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舞动治疗视角下的网络成瘾心理归因及干预研究

舞动治疗视角下的网络成瘾心理归因及干预研究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舞动治疗视角下的网络成瘾心理归因及干预研究_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论丛舞动治疗视角下的网络成瘾心理归因及干预研究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陈 娟 综述了最新网络成瘾心理归因及损害的实证研究。罗庆华等的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认知功能较非网络成瘾者在认知方面有明显损害。心理学研究已表明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身心危害是严重的。

舞动治疗视角下的网络成瘾心理归因及干预研究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陈 娟

【摘 要】 综述了最新网络成瘾心理归因及损害的实证研究。试从舞动心理治疗的视角入手,解析舞动治疗的内涵,展示其对网络成瘾干预的有效性,并用艺术治疗的心理学理论透析了网络成瘾的ACE权威理论模型,发现舞动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和防治方法符合ACE解释原则,为网络成瘾的防治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心理学途径。

【关键词】 舞动治疗;络成瘾;归因

一、网络成瘾的心理归因及损害

(一)网络成瘾的认知归因及认知损害

李宁等研究者通过《戴维斯在线认知量表》的测验分析了网络成瘾者产生网络成瘾行为的非适应性认知基础,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成瘾形成的认知原因。结果表明,网络成瘾大学生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之间在社会性满足、孤独与消沉、减少冲动的控制、逃避与退缩四方面及总体水平上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非适应性认知在网络成瘾者身上表现极为突出。因此,大学生网络成瘾形成的心理基础是对上网形成的非适应性认知,非适应性认知又进一步强化了其上网行为,验证了戴维斯的病态网络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理论的假设(李宁,2007)。罗庆华等的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认知功能较非网络成瘾者在认知方面有明显损害。体现在智力方面主要表现为,网络成瘾者存在逻辑记忆和视觉记忆损害,较非网络成瘾者言语流畅性测验成绩差,网络成瘾者的注意集中、持续注意、抗干扰、视觉注意等注意各方面均有损害(罗庆华,2007)。

(二)网络成瘾的非认知归因及非认知损害

1.网络成瘾者人格特质分析

当前很多研究发现,上网行为与人格有密切关系。匹兹堡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网络成瘾患者具有下列人格特点: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颜世富,2001)。Kraut 等人发现过多使用互联网会导致孤独和抑郁的增加。李秀敏、阴国恩等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高频上网大学生与低频上网大学生的人格存在显著差异。高频上网大学生和低频上网大学生的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敢为性、独立性和自律性的差异非常显著。具有不同人格特点的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内容有不同的偏好,且人格特征的差异对网络成瘾具有很强的预测性(李秀敏等,2004)。同时,Kimberly Young的研究也证实,大多数对互联网有依赖倾向的人,常常已经患有其他的一些心理障碍,特别是忧郁症和焦虑症(Wallace,2000)。

2.网络成瘾者的感觉寻求特征

感觉寻求(Sensation Seeking)是M. Zukerman在感觉剥夺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人格特质概念,是指个体对多变的、新异的、复杂的、强烈的感觉和体验的寻求,以及通过采取生理的、社会的、法律的和经济的冒险行为来获得这些体验的愿望(Zarevski P,1998)。研究发现,感觉寻求是对个体行为具有良好预测能力的一种指标。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讲,当其感觉寻求需求无法通过积极冒险行为(高冒险的体育运动或娱乐活动)得到合理满足时,就有可能转向从事各种消极冒险行为(吸烟、酗酒、网络成瘾、偷窃等)(张明,陈丽娜,2003)。许多高感觉寻求水平的大学生对网络游戏趋之若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网络游戏正好可以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刺激水平,他们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比低感觉寻求者保持着更高的唤醒水平,更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世界(杨文娇,周治金,2005)。

3.网络成瘾者的社会性特征及相关因素交互作用

严标宾等采用网络行为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社交焦虑量表对近千名青少年的网络行为与社会性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青少年网络行为与主观幸福感和社交焦虑相关显著,主观幸福感和社交焦虑在网络成瘾与非成瘾之间差异显著,影响网络成瘾与非成瘾青少年总体主观幸福感的变量也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得出网络行为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有一定程度影响的结论(严标宾,郑雪,2006)。梁宁建进一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网络成瘾与大学生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幸福感。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降低其幸福感,社会支持提高了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幸福感(梁宁建,吴明证,2006)。原献学等人基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采用路经分析技术提出并验证了两个理论假设:1)精神质、神经质和掩饰性三个人格特质及社会适应能力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形成均具有显著影响;2)社会适应能力可能是这些人格特质调节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的中介因素(原献学,李建升,2006)。还有学者在此基础上突破现象性的定性分析,从主观幸福感、社会回避与苦恼、无序感、攻击性等方面出发,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供了全面合理的网络成瘾心理机制和干预依据:网络成瘾青少年与非成瘾青少年在社会交往,如社会退缩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在生活事件( 对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的一种心理社会应激源)、网络使用时间、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攻击性、无序感、自我和谐等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崔丽娟,赵鑫,2006)。

心理学研究已表明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身心危害是严重的。根据2009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相关研究报告的统计,目前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人数约2404.2万。过去采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一般教育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并未能阻止网瘾蔓延的趋势,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学科之间缺乏横向交流,不能产生整合效应;家庭、学校、社会、青少年自身没有形成合力,导致了青少年网瘾反复发作;片面套用外国的研究成果,忽视本国的国情,使研究失去有效性 (咎玉林,2005)。舞动治疗作为一种易于被接受、可溶于休闲娱乐的过程的艺术治疗,面对现实社会的迫切需要,将成为防治网络成瘾的全新途径。

二、舞动治疗视角下的网络成瘾的防治

(一)舞动治疗的内涵

“舞动治疗”是舞蹈/动作治疗(Dance/ Movement Therapy,缩写为DMT)的简称,又称为舞蹈心理治疗(Dance Therapy),是艺术治疗分支之一。美国舞蹈治疗协会(ADTA)把它定义为“一种运用舞蹈或动作过程以促进个体情绪、身体、认知和社会整合的心理疗法”。国外舞动治疗几十年的实践表明,舞动治疗能有效地帮助人们克服心理问题,像培养健康的自我形象、建立自尊、促进放松与减低压力等(张雯,2007)。

舞动是舞蹈,又不仅仅是舞蹈,它没有规定的动作模式,也不是跳给别人看的,而是关注自我的表达、觉察与探索,所谓“身随心动”。舞动治疗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领略真实自我。通过身体动作,身体症状如酸痛、气结将得到舒缓,让被治疗者长期压抑的负面能量如创伤、情绪和压力得以释放,情感记忆被重新唤醒,从而开始觉察那些创伤和事件带来的束缚性信念,领悟到不曾了解的、真实的自我,进而对原有行为动作探索和扩展,发展出更多的可能性、灵活性和适应能力。(2)正确处理各种关系。舞动是关于人生舞台的隐喻。在舞动中,你可以更安全地表达自我,更直接、更具象、更有体感地探索自己与自我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和与环境的关系,这种觉察本身就是成长。通过舞动治疗所提供的安全的舞台,探索新的人际互动模式和行为模式,让身体积压的情绪得到释放,获得人格的完善和身心的统一。(3)接纳过去、抓住现在和应对未来。疗愈过去创伤、解决未完成事件;与自我连接,产生当下的觉察和领悟;扩展未来的新模式、发展新行为、应对新变化。

舞动治疗的过程是左右脑协同工作的成果。参与者可以通过对身体动作的体验—感受—领悟—成长,将自己分裂的碎片整合起来,成为一个更加完整的、身心合一的人。在舞动团体心理辅导中,舞动治疗师平等地给每个人以关注,并陪伴被治疗者成长,为其提供一个安全的、有边界的环境,抓住并放大被治疗者或团体的动作特质与主题,像一面镜子客观地反映每个人及团队所在的状态,引发觉察和领悟。

西方经过60年的临床认证,发现舞动治疗能够促使健康人群在诸如身体姿势、自我接受、动作整合等生理和心理方面发生积极变化,培养健康的自我形象、建立自尊、促进放松与减低压力;相关定量研究表明,舞动治疗对患有乳腺癌的妇女、成人神经病患者、酗酒的妇女、多重人格患者、语言障碍患者、各种物质滥用者、厌食症患者、贪食症患者、纤维瘤肌痛患者、监狱犯人、孤独症儿童等都能发挥益处。近年来,舞动治疗被最广泛用来治疗的问题之一就是焦虑症状,并已经显示出良好的有效性。

(二)舞动治疗视角下网络成瘾的心理归因模型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比较复杂,有需要、动机等动力因素;有抑郁、孤独、自制力差、高感觉寻求、应对方式消极等人格特质因素。下面笔者依据Young 的ACE模型探讨舞动治疗对防治网络成瘾的理论价值。

Young 1999 年提出以可用性(accessibility)、控制性(control)和兴奋性(excitement)三个因素来说明强迫性互联网使用的形成过程,并将它们看成促进网络成瘾过程的三种潜在变量,即所谓的ACE 模型。其中,可用性又称便利性,指网络信息的可利用性、网上交互范围的大小和色情图片的吸引力;控制性又称匿名性,指个人对电子交互方式中可感知的隐私性信息的可控制程度;兴奋性又称逃避现实,为网络信息对个体内部情感的激活程度。该模型的建立对于理解网络成瘾行为的形成、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假定某一个体在特定需要、动机等动力因素的作用下,借助网络信息的便利性、较大的交互范围和色情图片等的吸引力来获得,如果是抑郁、孤独或高感觉寻求等人格特质,就更容易获得个体内部情感的强激活程度。在强烈兴奋状态下自制力差、应对方式消极就可能对网络形成依赖,甚至不当使用造成身心危害。照此,需要将不断升级,利用网络逃避现实、减轻心理压力的耐受性急剧加强,所期望获得的兴奋感迅速增强,如果此时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将出现明显的戒断反应。最终,在无干预条件下形成恶性循环。

运动在满足个体需要( 尤指情感需要、交际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过程中与人格关系密切,且能产生短期心理健康效应。通过体育锻炼,个体能够感受到“流程体验”、“运动快感”和“负面情绪转移体验”等。在舞动团体心理治疗的过程中,被治疗者在治疗师引导下,完全的投入到场景中并能胜任挑战,从而体验到一种良好的身心状态,身心放松,忘却烦忧,面对真实自我而充满活力。这些特殊的情绪体验将诱发积极的情感和再度尝试的欲望,并能抵消一部分抑郁、孤独、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进而改善心理状态。舞动治疗的即兴发挥环节使治疗者进入自由联想状态,促进思维的反省和脑力的恢复,转移负性心境和情绪。因此,Young的ACE模型从心理学层面解释了网络成瘾的机理,而且增强了舞动治疗干预和预防网络成瘾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使网络不再是满足无意识需要的唯一工具。

三、结束语

网络成瘾归因主要表现在心理问题,涉及动力因素、人格因素及认知等方面。舞动心理学研究成果对于网络成瘾的防治具有现实意义。个体无意识需要通过舞动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得到满足的,许多健康的心理品质在舞动治疗过程中可以培养和提高,在面对网络虚拟世界的诱惑,正确的认知、自制力、积极应对方式、自信心及角色责任意识就会起到平衡作用。

目前,网络成瘾现象仍有蔓延之势,治疗机构方法各异,效果不佳。且网络成瘾研究成果尚待深入,学科整合不力。尤其是我国人口数量巨大,预防工作就远远重要于治疗。因此,舞动治疗及干预作为简便易行、持续有效、娱乐健康的网络成瘾防治手段应深入研究。近年来,舞动治疗过程中的文化背景因素对理解与临床评估的影响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但舞动治疗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的研究与应用还要面临一个本土化的问题,任务长远而艰巨。

参考文献

[1] 李宁,梁宁建.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非适应性认知研究[J]. 心理科学,2007(1)

[2] 罗庆华,蒙华庆,傅一笑等. 网络成瘾者认知功能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4)

[3] 颜世富. 信息时代与心理调节[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4] 李秀敏,阴国恩. 大学生上网行为与人格特质相关性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

[5] Kraut R. Internet paradox:Asocial technology that reduces social and involvement and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Sep;Vol 53(9)

[6] Patricia Wallace 著. 谢影,苟建新翻译. 互联网心理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7] Zarevski P,Marusicl,Zolot ic Set al. Contribution of Arnetts inventory of sensation seeking and Zuckermans sensation seeking scale to the differ-entiation of athletes engaged in high and lowrisk sport 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 ferences,1998

[8] 张明,陈丽娜. 感觉寻求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9] 杨文娇,周治金. 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感觉寻求人格特征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05(6)

[10] 严标宾,郑雪. 青少年网络行为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研究[J]. 应用心理学,2006(2)

[11] 梁宁建,吴明证.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幸福感关系研究[J]. 应用心理学,2006(2)

[12] 原献学,李建升. 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适应能力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J]. 应用心理学,2006(3)

[13] 崔丽娟,赵鑫.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影响研究[J]. 心理科学,2006(1)

[14]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 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N]. 中国青年报,2005-11-23

[15] 咎玉林. 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综述[J]. 中国青年研究,2005(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