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报国防军事报道的传播学思考

党报国防军事报道的传播学思考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报国防军事报道的传播学思考王明伟国防军事报道是指“对军事战争、军队建设、士兵生活及地方与军队间的联系等方面的报道”。对于党报来说,通过国防军事报道培养国民国防意识是其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党报责任之所在。统计结果表明,党报的国防军事报道现状并不符合受众对国防信息的需求,不能很好地帮助国民培养国防意识,这不能不说是党报的欠缺。

党报国防军事报道的传播学思考

王明伟

国防军事报道是指“对军事战争、军队建设、士兵生活及地方与军队间的联系等方面的报道”。[1]它能满足受众对军事信息的需求,“据统计,在我国男性观众中,喜欢军事,关注军事动态,关心国防建设的比例很大,占了30%以上”。[2]199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全国听众最喜欢的节目”评选中,军事节目位居中央电台十大名牌节目的第八位;同时,通过国防军事报道有助于增强国民国防意识,为我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但是国防军事报道一旦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泄密,危害国家安全。可以说国防军事报道是一把“双刃剑”。

各媒体报道国防军事新闻虽然出自不同目的,但满足受众需求和培养受众国防意识是两个必然出现的结果,只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党报来说,通过国防军事报道培养国民国防意识是其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党报责任之所在。江泽民曾指出:“越是在和平时期,越要宣传国防建设的意义,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增强人民的国防观念。”[3]

况且党报处于主流媒体地位,它的“主要受众基本上是我国社会中不同区域不同层面上的精英分子,是保证国家正常运转,社会健康发展的主要力量”。[4]这些受众掌握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权力,对社会影响力很大。他们拥有社会话语权,在许多群体中充当了意见领袖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党报国防军事报道培养社会精英的国防意识,这对国防建设功莫大焉。

一、党报国防军事报道现状

党报国防军事报道有重大社会意义,其现状如何呢?笔者对2005年《人民日报》和《山西日报》1~6月的国内军事报道做过统计:(1)《人民日报》的国内国防军事报道占国内新闻的10%左右,而《山西日报》平时几乎没有关于国内国防军事报道,只在一些特定节日里有一些例行报道。(2)两家党报的国内军事报道都存在着报道公式化、公文化,信息含量少的通病。在这个时期,两报推出“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等专栏,系统地介绍中国革命事件、人物,是个非常好的国防教育形式,但有过多之感。(3)两报的国际军事报道做得非常好,虽然采用的大部分是新华社稿件,但两报在编排上都做到了引人注目,图文并茂。《人民日报》发挥了党中央机关报的优势,利用驻外记者资源,紧跟国际军事斗争形势。其报道视角高瞻远瞩,领域广泛,体裁多样,既有客观报道,又有理性分析。总之,两家党报在国内报道方面做得比较弱,国际报道做得很出色,造成两者信息量严重不平衡。

我们以2005年4月6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为例,说明党报国内国防军事报道模式:

《前往南亚访问途中飞经我红其拉甫山口时(肩)温家宝致电慰问驻守部队指战员》

本报伊斯兰堡4月5日电记者马小宁、陈一鸣报道:5日下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前往南亚访问途中飞经我西部边陲红其拉甫山口时,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向驻守部队致电表示亲切慰问。

……

驻红其拉甫山口地区部队即复电总理,他们感谢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心,并预祝温总理南亚之行取得圆满成功。

这则报道非常典型,主题感人而重大:共和国总理在出访途中致电慰问驻守边防部队,表明党和国家对国防的重视,关心基层官兵。遗憾的是报道仅此一篇,没有任何相关背景介绍,读者连“红其拉甫山口”是怎么回事都没搞清楚。可以预测,许多受众对相关报道是感兴趣的,加强报道深度是能进一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的。

二、传播学视野下的党报国防军事报道分析

党报具有引导社会舆论走向的功能,此功能也应体现在国防军事领域。统计结果表明,党报的国防军事报道现状并不符合受众对国防信息的需求,不能很好地帮助国民培养国防意识,这不能不说是党报的欠缺。对于党报国防军事报道,我们有多个角度可以解读,本文试图从传播学视角进行阐释。

1.“培养”理论

党报国防军事报道的目的之一,就是树立解放军高大光辉形象,培养国民对国防的信心。近年世界并不太平,各种局部战争频繁发生,特别是美国主导的几场战争,让世人感受到高科技的威力。党报对这些战争都作了相关报道,特别是对战争武器的介绍,可谓图文并茂。而与此同时,国内军事报道则逊色得多,大多是日常活动报道、典型人物宣传,信息含量极少。

国内和国际国防军事报道有效信息量明显表现出不平衡,这不利于受众形成正确的国防观念,并可能产生“人民战争过时论”、“唯武器论”等错误思想。这种现状长期持续,加上西方影视作品中的先进武器和“美国大兵”形象,可能会使国民产生刻板印象:西方军事实力太强,我国太弱。这会严重影响国民士气,不利于国家安全。

2.“免疫效果”论

“免疫效果”论认为“人们有许多没有经过考验的信念,这些信念在遇到对立观念的挑战时往往是脆弱的,就像在无菌坏境里成长的人体容易感染细菌一样”。[5]我国长期处于和平发展时期,广大人民群众逐渐缺乏危机意识,从而渐渐失去了对突发事件的抗击能力,“非典”对我国的冲击正说明了这一点。

目前我国军事实力同西方国家相比处于“西强我弱”的态势,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党报理应有意识地对此进行理性分析和深度报道,让群众大体知道我们的军事力量弱在哪里,从而有助于国民居安思危意识的培养,进而激发爱国热情。

3.“使用与满足”理论

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理论》提出“每个人天生就有一系列的基本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和爱的需求”。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人们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后,安全需求等就会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年军事报道热的出现就是这个需求的体现之一。

“使用与满足”理论表明,人们接触某一媒介是为了满足人的特定心理需求。假如该媒介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可能会转向其他媒介或寻求替代手段。如果党报的国内国防军事报道不能满足受众需求,那么显然结果只有一个:党报失去舆论阵地。

4.议程设置理论

通过报道引导国民的关注点,是党报国防军事报道应该时刻注意的问题。特别是在国际军事报道过程中,党报要坚持自己的新闻标准,设置报道议程。时代在不断发展,各国的传播手段和理念在不断创新。战争爆发时,“决策者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减少消息和信息的发布,让人们知道的尽可能少一些……20世纪最后十年美国发动的战争往往是在电视镜头下进行,如第一次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将是美国在21世纪刻意打给全世界看的一场战争。……想实现其最高战略目的:不战而屈人之兵。”[6]这就是美国军方采用的“新传媒策略”:通过设置媒体报道议程,为其军事目的服务。

遗憾的是,我国许多媒体为了追求卖点,而大登特登反映美军形象的报道,党报在一定程度上也受美军报道议程的影响。虽然在报道国际国防军事时,党报有各种评论,但是没有一个系统的报道思想,且力度不够,可以说党报在这一方面没有很好地进行议程设置。

三、结语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国防建设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国防意识的强弱”。[7]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它应该代表党和人民的利益。在国防军事领域,党报通过有效的报道,培养受众的正确国防意识,维护国家安全。故加强和改进党报国防军事报道刻不容缓,也应该值得我们关注。

同时,“随着国际局势急剧变化和高科技战争的现实影响,人们早已不满足于仅仅接受先进事迹的熏陶和了解我军的各项建设,也不满足于对国内外军事热点和军事高科技的一般了解,他们需要更深层次上的理性分析和思考”。[8]党报的优势之一,就是在报道中能从宏观角度、理性思维观察社会。将党报的权威性、深度性结合到国防军事报道中,这样既能符合受众需求,又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美〕沃纳·赛佛林、坦卡德著,郭镇之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人民日报》,2005年1~6月。

《山西日报》,2005年1~6月。

〔王明伟: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6级硕士生〕

【注释】

[1]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2页。

[2]张伟:《军事报道热点的形成与挖掘》,《中国记者》,2000年第6期。

[3]唐水福:《新时期怎样搞好全民国防教育宣传》,《新闻与成才》,2000年第7期。

[4]段京肃:《突出重围,党报要竞争什么?》,传媒学术网,2005年12月2日。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陆小华:《〈美国人和他们的新闻〉中文版序》,摘自伦纳德·小唐尼、罗伯特·G.凯泽著;党生翠等译:《美国人和他们的新闻》,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7]贺贤书:《新形势下必须大力培养全民国防意识》,《国防大学学报》,2005年第11期。

[8]刘四年:《穆青同志对新时期军事报道的重要贡献》,《中国记者》,2004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