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技术展望及未来需求

技术展望及未来需求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技术展望及未来需求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美国AT&T公司研制出第一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开始,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积极推进三网融合的发展。2009年1月7日下午,中国电信业3G牌照正式发布,这表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电信业最终迎来了3G时代。据NTTDoCoMo的一项调查显示,70%的业务量来自室内,30%的业务量来自户外。

第一节 技术展望及未来需求

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美国AT&T公司研制出第一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开始,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第二代(2G)或二代半(2.5G)移动通信系统在世界上多数国家已运营了多年,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也已从2001年左右开始投入商用,而第四代(4G)移动通信系统目前仍处在研发阶段。随着全球范围内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逐步进入实际应用阶段,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及演进问题以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20世纪末,国际电信联盟(ITU)在提出有关4G的概念时,提议各会员国于2010年实现4G的商用,TUT还为4G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 2006年至2007年完成频谱规划,2010年左右完成全球统一的标准化工作,2010年之后开始商用。其中,技术提案将从2008年开始征集[1]。现在已经到了2009年,ITU将开始进行4G标准的制定工作,它将开始向全世界征求4G候选技术。目前最有前途的网络是“移动网络”和“互联网”,未来最有前途的网络是移动网和互联网融合的网络。“三网融合”是技术和业务发展的必然形势。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在2008中国移动通信产业高峰论坛上指出,目前3G发展时机已经成熟,中国4G研发也已启动。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积极推进三网融合的发展。

一、3G技术方兴未艾

1.科技推进3G产业快速发展

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使生活多姿多彩。2008年4月1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和秦皇岛8个城市启动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中国标准”TD-SCDMA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其号段为157,这标志着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标准TD的商业化应用正式起航。2009年1月7日下午,中国电信业3G牌照正式发布,这表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电信业最终迎来了3G时代。3G时代的到来,使科技成果不再只是实验室中的技术,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适时启动3G产业,不仅寄托了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厚望,也为进一步在3G竞争市场获胜、提升国际竞争力打下的基础。

目前,国内电信市场已迎来3G时代爆发式增长期,电信业的前景颇为可观:一是在运营商全业务的支撑下,电信业务的市场空间不断变大;二是3G业务得到丰富发展,与网络前后端的配合更紧密;三是运营商竞争压力对运营支撑平台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和更精细化提出了高要求。

实际上,3G发牌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间,并非一蹴而就。发展较快的日本、韩国、欧美各国表现得尤为突出:

日本是全球提供3G业务最早、最成熟的国家之一。日本政府在2005年又给软银和eMobile发放了两张WCDMA制式的3G许可证。软银通过收购Vodafone K.K进入日本3G市场,eMobile则于2007年3月开通WCDMA商用网络。日本的WCDMA运营商普遍采取了快速建网的方式。比如NTTDoCoMo,在建网初期将重点放在户外的连续覆盖上,仅用了3年时间,网络覆盖就超过了99%,后又将重点迅速转移到室内覆盖上。据NTTDoCoMo的一项调查显示,70%的业务量来自室内,30%的业务量来自户外。确切地讲,2006年日本已经真正进入了3G时代。这从日本移动用户发展状况也可看见。

img79

图7-1 2001-2007年日本移动用户发展

从上获知,日本的2G用户从2003年开始减少,向3G用户转移。2006年,日本的3G用户超过2G用户,标志着日本真正进入3G时代。截止到2007年底,日本的3G用户达到8330.4万户,占总移动用户的82.9%。另外,从2001年-2007年日本新增3G用户图表也可看出发展趋势:

img80

图7-2 2001-2002年日本新增3G用户

日本的移动用户市场已经非常饱和,2007年日本移动用户普及率高达80%,可挖掘的潜在用户空间已经非常小。另外,日本的2G用户也所剩不多,2007年累计2G用户为1722万户,可转网空间也大幅缩减。日本的3G用户从2007年开始发展速度放缓,2007年的新增用户已经低于2006年。[2]

美国虽然在3G领域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的发展也是惊人的。仅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的一年间,美国3G手机用户数量猛增80%,达到6420万。欧洲国家也出现了3G发展突然加速现象,法国电信监管机构日前发布最新调查显示,法国3G用户人数过去一年内激增61.3%,达到760万人。另据市场调研机构美国ABI研究公司的报告,2006年至2007年全球3G用户数量猛增83%。而3G美国协会去年年底发布报告说,全球3G用户数接近4.15亿,比两年前预测的两亿人多出约一倍以上。[3]

2.3G市场高速增长推动了产业融合

据《全球3G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数据可知,全球3G市场发展迅速。2008年,全球3G用户继续稳步增长。2008年新增用户1.4亿,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7%,在全部移动用户中的占比达到11.1%。发达国家的3G用户增速正在加快,2008年新增的3G用户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主要是因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3G市场已经启动了相当长的时间,市场对3G的接受度已经较高,并且3G技术和产业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对3G业务提供和市场的支撑力度大,如图7-3所示:

img81

图7-3 2002~2008年全球3G年新增用户情况

与此同时,3G网络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扩展,3G+技术继续担纲拉动3G增长的主要动力。2008年WCDMA商用网络新增45个,HSDPA新增42个,HSUPA新增34个,综合来看,随着HSDPA技术的逐渐成熟,现有的WCDMA网络中,90%以上都已经升级到HSDPA。与此同时,2008年cdma2000 1X EVD0商用网络也继续快速增长,是CDMA的主要增长点。1X EVDO Re1.0商用网络全年新增31个,1X EVDO Rev.A网络41个,两者合计占CDMA新增网络总数的73.5%。综合来看,2008年3G终端款式不断丰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日趋成熟,为3G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以WCDMA/HSDPA终端为例,截至2008年10月,全球累计上市WCDMA终端l334款,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84款,增幅60%;HSPA终端累计741款,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38款,增幅84%。[4]

从全球3G发展角度来看,我国启动3G商用的时间相对较晚,虽无优势可言,但作为拥有数量众多的受众这一点上来讲,我们仍有不少发展机会。比如在业务开发、网络部署、未来技术演进等方面还是有市场的。通信业是一个讲究规模效益的产业,只有达到足够的用户规模才能实现边际效益最大化。2008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将达6.5亿,同比增长19.0%;2008年中国移动增值用户规模预计将达6.13亿人,占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的94.1%。预计到2009年中国移动增值用户规模将达到6.91亿人,而到2012年将突破9亿人。据统计,截至2008年上半年,中国的手机网民就达到7305万人,约占网民总数的30%。3G适时启动,有助于提升中国电信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有助于电信业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使中国市场一跃成为全球3G市场的新增长点。

纵观全球市场,手机电视、手机阅读、移动音乐、移动银行、移动医疗、移动社区、移动搜索等高级移动数据业务都是在3G网络出现之后才真正发展起来的。实际上这些业务的产生与快速发展也模糊了移动通信产业与互联网、传统传媒、出版业等产业间的界限,使得在3G时代传统移动通信服务业的边界随着网络技术、市场需求等不断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扩展。这在客观上形成了融合后的新兴产业,扩大了新的市场空间,也为新兴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和生机。就拿移动互联网来说,作为移动网与互联网融合的新兴产业,移动互联网不仅为移动运营商和互联网巨头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也为许多传统产业主体如终端制造商、渠道分销商、软件开发商、内容提供商等创造了市场机遇,使得融合市场逐渐扩大。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等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3G市场的启动,2009年全球3G产业还将掀起进一步的发展高潮。3G用户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之外,还会有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3G用户不断增加,从而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传统产业之间的融合仍将不断得到推进和发展。

二、4G技术初露端倪

虽然3G技术已开始商用,但还是有许多局限性:由于受到多用户干扰,CDMA难以达到很高的通信速率;由于空中接口标准对核心网的限制,3G所能提供服务速率的动态范围不大,不能满足各种业务类型要求;分配给3G的频率资源已经趋于饱和;3G缺乏全球统一的标准;3G所采用的语音交换架构仍承袭了第二代(2G)的电路交换,而不是纯IP方式;流媒体(视频)的应用不尽如人意;数据传输率也只接近于普通拨号接入的水平,更赶不上XDSL等。所以,在第三代移动通信还没有完全铺开,离完全实用化还有一段时间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国家开始了对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即在3G刚刚拉开序幕之时,4G已经成为通讯界的热门话题

1.4G的概念及技术优势

20世纪末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有关4G的概念,这一提法始于1999年的Beyond MT-2000(3G)。随后便产生了很多有关4G的定义:有人说4G通信的概念来自其他无线服务的技术,从无线应用协定、全球袖珍型无线服务到3G;有人说4G通信是一个超越2010年以外的研究主题,4G通信是系统中的系统,可利用各种不同的无线技术;有人把4G系统称为“基于IP的第四代无线网络(the Fourth Generation IP-based wireless network)”;又有人认为4G基本上是基于IP、具有超过2Mb/s的非对称数据传输能力、在移动环境下速率将达到100Mbps、在静止环境下速率达到1Gbps以上的、能够支持下一代网络的各种应用(如移动高清电视)、并且能在固定和移动之间方便切换的技术[5]。而ITU代表了传统移动蜂窝运营商对4G的看法,认为4G是基于IP协议的高速蜂窝移动网,现有的各种无线通信技术从现有3G演进,并在3GLTE阶段完成标准统一[6]

在2005年10月的ITU-RWP8F第17次会议上,ITU给了4G技术一个正式的名称:IMT-Advanced。按照ITU的定义,当前的WCDMA、HSDPA等技术被统称为IMT-2000技术;未来的新的空中接口技术是IMT-Advanced技术。IMT-Advanced标准继续依赖3G标准组织已发展的多项新定标准加以延伸,如IP核心网、开放业务构架及IPv6。同时,其规划又必须满足整体系统构架能够由3G系统演进到4G构架的需求。

4G核心技术比3G更完美,它将可以创造出许多消费者难以想象的应用。4G最大的数据传输速率超过100Mbit/s,这个速率是目前移动电话数据传输速率的1万倍,也是3G移动电话速率的50倍。4G手机将可以提供高性能的汇流媒体内容,并通过ID应用程序成为个人身份鉴定的设备。它也可以接受高分辨率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从而成为合并广播和通信的新基础设施中的一个纽带。此外,4G的无线即时连接等某些服务费用将比3G便宜。还有,4G有望集成不同模式的无线通信——从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室内网络、蜂窝信号、广播电视到卫星通信,移动用户可以自由地从一个标准漫游到另一个标准。

由上可知,4G技术必定需要采用一些不同于3G的技术,4G所使用的核心技术主要有: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

•软件无线电技术;

•智能天线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

•基于IP的核心网。

4G技术的主要优势是明显的。4G通信技术并没有脱离以前的通信技术,而是以传统通信技术为基础,并利用了一些新的通信技术,以便于不断提高无线通信的网络效率和功能。如果说现在的3G能为我们提供一个高速传输的无线通信环境,那么4G通信将是一种超高速无线网络,一种不需要电缆的信息超级高速公路,这种新网络可使电话用户以无线及三维空间虚拟实境连线。4G通信技术将是继第三代以后的又一次无线通信技术演进,其开发更加具有明确的目标性:提高移动装置无线访问互联网的速度。

如果说2G、3G通信对于人类信息化的发展是微不足道的话,那么未来的4G通信却给了我们真正的沟通自由,并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社会形态。4G通信具有下面的特征: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容量、更高的传输质量和更高的灵活性、更高的智能性及兼容性、更好的业务质量(QOS);能支持非对称性业务,并支持多种业务;通信费用更低等。

(1)高速率

由于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就是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装置无线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特征莫过于它具有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专家则预估,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以达到10Mbps至20Mbps,甚至最高可以达到每秒100Mbps的速度传输无线信息,这种速度将相当于目前手机传输速度的1万倍左右,可把高清晰度的视频图像实时快速地传送给移动终端用户。数据通信速度的高速化的确是一个很大优点,它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00Mbit/s。

(2)高容量:网络频谱更宽

4G移动通信系统下行信道的最高速率将达100Mbps,移动终端下载文件的速度将比3G系统快得多,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ps的传输,为适应数据和多媒体业务不断增长的需求,4G系统还应具有比以往更高的容量,通信营运商必须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改造和研究,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蜂窝系统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4G通信的AT&T的执行官们说,估计每个4G信道将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3G网路的20倍。

(3)更高的传输质量和更高的灵活性

4G系统的网络IP与实际采用的各种无线接入方式和接入协议兼容,即全IP。因此,4G系统在设计核心网络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并不需要考虑无线接入采用何种方式和协议。一个采用IP的核心网络可以采用多种无线接入方式。而且4G支持有线及无线(蜂窝系统的基站、WLAN、ad hoc网络等)的接入,以公用的、灵活的和无缝的全IP网络设施来实现网络的可拓展性和移动性,形成全球甚至外空间范围无处不在的信息网络。

此外,未来4G的终端将有更惊人的突破,我们可以想象的是,以方便和个性为前提,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等,任何一件你能看到的物品,都有可能成为4G的终端,只是目前我们还不知应该怎么称呼它。未来的4G通信将使我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通信,更可以双向下载传递资料、图画、影像,当然,更可以和从未谋面的陌生人网上联线对打游戏。

(4)高度的智能化和兼容性

4G的网络系统是一个高度自治、自适应的网络,具有良好的重构性、可伸缩性、自组织性等,用以满足不同环境、不同用户的通信需求。同时,4G通信系统还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与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3G平稳过渡等特点。

4G能独自适应地进行资源分配,处理变化的业务流和适应不同的信道环境,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也将具有智能化。但是4G的智能性更高,对菜单和滚动操作的依赖程度也将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4G手机可以实现许多难以想象的功能。当其可靠性达到甚至超过有线系统的可靠性指标时,用户或者上层应用软件可采用IP网间网协议平台随处漫游,而不需关心底层是有线还是无线系统,是什么类型的网络等。

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受,不但要考虑到它的功能强大,还应该考虑到现有通信基础,以便让更多的现有通信用户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就能轻易地过渡到4G通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第三代平稳过渡等特点。

(5)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

与传统的通信技术相比,4G通信技术最明显的优势在于通话质量及数据通信速度。然而,在通话品质方面,目前的移动电话消费者还是能接受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有移动电话网中手机的通话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也能实现各种多媒体通信,但未来的4G通信能满足第三代移动通信尚不能达到的在覆盖范围、通信质量、造价上支持的高速数据和高分辨率多媒体服务的需要,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提供的无线多媒体通信服务将包括语音、数据、影像等大量信息,透过宽频的信道传送出去,因此,未来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也称为“多媒体移动通信”。第四代移动通信不仅仅是为了因应用户数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因应多媒体的传输需求,当然还包括通信品质的要求。总的来说,首先必须可以容纳市场庞大的用户数、改善现有通信品质不良,以及达到高速数据传输的要求。

(6)提供各种增值服务

4G通信并不是从3G通信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的升级演变过来的,它们的核心建设技术根本就是不同的。4G系统能实现全球范围内多个移动网络和无线网络间的无缝漫游。无线通信领域的一个发展趋势是移动网络和无线接入网络的融合,而4G系统应当是一个移动网络和无线接入网的融合体,应能实现与无线LAN的无缝连接。4G的无缝特性,包含系统、业务和覆盖等多方面的无缝性。系统的无缝性指的是用户既能在WLAN中使用,也能在蜂窝系统中使用;业务的无缝性指的是对话音、数据和图像的无缝性;覆盖的无缝性则指4G系统应能在全球提供业务。因此,4G系统是一个综合系统,蜂窝部分提供广域移动性,WLAN提供热点地区的高速业务。此外,4G的交互功能比3G更强,能支持互动多媒体业务。

(7)通信费用更加便宜

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4G与固定宽带网络在价格方面不相上下,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所需的服务。4G的发展将建立在2G/3G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移动通信建设的投资成本,实现从2G/3G向未来4G的平滑过渡。由于4G通信不仅解决了与3G通信的兼容性问题,让更多的现有通信用户能轻易地升级到4G通信,而且4G通信引入了许多尖端的通信技术,这些技术能保证4G通信提供一种灵活性非常高的系统操作方式,因此相对其他技术来说,4G通信部署起来就容易迅速得多;同时在建设4G通信网络系统时,通信营运商们将考虑直接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之上,采用逐步引入的方法,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行者和用户的费用。另外,由于技术的先进性确保了成本投资的大大减少,未来的4G通信费用也要比目前的通信费用低。

总体来讲,4G与3G系统差异还是不少:

表7-1 3G与4G的技术对比[7]

img82

大体上说,4G是3G技术的进一步演化,是在传统通信网络和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无线通信的网络效率和功能。同时,它包含的不仅仅是一项技术,而是多种技术的融合。不仅仅包括传统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还包括宽带无线接入领域的新技术及广播电视领域的技术。

2.4G的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加紧对4G的研究,在新一代技术刚推出市场之后,更高的技术应用已经在实验室进行研发。各国组织了如无线世界研究论坛WWWRF、欧盟第六框架项目、日本的移动工论坛MITF、韩国的下一代移动通信委员会NGMC以及我国的“FUTURE论坛”等多个论坛和联合体,致力于在4G的正式标准化组织成立之前,联合更多的力量,推广自己的技术标准,以便在4G时代获得更多的利益。对4G的管制和研究已经成为全球范围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才和资金正在流入到该领域,4G技术的框架越来越清晰。4G通信技术将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不断促进媒介融合的进程,发挥媒介融合的优势。

(1)市场规模

在设备方面 人们可能想要沟通,想知道他们所需要的一切信息,如最新的体育赛况、股市信息、市场行情、爆炸性新闻等,这些都是有价值的新闻,而新的技术设备都是卖出信息的重要渠道。为了达到4G网络所需要达到的速率要求,现在的移动运营商必须部署更多的基站。有人粗略地计算过,为达到10倍于3G的速率,4G至少需要3倍于现有基站的数量。此外,新的手掌型的设备,如个人DVD、手掌型视频游戏机、蓝牙、掌上电脑等,提供了人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途径。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媒介组织,电子生产商等都将看到在这些设备中包含所有信息的潜力。

在技术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媒介融合的视野中肯定会有很多我们没有考虑到的或者尚未被采纳的新科学技术。现代科技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科技发展和更新的速度比以前更快了,媒介融合企业也必须顺应这一潮流,加快采纳吸收新技术的速率,不断开发新的媒介融合技术,并借助技术的进步来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来增加媒介产品的数量和类型,提高其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的质量。例如,为了充分利用4G通信带来的先进服务,还必须借助各种各样的4G终端才能实现,而不少通信营运商正是看到了未来通信的巨大市场潜力,他们现在已经开始把眼光瞄准到生产4G通信终端产品上,例如生产具有高速分组通信功能的小型终端,生产对应配备摄像机的可视电话以及电影电视的影像发送服务的终端,或者是生产与计算机相匹配的卡式数据通信专用终端。

在用户市场方面 由于是多种技术的融合,能提供较高速率的数据流量,4G的下载速度将比以往的系统性能有着较大飞跃。因此,可以说,4G技术支持的终端必将是多模式、多频段、支持多业务的智能终端,合作与联盟是媒体企业及行业的发展趋势,在4G技术支持下的媒介融合将更加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集合式、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因此,可以预测,在4G支持下的媒介行业将拥有更加庞大的用户市场。

(2)商用时间

TUT提议各会员国将于2010年实现4G的商用,还为4G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各国也在积极推动这一进程。如欧盟WINNERXM工项目组第一阶段已于2005年底完成,主要是就各种关键技术进行广泛的调研,形成系统化的研究结论;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第二阶段的系统设计和性能评估过程,形成完善的技术方案。2008年开始第三阶段,主要进行演示系统的开发和实验。世界无线研究论坛于2001年8月成立,由欧洲的4家移动设备生产商——阿尔卡特、爱立信、诺基亚和西门子组成。该论坛以3G以后的发展为研究方向,预计4G技术将在2010年开始投入应用。[8]日本在第18届WP8F大会上建议技术规范出台时间在2010年。我国也表示,要在2010年前完成4G商业化测试。2001年,国家“863”计划启动了面向B3G/4G的移动通信发展研究计划——未来通用无线环境研究计划,简称“FUTURE计划”。2006年10月31日,4G外场试验系统在上海通过了现场验收,正式将FUTURE计划带入了第三阶段——2006年至2010年的外场试验和预商用。

从目前的通信技术发展特点来看,4G的商用时间也将在2010年以后,即在技术商用以后。按照移动通信技术每10年产生一代新体制的发展规律,2010年将是4G商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2G/ 3G等通信技术的基础之上,无线通信技术最终将迈向4G通信技术时代。有了如此先进的技术支持,在未来的媒体行业中,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合作和联盟,媒介融合必定是大势所趋,如SBC与ECHOSTAR达成了一项用卫星传送内容的协议,美国第一有线公司Comcast,实现了想要提供网络电话服务的梦想。这些合作或联盟的潜力将会通过媒介融合,即不仅限于一种传播渠道的环境得到了加强,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整个行业将会更具活力与竞争力。

下面是日本的4G研发现状:

日本的4G研究是在政府主导和统一部署下展开的,官产学研各方紧密协作,共同制定发展计划,共同推动科研和产业化工作。在日本,官产学研各方在MIC的领导下,根据国家e-Japan发展战略,统一部署,各负其责,有条不紊地开展了4G的研究、标准化、试验以及国际合作等相关工作,在全球相关领域的影响力不断加大。[9]

政府积极推动4G研究工作的措施有两项:

1.国家统筹制定发展计划。日本早在21世纪初就为4G的研发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计划,并作为e-Japan计划的一部分,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按照日本的计划,在2005年之前,日本的研究重点在基础通信技术层面,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2005年之后,4G的研究目标转移到了具体系统实现层面。日本政府为4G研发设定的目标是,到2010年实现比现有传输速率快100倍的移动通信系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本政府计划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和市场资源,联合公共、私人和研究机构的力量,共同推动4G技术和业务应用向全球领先水平努力。同时加强有效性测试,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力图最终制造出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4G通信系统。

2.有经费支持的科技项目。MIC的另外一项主要工作是积极推动4G基础研究项目。鼓励产业界、大专院校和公共研究机构联合,辅助NICT承担了多个基础性研究项目。在日本,无线通信领域的标准由无线工业及贸易联合会(ARIB)组织制定,该联合会下设的标准委员会负责无线通信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截止到2006年8月,ARIB已经拥有211个成员,包括20个外国成员。ARIB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标准研究制定工作中,组织相关各方沟通和交流,共同完成相关标准制定任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日本在全球4G研发活动中走在了前列,这和日本积极推动技术领先的通信产业发展战略有很大的关系。实践证明,在国家层面的e-Japan计划的指导下,由政府MIC主导,官产学研联合共同推进4G技术的研发和试验,是日本4G研发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模式。此外,日本的运营商着眼于全球市场,在先进技术研发方面舍得投入巨资,积极参与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也是日本4G研发工作的一大亮点。[10]

总之,日本政府和企业在研发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研究工作中的具体措施及思路,以及系列做法等,都值得我国通信业及相关企业借鉴。

三、媒介融合研究的发展趋势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由于“媒介融合能够带来利润、带来优质的新闻业务,并且能够降低成本,从而为实施融合的新闻机构带来竞争优势。”[11]因此,媒介融合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蓬勃推进。同样,媒介融合的发展也需要得到理论的提升和指导,并需要把理论放置于实践基础上进行再认识。

国内关于媒介融合的研究起步较晚,前期大部分集中在对于西方媒介融合研究历程的评介,比如一些代表性观点的介绍等,尚处于对本土媒介融合研究的启发阶段。另外一些研究则集中于对媒介之间传播手段融合的探讨,比如同一个传媒集团内部电视、报纸、广播之间的内容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这些探讨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随着媒介研究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拓展,除继续对其概念、内涵外延,以及发展进程进行探讨之外,以下几方面的相关研究趋势是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

首先是关于“整合媒介”的研究。有观点认为,媒介融合经历了“组织融合——资本融合——传播手段融合”三阶段之后,最高的阶段就是媒介形态的融合。“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完全有可能在未来产生一种与今天媒介形态完全不同的新媒介,这种媒介有可能融合了几种甚至全部媒体的优点。”[12]有学者则明确提出“未来媒介的发展,整合媒介将是媒介融合的一个趋势”,并将其定义为“所谓整合媒介,那就是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特点,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以网络作为载体平台和发行平台,最终通过各类不同的多媒体终端设备呈现出来的各种媒介形态。”[13]针对体现媒介组织结构性融合的“整合媒介”的特点和性能,及其提供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研究,将是未来值得关注的课题。

其次,面对基于多种技术生成的媒介融合后的新景观,相应的媒介融合政策法制的制定和研究也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世界各国、各种组织已开始着手整并传媒管理机构和整合传媒管理规范。欧盟于1997年就发布《电信、媒体、信息科技融合以及管制执行中的绿皮书》(Green Paper on the Convergence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s,Media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tors,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Regulation)。2002年3月,英国国会正式通过法案(Office of Communication Act 2002),成立通信管理局(0FC0M),并于2003年正式通过新版《传播法案》(Communication Act 2003),对0FC0M的执掌进行了明确的授权。那么,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媒介融合实践,如何制定出适用合理的法制规范,并且体现出法律政策整合原则、管理分散原则、管理国际化原则,以及技术中立原则等,已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相信这方面的研究将会继续拓展和深入。[14]

另外,媒介融合给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机遇,新的教学格局调整也将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从2005年开始还新设了融合新闻专业,致力于新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Brian S.Brooks教授针对媒介融合的现状指出:“我们应该能解决如何在文字、视频和音频之间动态发展的问题。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实现这一切。新闻业应改变自身,更加有效地运转并能跟上时代。”他进而在阐述教学方案如何跟进时说:“所以我们要开设一个将各种媒体融合在一起的新专业来培养这样的人才。”[15]

中国国内的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也针对国内媒介融合的现状,客观地提出了结合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的可行性培养方案:“通过正规的学历教育培养这类人才是一方面,这需要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上进行改革,资金投入也是一个大问题。另一方面,对现有报社新闻人员的培训也非常必要,在他们已经掌握的业务技能基础上,增加新的技能培训,这样可以更加迅速地满足媒介发展的需要。”[16]可以预见,在这个改革进程中,如何进一步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课程内容的安排、师资队伍的组建、硬件设施完善等等,将是今后新闻传播教育界关注的一个重点。

当然,在媒介融合研究中,还有一些研究也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比如,关于媒介融合中的技术展望,探讨“三网合一”(现有的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以及广播电视网络相互融合)为受众带来的增值服务;媒介融合中新盈利模式的拓展研究;媒介融合中个性化服务的实施;媒介融合对于新闻资源开发的影响和作用;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媒介融合案例分析等。

媒介融合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存储技术等传媒技术的综合运用,以受众需求变化为导向,从整体上打破传统传媒业的边缘,实现立体式传播效果,其终极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媒介化。媒介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它首先是在网络这一平台上付诸实践的。随着P2P技术、宽带技术、流媒体技术、无线通信等一系列技术日趋成熟并相互结合,传统的广播、电视等媒体必将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发布音频、视频内容,传统的报纸、杂志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产品形态的创新。数字报纸、多媒体互动杂志、网络电视等,正是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媒介融合的具体产品形态。这些具体产品的不断实践,推动着各种媒体间业务的交叉、渗透、互动,直至融合,并逐渐发展到媒体平台及市场的交汇、相融。而更高层次的融合,将会在电信、IT界与传媒业等相关行业的各类机构大汇流的基础上出现。

作为信息社会形成初期的热点问题,媒介融合的提出标志着传媒业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一方面促使传媒业的内涵与外延重新界定,另一方面也再一次提升了传媒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积极寻求与不断总结科学的媒介融合理念在当今尤其显得重要,因为它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前沿学科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必将给活跃而繁荣的中国媒介市场带来崭新变化和有力冲击,同时也将给媒介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注释】

[1]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世界各国对4G的研发进展》:http//:www.cww.net.cn/2008/1/14。

[2]宋颖:《海外主要3G市场发展状况》,《通信世界》,2008年第15期。

[3]杨骏:《全球3G发展新浪潮透视》,载《新华网》2009年1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1/04/content_10600930.htm

[4]数据及图表出自庾志成:《全球3G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现代电信科技》2009年第1期。

[5]王建峰,黄国策,康巧燕:《4G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与3G系统的比较研究》,《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第13-17页。

[6]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世界各国对4G的研发进展》:http//:www.cww.net.cn/2008/1/14。

[7]表格数据来自闻立群、胡海波、庾志成:《4G技术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通信世界》2008年第2期。

[8]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世界各国对4G的研发进展》:http//:www.cww.net.cn/2008/1/14

[9]参见庾志成:《解析日本4G研发之路》,《通信世界》2008年1月23日。

[10]参见庾志成:《解析日本4G研发之路》,《通信世界》2008年1月23日。

[11]章于炎:《媒介融合:从优质新闻业务、规模经济到竞争优势的发展轨迹》,《中国传媒报告》第19期,第4页。

[12]陈浩文:《再论“媒介融合”》,紫金网2008年1月11日。

[13]何姗:《整合媒介:媒体发展的趋势》,《青年记者》2007年第8期,第28页。

[14]肖燕雄:《论应对媒介融合的法制管理原则》,《新闻界》2006年第6期,第78-79页。

[15]蔡雯:《培养具有媒体融合技能的新闻人才——与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教授的对话》,《采写编》2005年第5期,第14页。

[16]同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