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调查性电视新闻节目的文本要义

调查性电视新闻节目的文本要义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调查性电视新闻节目的文本要义1.写事见人调查性报道以揭露被屏蔽的事实为主要特征,或是以事为对象,调研重大的、典型的、正面的或中性的新问题。被诊断为中心型肺癌,手术后,接受化疗,毒副作用强烈,后服用康爱新生素,毒副作用消失,肿瘤明显减少。同时,调查性报道也应当重视从小处发掘那些反映事物本质、或是与事物有着必然联系、因果关系的细小事实。

三、调查性电视新闻节目的文本要义

1.写事见人

调查性报道以揭露被屏蔽的事实为主要特征,或是以事为对象,调研重大的、典型的、正面的或中性的新问题。换言之,调查性报道的写事是第一位的,但写事必须见人。

从认知的角度上讲,世上的事都是事由人出、因人而成。无论是政府、组织、部门、企业、团体,都是由人组成的。离开人写事,既讲不清事,又不符合事理。从逻辑关系上说,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即“谋事在人”。试想,调查性报道如果只写事不写人,写出来的事,就可能只是一种抽象的事和概念的事。调查性报道离开人写事,势必是干巴巴的叙说、描写和概括,既不生动、又不形象,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调查性报道是“人事两写”,即通过人来叙说事物,揭示事物的真相。

例如《调查“神药”治癌》采用了较大的篇幅,详尽地揭露了发生在哈尔滨不法之徒利用铺天盖地的广告,为欺骗患者设下的一个又一个圈套[13]:

【报道词】12月6日,一家晚报刊登关于“康爱新生素”的广告,介绍了这样一名癌症患者:金艳,女,47岁,肺癌,家住哈尔滨市平房区北厂友协大街276号。被诊断为中心型肺癌,手术后,接受化疗,毒副作用强烈,后服用康爱新生素,毒副作用消失,肿瘤明显减少。记者按照报纸上的地址找到了金艳。

【同期声】肺癌患者金艳:“我买了四盒,花了不到四千块钱,后来我就不吃了,吃了还是这么咳嗽。现在这药你送给我我都不吃,不好使,我吃它干啥啊?”

【报道词】据金艳介绍,由于效果不明显,她早已在一个月前就停止服用“康爱新生素”。看到报纸上的广告,金艳十分气愤。

【同期声】肺癌患者金艳:“这不搁那儿骗人吗,咱要是拿这个可以控告他,真的可以控告他。”

【报道词】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又有了新的发现。12月初,哈尔滨一家晚报上刊登了一条广告:“傣医药治癌症、治疑难病的传奇。”广告说,“张树森,男,57岁,住黑龙江安达市铁西二道街。被诊断为食道癌和胃癌。服用45副傣药后,不仅食道癌下段的肿瘤消失,连转移到胃底的几个肿瘤也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体重增加,能干家务活,上街买菜,一切如常”。为了增加广告的可信度,报纸上还刊登了张树森痊愈后的生活照。按照广告上刊登的地址,记者来到安达市,在派出所民警的协助下,找到了家住铁西二道街的张树森。

【同期声】记者:“您叫啥名?”

【同期声】张树森:“(我叫)张树森,三个木字的森。”

“没有,哪得过癌啊,哪有那事啊。”

【报道词】从来没有得过癌症的张树森没有想到,自己却成了广告中的抗癌明星。那么,经销商是怎样知道的呢?经销商是怎样知道他的住址,他的照片又怎样上了广告,这其中的秘密也许只有经销商自己才知道。

……

2.抓大不放小

这里的“大”,是指调查性报道的主要事实、主要人物和主要问题等,这里的“小”,是指调查性报道的细小事实、细节事实等。

调查性报道当然要从主要事实、主要人物和主要问题入手,揭露那些鲜为人知的、危害社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幕事实,还社会一个公道。同时,调查性报道也应当重视从小处发掘那些反映事物本质、或是与事物有着必然联系、因果关系的细小事实。这是因为,大中有小、以小见大往往能够获得好的传播效果。

细小的事实在于“细”。它可以是现场的环境、条件,还可能是事件起因的导火线;在人物情绪变化时,它可以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变化,也可以是一句关键性的话语。细节材料由于细小,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但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细小的事实能够出神入化、感染观众,获得出奇的传播效果。

3.让当事人说话

当事人是个法律的概念。它分为绝对当事人和相对当事人。绝对当事人,即事主当事人,如事件的策划人、组织者、执行人等。相对当事人,它包括这样两层情形:一是事件的调查人。如事件的办案人、鉴定人等;二是事件的知情人,如目击者、经办人等,他们是了解事实内幕、知晓事实细节的人。

让当事人说话就是把采访中撷取到的各种当事人的同期声,直接运用到调查性报道的文本中来。调查性报道让当事人说话,其作用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一是作为调查性报道文本的写作材料;二是获得真实可信、生动的语言效果;三是具有不可否认、铁证如山的证据性质。

如,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玩弄女性等,无论中外都是“丑闻”,在新闻报道中这些情况经事件当事人本人和办案人员谈出来,与记者叙说出来的传播效果是大不一样的。这是记者藏舌头、巧借当事人之口叙说事物的具体运用,同时还具有证据性和不容置疑的特点。

思考题

1.怎样理解我国调查性报道与西方调查性报道的异同?

2.为什么说调查性报道的“意识”问题尤为重要?

3.简述调查性电视新闻节目的文本特点。

【注释】

[1]刘勇:《深度报道采访与写作》,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7页。

[2]刘习良:《中国电视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第321页。

[3]刘习良:《中国电视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第321页。

[4]http://baike.baidu.com/view/1425880.htm.

[5]http://baike.baidu.com/view/1425880.htm.

[6]张洁、吴征:《调查“新闻调查”》,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3页。

[7]张洁:《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介绍》,原载《2008年度·中国新闻奖作品选》,新华出版社2009年版,第121~122页。

[8]王红,马飞:《中西方调查性报道的概念比较》,《新闻世纪》2010年第5期。

[9]【美】布赖恩·布鲁克斯等:《新闻写作教程》,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第384页。

[10]【日】川鸟保良等:《大众传播视点》,地人书馆1990年版,第88页。

[11]刘勇:《深度报道采访与写作》,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7页。

[12]熊高:《采访行为学概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66页。

[13]《2002年度·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作品选》,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第513~51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