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听生命的讲述

听生命的讲述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条新生的铁路,召唤着一群年轻人,为了一个更加年轻的事业——沙坡头的青春年华从这里开始。而每一个草方格,又是一个孕育生命的巢穴。有着同样命运的还有胡杨树,它一百年生,一百年死,一百年不朽。而生命的语汇是丰富多彩的。在这大漠与绿洲的边缘地带,在生存与死亡的边缘地带,生命不再沉默了。护卫绿色的家园,保护珍贵的生命,就是保护我们自己。那是人们用生命筑就的长城。

听生命的讲述

片花:黄沙吹过沙丘与枯草,黄沙吹过岩画,黄沙吹过残破的古长城,黄沙吹过倒下的木车轮;一滴水落入碧水溅起水花、涟漪,草尖上晶莹的水珠,盎然的生命,灿烂的生命,和谐的生命

片名:听生命的讲述

一、腾格里、黄河、沙坡头、童家园子

1.晨风、沙丘、摇曳的驼铃(剪影);童老汉拉着骆驼走过沙梁、走过黄河边(远景);初升的太阳

【画外音】

晨昏线悄然无息地掠过沙漠与绿洲的边缘。大漠依然沉睡着,而绿洲里的生命都张开了自己的肺叶,呼吸着属于自己的那一缕阳光。

2.辽阔的蓝天和苍茫的腾格里大沙漠,黄河与大漠,沙坡头全景,驼队、驼铃隐约

【画外音】

这里是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它地处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的东南边缘。

“腾格里”在蒙古语里语义是“天一样大”。这片“天一样大”的沙漠与黄河在沙坡头邂逅,两种巨大的自然力量在这里角力,沙坡头下的童家园子,仿佛是握在两只巨掌中的一根草。

3.童老汉与驼队走近了,驼铃声越来越响

【画外音】

童老人今年七十岁,祖居沙坡头已经四代,他是这大漠与黄河的老邻居。

清明前的这个早晨,童老汉像往常一样,拉着自家的双峰驼去黄河边揽工。

(驼铃声越来越响)在风声与河水的自言自语中,这驼铃声似乎总是那么悠远而神秘,它让我们想起一条被黄沙掩埋的道路——丝绸之路。

二、大动脉:从古丝绸之路,到包兰铁路

1.中卫大麦地大石壁岩画,宁夏博物馆研究员周兴华讲述被黄沙掩埋的岩画

2.大漠、驼队,流沙,倒敝的木车轮,被流沙掩埋的石空寺(字幕:宁夏·石空寺),镏金壶瓶等丝路文物,沙坡头泪泉

【画外音】

宁夏,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东段北路的必经之地。如今,这条贯通古代东西方的交通大动脉,早已经淹没在那漫漫黄沙之中。这些珍贵的墓葬文物则是那远古文明的绝唱。

沙坡头下的这一眼泪泉,亲眼见证了黄河古渡的繁华锦绣,和它的凋敝没落。

3.修建包兰铁路的历史照片,包兰铁路上穿越沙漠、翻越沙丘的机车,叠入创业者们的照片;铁道旁的里程碑

【画外音】

新中国建立后,为加快大西北的开发和建设,国家决定修建一条联结华北与西北的包兰铁路。包兰铁路是中国的第一条沙漠铁路,它要在宁夏中卫境内穿越腾格里沙漠,翻越腾格里最大的沙丘——沙坡头。

为了保障这条钢铁大动脉的畅通,新中国的第一代治沙人来了,第一代沙漠科学家也来了,他们在沙坡头扎下了营地、扎下了自己的根,成为新一代沙坡头人。

一条新生的铁路,召唤着一群年轻人,为了一个更加年轻的事业——沙坡头的青春年华从这里开始。

4.童老汉讲述当年修路的情景

5.铁路治沙林场老职工讲述当年治沙护路的情景

6.不同形态的沙漠,不同性态的防沙障,不同形状的草格,1×1m草方格

【画外音】

腾格里沙漠以格状流动沙丘、新月形沙丘和新月形沙丘链为主要类型,其中又以格状流动沙丘危害最大。如此大面积的治沙,人们首先必须寻找到一种最简易、最经济的方式,阻挡并封固这些流动沙丘。

经过治沙人多年的实验和探索,他们从多次失败中找到了在沙面上埋植1×1米麦草方格效果最好的方法。这种看似简单的固沙方式,解决的却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尖端性课题。

7.大面积的草方格,鸟巢,草方格上生长的固沙植物

【画外音】

随着沙丘连绵起伏的草方格,就像一张张巨大的网,阻挡了流沙的移动,捕获着绿色的希望。

而每一个草方格,又是一个孕育生命的巢穴。种子在它的怀抱中生根、发芽,伸展开自己灿烂的花季。

春去秋来,年复一年,麦草方格连同这些植物衰败的根叶,在荒漠表层逐渐形成了一层有机质,这又为新的生命提供了营养基。荒漠中的生物链就这样一环环地链接在了一起。

8.“五带一体”的铁路固沙带

【画外音】

麦草方格固沙方式,为年降水不足200毫米的荒漠地区无水灌溉状态下野生植物的存活及其繁衍,首创了一种成功的实践范例。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工灌溉林草带,沙坡头铁路林场的治沙人在腾格里沙漠的铁路两侧,营造出“五带一体”的铁路固沙带,从而确保了包兰铁路的安全和畅通。

9.铁路治沙林场场长谈“五带一体”的铁路固沙模式及其对包兰铁路的保护作用

10.奔驰的机车,成果:“全球环保五百佳”,风驰电掣的机车呼啸而过

【画外音】

沙坡头人用绿色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沙坡头也由此闻名于世。沙坡头固沙林场获得了铁道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林业部“林业重大工程一等奖”、国家科委“科技进步特等奖”以及联合国“全球环境保护五百佳”。沙坡头人创造的治沙环保技术,现已推广到我国西部的荒漠和戈壁地区。如今,在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一条条钢铁大动脉纵横交错、畅通无阻,风驰电掣的机车将现代文明,不断地向前拓展、延伸。

片花(重放)

三、长城:从古长城到“绿色长城”

1.中卫鼓楼额题“控制边陲”,漫漫黄沙中的中卫古长城,胡杨树

【画外音】

中卫得名缘于古代的军事卫所。宁夏古称塞上,历来都是屯兵驻军的战略要地,其境内自秦汉以来大量修筑的边塞长城,使得宁夏被称作是“古代长城博物馆”。

这是中卫县境内的一段明代长城,它可以阻拦十万铁骑,但却不能阻挡沙漠的侵袭,雄伟的古长城最终悲壮地成为这莽莽黄沙中的断壁残垣。

有着同样命运的还有胡杨树,它一百年生,一百年死,一百年不朽。

2.牛头骨墙,植树造林,绿色防护林带

【画外音】

浩瀚的大漠一望无际,但它却只有一种单调的颜色和一句苍白的语言——这就是死亡

而生命的语汇是丰富多彩的。在这大漠与绿洲的边缘地带,在生存与死亡的边缘地带,生命不再沉默了。护卫绿色的家园,保护珍贵的生命,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从1950年开始,中卫县人民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开始大面积地植树造林。一代代的治沙人用青春、用智慧,营造着今天的绿色长城。那是人们用生命筑就的长城。

3.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科学研究站技术员、归国华侨石庆辉老人讲述往事

4.沙科站第一代人的黑白合影,沙科所现在科研人员的彩色合影;几代科研人员培植的不同年代的沙生植物带

【画外音】

这些黑白照片拍摄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它记录了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站第一代科研技术人员的音容笑貌。

这些镜头拍摄于21世纪刚开始的第三个年头,这些年轻的博士、硕士,是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科研实验站今天的主人,他们正在用现代科学的笔触,撰写着共和国治沙历史的新篇章。

这些不同年代培植的固沙植物带,清晰地勾画下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奋斗历程。这里的每一片绿叶,都记录着他们的憧憬和向往;这是生命的年轮,是不断生长着的故事。

5.沙科所现任所长谈沙科所科研方向的战略转变,以及沙科所的重要地位和功用

6.资源优势(沙漠生物多样性保育基地),林草实验场,各种沙生植物和动物,生命的多样性

【画外音】

如今,沙坡头已经成为中国干旱沙漠地区规模较大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和科研实验基地。

1984年,国家环保局在沙坡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具有荒漠生态特征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现有种子植物453种,隶属于菊科、豆科、蔷薇科等76科215属。其中,具有经济、药用价值的植物79种;一些外地植物如泡桐树、漳河柳、银杏、松树、毛白杨等,也成为这大家庭中的成员。

保护区内还生活着500余种野生动物,其中,脊椎动物146种,无脊椎动物400余种。沙生动植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得沙坡头成为了沙漠生物的基因库。

7.科研优势(科研、实践基地):实验室内,沙坡头沙漠科研开放网站(上网搜索点击)

【画外音】

今天的沙坡头研究站,是中国五十个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站中的一员,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和世界实验室的研究点;研究站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中国执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能力建设项目”示范基地。其研究和实验成果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以及德国“莱比锡奖”。

8.功能优势(应用、推广基地):沙漠铁路,葡萄园

【画外音】

沙坡头科研工作者创造出的现代固沙原理和技术,在塔克拉玛干、甘武线、京通线、乌吉线和新疆南疆地区的公路、铁路建设中被广泛地应用;国内首创的“沙地长龙架超短枝沙地葡萄栽培模式及技术,也在陕甘宁大面积被推广应用。沙坡头已成为我国治沙技术的实验、应用和推广的基地。

9.辐射优势(教学、交流、培训、科普基地):与国际交流(照片),国际培训(照片),青少年科普活动

【画外音】

多年来,有关国际组织多次在沙坡头开办国际沙漠化治理讲习班和培训班,为东亚、西非等第三世界国家培训治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沙坡头实验站与以色列合作的微灌节水技术,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却定为沙坡头站重点培训项目,这一项目的实施,为我国干旱地区和荒漠化地区的农业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10.兰州科学院沙漠科学院院长(原沙科所所长)访谈,以及沙坡头的地位,资源、区位、科研优势及沙坡头的世界意义

片花(重放)

四、人与自然、绿洲与沙漠的和谐

1.沙漠里的绿洲,花果,欢笑;现代都市快节奏生活画面,沙坡头鸣钟

【画外音】

驼铃摇响的不再是孤寂和荒凉,沙漠里也有了花季、有了属于自己的果实、有了这些鲜活的语言和灿烂笑容。

风也有了季节,它把春天传递给秋天,把播种传递给收获。

沙坡头安详地倾听着嫩芽拔节的脆鸣,倾听着果实熟落的故事,倾听着生命的讲述。这是我们人类与大自然共同的语言,这是我们与自然心心相印的欢笑。

但是,沙坡头不是沙漠的尽头。

在信息时代和数字化的21世纪,当宇宙探测器在火星沙漠上游弋的时候,当电脑的运算速度不断向前奔腾的时候,沙漠也在悄悄向我们逼近,地球上的荒漠化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在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沙坡头的这口古钟再次敲响了。

2.(起音乐)沙坡头全民植树种草活动:清明节群众植树造林,2002大漠黄河旅游节万人植树种草,绿洲

【画外音】

中卫县是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重点县”和“全国高标准平原绿化试点县”;在县党委和县政府的领导下,中卫人民经过五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在昔日“风吹石头跑”的西风口、在大漠孤烟的“大战场”、在“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长城下,营造出一道道绿色的长城;开拓出“沙坡头自然保护区”、“赛金塘经济果林基地”、“小湖岗林场”等一个个绿洲。中卫县被国家绿化委员会等部委命名为“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和“全国营造黄河护岸林先进县”。

3.沙产业:经济林、果林,葡萄、美国红提子,造纸

【画外音】

在人与沙漠多年的较量中,中卫县的治沙人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治沙观念,那就是因势利导,变害为利,化敌为友,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绿洲与沙漠的和谐相处。它体现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文化观。

着眼于可持续发展,中卫县因地制宜,在综合治理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沙漠产业,让大漠敞开宽广的胸怀,为人类服务;而人们也敞开了更广阔的胸襟,爱护环境,善待自然。

4.沙坡头旅游区,旅游项目

【画外音】

名扬中外的沙坡头旅游区,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亲相敬的一个典范。

沙坡头旅游区以其特有的美丽和独有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4A级生态旅游区。在旅游区内,大漠与长河相濡以沫,黄沙与绿洲相依相偎;既有“白马拉疆”、“沙坡鸣钟”中卫古代八景之两景,又有“铁龙越沙”、“沙漠植物园”等当代新景观。“黄河飞索”、“黄河弄筏”、沙漠滑沙、生态观光、沙漠探险、沙漠生物展览,成为旅游区的特色旅游观光项目。

昔日的荒漠变成了绿洲,沙坡头下的童家园子村民们的生活,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迁。

5.童老汉在旅游景点为游客拉骆驼

6.童家儿子收拾羊皮筏子

7.童家儿子收拾快艇

8.沙坡头鸟瞰

【画外音】

这里是大漠与绿洲的边缘地带;

这里是感动生命的阳光地段;

这里见证了从荒凉到兴旺的文明历程;

这里讲述着人类与自然的传奇故事;

这里是九曲黄河之一曲;

这里,是我们金色的家园。

9.回顾:

a.周兴华的一句话:这就是中卫大麦地岩画……(同期声·字幕:宁夏博物馆研究员周兴华,退休后现定居于宁夏中卫县城)

b.石庆辉老人的一句话:这是宁夏的沙枣树,它耐旱、抗寒……(同期声·字幕: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科学研究站技术员、缅甸归国华侨石庆辉,退休后现定居于宁夏中卫县城)

c.童老汉的一句话:现在的生活……(同期声·字幕:沙坡头童家园子童国兴老人,现住在沙坡头童家园子小康新村)

片尾(起片尾歌音乐)

一组诗化的镜头:童老汉在沙坡头种植草方格,童家重孙伏在桌子上,往生字本的田字格里写生字,反复写“绿”字;绿色荡漾,生命灿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