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记者来信是言论报道的好体裁

记者来信是言论报道的好体裁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记者来信是言论报道的好体裁记者来信是具有较强的“提示功能”和“警示效应”的特殊新闻报道体裁。这封记者来信1995年7月2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大视野》播出后,引起国家铁道部有关部门的重视,沈阳铁路局吉林铁路分局有关部门领导向笔者致歉,并表示已停止一切乱收费项目。

第二节 记者来信是言论报道的好体裁

记者来信是具有较强的“提示功能”和“警示效应”的特殊新闻报道体裁。

记者来信具有不可替代性。以写信这种贴近形式,直接向受众报道新闻,受众听到、读到记者来信,首先有一种亲近感,一种见字如面的亲情感就把受众与记者联系在一起,受众获知的新闻犹如是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的亲朋好友告知的重要事情,从而加重了新闻报道的可信性。这一特点,是消息、通讯、特写、述评等新闻报道样式所无法比拟的,更是无法替代的。

那么,怎样写记者来信呢?

一、从深层次探究社会百态

大千世界社会百态都存在于广大受众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之中。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某种社会现象、问题、苗头,不便于用消息、通讯等体裁报道,就通过“写信”来跟受众谈谈,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因此,记者要到群众中去、到基层去、到现实生活中去捕捉写信的题目和内容,凡是来自社会百态的记者来信,一般都有可读性、可听性。

1995年1月中旬,笔者随同天津市工商局“打假”检查组现场查访时,发现天津一些大中型商场也在卖假货,这样,假货就占据了无孔不入地欺骗广大消费者的有利地位,此祸不除,将殃及社会大众。在掌握了大量新闻素材之后,笔者撰写了记者来信《“打假”应从大中型商场入手》。

1995年2月10日、1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联播》、《九州巡礼》播出了这篇记者来信,《工人日报》、《今晚报》均予以转载,并获1995年度中央台地方记者好稿一等奖。评委评价说:“‘打假’已历时几年,任务仍很艰巨。随着‘打假’的深入,‘打假’的重要性日益引起人们注意。而过去人们注意较多的是个体小商小贩和私营企业,而忽视了占社会零售总额绝大部分的国有大中型商场。此稿较早地将视点转向大中型商场,以事实说明‘打假’应从大中型商场入手,从而推动了‘打假’工作的进一步深化。稿件播出后,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和有关主管部门的重视,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稿件结构严谨,内容充实,有很强的说服力。”

(例稿见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附例稿(109)

二、紧紧追踪热点不放

从某种意义上说,记者来信是问题类新闻报道,因此,一线记者采写记者来信的重点,应放在社会生活的热点上,记者要紧紧追踪热点问题不放,从中挖掘出有冲击力的原创新闻报道来。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部门借助手中的权力,在社会上刮起了“乱收费”、“乱摊派”、“乱涨价”的“三乱”歪风邪气,从而造成企业负担过重,有的甚至被“三乱”折腾得濒临破产。一时间中小学的“三乱”也相当严重,造成学生家长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1995年7月中旬,笔者到吉林省延吉市参加一个业务研讨会,归程时乘坐火车却被当成唐僧肉,被狠狠地乱收费一通。事情是这样的:笔者从延吉站乘图门开往长春的“图门江2号”车,正式客票的票价是44元,延吉站售票时多收70元,给了一张由延边自治州地方税务局监制的旅客车票,涨价1.59倍。转天,笔者乘长春开往北京南站的282次客车的时候,又接连遇到乱收费。一是长春站在售票的时候,索要10元车站建设费,收据是一张小纸片,印章是“长春车站改造工程总指挥部财务专用章”。上了车也无法逃脱“三乱”的围追堵截。火车开动后,旅客们发现车厢里空调未开,电扇也不转,个个热得直淌汗。可晚上10时许,列车员却来收空调费。他口头宣布,到秦皇岛下车的乘客,每人收16元,到天津下车的收19元,到北京下车的收20元。有的乘客索要发票,列车员出示的是只盖列车长名章的铁路代用票。不仅收空调费,还外加1元钱手续费。收完了钱,列车员宣布,明天上午车上开空调。结果,直到转天下午笔者到天津下车时,列车也未开空调。

笔者身临其境,近距离体验了被“三乱”的苦楚,于是针对“三乱”歪风反弹泛滥的怪现象,撰写了记者来信《“三乱”歪风反弹不容忽视》。这封记者来信1995年7月2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大视野》播出后,引起国家铁道部有关部门的重视,沈阳铁路局吉林铁路分局有关部门领导向笔者致歉,并表示已停止一切乱收费项目。

附例稿(145)

记者来信:“三乱”歪风反弹不容忽视

△下面播送中央台记者金树华采写的记者来信:

编辑同志:

记者最近到东北开会发现,乱收费、乱摊派、乱涨价款歪风,在沈阳铁路局管辖的车站和列车上,又死灰复燃,来势凶猛,严重侵害了旅客的利益。

7月16号的晚上,记者从延吉站乘图门开往长春的“图门江2号”车。正式客票的票价是44元,延吉站售票时多收70元,给了1张由延边自治州地方税务局监制的旅客车票,涨价1.59倍。

17号18点半,记者乘长春开往北京南站的282次客车的时候,又接连遇到乱摊派、乱收费的现象。一是长春站在售票的时候,索要10元车站建设费,收据是一张小纸片,印章是“长春车站改造工程总指挥部财务专用章”。

近年来,国内一些飞机场向旅客收取机场建设费,而铁路的车站收取建设费还是头一次听说和被硬性收缴。

记者走进车站,长春车站的确在翻修站台,这种小工程也向乘客收建设费,那恐怕任何行业和部门谁都有向群众伸手的借口。如此办理,“三乱”岂能不死灰复燃!

282次列车从长春开出以后,车厢里电扇不转,乘客们热得直淌汗。可晚上10时许,列车员却来收空调费。口头宣布,到秦皇岛下车的乘客,每人收16元,到天津下车的收19元,到北京下车的收20元。对此,乘客们纷纷提意见说,列车上根本没有开空调,收空调费简直成了笑话;就是开了空调,费用也都含在车票里,额外再收费是不对的。有的乘客索要发票,列车员给的是只盖列车长名章的铁路代用票。不仅收空调费,还外加1元手续费。收完了钱,0805号列车员说,18号上午车上开空调。结果,直到记者到天津下车的时候,也没见开空调。

乘坐沈阳铁路局的列车,感到服务质量也很差。如从北京南站开往图门的255次列车,卖给乘客的盒饭为10元一份,里边是凉米饭加咸菜,购买者连呼上当。这趟车运行30多个小时,绝大多数人要在车上吃3~4顿饭。许多人买盒饭上当以后,改吃方便面。但列车上没有开水,只好用冷水泡方便面,导致有的人肚子疼,有的发生腹泻。

记者在282次列车上,还碰上怪事。卧铺车上的许多卧具都是湿漉漉的。被子的被罩像是从洗衣机捞出来就套上被子一样,根本没办法使用。找到列车长,列车长对列车员说,这怎么能用,快给换一条。说完,车长走了。列车员却说,没有备份,你克服点吧!明天就晾干了。叫人哭笑不得。

来信说,近几年中纪委曾经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治理“三乱”专项斗争,并且取得明显效果。全国铁路也开展了重塑人民铁路形象的活动,一些乱向乘客收费、乱涨价的现象,早就被制止了。如今,在暑运旺盛的季节,沈阳铁路局的一些车站和列车却再次刮起“三乱”歪风,挖空心思地在乘客身上揩油,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严重败坏了人民铁路的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

人们常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谁都知道出门的难处。而沈阳铁路局的一些车站、列车的“三乱”作风,无疑加剧了乘客们在旅途中的艰难。我们希望这些车站和列车,能够想想乘客的利益,想一想自己代表的铁路的形象。我们也希望“三乱”反弹问题,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希望铁道部有关部门,认真地抓一抓“三乱”歪风反弹的现象,不要让“三乱”毁了人民铁路的形象。

(本文1995年7月2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大视野》播出)

三、用专家视角关注经济现象

经验证明,记者用专家的视角关注经济现象,不仅可以弄明白经济世界的万花筒,而且可以抓到许多撰写记者来信的新闻素材。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风向标千变万化,工业企业、商业流通企业,工业产品和货物滞销积压现象随时都可能出现,只要生产经营者弄明白了滞销积压的真正原因,就会想出好的对策。

1986年8月下旬,笔者了解到天津市商业和工业企业库存工业产品总值达到13亿元,其中长期积压品占4亿多元。于是,笔者便跟随天津市经委工业品下乡服务队到河北省霸县胜芳镇赶集,经过现场观察、访谈和考察,加上科学的分析,终于从这种古老的交易场所,了解到天津工业产品积压的真正原因。最后撰写了记者来信《工业产品积压的原因在哪里》,以记者来信的方式向工商业生产经营者提出了警示,指点了产品积压的迷津,引起全国生产流通领域的重视。

这封记者来信,1986年9月13日、1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联播》、《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出6次,当年获天津市好新闻三等奖。

附例稿(146)

记者来信:工业产品积压的原因在哪里

本台记者金树华最近给编辑部来信说:目前天津市商业和工业企业库存工业产品总值达到13亿元,其中积压品占4亿多元,据了解上海和北京工业产品积压也比较严重。

8月下旬,记者随天津市经委系统工业品下乡服务队到河北省霸县胜芳镇赶集,了解到当前工业品积压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市场信息不准流通渠道梗阻,大量工业品难以进入流通领域。来信说,最近两年商业部门的一些同志只注意到少数消费者的需要,却忽略了城乡大多数消费者的需要,片面地把精力都放在经营赶潮流的商品上去了。例如,西服、高档皮鞋大量进货,结果卖不出去积压在仓库里

造成产品积压的第二个原因是产品款式落后质量差,这类产品在农村也不受欢迎。

第三个原因是企业领导缺少自主权,无法改变上级主管部门下述的指令性计划,明知产品没销路,仍得按计划生产。

来信指出,当前工业品严重积压已成为影响生产的重要因素,工业部门带着产品直接下乡,是解决难题的好办法,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库存积压,而且能在农村这个大市场检验产品好坏,促进企业更合理地安排生产。

(本文1986年9月13日、1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联播》、《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出,获1986年度天津市好新闻三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