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局限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局限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时间:2022-04-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对虚拟世界主义视阈下全媒体新闻生产与传播的研究从新闻生产流程形成、新闻话语体系重构、新闻传播效果评估三个方面展开,对“全球新闻”的未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展望,归纳了虚拟世界主义对新闻生产传播主要环节的重新定义,对国家和媒体的全球传播实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本书对虚拟世界主义视阈下全媒体新闻生产与传播的研究从新闻生产流程形成、新闻话语体系重构、新闻传播效果评估三个方面展开,对“全球新闻”的未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展望,归纳了虚拟世界主义对新闻生产传播主要环节的重新定义,对国家和媒体的全球传播实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体而言,本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理论上引入“虚拟世界主义”概念。尽管传播媒体在世界主义的实践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各个学科对于“世界主义”的探讨中,媒体和传播却常常缺席。随着全球传播理论的演进进入“跨国化”阶段,有必要将其哲学基础“世界主义”突出强调。虚拟世界主义强调以媒体为中心,突出社会化媒体的作用,既是“世界主义”的衍生概念,也是跨国化阶段全球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虚拟世界主义”概念的引入为新闻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对话搭建了一座桥梁,为全球传播领域对全媒体新闻的深入研究开拓了新的理论视野。

其次,在研究方法上,本书建立了社会化媒体传播效果评估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核心指标,运用了计算机辅助的统计分析方法。社会化媒体新闻生产是全球传播研究近几年兴起的新领域,对于社会化媒体传播效果的评估是此前的研究中较少涉及的,在国内的研究成果中更是罕见,因此,本书建立的评估体系基本框架及其核心指标具有一定的开拓性意义。中国日报-中科院自动化所联合新媒体实验室的“全球媒体云”平台为本研究提供了数据技术上的支持,运用计算机辅助统计方法进行社会化媒体研究是一种文科和理科相结合开展全球传播研究的新尝试。

第三,在实践层面上,本研究强调了“全球新闻”的概念,体现了国家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战略传播思路,同时密切结合中国媒体对外传播的社会化媒体实践,提炼、总结了国外主要媒体的全媒体运作经验,为我国媒体在全媒体新闻传播领域的下一步运作和发展提出了可操作性较强的策略建议。本书在全媒体新闻生产策略、全媒体新闻话语体系建构、传统媒体在社会化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由于实际条件和能力的局限,本书的研究侧重于以新华社为代表的中国主流媒体,对国际媒体的调研主要基于访谈以及内容和文本的分析,不免有些遗憾。本书尝试建立的社会化媒体传播效果评估体系基本框架主要针对的是以Twitter、Facebook和YouTube为代表的海外社会化媒体,如果进行微信、微博等国内社会化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评估,还需要对指标进行调整和修改。此外,全媒体新闻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本书尽可能囊括了最新的情况,但是仍然难免有疏漏之处。

全媒体新闻的生产与传播是一片尚未被开垦的研究沃土,本书所做的探讨和分析仅仅是学术入门者的一次不成熟的初耕。未来,随着全媒体新闻生产实践的深入,可供研究的话题还包括全媒体新闻生产对现实的建构,以公民记者为主体的新闻生产机制的形成,传统媒体与社会化媒体互动的传播效果等。在研究方法上,计算机辅助的统计分析软件日趋丰富,可以利用这些软件进行新闻话语的语料、语境分析,媒体账号与个人账号之间的互动研究等。

在新技术的驱动下,全媒体新闻也在经历着新一轮的进化,特别是社会化媒体,从初期阶段的发布状态贴文、图片分享、视频分享等单一功能正在向更具综合性的平台型媒体方向发展。虚拟/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植入,对人的对话交流需求的深度挖掘,以及可视化新闻趋势的主动应对,都成为全媒体新闻升级的突破口,是未来可供研究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