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出版的组织竞争力

科技出版的组织竞争力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出版企业的组织竞争力同样也是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出版的组织竞争力是指科技出版企业通过组织结构的优化、组织边界的界定与调整和组织能力的培育所表现出的竞争能力。因此,我们拟结合中外科技出版实践,对科技出版的组织竞争力所涉及的出版企业的组织结构、组织边界和组织能力3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展开讨论。

2.4 科技出版的组织竞争力

无论是经济学还是管理学都对企业组织在提升生产效率与产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教授在198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资本”与“土地”3要素进行了修正,提出将“组织”作为第四项生产要素来对待的重要观点。他强调指出,组织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马歇尔的这一理论奠定了组织要素在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43)。在管理学中,迈克尔·波特教授将与企业组织直接关联的“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列为其“钻石体系”的4个基础要素之一。波特教授指出,“在国家竞争优势与产业的关系中,第四个关键要素就是企业。”(44)

在出版业中,企业组织在提高出版产业竞争力方面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出版企业的组织竞争力同样也是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这一点发达国家出版界已有共识。英国商务部2000年发布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出版业:英国出版媒介产业竞争力分析(主报告)》(45)中就详细列举了英国处于领导地位的全部重要出版企业,以凸显这些企业组织对英国出版产业竞争力的特殊意义。此外,从欧洲出版委员会2005年发布的《欧洲出版竞争力评估报告》(46)将“出版产业组织变革”作为出版产业竞争力的4个评价指标之一同样可以看出,欧洲出版界对出版产业组织在出版竞争力评价中作用与地位的认可程度了。研究出版企业组织对出版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出版产业组织在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对于提升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技出版的组织竞争力是指科技出版企业通过组织结构的优化、组织边界的界定与调整和组织能力的培育所表现出的竞争能力。因此,我们拟结合中外科技出版实践,对科技出版的组织竞争力所涉及的出版企业的组织结构、组织边界和组织能力3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展开讨论。

一、科技出版企业的组织结构

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企业的组织结构是特定生产方式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组织安排。波特教授曾指出:“企业的目标、战略和组织结构往往随着产业和国情的差异而不同。”(47)在科技出版产业领域,这种组织结构上的不同体现得尤其充分。就我们了解的情况看,世界各国科技出版企业的组织结构存在重大差异。我国科技出版企业在规模和内部结构等方面与以美、英、德、荷等国为代表的科技出版业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差异。我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正是这些组织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了企业竞争力的不同。

规模效益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许多产业领域这个命题业已被证明是正确的。在出版产业领域中,即使说我们在大众出版市场还可以找到个别案例来说明中小出版企业也可以取得较好效益的话,但要在科技出版市场找到效益很好的此类个案恐怕十分不易,科技出版原本就是大企业的游戏。就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发达国家的科技出版企业普遍规模偏大,往往是少数大型龙头企业垄断极大的科技出版市场份额。如英荷的里德·艾尔斯维尔、德国的施普林格、加拿大的汤姆森、美国的麦格劳·希尔等无一不是销售规模数以10亿(美元)计。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的科技出版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尽管近10年来我国党和政府在促进出版企业规模建设方面做出过一些积极的努力,为包括科技出版在内的出版集团化建设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是成效并不明显。以图书出版社为例,我国规模最大的出版企业年销售额也不过3亿美元,单就科技出版社而言,销售额基本上没有达到1亿美元规模的。我国的500多家出版社中,属科技出版社系列的100多家出版社的平均销售额仅为几千万元人民币,与发达国家的同类出版社不可同日而语。由此可见,要提升我国科技出版的国际竞争力,必然要在扩大科技出版企业的规模上下工夫。可以说没有企业规模的扩大,就很难有科技出版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系统论的角度看,结构决定功能和效率。中外科技出版企业在内部组织结构方面同样存在着重大差异。发达国家的科技出版企业完全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以市场为导向来确立其组织结构的。尽管发达国家不同的科技出版企业组织结构也不完全相同,但是它们却具有一些共性,即企业组织的网络化、扁平化和柔性化。具有这些结构特征的出版企业可以对科技出版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我国科技出版企业大多是在计划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通常是比照行政机构建立起等级森严的科层制。近年来其内部组织结构虽然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有了一些调整和变革,但是,计划体制的色彩仍然很重。不少科技出版机构仍然存在机构臃肿、层级过多、反应迟缓等弊端,难以有效适应科技出版市场的快速发展变化,严重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讲,积极推进科技出版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导向优化出版企业的组织结构,促进科技出版企业组织向网络化、扁平化和柔性化的方向发展,不失为提升我国科技出版组织竞争力的有效举措。

二、科技出版企业的组织边界

组织边界是经济学的众多学派都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范畴。确立科学的组织边界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组织边界(通常称为企业边界)是指企业规模扩张的界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常常伴随着边界的不断向外扩展。企业边界实际上就是企业资源与能力的边界,企业可利用的资源与有效利用这些资源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的边界。对于包括科技出版企业在内的任何企业而言,组织边界的界定与调整都至关重要,它直接关乎企业竞争力的消长。

企业边界的合理界定是培育企业竞争力的基本策略。任何企业都有自身的优势与特长,因此,企业应该按照这些优势与特长确立自己的组织边界,避免将企业的范围盲目扩展到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我们的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科技出版企业大多能够科学界定自身的企业边界,几乎每一家知名科技出版企业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市场”,完全看不到盲目扩展“势力范围”的现象。大家所熟知的里德·艾尔斯维尔、施普林格、汤姆森等国际科技出版巨头,尽管出版的学科专业范畴很广,但是这些大型科技出版集团往往都分设许多家子公司,下辖多家专业性极强的出版社。这些下属出版企业的边界都十分清晰,通常仅仅专注于某个学科专业的出版活动,力求“做精做深”,而绝不会涉足与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不相吻合的出版领域。

国内科技出版界的情况却完全不同。我们的大多数科技出版企业尽管规模不大,但往往涉及的学科专业领域却都非常宽泛,没有清晰的组织边界,没有明确的目标市场。应该说,我们的科技出版企业大多是从计划体制下走过来的,原有的专业分工实际上带有明显的组织边界痕迹。尽管这种组织边界不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产物,但是完全打破这种“边界”却又不能形成新的“边界”,出现所谓的无序竞争、恶性竞争也就不奇怪。这样的环境对出版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显然是不利的。因此,我们认为我国科技出版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必须从科学界定企业的组织边界着手,只有根据企业的优势与特长清晰地界定出企业的组织边界,我国科技出版竞争力的提升才有可能实现。

企业的组织边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市场环境与企业自身条件的发展变化应该进行适时调整的。企业边界的调整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又一个重要方面。企业边界的调整,实际上是企业成长方式的选择。企业组织边界的调整方式不外乎两种:一是纵向边界的调整;二是横向边界的调整。

纵向边界是指企业沿产业流程进行一体化发展的边界。纵向边界的调整则是指企业运用“纵向一体化”策略沿产业流程进行边界的扩张或收缩。科技出版的产业流程大致包括科技出版策划、编辑与制作、发行与服务等主要环节。由于科技出版产业流程各环节具有比教育出版、大众出版更强的关联性,因此,发达国家的科技出版企业普遍倾向于按“纵向一体化”策略扩展企业的纵向边界。在发达国家,大众读物出版企业通常主要只从事出版产业流程中前两个环节的工作(策划、编辑与制作),其出版物的发行与市场服务往往交由专门的发行企业来做。然而,科技出版企业则不同,大多数科技出版企业不仅从事科技出版物的策划、编辑制作等上游环节活动,而且这些科技出版物的发行与市场服务同时也都是由科技出版企业自己来完成的。这种现象正是科技出版企业扩展纵向边界的结果。

横向边界则是指企业进行水平扩张的边界。横向边界的调整则是指企业运用水平扩张策略扩展企业横向边界。科技出版企业横向边界的调整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第一,增加科技出版物产品或服务的类别与数量,以扩大企业规模,通过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来扩展企业边界,提升企业竞争力。第二,实现多角化经营,拓展企业经营范围,通过获得“范围经济效益”来扩展企业边界,提升企业竞争力。从发达国家科技出版产业领域的情况看,第一种方式是一种普遍选择。里德·艾尔斯维尔、施普林格等世界级的大型科技出版集团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选择使用第一种方式来拓展企业横向边界的。例如,1989年施普林格收购美国医学论坛出版公司、1994年里德·艾尔斯维尔收购美国米德数据中心公司、1998年荷兰沃尔斯特·克鲁维尔出版集团收购美国科技医疗出版社等,显然都是期待通过规模扩张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方式来实现企业边界的横向拓展的。需要强调的是,在发达国家的科技出版领域几乎看不到以上述第二种方式来拓展企业边界的案例。

与发达国家科技出版企业相比,我国科技出版企业的边界调整策略完全不同。一方面,在纵、横向两种边界调整方式中,我国科技出版企业普遍青睐横向拓展方式,而忽视纵向边界拓展方式。大多数国内科技出版企业对科技出版产业流程各环节的关联性重视不够,在扩展企业边界时不习惯优先考虑扩展纵向边界,往往是将产业流程的下游环节交由其他企业去完成,而自己去选择那些远离科技出版的其他领域扩展企业的边界。显然,这正是我国科技出版产业“一体化”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在横向边界调整途径的选择上,国内科技出版企业往往使用的是发达国家同行极少采纳的多角化经营策略,忽视产业的规模效益,而觊觎范围效益。毫无疑问,这对我国科技出版产业的专业化发展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科技出版企业的组织能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部高世楫副主任对组织能力与竞争力的关系曾有过精辟的论述。他强调:“从根本上讲,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在于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竞争力的基础则是企业的组织能力。”(48)我们认为,对科技出版领域而言,企业的组织能力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它也是决定科技出版企业竞争力的基础。

厦门大学余红胜博士认为:“企业组织能力是企业获取外部资源,动员内部资源并加以有效配置的能力,是企业所具有的各种能力的总和。”(49)企业组织能力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大家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例如,余红胜博士认为,企业组织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如企业购销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生产流程管理能力、环境应变能力等”(50)。再如,高世楫研究员则指出:“企业组织能力由企业的管理能力、功能性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构成。”(51)从科技出版产业视角看,我们认为,以下3个方面的组织能力对于科技出版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特别值得关注。

第一,获取科技内容资源的能力。科技出版属内容产业范畴,科技内容资源是科技出版企业的核心资源。作为科技内容资源的传播者,科技出版企业必须具备及时获取广泛科技内容资源的能力。对科技出版企业而言,获取科技内容资源的能力比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生产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更为重要。科技出版企业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科技出版物产品和服务。发达国家的大型科技出版企业,都特别重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就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发达国家的著名科技出版企业,一方面通过依托国际性、全国性的重点科研机构、各学科专业领域的重要学会、学术基金会等,广泛联系各学科专业领域的一流专家学者,为及时获取高端学术内容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还通过各学科专业领域的知名国际学术组织定期联合举办各种重要学术会议,提升控制会议学术成果资源的能力。相比较而言,我国科技出版企业这方面的意识都比较淡漠,相应的能力差距就更大。因此,我们认为,要提升我国科技出版企业的竞争力,还必须首先提升企业获取与控制科技内容资源的能力。

第二,创造性地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与出版相关的技术进步,为不同的科技出版企业提升竞争力创造了同等的条件。然而,相同的技术对不同出版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却大不相同。这种差距显然是由不同出版企业应用新技术的能力所决定的。数据库出版、开放存取出版等新兴出版方式,在线评审技术、反抄袭技术等审稿手段,在科技出版业发达国家的广泛应用大大地提升了它们的科技出版竞争力。遗憾的是,这些新兴出版方式、新的审稿技术手段还远未受到我国科技出版企业的应有重视。技术创新给我们带来的缩小与发达国家科技出版业竞争力差距的大好机会就这样被错失了。

第三,学习能力。丹尼斯·舍伍德(Dennis Sherwood)的《第五项修炼》指出,学习型组织是未来成功的唯一模式。组织的学习能力是指企业组织的进取性与吸取新知识和新思维的能力,组织的学习能力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生命力、竞争潜力和增长潜力。发达国家的科技出版企业可以从资本市场学会资本运作,广泛用于科技出版企业的兼并与融资,以服务于科技出版企业的“做强做大”;从IT市场可以学到重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大量应用到科技出版流程的改造之中,以提升科技出版的效率和效益。说得夸张一点,发达国家科技出版竞争力的每一点提升无一不是学习的结果。可以相信,没有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就没有中国科技出版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