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听知听悟用听交流

听知听悟用听交流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章 即兴听悟 ——训练目标:听知听悟 用听交流常言道:“会说的不如会听的”,这说明“听”与“说”的关系密切,因为在交流性语境中“听”与“说”不能独立存在。如果倾听意识淡漠,对方的话语就会听不准或听不懂,就不会有及时适度的反应,交流就会受阻。只有会听,才能准确及时地摄取信息,进行顺畅的交流。
听知听悟用听交流_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第七章 即兴听悟 ——训练目标:听知听悟 用听交流

常言道:“会说的不如会听的”,这说明“听”与“说”的关系密切,因为在交流性语境中“听”与“说”不能独立存在。“说”与“听”的双方在信息输出与输入过程中进行言语的再生产,只有会听,交流才能有效地、和谐地进行下去。在即兴口语表达中,“听”的重要性主要是:

第一,“听”是思维的“起搏器”。

言语交流是通过话语信息的“振波”引起思维活动而开始的,所以“听”是对思维的一种启动。如果倾听意识淡漠,对方的话语就会听不准或听不懂,就不会有及时适度的反应,交流就会受阻。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离开了良好的听辨,听悟就是一句空话。

第二,“听”是信息的“过滤器”。

言语交流是在不确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话语信息有好有坏;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的言近旨远,有的言此意彼。要进行积极的对话和交流,就必须仔细听辨并注意过滤,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筛选,得到我们有用的东西。

第三,“听”是应变表达的“定向仪”。

“听”发挥确定和调控言语交际走向的作用。如果听漏、听偏对方的本意,就会“岔题”、“偏题”,造成误会,使交流受阻。只有会听,才能准确及时地摄取信息,进行顺畅的交流。

第四,“听”是一种“无声的交际”。

在人际交往中,“听”不仅是为了听懂别人的话、获取信息,它还应该体现对别人的真诚关注和尊重,是言语交际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例话

听话听音,锣鼓听声

几年前,“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擂台赛在中国举行。抽签仪式结束以后,主持人把话筒递给各位参赛高手,请他们各说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想或抱负。虽然他们说的只是“一句话”,但围棋高手们也堪称语言高手,他们的只言片语,都大有弦外之音。我们仔细辨析就会发现,要完全听清、听懂别人的话,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现引述如下,并作点评:

聂卫平说:“这次因为是中国人举办的比赛,我希望中国人能得第一。”

——点评:聂卫平两次强调“中国人”,咄咄逼人,颇有威力。

赵治勋说:“我特地赶来参加这场比赛,希望进入第二轮。”

——点评:关键词是“特地”、“赶”,可见来者不善、志在必夺。

小林光一说:“我原先预感,最近不太可能与曹熏铉下棋,未料竟碰上了,我将努力去下。”

——点评:“最近不太可能与曹熏铉下棋”是暗指曹上轮可能会被淘汰,透出了小看对方的傲气;一个“碰”字暗指曹的取胜可能纯属侥幸,小林光一这么说似乎是想激怒对方,让对手心理受挫、乱了阵局,好战而胜之。

林海峰说:“这个名单我越看越害怕,我想只有一盘一盘好好下了。”

——点评:林海峰是超一流选手,战绩显赫,却说这么软绵绵的话,显然也是在麻痹对手,但骨子里还是很硬的:“一盘一盘好好下”。

藤泽秀行说:“第一轮就能够同中国天才的棋手马晓春对局,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

——点评:这是以廉价的恭维松懈对方的斗志;但软中有硬:面对“天才”不觉吃力,反而感到“十分愉快”,反衬出自己的实力,就有点威慑力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