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慈善产业在吴忠的发展

慈善产业在吴忠的发展

时间:2022-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慈善产业在吴忠的发展施志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典籍中,“慈”即是“爱”,“善”即是“吉祥、美好”,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善,吉也”,后引申为和善、亲善、友好。因此,发展慈善产业的社会基础十分明显。

慈善产业在吴忠的发展

施志林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典籍中,“慈”即是“爱”,“善”即是“吉祥、美好”,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善,吉也”,后引申为和善、亲善、友好。而“慈善”二字合用,则始于魏晋南北朝,《北史·崔光传》曰:“光宽和慈善,不杵于物”,意指崔光这个人仁慈善良。现代汉语中的“慈善”,直接承袭了我国古代的慈善概念,《汉语大词典》把慈善解释为慈爱、善良、仁慈、富有同情心。而慈善的行为则是:怀有仁爱之心,广行济困之举,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产业”多指私有的财产、家产,以及各种生产的事业。而“慈善产业”则是把发展慈善事业与发展产业链有机结合,将一般意义的企业捐献由三次分配的范畴健康地引领、纳入到初次分配的范畴。那么,作为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吴忠市,如何做好慈善产业这篇大文章,这里谈几点浅见。

一、吴忠发展慈善产业的潜在优势

(一)厚实的思想基础

慈善属于道德范畴,慈善行为的非强制性和自愿性,决定了社会成员的善爱之心对慈善事业的发展起思想道德支撑作用。一个缺乏对弱者关爱的社会,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慈善事业;一个缺乏善爱之心的社会成员,也不会真正无偿地向慈善机构或社会脆弱成员捐献。吴忠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乐善好施、广行善事早已蔚然成风。吴忠慈善基金会首批募集资金就达到2000多万元,霍庆华近年来大笔义捐超过5000万元,李潇、纳振东的见义勇为壮举,王兰花的几十年如一日对残疾人和弱势群体的义行,郭贤自办“阳光家园”,集中托养各类残疾人24名的义养等等,无不折射出吴忠深厚的慈善底蕴。

(二)现实的社会基础

共同贫穷的社会或时代不会产生慈善事业,因为社会成员都需要得到援助,而社会成员又都无能力来帮助他人,使慈善事业无生存的土壤。共同富裕的社会或时代也不需要慈善事业,因为社会成员都具备足够的能力来解决自己可能遇到的困难,即使个别社会成员遇到特殊困难,政府与社会也能够通过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来加以解决。唯有存在着贫富差别的社会或时代,才需要慈善事业,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社会或时代,有捐献能力者与需要救助者才会并存。全市138.4万人口中,按国家新的贫困线标准,有近20万贫困人口,仍有近10万人生活在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大山里。位于中部干旱带的红寺堡区、盐池县、同心县是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生产生活条件最为艰苦的地区。同时,吴忠市有各类残疾人10.1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31%,高出自治区平均水平(6.83%)0.48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34%)0.97个百分点。特别是红寺堡区,作为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区,因建区时间短、起步发展迟,经济基础弱,现有8万贫困人口。加之大规模易地搬迁等多种原因,残疾人口达1.46万人,占总人口的8.42%,高出全区平均水平1.59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8个百分点。同时还是一个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回族占51.9%。因此,发展慈善产业的社会基础十分明显。

(三)坚实的组织基础

2010年8月以来,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多次来吴忠市调研,针对吴忠地域大、资源广,回族比例大、善经商,同时位于中部干旱带的红寺堡区、盐池县、同心县贫困人口多且相对集中,特别是残疾人比例偏高的实际,指出了“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做好困难群体的工作,这不仅是民生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提出要打好“慈善”牌,引进福利企业,发展光彩事业,兴办福利企业和慈善事业,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增加收入,为残疾人分忧解愁等指示。今年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了打造黄河善谷的战略构想,并明确指出:吴忠市“要在招商引资、打造黄河善谷上大胆实践,作出示范”、“大胆试、大胆闯,先行一步”和“要打造政策洼地、道德高地、慈善家企业家兴业行善的理想之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副主席刘慧等领导多次来吴忠调研指导,自治区民政厅、招商局等厅局领导也经常深入吴忠,帮助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北京灵思传媒机构总裁钱为家先生、深圳残友集团董事长郑卫宁先生以及大慈善家陈光标等,先后到吴忠市慈善工业园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为我们传经送宝、问症把脉。吴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副组长,副书记、常务副市长主要负责的慈善产业领导机构,明确职责、明确分工、明确任务、明确责任,为吴忠发展慈善产业夯实了组织基础。

(四)吴忠发展慈善产业有着务实的政策基础

吴忠市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创新思路、认真谋划,针对利通区的宁夏立德工业园和红寺堡区的宁夏弘德工业园两个园区,对国家现有福利企业政策进行了大尺度突破,制定出台了招商引资“十大优惠政策”,把慈善与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打慈善牌,举慈善旗,走慈善兴业之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法律文献,成立了慈善基金会,制定出台了《宁夏吴忠慈善基金管理办法》和《宁夏吴忠慈善基金会章程》,建立和完善了相关政策法规,对于慈善基金的原则、募集、使用、管理及操作程序、方式起到了严谨、科学的规范作用,并得到了上级和社会各界认可。

二、吴忠发展慈善产业所面临的困境

吴忠,属于西部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差别大,山川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自我发展能力非常有限。在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283个地级市)里几乎没有什么知名度,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至少落后20年。因此,大力打造慈善产业,务必要清醒认识自身所面临的困难和处境。

(一)慈善事业起步晚

慈善事业是整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慈善捐赠被称作是继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之后的“第三次分配”,是一些企业或个人将自身拥有的资源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改善他们生存环境的一种方法,全面良好发展的慈善事业,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平衡器。近年来,吴忠正式挂牌的慈善机构数量较少,且慈善机构动员资源的能力也较差。有资料显示,美国豁免减免税收的慈善公益机构掌握的资金总额相当于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9%,我国的同一指标不到0.2%,而吴忠又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指标。

(二)慈善意识普及率低

观念落后是造成慈善公益事业步履蹒跚的重要原因。公众普遍认为慈善事业属于政府的救济行为,绝大部分公众虽然参加过捐款捐物活动,但主要还是通过工作单位、学校、居住街道、慈善组织进行捐赠,而经常主动捐赠的人数不多。大部分人对慈善事业以及慈善机构不太了解,加之近几年出现的“诈捐门”、“红基会”及“郭美美事件”,使慈善意识普及率大打折扣。

(三)慈善产业理论依据不足

将慈善事业和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发展,在中国尚无现成的模式可循,对吴忠来说更是一个全新的重大课题。要确保慈善产业沿着科学规范、健康有序的方向稳步推进,目前的理论依据还不够充分。

(四)慈善产业扶持政策兑现困难

搭建更广阔空间,有效会聚慈善资源的大平台,使慈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慈善家名利双收,需要配套更为优惠的创新政策保障。目前国家民政部有关支持宁夏慈善产业发展的意见没有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关慈善产业发展合作的协议性政策性文件也未正式成文,难以为吴忠的慈善产业发展先行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五)慈善产业资金缺口较大

打造和建设弘德、立德两个慈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目前尽管拿出近亿元资金启动前期工作,但仍然是杯水车薪。必须依靠政府及慈善机构的广泛引导和积极带动,仅靠吴忠市的财力来建设好两大慈善园区难度是非常大的。

三、吴忠慈善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吴忠是一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资源富集、气候独特,农业发达、生态文明,商贸活跃、特色鲜明,工业崛起、美丽开放的塞北名城。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吴忠已日趋令人瞩目,做好慈善产业优势非常明显。认真研究和探索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和借鉴国际上符合中国实际的慈善组织管理模式,探索符合宁夏区情的慈善产业发展道路与社会政策迫在眉睫。

(一)普及慈善意识,努力营造慈善文化氛围

一是加大政府对慈善事业的政策支持。政府要一马当先,在减免税款、鼓励创办民间慈善机构,严格监督慈善捐款的去向及使用上下工夫,大力活跃民间慈善机构,积极营造人人关注慈善事业的浓厚社会氛围,切实丰富慈善文化的内涵。

二是将慈善机构引入市场经营机制。积极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多渠道地宣传慈善事业、慈善活动、慈善政策,特别是宣传热衷于慈善事业的企业及企业家的善事善举、助难意识、慈善理念、慈善业绩。

三是将慈善文化纳入道德教育体系。要从孩子培育入手,从幼儿园教育抓起,特别是对中小学生的道德体系教育,增强下一代对慈善事业的情感,引导他们加深对慈善事业的理解,增强投身慈善事业的责任感、义务感。

四是将慈善文化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作支撑,而拥有良好文化氛围的企业一般都具有厚重的慈善文化内涵。因此,政府要加强引导,创造氛围,善于把每个具有善心、爱心及博大情怀的企业的慈善文化做大、做深、做广、做强。

(二)培育慈善组织,努力促进慈善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一是加强慈善法规建设。目前我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严重滞后,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因此,吴忠发展慈善产业,务必要尽快争取国家、自治区支持,研究制定相关法规条文,明确慈善产业必备的法律定位和法律属性,规定慈善组织的主体资质、监管规制、活动程序、会计准则和主管机关,以填补这些法律空白。

二是精心培育慈善组织。发展慈善产业,既是发展经济、提高物质文明的关键所在,也是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需要;既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内涵,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既是鼓励先富帮未富,实现社会互助与政府救助对接的有效措施,也是培育形成“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的慈善意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对于那些社会口碑好、发挥重要作用的慈善组织、慈善企业,政府要加以褒奖和鼓励;对于作出巨大贡献的慈善家要给予崇高的荣誉。反之,对于那些“害群之马”要严加惩戒,决不姑息;对于非法运作的慈善组织要坚决予以取缔。以此来大力发挥慈善产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广泛功能,大力弘扬慈善文化,为慈善事业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三是努力提高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要坚持自律、诚信原则,要采取国际上通常采用的综合运用社会调查和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慈善组织实施的公共服务项目进行科学的评价。慈善组织对于募集来的善款(物),采用公开透明的方式接受社会监督,完全遵从捐赠者(企业)的意愿确定使用方向,并及时向捐助者反馈善款(物)使用的结果,接受其咨询和建议。

四是理顺慈善产业社会管理体制。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切实把政府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方面的大部分事务性职能转移给有资质的慈善组织。政府要大力鼓励社会办慈善,增强慈善机构的资源动员能力,充分发挥慈善机构的社会化功能,将其触角伸向社会各个领域,提高慈善机构的社会影响力。要积极培育和扶持一批规模较大、影响力强、公信度高的慈善机构、慈善企业,以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以推动吴忠慈善产业的良性发展进程。

(三)扩大招商引善,努力实现质和量的突破

要坚持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将招商引善、招“善”引资、招“善”引智“三招并举”,内引、外联、远拓、近稳“四线推进”,不断提升招商理念、优化招商体制、创新招商方式,努力实现招商引资量的突破和质的转变,为吴忠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再立新功。

一要树立“一盘棋”招商的理念。要把“双赢”理念引入并贯穿到招商引善全过程中,切实找准政府与企业“双赢”的结合点,用“双赢”构建招商引资新格局。确立“硬件不足软件补”、“寓招商于服务之中”的引资策略,打破“条块”分割、部门界限,着力克服只有少数领导、少数部门抓招商的倾向,形成全员招商新格局。要加大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力度,相互支持,不断完善招商引资的软环境

二要强化“一把手”招商。要突出“首位意识”,真正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来对待,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集中精力、时间及财力抓招商,抓项目,引资金。重大项目一把手要亲自洽谈,重点问题要亲自协调,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集中抓、班子成员协同抓的领导机制。

三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重”。要紧紧围绕“兴工强市”战略,依托立德和弘德工业园区、“两城五园”、“十大市场”载体,坚持大小项目并重、内资外资并重、引管并重的原则,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方式,大力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一手抓大项目,一手抓小项目;一手抓工业项目,一手抓绿色环保项目。既要重点跟踪国内500强、大型上市公司、中央直属企业等重点企业,掌握其投资动向,力争与有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强的大企业进行合作,也要重点把握农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市场前景好、产业链条长、环境污染小的精深加工及精品项目对外推介,还特别要重视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的挖掘和整合,积极开展二次招商。

四要明确园区功能定位。要进一步细化和梳理慈善工业园区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突出园区的特色和优势,避免出现一哄而上、松散失调的招商格局。真正形成优势特色产业的规模经济,实现量的突破,寻求质的提升。

五要兑现“招商承诺”。要善于研究和经营国家政策,制定出既不损失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生态效益的政策,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他省市且能吸引客商的政策。要对我市招商引资、招商引善的各项优惠政策进行拉通理顺,做到心中有数、兑现有底、叠加创新。坚持算大账不计小利,算长远利益不计眼前利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要真正贯彻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竭力兑现引进项目时各种承诺,以诚信招商、用诚信留商,避免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走样跑调,出现开门招商、闭门坑商的局面,真正做到亲商、扶商、安商,以安商促招商,努力打造招商引资的“服务高地”和“创业福地”。

六要以诚感人引善。人是招商引善的第一要素。要采取多种形式,把乡情、亲情、友情等各种人缘关系都充分利用起来,多与在外地工作和经商办企业的老乡、亲友联系,鼓励、动员他们到家乡投资兴业。要以商招商。每一位客商都是我们赖以招商的信息点和扩大源,要注重建立和培养与他们的感情,依靠他们牵线搭桥,现身说法,借助他们宣传吴忠,介绍吴忠,形成“一花招引群蝶来”的乘法效应。特别是要以诚招商引善,注重诚实守信,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四)竭力拓展理论研究,为慈善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

我国慈善事业目前尚处在初始起步的探索阶段,而慈善产业则是举国无双。因此,对慈善事业、慈善产业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必须从理论上进行研究、探索和总结。例如,如何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发展慈善事业方面行之有效的经验,形成符合中国特色,也是吴忠实际的慈善组织管理模式,符合中国国情、吴忠民情的慈善产业发展道路与社会政策以及慈善事业与社会福利化、慈善产业与和谐建设等一系列理论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为市委、政府制定慈善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为慈善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慈善产业既是经济事业发展的晴雨表,也是调节贫富差别的平衡器。要以慈善产业为补充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以人为本”、相互关爱的理念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为实现吴忠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者系吴忠市政府副秘书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