合,甚至会因此产生一些歧义。在这种背景下,根植于东方传统文化、受中国传统智慧的启发而产生的“善行旅游”就具有了特殊意义。“善行旅游”是借鉴传统东方智慧并将其运用于当代旅游发展的旅游理念,是国际化思维、本土化行动的有机融合。它体现了人们对旅游可持续发展实现路径的不懈探索、中国在国际旅游格局中地位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还反映出国际化潮流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地方性知识的重要性。根植于东方传统文化土壤,“善行旅游”一词通俗易懂,比较容易被国内公众与旅游者接受,并将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被付诸实践。这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善行旅游”项目标识中就可见一斑,红色和黑色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与历史底蕴;用中国书法书写的“善行旅游”象征着来自中国的传统智慧与哲学思想;正在行走的男女意味着活力与伙伴关系。同时,“善行旅游”选择在海南启动,就是希望从中国悠久的文化中获取思想和启发,通过两年的实践探索产生的成果,不仅对亚太地区发展旅游业有所帮助,对世界其他地方的旅游业发展也能够提供帮助。

图3-1 善行旅游标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