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出版的资源竞争力

科技出版的资源竞争力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毫无疑问,内容资源是科技出版的战略资源,是决定科技出版国际竞争力的基本资源要素。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出版内容资源禀赋条件的优劣是决定其科技出版国际竞争力水平的最关键因素。在这两个方面具有优势的国家或地区,其科技成果产出量大、水平高,科技出版内容资源的竞争力就强;相反,在这些方面处于劣势的国家和地区,其科技出版内容资源的竞争力就弱。

2.3 科技出版的资源竞争力

从迈克尔·波特教授的“钻石体系”中“生产要素”被安排在“4要素”之首,我们应该不难看出生产要素在国际竞争力构成中的特殊重要意义。资源要素属生产要素范畴,而且是生产要素的核心部分。良好的资源禀赋条件是形成国际竞争力、区域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出版业属内容产业范畴,出版产业竞争力的形成高度依赖于以内容为核心的各种生产要素资源。资源禀赋条件的优劣对出版竞争力的形成具有几乎决定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出版资源竞争力是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各种资源禀赋条件对出版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资源要素在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对于提升我国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拟结合中外科技出版实践,对科技出版资源竞争力所涉及的内容资源、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3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展开讨论。

一、内容资源

“内容”业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词汇,“内容资源”、“内容为王”、“内容提供商”、“内容产业”等与“内容”相关的词汇在各类媒体上频繁出现。各类信息服务商(新型网络业、传媒业、出版业等)无一不在关注各自的“内容资源”建设。在这场内容“抢夺”战中,新型网络企业表现得最为活跃。这在熊川先生的文章中被描绘得淋漓尽致,熊先生指出:“英特尔在抢内容、百度在抢内容、门户在抢内容……不管是英特尔的数字家庭计划,还是百度等搜索引擎的‘新闻开放计划’,或者是已经占据了网络新闻主要入口的门户网站,都在抢内容。”(33)传媒业对于内容的重视也是史无前例的,近些年来的一系列并购活动几乎是围绕着内容资源的组合而展开的。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在分析21世纪初传媒业并购案例时指出,“传媒业的竞争转移至‘抓两头’。一头是抓内容端,因为内容生产越来越成为产业的发展瓶颈;另一头是抓客户端,也就是利用各种手段尽可能精确、周到地了解客户需求,加强与客户连接的各种紧密关系,培育客户的忠诚度。”喻教授认为:“内容制造商已经成为传媒产业竞争发展的新的制高点。谁能将有竞争力的优势内容资源掌握在自己手里,谁就能获得市场优势地位。”(34)

出版业当然也不例外,广大出版人同样意识到了内容资源的重要性。郝婧妤就曾以《不卖书卖内容出版社嬗变资源提供商》(35)为题,撰文分析了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从产品提供商向内容资源提供商的角色转变过程。雷伟先生更进一步强调,在内容产业迅速崛起的时代,出版企业“不仅要做内容提供商,而且要做数字内容产业中的主干企业”(36)

毫无疑问,内容资源是科技出版的战略资源,是决定科技出版国际竞争力的基本资源要素。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出版内容资源禀赋条件的优劣是决定其科技出版国际竞争力水平的最关键因素。我们的研究发现,决定一个国家科技出版内容资源禀赋条件优劣的因素主要来自其科研投入和科研人员两个方面。在这两个方面具有优势的国家或地区,其科技成果产出量大、水平高,科技出版内容资源的竞争力就强;相反,在这些方面处于劣势的国家和地区,其科技出版内容资源的竞争力就弱。当今科技出版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格局就是与各国的科研投入和科研人员要素直接相关的。

科研投入,习惯称为R&D经费投入。R&D经费投入是科研工作的基础保障条件,R&D经费投入的大小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活动总体规模、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的一个基本指标。一般认为,R&D经费投入的大小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产出量、科研水平的高低等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R&D经费投入上的差距非常大,这正是导致两者科技产出和科技水平存在巨大差距的重要原因。OECD《主要科技指标(2004/2)》公布的30个成员国以及中国、以色列、俄罗斯、新加坡等37个国家2002年的科技指标数据显示,美国所占份额为42.7%,日本为19.1%,我国所占份额为2.4%,是美国的1/18、日本的1/8(37)。到2005年,OECD的同一数据显示,我国投入份额有了较大幅度的上涨,我国R&D经费支出额达到总额的3.7%。但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科研投入方面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差距。应该说,这种差距正是影响我国科技出版内容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原因。在没有足够的R&D经费投入保障的条件下,科技出版内容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受到不良影响。因此,要提升科技出版的内容竞争力,还有待R&D经费投入的增加。

科研人员同样也是决定科研产出与科研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高素质的科研人员、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对于提高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产出和科研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科技出版的角度看,科研人员是科技出版的作者资源,是科技出版物内容资源的创造者和提供者。他们不仅影响着科技出版内容资源的数量规模,而且还决定着科技出版物的内容质量。科技人员的拥有量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出版内容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美国兰德公司出版的《2020年的全球技术革命》(38)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04年底全球共有552.14万名科研人员,即每100万人口中有894名科研人员,但近71%的科研人员生活和工作在发达国家,在这些国家每100万人口中有3 273名科研人员,而在贫穷国家这一数字为374名。这一现象正好与90%以上的科技论文来源于发达国家的事实相印证,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人员的多少与科技论文的数量高度相关。此外,兰德公司的同一研究报告还指出,2005年科学论文被引用最多的全球前20名科学家中,有10名科学家在美国工作,7名在日本工作,俄罗斯、德国、英国、韩国各有1名,而发展中国家则没有一人能挤进前20名。这表明只有高素质的科研人员,才能带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高水平的科技论文。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其科技出版物内容资源的质量,进而决定着科技出版的内容竞争力水平。

二、人力资源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副主任祁述裕研究员在《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列举了文化产业竞争力3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基础竞争力、环境力、核心竞争力,并将人力资源界定到基础竞争力范畴(39)。显然,祁述裕先生是从广义层面定义人力资源要素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力资源在文化产业竞争力形成的多个方面,如需求方面、智力支持方面等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说,在科技出版国际竞争力的形成中,广义的人力资源具有与此完全相同的作用机制。但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涉及的人力资源概念是狭义层面的,专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出版产业的从业人力资源以及与科技出版运作高度关联的专家资源。这种基于狭义理解的人力资源对科技出版国际竞争力形成的作用机制自然也有别于广义的人力资源。

我们认为,基于狭义理解的科技出版人力资源大致包括科技出版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和科技出版专家资源两个方面的内容。这两个方面人力资源状况的优劣对科技出版国际竞争力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其中前者是保障科技出版企业高效运作的基本智力支撑,后者则是确保科技出版物内容质量的“守门人”。

科技出版经营管理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出版产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它是科技出版产业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科技出版企业的高效运作提供基本的智力支持。自从17世纪中叶科技期刊进入科学信息交流系统以来,这种连续性的科技出版物不仅受到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同样也受到了整个出版界的青睐。正因为如此,以科技期刊为主导产品的科技出版集团得以逐步发展起来,尤其是到20世纪中叶以后,科技出版产业化的进程更是明显加快。与早期的科研机构、学会、协会主持的非赢利性科技出版不同,产业化的科技出版具有明确的商业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产业化的科技出版企业需要大量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性经营管理人才。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出版经营管理人力资源条件的好坏也就成了衡量其科技出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型科技出版集团,如里德—艾尔斯维尔、汤姆森、施普林格等凭其知名品牌和雄厚实力尽得天下科技出版经营管理之英才。而我国的科技出版单位,由于体制、实力等多方面的原因,人才的集聚能力相对低下。正如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李建臣先生所指出的:“我们的科技期刊70%以上仍是非‘法人’编辑部,没有资格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独立经营。我们的科技期刊编辑部,人数在5人以下的占60%以上,10人以下达到93%。分散经营、小而全、市场化程度低、责权利不明晰,怎么可能形成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怎么可能培养出自己的CEO!”(40)由此也就不难区分中外科技出版在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竞争力水平上的高下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提升我国科技出版的国际竞争力,还必须在培养、引进懂经营会管理的科技出版经营管理人才上下工夫。2004年10月,新闻出版总署召开了全国新闻出版(版权)行业人才工作会议,次年7月,又颁布了《2005—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版权)人才工作纲要》,对包括科技出版经营管理人才在内的各类出版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举措。我们相信,这将为提高我国科技出版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有效满足科技出版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提升我国科技出版人才竞争力水平等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科技出版的专家资源,是科技出版物内容的“守门人”资源。考虑到科技出版物内容的专业性,要准确判断不同科学前沿领域一些新兴研究成果的价值并非普通科技编辑所能胜任,这一重任非相关研究领域的一流专家学者莫属。由于没有充分利用相关领域的专家资源而导致科技出版出现严重失误的事例比比皆是。例如,世界著名学术刊物《物理评论》在20世纪60年代就曾因编辑人员相关专业知识欠缺而拒绝发表过Maiman的一篇关于激光的重要论文。再如,19世纪法国数学奇才伽罗瓦(E.Galois)20岁时就解决了5次和5次以上方程的求解问题,他还提出了群和域的概念,建立了著名的“伽罗瓦理论”。然而,他的那些被称为“难以理解”的论文,无法在知名数学刊物上发表(41)。因此,建立有效的科技出版同行评审制度,开发相关领域的专家资源,借助同行专家的力量,依靠同行专家的智慧,便成为确保科技出版质量、提升科技出版物内容竞争力的有效机制。

三、资本资源

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本泛指一切投入再生产过程的有形资本、无形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我们所论及的资本概念仅指一般意义上的金融资本,不涉及其他方面的内容。众所周知,资本属生产要素范畴。资本资源竞争力是生产要素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充足的金融资本、开放的融资政策以及畅通的融资渠道是产业发展与企业再生产的有效保证,也是资本资源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科技出版虽然算不上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但是,规模化的科技出版公司的运作以及重大科技出版项目的资本需求量仍然很大。例如,2000年,英荷合资的里德—艾尔斯维尔集团与美国著名的哈考特综合出版公司达成收购协议,整个收购共耗资45亿美元。2006年,科技出版商约翰·威利公司(John Wiley&Sons,Inc.)收购布莱克威尔出版公司(Blackwell Publishing Holdings)的价格也高达5.72亿英镑,是布莱克威尔公司年销售额的2.5倍还多。施普林格收购英超玛(Informa)同样也付出了不菲的代价。不难想象,在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前提下,科技出版企业之间这种大手笔的资本运作该如何进行?

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型科技出版集团尽管资金雄厚,但仍然利用各种途径进行融资。其中,上市融资是发达国家科技出版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途径。在被《美国图书出版史》的作者美国出版史学家约翰·特贝尔(John Tebel)称为美国出版业“巨变期”的1950年到1980年间,美国出版界爆发了一股势头强劲的企业上市狂潮。上市融资为出版企业吸收了大量的资金,很多企业相继得以壮大和发展。美国许多著名的出版集团正是抓住了这一契机而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的。1951年麦克米兰出版公司(Macmillan)开始向公众发行股票。这是美国最早发行股票的出版公司之一。到了1961年,以出版期刊和百科全书为主的克罗维尔·考利尔出版公司(Crowell Collier)购得了麦克米兰的所有权,将其更名为克罗维尔·考利尔·麦克米兰出版公司(Crowell Collier Macmillan,CCM)。在华尔街强大资金的支持下,CCM开始了大规模的并购活动,到了1980年,CCM已经成为跨行业经营的传媒集团了(42)。我们大家熟知的著名科技出版公司西蒙与舒斯特公司(Simon&Schuster Inc.)和布莱克威尔出版公司(Blackwell Publishing Holdings)等都是上市公司。

在发达国家,正是因为其开放的融资政策、畅通的融资渠道才保证科技出版企业能够获得充足的金融资本来扩张规模、建立品牌,提升其在科技出版领域的国际竞争力。然而,我国科技出版单位大多数市场主体地位还没有得到确立,政府投资不够,自有资金不足,由于受到管理体制、政策等因素的限制,又不能够利用其他融资渠道获得资金,有限的资本资源严重阻碍了出版业的发展,制约了我国科技出版竞争力的提升。由此可见,无论从资本实力,还是融资政策方面看,我国科技出版单位的资本资源竞争力都是无法与出版业发达国家相提并论的,而是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

尽管2003年以来,我国出版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业已全面铺开,一些转制出版单位分离出来的报、刊、社所办企业开始尝试各种对外合作和融资活动,但成效并不显著。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又公布了《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提出要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出版、发行集团公司上市融资。不久前,新闻出版总署龙新民署长表示,2007年要切实加强对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分类指导,在总结上海新华传媒集团上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动有条件的出版发行骨干企业上市融资。新闻出版总署政策法规司王涛司长也表示:“现在国家要着力培育出版行业的骨干企业,按照战略投资者的要求进行打造。从出版资源的配置、跨地区经营到上市融资提供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我们相信,随着出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科技出版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能够得到逐步确立和巩固,科技出版企业的融资政策能够进一步开放,科技出版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本资源压力能够得到缓解,与发达国家科技出版资本资源竞争力的差距得以缩小,进而为我国科技出版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创造有利的资本资源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