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讲述教师自己的故事

讲述教师自己的故事

时间:2023-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教育主体的故事叙说来描绘教育行为、进行意义建构并使教育活动获得解释性的意义理解。让教师,特别是让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平凡普通的教师走到教育研究的前台来。个人自传式的叙述。写作其实是一种行动方式,如果教师不行动,如果教师不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和教学行为,教师的“叙说”将成为困难。教师能够叙说的与值得叙说的,不过是在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活动之后产生的“记录”冲动与“反思”冲动。

讲述教师自己的故事——谈一线教师如何做教育叙事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王 彦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

(一)基本概念

叙事,原本是文学的一种样式。简单说,“叙”就是叙述,“事”就是故事。

所谓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教育主体的故事叙说来描绘教育行为、进行意义建构并使教育活动获得解释性的意义理解。

(二)简单分类

依据由谁来叙事,可以分为两种

1、“展示”的叙述方式——教师的叙事:叙述者=教师自己

2、“讲述”的叙述方式——关于教师的叙事:叙述者=校外研究者

二、我们为什么要开展教育叙事研究

1、为了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育教学理念的回味、咀嚼、审视、反思、和调整。

“写”教育故事不是为了炫耀某种研究成果;它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师“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的“反思”总是以某种教学理念的眼光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的个人化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行为将经由这种“反思”发生转化。

2、为了听到来自教育领域内的不同的声音,让每一位教师学会表达自己、展示自己。

让教师,特别是让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平凡普通的教师走到教育研究的前台来。让每一位教师的声音在教育领域当中凸显出来。

一部好的教育叙事研究,不仅是教师自身心路历程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其他教师借以反思自身的基础和对照学习的镜子。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叙事研究时,要努力把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经验组织成有价值结构的事件,串缀成有现实意义的链条,从而使广大教师每天平凡普通、单调重复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一种独特的体验和韵味。

3、为了更好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叙述过程中,教师们将会对自己所习以为常的生活和工作世界进行新的审视,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新的审查,对自己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进行不断的拷问,对自己行为的意义进行不断的追问……这样,教师就会在无意之间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并把自己过去接受的抽象理论置于实践和理性的观照之下,将对教育问题的学术研究回归到鲜活的现实中去,即使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和批判,也使实践获得理论的启发和提升,从而使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二者在相互的滋养过程中都得到丰富和提高。

4、为了有效合理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三、我们应该叙述什么?

简单地说就是事件和主题

具体可以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教师的课堂生活

“过去我们常常说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着课程,现在则可以说学生其实也是在、而且更确切地说首先是在课堂社会中亲历着生活,体验着由服从、沉默、反抗、竞争、合作、展示、回避、成功、失败等带来的种种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吴康宁等著.课堂教学社会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

“课堂是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给予不太成熟之人以成熟魅力、让不动动起来、让不活活起来、让不灵灵起来的生命放光彩的场所,让已动者、已活灵活现者朝着适宜的方向展现自我的场所。课堂里有苦恼、无奈,有希望与绝望,有奋进和退缩,有欢欣与惆怅。总之,课堂,乃人之生命精华展现的小舞台!”([美]Thomas L.Good,Jere E.Brophy著,陶志琼、王凤、邓晓芳等译.透视课堂.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译者序.)

于是,课堂生活中教师与学生的故事更多地为教育叙事研究者所关注。

2、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

除课堂生活之外的,教师本人对课堂教学之外所发生的“生活事件”的叙述,“德育叙事”、“管理叙事”,一起构成“生活叙事”。教师也可以将班级管理中发生的某些学生生活事件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有教育意义的“班级管理叙事”(或称之为“班级管理个案”)。

如果可能的话,教师更可以对一些事件或一些学生做长期的、有效的追踪研究。这些更有价值。

3、教师的课程故事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渐渐地溶进了课程改革的潮流当中了。老师对新课改给予的关注可能更多,同样的课程改革在不同的教师生活中所产生的影响肯定不同,通过叙事研究,可以让教师不仅简单地去关照新课程,而是要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去认知、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新课程。

教师可以去叙述与新课改相关的众多地问题:从课程的编制和设计、课程实施、课程的进展、课程的评价等诸多环节入手,通过捕捉处在新课程环境下的自己和学生们的感受和变化,来帮助自己更好地驾驭新课程。

4、个人生活史

个人自传式的叙述。去叙述自己的成长历程,不仅仅限在教育环境当中,还可以更加扩大范围到家庭、到社会当中,站在一个更高更广阔的角度去注视自己走过的道路,反思自己走过的道路。不仅仅把自己作为他人认识这个世界的观察者,而是要把自己作为自我与他人共同建构自己的生活历史的真实的观察者。

它可以提供教师与同事分享专业的感受、经验与体悟,或是在对话交往中产生冲突与矛盾,从而共同合作,一起探寻专业发展的途径与努力目标

可以通过“自我传记”或“合作传记”的方法来叙述自己的个人生活史。

通常要回忆以下方面:

(1)自己经常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从仔细回忆自己的专业经历,找出自己常用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这些方法能够起作用的条件。“自传”可以从描述具体方法开始,在说明运用的条件和频率,发现运用某些方法背后的考虑、理念,或者说选择这些方法的理由。如果有几种方法,可以比较采用这些方法的各自条件和使用背景。

(2)专业生活经历对目前专业行为和专业思想的影响:专业生活也可以包括个人生活、具有特大影响的事件、人物、方法、环境和个人爱好。在撰写和研究经常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专业生活对目前专业行为和专业思想的影响的系统认识,会帮助教师归纳出自己的教学风格、类型形成和专业发展的脉络。

(3)有趣、难忘的事件、困惑、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其他教师的看法:每位教师都有有趣、难忘的经历,都会遇到难以解开的专业困惑,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了解同事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对这些判断的、矛盾的分析,也许会获得在专业成长中最宝贵知识。

(4)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了解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类型和专业发展脉络后,教师可以依据这些显性化了的知识,对自己的特点、倾向、优势和需要加强的领域有明确的把握,这就提供了制定或修正自身专业发展的计划。

四、我们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简单步骤

基本步骤:

1、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的教学生活中发生的教学问题;

2、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

3、在叙述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及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等进行深刻反思;

4、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并把新的教学效果等再一次叙述出来

——螺旋式的循环的过程

五、一线老师开展教育傻事研究遇到的几个问题

问题1:我们是否会无话可说?

如果教师不改变教学,教师就无话可说。

写作其实是一种行动方式,如果教师不行动,如果教师不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和教学行为,教师的“叙说”将成为困难。

不少教师之所以感到无话可说,原因在于写作之前没有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能够叙说的与值得叙说的,不过是在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活动之后产生的“记录”冲动与“反思”冲动。

所以,教师先主动地去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然后再把这种改变给自己带来思想上的冲击和变化叙述下来。

问题2:我们该反思什么?

事实的反思: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

价值的反思: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背后观念、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