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报道性体裁

报道性体裁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报道性体裁报道性体裁包括消息和通讯两大类。(一)消息1.消息及其历史沿革消息,被视为新闻体裁的正宗,是各种新闻体裁中使用得最多、最活跃的一种体裁,在新闻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新闻报道的主角。警察逮捕,被捕甚众。这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一个突出特点。

一、报道性体裁

报道性体裁包括消息和通讯两大类。

(一)消息

1.消息及其历史沿革

消息,被视为新闻体裁的正宗,是各种新闻体裁中使用得最多、最活跃的一种体裁,在新闻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新闻报道的主角。

在西方新闻界,消息与新闻都统称为“News”;在我国,“狭义的‘新闻’即指消息”[1]。其实,“消息”一词的准确英文译名应为“Message”,即“讯息”,或译为“Tidings”,即“音信”。但我们对这种新闻体裁不称为“讯息”或“音信”而称为“消息”,自有其道理。因为,“消息”一词和作为新闻体裁的“消息”在我国源远流长,并非始于国外。

“消息”一词首见于《周易》:“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意思是事物的变化发展。到汉代,“消息”一词开始出现了引申的意义——“音讯”。蔡琰的《悲愤诗》中有这样的句子:“迎问其消息,辄复非相里。”意思是说,当她打听亲人情况时,回答都说不是那一方人,无以奉告。这说明汉代的“消息”一词已含有“音讯”、“信息”等引申含义。三国以后,“消息”一词不仅保留了“音讯”、“信息”的含义,而且增加了“情报”的意思。《三国志·魏志·齐王传》中记有:“昔诸葛恪围合肥新城,城中遣士刘整,出国传消息,为贼所获。”这说明“消息”一词自诞生以来,经一千多年的演变,“信息”的含义已在它的诸多含义中占据了主要位置。到明清以后,消息就不仅逐渐成为“新闻”一词的同义语,而且成为一种新闻体裁的名称了。[2]

进入19世纪以后,中国近代报纸陆续问世,报刊上的文体除了采用中国传统的文体外,后来又出现了电报文件。在这两种文体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消息和通讯。最初的消息没有导语,不分段落,不加标题。据考证,近代中文报刊上的第一条消息(预告性消息)是刊登在《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第一卷第二期(1815年9月出版)上的《月食》。

“照查天文,推算今年十一月十六日晚上,该有月食。始蚀于酉时约六刻,复原于亥时约初刻之间。若是此晚天色晴朗,呷地诸人俱可见之。”[3]

1828年,以“新闻”命名的报纸《天下新闻》在马六甲创刊,其间多载中外消息。

1838年,在广州出现了以《各国消息》命名的、由外国传教士所办的中文报纸。命名为“消息”,不仅沿用了我国“消息”一词原有的丰富含义,而且参以英语“Tidings”的含义,在客观上进一步明确了消息体裁的独立性。

1862年9月6日《上海新报》上的一条关于太平天国的消息,被认为是一件在新闻写作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因为它实际上已具有完备的“新闻五要素”。

“克复嘉定前一日,已经官兵攻打一仗,次日,西兵攻城约有二点一刻,其城即破。英华众兵同时进城,城内发贼无多,杀伤者不过二百余名。英军受伤十六名,阵亡一名,法兵受伤四名,常胜军死亡受伤十二名。……”[4]

随着报业的发展、电报的广泛使用、专职记者队伍的壮大和通讯社的出现,消息这一新闻体裁也随之而日臻完善,写作特点逐渐突出,时效性也进一步被强调。1884年8月23日《申报》所发《闽海将有大战》是中国出现的第一则“当日消息”。至20世纪初,《申报》等主要报刊上的电讯稿,其消息的体裁特点已经比较鲜明。如1919年5月6日《申报》关于五四运动的报道:

北京电:今日午后两点,各校学生五千人入使馆界,执旗书“誓死争青岛”及“卖国曹陆章”字样。后又拥至曹宅,初极文明。警察弹压,激动公愤,有举火烧宅者。警察逮捕,被捕甚众。经钱派员慰谕,尚相持未散。东交民巷已戒严。四日下午九点钟。[5]

西方各国的消息体裁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近代报业初创时期,报纸上的消息很少,时效性也差,且多为传闻,事实的叙述也很笼统,缺乏根据。19世纪30年代以后大众化报纸逐步成为西方报业的主体,报纸报道的重点转向各种有人情味的社会新闻,写法则酷似讲故事,消息的体裁特征尚未形成,如《太阳报》1833年9月3日创刊号的一条“消息”:

总是一个人干活的巴蒙托的一名少年,爱吹口哨。一个人呆着,无意中就吹起来,睡觉时,口、心、肺、肌肉一齐动,发出高亢的口哨声。他日渐憔悴,食欲不振,周身乏力。父母担心,如不及时治疗,也许会死掉。朋友们则吓唬说:“再吹口哨就揍你。”[6]

18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开始出现“倒金字塔”写法。其时,电报刚刚发明,发报机常被军方征用或在使用时常常出现故障,故战地记者在发稿时,总是先说最重要的内容,以重要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以免发报机被征用或出现故障时最重要的东西反倒传不回去,这样就形成了“倒金字塔”结构。一百多年来,“倒金字塔”式结构占据着消息写法的主流地位,成为西方新闻界消息写作的一个比较固定的结构模式。它之所以能够“独领风骚百余年”,是因为它在多个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便于记者迅速发稿,便于编辑删改编排,便于读者阅读接受等。

2.消息的特征

(1)简要概括。简要、概括地反映新闻事实,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本质特点。我们从报纸上的各种消息报道可以看出,消息的长短尽管不一,但它总是用尽可能以经济的文字,简明扼要地反映新闻事实,而不是娓娓道来。即使是描写或分析性消息,也不例外。这一方面是新闻媒体受时空限制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传播者和受众“急需”使然。[7]

(2)更注重用事实说话。消息这种体裁不提倡记者直接抒情或议论,而是追求客观报道。虽然它并非绝对排斥抒情或议论,但要尽可能地减少主观色彩,即使要抒情或议论,也要寓于对客观事实的描写、叙述当中,比如新闻素描,或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比如新闻述评。

(3)一般有较固定的结构方式。这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一个突出特点。消息一般有“倒金字塔结构”、“时间顺序结构”、“悬念式结构”、“并列式结构”等几种结构方式,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等结构要素。

(4)通常有消息头。消息头分为“电”和“讯”两类。“电”即电头,是表明电讯稿发出的单位、地点和时间的,加括号或用显著字体标出,置于稿件开头。通讯社主要以电报、电传、电话等方式发稿,因此通讯社总是以“××社×地×月×日电”作为消息头。“讯”即“本报讯”,是报社自己的记者或通讯员采写的稿件的标志。如系外埠采访、外地寄稿,也需要标明发稿的地点、时间,写成“本报×地×月×日专讯(专电)”。

3.消息的分类

在消息这一体裁中又可细分为许多体裁。

(1)简明新闻。简明新闻,又称简讯、短讯、快讯,是最简明扼要的消息体裁。其特点是简短,三言两语报道新闻事实。在表现形式上,简讯通常只叙述新闻事实的梗概,不必交代背景材料,几乎不表述新闻事件的具体经过;也可以没有导语,可以不分段。“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也是简讯的特殊形式,也属于简讯。

(2)动态新闻。动态新闻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按照运动时态的不同,动态新闻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新近发生的单独事件的报道,西方新闻界称之为“纯新闻”;另一类是处于变动中具有一定连续性的事件报道,也称“进行式报道”或“连续报道”。

(3)经验性新闻。经验性新闻是反映某地区、某单位或某个人所取得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及其显著效果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注重报道情况,介绍做法,综述变化与效果,达到传播经验、推广典型、指导工作的目的。这类体裁以叙述性、概括性语言为主,重在叙述经验,篇幅较动态新闻长。

(4)综合新闻。综合新闻围绕一个主题思想、从不同侧面概括反映某个事件、问题的全局性情况,或综合报道不同地区、单位具有同类性质又各有特点的多件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其特点是:不受空间的限制;由多地、多件新闻事实组成;从不同侧面表现共同主题;报道面广。

(5)人物新闻。人物新闻就是以消息的形式及时报道新闻人物的活动及事迹的新闻体裁。其特点是:新闻性强,新闻价值显著;用新闻事件来衬托新闻人物,文字简短;多用概括性文字叙述而不像人物通讯通过情节和细节的描写来展示人物。

(6)分析性新闻。分析性新闻是消息体裁的一个重要品种。新闻分析、新闻综述、解释性新闻等都属于分析性新闻的范畴。这类新闻有些带有电头或“本报讯”,形式上有明显的消息标志,而有些则不然,是以特稿或其他形式发表的。但不管怎样,这类新闻都有共同的特点,即:它着重揭示新闻事件的含义;展示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搞清来龙去脉;揭示一系列现象背景的本质,帮助受众认清问题的实质;把单一的、孤立的新闻事件与其他事件联系起来,揭示其发展的方向、趋势及意义;从“明天”的角度来分析新闻事件,预测新闻事件的影响等。总之,分析性新闻是典型的深度报道,而解释性新闻(也称解释性报道)则是典型的分析性新闻。

(二)通讯

1.通讯及其历史沿革

通讯是一种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及时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情况和问题的新闻体裁。和消息一样,通讯也是一种常见的新闻体裁。

通讯在英美国家称为“News Story”。“Story”一词在古代指“重要事件(尤指过去很久的事件)的连贯叙述”,也指“历史记载”,后来意思扩展到“与一情况有关的事实的陈述”、“个别人的经历或给定情况下连贯事实的详细叙述”、“轶事”、“经历”等。[8]“Story”一词也指文学体裁,一种比一般长篇小说较短或有更统一的情节的虚构作品,类似于我们所熟悉的短篇小说。早期报纸上的“人情味故事”与短篇小说无太大区别。后来当短篇小说本身逐步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而报纸文体日渐完善并显示出自身特点的时候,“Story”一词就开始了它的分化:“Short Story”是一种文学体裁,而“News Story”则成为一种“运用多种表现方法比较深入而又详细的报道真实的客观事物的新闻文体”[9]。冠以“News”说明它是新闻文体的一员,不能虚构,但它毕竟脱胎于“Story”,因此在表现方法上,还保留着“Story”的特点:叙述详尽、连贯,注重细节描写和感情的激发。

我国的通讯则渊源于我国古代散文的沃壤之中。在1900年以前,我国已有大批记者精心于通讯体裁的探索,为了区别于一般消息,最早称之为“通信”。1912年,我国新闻写作史上出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黄远生。对中国古典文学、历史都有研究并熟悉当时世界“流行写作法”的黄远生以他自己的作品为中国的通讯体裁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是我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他的作品人相争阅,影响广泛,他本人也被中国新闻史学家戈公振誉为“报界奇才”。黄远生之后,邵飘萍、张季鸾、徐彬彬等都被视为新闻通讯之“大手笔”,其中又以邵飘萍最为突出。通讯体裁后来也发展为写实性通讯、述评性通讯、旅行通讯、抗战通讯等多种形式,表现手法上也有了“特殊的隽趣通讯”及“古典的华丽通讯”等多种风格。

2.通讯的特征

关于通讯的特征,只要与消息作一比较就可看得很清楚。

同消息一样,通讯所报道的内容都必须完全真实,报道时间上都讲时效性,要求迅速及时。

但通讯与消息的相异之处在于:从题材上说,消息选材范围广泛,通讯选材较严格;从内容上说,消息通常只作概括、简要的报道,通讯不但要告诉读者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而且还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从结构形式上来说,消息通常要遵守一定的格式,按照导语、主体、结尾、背景材料等几个部分来写,但通讯的文体较自由,往往根据写作对象不同而采取灵活多样的结构;从表达方式上说,消息以叙述为主,较少用描写、议论、抒情,通讯则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从语言上来说,消息要求简洁、明了,通讯则要求生动、形象;从时效性说,消息要争分夺秒,耽误了时间就丧失了新闻的价值,通讯则不像消息那样严格,同一题材的内容,往往是先发消息,后发通讯。

3.通讯的分类

根据通讯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

(1)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用来展示新闻事迹与形象的一种新闻体裁。西方新闻界与此意相近的说法是“人物特写”。

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主要是那些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人物。我们熟悉的一些先进人物如黄继光、雷锋、焦裕禄、张海迪、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等都是通过通讯报道宣传开来的。在对先进人物的报道中,人物通讯一直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人物通讯以先进人物为主要报道对象。但也不排除对一些有争议的人物或正处于转变中的人物的报道。有些人物通讯甚至还是揭露干坏事的丑恶人物的报道。这些方面的报道,虽然不是人物通讯的主流,但还是对时代的某个侧面的记录和反映,大大地丰富了人物通讯的选材(详见第十六章第一节之“人物通讯的采写”)。

(2)事件通讯。事件通讯就是详细地报道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事件通讯报道事件一般都比较详细,能全面地、客观地介绍事件的来龙去脉与发展过程,具体地、形象地描述其细节,即使是那些篇幅短小之作,也要求把事件叙述清楚,使读者对整个事件能够有比较完整清晰的印象。

事件通讯的报道题材是十分广泛的。依其性质与作用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以表扬、歌颂为宗旨,对那些能体现时代主旋律、社会新风尚和人们新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准的重大事件的报道,能起到鼓舞、激励和倡导等方面的作用;另一类是以批评或揭露为目的,对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弊端予以曝光,起催人猛醒、驱邪扶正等作用;还有一类是介于表扬、歌颂与批评、揭露之间的报道,即通过报道某一内涵较为丰富的事件,揭示现实社会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矛盾、热点,作者对此加以评论,揭示其实质或意义,起到活跃思想、启发思路等作用(详见第十六章第一节之“事件通讯的采写”)。

(3)工作通讯。工作通讯是通过报道和分析当前实际工作中的经验、问题、教训等,从中找出某些带规律性的东西,以此指导、推动实际工作的通讯。

工作通讯对实际工作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可以通过报道各种生动、典型的事例,介绍各个地区、各个单位在某项工作中的一些先进做法和具体经验,对其他地区或有关单位的工作开展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它也可以批评和揭露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或对策(详见第十六章第二节之“工作通讯的采写”)。

(4)风貌通讯。风貌通讯是指着重描绘社会变化、时代风尚及风土人情的通讯。它一般是反映新貌,抓住特色,点面结合,开阔读者视野,增长读者知识,给人以美感和现场感。

风貌通讯的表现形式比较丰富,常见的“见闻”、“巡礼”、“侧记”、“纪行”、“掠影”、“纪游”等都属于风貌通讯的范围。众多的表现形式,使得风貌通讯在表现题材上比其他通讯更加广泛多样。概括地说,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一个单位发展变化的新气象、新面貌;可以报道重要的建筑工程、展览会、陈列馆等的内容及规模;也可以赞颂革命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介绍旅游风光;此外,它还可以反映异国的社会现状和风土人情,以促进国际交流(详见第十六章第二节之“风貌通讯的采写”)。

根据表现方法的不同,通讯又可分为:特写、速写、素描、专访、访问记、巡礼、散记、侧记、小故事、记者来信、采访札记或手记。

(1)特写。特写也称“新闻特写”,是一种把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最生动感人的片断和部分加以“放大”,描形绘色的“再现”新闻事件,给读者以鲜明印象的新闻体裁。

特写具有以下特点:在选材上,注重于再现生活中的画面,放大新闻事实诸要素中有意义、有情趣、有影响的一两个场面或片断,以说明事件如何发生,当时情形怎样。在结构上,以概括性导语开头,点出部分要点,把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后面;或是以特写镜头开始,然后过渡到实质,最后才把主题突出。在角度上,选择一个特定的角度,细察局部,从一点一面插入放大,出奇制胜。

(2)速写。速写又称“新闻速写”,其特点是:一快二短三粗略,要点清晰,以少胜多,简洁朴素,明快有力;内容上缩龙成寸,以小见大,使读者感到可读、亲切。

(3)素描。素描又称“新闻素描”,其特点是以朴素自然的描写方法,淡色轻抹,质朴自然,准确平实地记录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

(4)专访。专访是从通讯体裁中的人物通讯和消息体裁中的人物消息等的基础上衍变发展而来的一种相对独立的体裁,是就某个人物或某个问题进行的专门访问。与人物通讯相比,它的构思更富特色,内容上也要比人物通讯更富有吸引力;与一般访问记相比,它更精巧、灵活、有文采、可读性强;与人物消息相比,它更翔实、深刻、描绘更强。总之,与其他的体裁的新闻作品相比,它具有三个“特”:特定的问题,特定的对象,常常还包括特定的场合。

专访有人物专访、问题专访和学术专访等几类。这几类专访虽然都是通过对特定采访对象的访谈纪实来表达主题,但人物专访重在写人;问题专访主要是突出所说问题;学术专访则主要地通过学者专家的谈话向公众介绍最新知识,展望科技动态,解释公众关心的疑难问题、自然现象等等,突出的是科学性、知识性。

专访的特点在于:第一,选题特别强调新闻性与现实针对性,人物专访所报道的一般是目前公众关注的人物;问题专访和学术专访则是针对当前公众关心的问题访问最具发言权的人物;第二,特别注重访问现场的生动再现,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被访人物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第三,强调突出专题性,记者在进行专访时,预先都有明确目的,所谈问题也大都集中于某一点,这样才能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

(5)访问记。访问记是以记者采访活动的过程为主要线索来结构和组织材料的一种体裁。访问记在写作时有问有答,现场感较强,而且可以穿插各种背景材料,使作品有一定深度。

(6)巡礼。巡礼是一种观光记,参观记,也称“见闻”。在采写上,记者边走边看,巡游浏览,很自由地把所见所闻写出来告诉受众;常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有较多议论和抒情;具有现场感、动态感和亲切感的特点。

(7)散记。散记被称为新闻中的“散文”,写作时要求用散文的结构方法和笔法,但同样也要求“形散神不散”。散记的选材、写法都较自由,通常更注意选择知识性、趣味性的新闻事实,而后讲究意境的表现。

(8)侧记。侧记是从一个侧面反映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通讯。它取材自由,不求反映事件全貌和全过程,但求抓住特点,扣紧受众的兴趣点,回答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写作时往往夹叙夹议,兼谈感受。

(9)小故事。小故事或称新闻故事、新闻小故事。其要求一是“小”,二是有“故事”,三是以小寓大。小故事通常反映一人一事,表现一个片断,内容单一,篇幅短小,线索简单,不求写繁多人物,不必横生庞杂枝节,但求精悍、生动。

(10)记者来信。记者来信是记者抓住现实生活中带有普遍意义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用书信体形式反映出来的一种体裁。由于它是以第一人称写作,便于记者直接出面介绍事实,提出问题,褒贬是非,提出建议。记者来信写法上有较大的灵活性,记者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引用专家的看法、建议,也可以表达公众的愿望、呼声和要求。

(11)采访札记。采访札记也称“采访手记”,是记者、通讯员把采访中所发现的问题和有关事实记录下来,自由抒发见解的一种体裁。它具有夹叙夹议、有理有据、写作灵活的特点。

采访札记和记者来信的区别在于,记者来信以第一人称写作,由记者直接出面介绍事实,陈述意见和建议;而采访札记则以第三人称写作,在客观叙述事实中抒发个人的一得之见。此外,记者来信往往明快地提出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而采访札记则往往是作者采访时发现某一问题后所作的思考,以及对这一问题所作剖析的体会,有时候还含有探讨之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