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记者采访札记是言论报道的轻骑兵

记者采访札记是言论报道的轻骑兵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记者采访札记是言论报道的轻骑兵编辑是新闻媒体传播新闻流程中的第二道岗位,第一道岗位上的记者把新闻稿件发回编辑部后,接下来就是编辑的“包装”工作了。记者采访札记则相当于给消息、通讯配的短评或编后话。经验证明,记者采访札记是言论报道的轻骑兵。而采访札记则是比短评还要短小精悍的新闻言论,亦是依附于某一新闻稿而刊播的。

第三节 记者采访札记是言论报道的轻骑兵

编辑是新闻媒体传播新闻流程中的第二道岗位,第一道岗位上的记者把新闻稿件发回编辑部后,接下来就是编辑的“包装”工作了。他们要对记者的新闻报道进行认真细致的修改、完善。在编辑稿件过程中,水平高的编辑会慧眼识珠,发现作品的“优点”和“精华”,亲自动笔为新闻报道稿件配一篇短评或加个编后话,从而使稿件更加光彩夺目。

记者采访札记则相当于给消息、通讯配的短评或编后话。经验证明,记者采访札记是言论报道的轻骑兵。

1996年10月,中央宣传部宣教局副局长杨新力同志率领13家中央新闻单位的50多位记者抵达天津,开始了为期8天的对天津和平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的兵团作战式采访活动。这次采访团阵容强大,参与的新闻单位和派出的记者人数和层次都是空前的,中央电视台的队伍最大,有3个摄制组在和平区采录节目;人民日报派来了理论部副主任、记者部副主任和驻津记者站站长3位领导及2位记者;新华社和工人日报各投入6位记者;经济日报派来4位记者;光明日报国内政治部主任亲自率队投入战斗。在13家50多名记者队伍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参战的只有笔者与另两位记者。

在如此激烈的大比拼竞争中,中央台的优势是情况熟,天津和平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启、发展,笔者已追踪报道多年,先后播发了数十篇各类新闻稿件,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和较大的影响。那么,怎样参加这次激烈竞争呢?经过报道组的研究,决定在创新上下工夫,如为每篇录音报道加一篇记者采访札记,使新闻报道向深度、广度延伸,力争棋高一筹,出奇制胜。结果,中央台在这次竞争中取得先声夺人的奇效,收到大量听众来信来电,也受到中宣部主要领导的表扬。

下面就以这次集体采访为例,谈谈怎样撰写记者采访札记。

一、采访札记是微缩的短评

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集中、简明扼要、运用灵活的新闻言论,一般多与某一消息或通讯同时刊出。而采访札记则是比短评还要短小精悍的新闻言论,亦是依附于某一新闻稿而刊播的。

附例稿(147)

录音报道:志愿者在行动

△下面播送中央台记者金树华、郑凯、王晓晖采制的录音报道:

(出和平区新兴街志愿者服务日现场音响3秒,压低混播然后把音响隐去)

10月12号下午,记者来到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诞生地——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宽阔的马路便道上,人流如潮,一股股互助友爱之风扑面而来。人们围在一个个摊位前,有的请师傅裁剪衣服,有的抱来了要修理的彩电、收音机,有的伸出胳膊让大夫量血压,还有不少老人正高高兴兴地坐在椅子上理发……

新兴街志愿者协会会长董春芙告诉记者说:

(以下出董讲话录音)

“这些都是我们的志愿者。我们志愿者服务是两种形式,一种是集中的服务,一种是分散的服务。我们志愿者会员有1 900多名个人会员,100多个团体单位。从1989年开始,每月第一周的星期六,我们都在这儿搞服务。今天来的好些都是名专家。”

说起这批志愿服务者的出现,得先说到8年前的一件事。

1988年2月初,朝阳里居民赵玉珍的丈夫因病去世了,时隔不久,她的婆婆和父亲也先后去世,家里只剩下她和一双上中小学的儿女,中年丧夫和失去两位老人的巨大痛苦,加之沉重的家庭负担使她病倒了。

就在这个时候,同一单元楼的12户邻居向她伸出了援助的手,一名在医院当大夫的邻居为她安排住院;几位大娘给她送来了水果;一双儿女的吃穿,邻居们都帮助她管了起来;课外学习也有当教师的邻居负责指导,全楼邻居的热情关怀,使赵玉珍从精神重压下解脱了出来,病也渐渐好转了。出院后,邻居们还经常去她家嘘寒问暖,逢年过节还要送去一些食品。

这件群众互助友爱的事例,引起了朝阳里居委会的注意。他们想,这几年,区委、区政府每年给全区人民办12件实事,各级领导还经常下来现场办公,给群众解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难题,咱不能把什么事都推给政府,也要自己动手解决居民区里的难题。于是1988年年底,居委会主任宋元朴和封彦芹等13个热心助人为乐的大娘、大爷们自愿承包了13户有困难的孤老户和军属的生活服务并倡议成立了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1989年3月,在朝阳里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的基础上,新兴街组建起我国城市居民第一个以街道为单位,以为他人服务为目的的“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接着,和平区12个街道办事处相继建立了志愿者协会群众组织,261个居委会全都建立了分会。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会员达5万多人,团体会员单位388个,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区、功能齐全的社区服务网络。8年来,志愿者活跃在全区,为50多万社区群众解决了大量生活难题,他们上为政府分忧作劲,下为百姓解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友爱互助之风蔚成风气。

回想起往事,封彦芹对记者说:

(以下出录音)

“当时我们想的是嘛呢,咱这是替国家分忧,替群众解难。那时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小事不出楼院,大事不出居委会。”

在天津和平区采访社区服务志愿者事迹,记者被充满友爱、温馨的热流包围着,遍布住宅区的志愿者有离退休的老干部,有专家和高级大夫,有区领导,有县处及科级公务员,有大中专学生,还有英姿勃勃的武警战士和公安干警,志愿者对待邻里就像对待亲人一样,谁家有了难题就去找志愿者,得到的是慷慨无私的帮助。

(出电影《上甘岭》插曲《一条大河》两秒后压混)

听到这优美的歌声,有谁会想到电影《上甘岭》里女卫生员王兰的生活原型,也是一位热心的社区志愿者,她就是63岁的共产党员吴炯。她17岁志愿赴朝鲜参战,做战地医务工作,她与黄继光、邱少云在同一部队战斗过,她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救死扶伤,是二等功臣。1988年退休后,吴炯又成为新兴街首批志愿者,自己花钱买了听诊器、血压计和常用药品,8年来走家串户为群众义务治病8 000多人次,她的一次次及时抢救,使一个又一个突发心脏病的老人保住了性命,她的经常性查体,使一位又一位古稀老人超前发现病患,永葆健康。

新兴街志愿者协会刚诞生,当时任区长的刘福生就率先入了会,他负责每月给三位行动不便的老大爷各理一次发。多年里,不管工作多么繁忙,每个月他都利用星期天或晚上,骑自行车去3位老人家理发。老人们不忍心老麻烦区长,每次都说,“以后就不要来了”,刘福生说,“别客气,我是一个志愿者。”前年,接受过刘福生5年数十次理发服务的高级知识分子曹大爷病逝后,他又担负起为80多岁的孤老户梁大爷老两口理发的义务。去年刘福生从区委书记的岗位退休了,至今,他仍坚持着志愿者的行动。

1991年春节前夕,记者曾在刘福生入户理发时采录了曹大爷和刘福生的谈话。

(以下出1991年曹大爷与刘福生的对话)

“区长的事情多,我们这种事情是小事情。不用区长老跑了,我心里过意不去呀,这次理发是最后一次了。”

刘福生:“刚才曹大爷说这是最后一次了,我说这不行。曹大爷觉得我的工作挺多,不落忍。可是呢,我还有另外一种心情,就是我通过理发活动能够交更多的朋友。是不是啊,曹大爷?咱还得坚持下去。”

曹大爷:“接近群众那还真是个好办法。”

听了这段5年前的录音资料,不难看出,在和平区的社区里,服务与被服务之间没有职务、地位之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何等真挚,三言两语里蕴藏着多少人间真情啊。

记者采访札记: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我国城市里形成了大事小情一切都找单位和政府解决的习惯。于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动手解决社区生活难题的积极性淡化了,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政府的负担。天津市和平区的广大群众自发地组织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相互之间互帮互济,有效地解决了政府想办又不可能完全顾及到的困难和问题,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改善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本文1996年11月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出)

这篇记者撰写的录音报道《志愿者在行动》的采访札记,仅仅172个字就把社区志愿者活动的意义,提升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巧妙地为录音报道《志愿者在行动》配了一个袖珍型短评,使报道更加有冲击力和穿透力,给受众以震撼和感动。

录音报道《社区里飞出欢乐的歌》、《大环境下培育出的小气候》的采访札记更有特色。

附例稿(148)

录音报道:社区里飞出欢乐的歌

△下面播送中央台记者金树华、郑凯、王晓晖采制的录音报道:

文化馆女声小合唱,混)

这支由国家干部、教师、工人组成的杂牌部队,曾让最具难度的无伴奏合唱回荡在北京音乐厅那神圣的殿堂,它只是天津和平区无数个文化社团中的一朵小浪花。曾几何时寻呼机、服装、家具、餐馆等行业的叫卖声就在这里给予了“文化”两字无情的嘲讽。和平区的所有文化场馆能有今天堂堂正正的地位,靠的是一改革、二投入、三群众。在这里小小的街道文化站都有近、中、长期规划,连图书馆的锅炉更新都要打进经济预算,最基层的文化馆当然精神大振,设目标、订规划,呼呼啦啦地在区、街拉出了15个文化网络,百姓走进来,吹拉弹唱,尽得其乐;文化场馆走出去,春有“和平之春”、夏有“纳凉晚会”、秋有“中秋赏月”、冬有“上元观灯”,一年里百姓乐呵呵,四季都有欢乐的歌。区文化馆馆长寇援办京剧票友赛,办哑了嗓子,但提起文化场馆的公益性仍然意犹未尽。

(出录音)

“但是不管经营性也好,有偿性也好,不要忘了,文化馆的大门始终朝着人民群众敞开。富而思文,富而思乐,好像是一种规律,文化馆要走出去,以社会为大舞台,在广阔天地里作文章。你像我们夏天搞的纳凉晚会,最多的一次是43万人次。”

不是所有的人都爱卡拉OK,不是所有的人都去得起舞厅剧场,5块钱的门票听戏、听评书,免费练书画、练歌、练朗诵,百姓的业余爱好被接纳、被提高,这样的市场应该是最大的,名流茶馆的一位顾客在不经意中受益匪浅。

(出录音)

“我今年51了,去年京剧节我看了一半就走了,看不下去,但是到茶馆以后,不知怎么入迷了,现在起码他唱的词我能懂百分之六七十,是越听越明白越听越爱听,对历史呀什么的都比较了解。”

文化馆投众所好,参与者各展其长,群文活动才不至于剃头挑子一头热。法官马晓林觉得这里对她有磁石般的吸引力。

(出录音)

“我们呢有时演出都是义务的,有时排练也没有报酬,大家并不是考虑这个,就觉得在一起能切磋一下艺术,能够在追求上有新的提高,大家好像挺执著的,觉得这个团体对我们有吸引力。”(录音完)

培养兴趣,提供场所,给予机会,提高水平,和平区的社区文化开始渗入街道楼群,千家万户,而且对于特殊群体,他们有其独特的润物细无声的温馨之法,兴安路街的老年人聊天站就是其中之一,这个自发性的群众组织,设有医疗保健、文体娱乐法律咨询、婚姻介绍、生活服务、心理咨询等帮助项目,一个聊天站能让王玉兰大娘觉得就是每天花钱来也痛快。

(出录音)

“你有嘛话吧,你给儿女不能说的话,你给姐们能说。人呢,就怕孤独,一孤独就坏,想前想后,这个嘛也不想,乐乐呵呵一说一笑,一天走了,明儿见。”

王玉田大爷退休后又失去老伴,因为孤独郁闷他走进了聊天站,在这儿完成了夕阳恋,不再寂寞的老两口现在仍对聊天站情有独钟。

(出录音)

“平时,基本上两人都来,跟这个聊,跟那个聊,内容就不一样了,那个是解决思想上的矛盾,逐渐开朗了,现在来好像作为一种消遣娱乐,时间上过得挺快,精神上有些舒畅了。”(录音完)

和平区的聊天站、长寿园、老年公寓为解决城市步入老龄化所带来的种种社会、家庭问题作出了新的探索。

从街、院、馆、所、站、社团交织而成的强大文化网中,吹出了重文崇文之风,全国先进、专业水平可能就在你的身边,也可能就是你。

和平区的社区文化教育已进入高起点阶段,小小文化馆都能成为保卫国粹的一支中坚力量。

(接京剧锣鼓声,混)

记者采访时,正值和平区举办第三届全国京剧票友大赛,在全国一万人的大军中,在这一阵紧似一阵的锣鼓声中,我们看到了和平区十年播种、耕耘所结出的累累硕果。

(京剧锣鼓声,扬起,弱下)

记者采访札记:

群众的文化兴趣、文化需求、文化热情需要全社会鼓励、保护、扶植。一切为了群众不能只是一句温暖的空话,它要体现在场所上、资金上、规划上。经济效益不是我们的唯一需求和唯一目的。和平区的现状,许多地方可能一时达不到,但是请向他们看齐,请各级领导抽出一点儿空来。

(本文1996年11月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出)

附例稿(149)

录音报道:大环境下培育出的小气候

△下面播送中央台记者金树华、郑凯、王晓晖采制的录音报道:

(记者播报)

各位听众,中央台记者在和平区采访过程中深深感到,和平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新经验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她是在天津市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大环境、大气候和良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高度文明社区的小气候。这是天津市900万人民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必然结果。

记者采访天津市委书记高德占时,他说了这样一席话:

(以下出录音)

“历届天津市委、市政府自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努力做到在抓经济建设、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样—个基本的工作思路。天津社会环境对抓精神文明建设还是很有利的,有个好的氛围,所以天津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形象地说,我们提出精神文明,天津得做到风气正、秩序好、素质高。风气正,就是党风、民风、社会风气,弘扬正气;秩序好,包括治安秩序、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环境秩序等等;素质高,包括干部的素质、队伍的素质、群众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抓全社会的大培训。从具体的工作载体和活动来说,就是开展‘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的活动。”

(记者播报)

大量事实表明,推动和平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两大载体活动的产生,全都是由区里的党政干部转变作风全心全意为广大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而引发的。其源头则来自于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影响和带动。当时任和平区区长、现任天津市副市长的张好生同志作为当事人和参与者,他对此感受颇深,他告诉记者说:

(以下出张好生副市长讲话录音)

“和平区的一切工作都是按着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行的。天津市从1983年开始每年给全市人民办20件实事,城市10件、农村10件。在办实事过程中,市委形成基本工作思路,叫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就是‘两个一切’吧,‘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直坚持到现在。基本工作思路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实践的过程中内容丰富。和平区那时候按市委的要求,每年办12件实事,那么到现在10多年了,一直坚持着呢,由头就是解决群众生活问题。从1984年开始,年年抓冬季生活。到1988年的时候,冬季生活的抓法形成一种机制。什么机制,那就是冬季生活是靠政府和政府各有关部门来实施的。比如说送煤的问题,送煤是煤建公司和政府签了军令状,保证冬季每家每户都有煤,而且保证送煤到户。确实,1988年冬季生活搞得非常好,群众比较满意吧,和平区出了两件新鲜事,一件是人民群众评选‘十佳公仆’,再一件事就是广大群众自发组织的志愿者协会。这两件事你说巧合吧,我看有它的必然性。”

(记者播报)

和平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这个典型的形成,还得益于天津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从群众自发评选第一届“十佳公仆”开始,天津市的几届主要领导李瑞环、谭绍文、聂璧初、高德占、张立昌分别亲自参加过各届表彰大会,予以支持和指导。当记者询问张好生副市长,和平区评选“十佳公仆”和社区志愿者活动为什么能长期坚持下来,并且越搞越好这个问题时,张好生副市长说,一是符合群众愿望和要求,二是领导者的鼓励和支持。

(以下出张好生副市长讲话录音)

“从‘十佳公仆’的评选,到志愿者队伍作用的发挥,各级领导非常重视,从李瑞环市长开始就非常重视。李市长非常激动地讲了那一番话,现在回忆回忆非常有意思。我记忆最深的有这么几句话,一句叫,人们都认为受到领导的表扬是最大的奖赏、最高的荣誉。历代中国的事就是领导表扬下边嘛。他说我认为,受到老百姓的表扬是最高的奖赏,最大的荣誉。这句话讲得很深刻。现在回味起来,很多人都觉得这是非常有分量的一句话。我们‘十佳公仆’有一个叫李文轩的同志,得病死去以后,他特地送了花圈。大家不忘他。李瑞环同志这个花圈体现了中央领导同志对给人民办实事公仆的关心、信任、支持。我们市委、市政府的每年的工作要点都把搞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评选‘十佳公仆’、开展社区服务写在要点上。现在开展的人民公仆的活动也是结合起来抓的,非常重视。这当然跟领导者的理解支持有关。”

记者采访札记:

多年来,在天津市委、市政府自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重视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大环境影响下,天津不仅孕育出和平区这样突出的典型,全市18个区县和各条战线也都形成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不少区县从各自的实际出发,也都创造了各具特点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和方法。河东区在全市首先创办的市民学校,已遍布各个居委会,成为开展社区教育、提高市民素质的重要阵地。南开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了群众性读书活动,连续5次荣获全国读书活动组织金奖。河西区建立社区大文化体系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所有这些经验和做法,构成了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壮丽画面,为开创大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提供了依据。

(本文1996年11月1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播出)

更叫受众叫绝的是,录音报道《大环境下培育出的小气候》的记者采访札记,还成为报道由点向面转折的载体。天津和平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并非是孤立的典型,和平区精神文明在天津市绝非孤岛,它是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采访札记使报道跳出和平区,把视野扫描到了天津全市,用高度浓缩的笔触,点击出“河东区在全市首先创办市民学校”;“南开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了群众性读书活动,连续5次荣获全国读书活动组织金奖”;“河西区建立社区大文化体系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等壮丽的画面。这篇札记虽短,但它却兼有短评和点题,提升整篇报道的层次等多种功能。

二、采访札记是画龙点睛

在中国国画技艺中有一个著名技巧,那就是“画龙点睛”。从评论的角度说,记者采访札记也是给新闻报道稿件“画龙点睛”。

录音报道《千学万校入户来》着重介绍了天津和平区重视广大居民的社会教育问题,从孩子的周日教育到正规中小学教育,从老年大学、家长学校、新婚学校、法制学校、环保学校,到下岗再就业培训班,真是百花齐放,应有尽有,别人想不到的学校和平区也办了起来,如“离异子女父母班”等等,真的是千学万校入户来呀!

记者在深入报道后,又以采访札记形式给录音报道《千学万校入户来》点了睛,只用了68个字,真是点石成金哇!

附例稿(150)

录音报道:千学万校入户来

△下面播送中央台记者金树华、郑凯、王晓晖采制的录音报道:

(周日儿童之家流水声,混)

这里是天津和平区新兴街楼群中的一片绿地,双休日的孩子不用呆在防盗门里互相眺望,或者在家手持游戏机没完没了,而是跑到一起看课外书,跳绳,打球,猜谜。

(出录音)

“那个我一星期总是学习,不能下来玩,所以每个星期日到这儿来休息一下。”“我基本上是看书,我经常爱看黑猫警长。”“还能跟小朋友玩弹子,玩我们小男孩玩的活动。”(录音完)

77岁的叶林仲老人是这个“周日儿童之家”的家长,也是一位志愿者,一次孩子之间的打架使他萌发了充当组织者的念头。类似这样的校外校、学外学,和平区就有1 000多所,2 000多位干部、名流、专家、劳模编织出“思想教育型”、“为民服务型”、“劳动实践型”、“文体科技活动型”教育基地网络,目标瞄准“独生”两字带来的所有负面影响,拆掉学校和社会间的教育围墙,用一致性消除六加一等于零的教育脱钩误区。

老少三代都上学成为和平区社区教育的另一道风景。185所家长学校座无虚席,大人们重新学习:如何跟孩子交朋友。和平区法院执行庭庭长李春耕处理案件干净利索,面对孩子却一筹莫展,一哄二劝三吓唬的办法收效甚微,从家长学校心理专家那里他找到了良方。

(出录音)

“按照专家分析的那个,回去以后逐渐观察我的孩子,跟孩子通过谈话的方式,我就不训斥了,我劝孩子的时候,也是按照当今孩子的时代标准,这样比较短的时间,孩子乐意跟我说心里话。”(录音完)

孩子教育牵动万人心。说难,涉及点多面广;说易,一个小评语写法的改变就能获益良多,李春耕说了这个例子。

(出录音)

“过去的评语都是公式化,上课认真听讲,能够遵守纪律,缺点是不爱说话,那么现在改了,说你这个小孩是很聪明、很漂亮的小孩,字写得也不错,学习也有进步,你再爱谈点话,再大胆一点儿,你就是个好学生了,孩子也乐意看,家长看了以后也感到这就是我的孩子。”

(录音完)

教育的对象在和平早已不单是孩子,学校、社会、岗位、家庭四位一体大教育的概念为整个社区的精神文明培植了丰厚的土壤。和平区的社区学校之多、之杂、之细令人目不暇接,多到从区、街两级教育中心到256个居委会的社区教育推动小组,院院有学校,而且与各个辖区单位纵横交错;杂到老年大学、家长学校、新婚学校、计算机学校、法制学校、环保学校、国防学校、卫生学校等应有尽有;细到离异子女父母班、花卉班、风筝班、针灸班等门类齐全。它的节奏与社会需求同频共振。单一的垂直教育体系和教育死角已不复存在。给钱给物不如给知识使得下岗女工赵玉娟姐妹们勇敢地走向了市场,她们小小十几平方米的四平包子铺在天津变得大名鼎鼎。

(出录音)

“收获最大的,就是特别及时,从区妇联组织我们培训,说白了就是咱企业用得着的东西,学到后,咱要培训下面的下岗女工,这样形成一条线,我们等于有组织,有程序来管我们,不是说下岗以后就没人管了,对嘛,我下岗以后充实,现在吃饭不是吃饱的问题,还撑着呢。”

(录音完)

记者采访札记:

社会发展的强劲速度与人往高处走的需求规律,为社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可行空间。和平区脑筋活,活在把教育办到了人家里,办到了人心里。

(本文1996年11月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出,获1996年度天津“教育好新闻”二等奖)

录音报道《安心在和平》的记者采访札记更有创新性。这篇录音报道重点反映了天津和平区公安分局尽心竭力抓好社会治安的故事。采访札记写的是:“和平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已转化为投资软环境,转化为生产力”,接着就改变手法播放了和平区区长陈英的讲话录音,从经济基础上回答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这个记者采访札记的创新点则在于用被采访者的话给录音报道点了睛。

附例稿(151)

录音报道:安心在和平

△下面播送中央台记者金树华、郑凯、王晓晖采制的录音报道:

和平区公安分局局长马树昆曾立下誓言:百姓对治安不满之日,就是我辞职之时。一个“混杂”,一个“流动”,为大城市的社会治安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在无数民意调查中,百姓对治安的担忧一度超过了对通货膨胀的关注。马树昆敢立军令状一方面靠的是严打铁腕,更重要的是靠和平区多年来全民性的防范意识和联防体系,打为下,防为上。马树昆亲自率领百名人民警察讲师团,利用假期开进几十所中小学校,一讲就是8年。

(出录音)

“你不低龄化犯罪吗,我就低龄化普及法律知识。我就感觉到如果一个初一的学生,他进校以后就受到我这种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和洗礼,他进入社会或大学,他在中学期间每年受到了6次教育,我感觉在他健康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没有白费力气。”(录音完)

公检法的工作作风开始转变。和平区法院院长翟西林一上任发现一些“黑话”竟上了庄严的法律文书。

(出录音)

“有的法律文书不干净、大花脸,有的甚至把原被告都颠倒了,但经过最近3年的整顿,不管是文字上、逻辑上,还是对法律文书主要事实表述上,包括整洁方面都大有进步。”

(录音完)

马树昆也从小事入手,下令所有户籍警从刑事案件中完全脱离出来,每天都要进入社区居民当中。苦尽甘来,和平区治安、刑事案件连年下降。看到别处屡破大案受表彰,和平区的警察们只好戏说自己没有立功的机会,但我们说这是百姓的福分,社区的福分。

重复犯罪是社会治安的重大隐患,为此,帮教和调解成为和平区治安防范的创新之举。区有中心、街有站,居委会、车间有小组,结合横向有关职能部门实行帮教对象属人和属地相结合。民园街党委书记张鹤年总结了八个字。

(出录音)

“从我们的实际出发就是八个字,帮助、教育、关心、信任。你比如说我们成都道12号哥儿俩都是犯罪人员,两人都在新疆那儿改造10年,在这过程中老爹死了,还有个生病的老娘,我们感觉他回来了就是我们街道的居民,我们应该管起来,我们想尽办法在乐阳市场给他俩弄个台子,一年1 400块钱免收,他们卖菜明码标价,擦得倍儿干净,那真是遵纪守法。”

(录音完)

李建春这当中救过火,捡过钱包交还失主,还当上了市场调解员,他面对记者的话筒哭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

(出录音)

“在这儿我当中也管了不少事,就是凡闹点儿矛盾,想不通了,在张大爷、杨大爷和街里干部带领下,我们一块儿解决,这市场等于是这几年没有发生一起恶劣事件,没有打架、骂街,没有不文明经商的。感谢政府和街里干部、民园街赵主任一片心意。”

(录音完)

民园街42名刑满释放人员、劳教人员中今年到现在重复犯罪为零。

帮教难,调解更难。家庭里、邻居间、社区中的磕磕碰碰之事虽小可难啃。民事纠纷激化为刑事流血事件在我们周围并不少见。和平区的调解队伍组织严密,层层设防,一个居委会就有9名成员,主任管面儿,委员包片儿,调整员进院,他们靠嘴、靠腿、靠真诚,还有数不清的志愿者,令无数起要刀落血溅的场面化为乌有,令无数个反目成仇的亲人重归于好,化干戈为玉帛在这里已不是历史典故。面对一个街道高达90%的调解成功率,我们实实在在地领略了什么才是“思想工作”,而这一条在他们百分制的治安工作目标中只占到8分。

(陈蓉蓉歌曲,扬起,混下衬完)

这是一位印尼归国华侨陈蓉蓉副教授的歌声,她几十年间照顾了5位老人,成为文明家庭的楷模,像这样的家庭散落在和平区的各个街道院落,安居乐业在和平已不是奢望。

这里有家庭自防、邻里关照、户院联防、社区联防体系,有396支义务巡逻队、7 000多名楼长和6 000多名安全员为您送上放心、安心。他们的成员你可能看不到,但你尽可能放松、投入、专心感受这里淳朴的民风,别致的街景,还有夜晚亮起来的海河风情。

记者采访札记:

和平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已转化为投资环境,转化为生产力,陈英区长对此最有体会:

(出录音)

“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名列天津市内六区之首,多项工作还在全国获得先进称号。现在我们区委、区政府要做事情,群众很理解支持。”(录音完)

(本文1996年11月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出,获1996年度天津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好新闻一等奖)

三、采访札记是最漂亮的包装

记者写完新闻稿件,接着又写采访札记,实际上是换位思考,也就是记者站在编辑的角度最后包装自己的作品,好的采访札记等于给作品穿上了最漂亮的外套。

录音报道《干部——人民的仆人》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这轮报道天津和平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篇,不仅要上《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的头条,而且要取得先声夺人,技压其他中央媒体的开篇之作。为达此目的,笔者和两位年轻记者运用十八般采写技巧,用生动的细节,恰到好处地讲述了天津和平区普通百姓发起评选“十佳公仆”的始末,稿件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精心撰写了采访札记,对新闻稿件进行了深度报道性的包装——“衡量公仆的标准是来自你服务对象的评价”、“来自群众的奖励是最高奖赏”。

这组报道于1996年11月4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头条播出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热议和好评。11月5日,时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刘云山同志来天津主持天津市和平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召见人民日报、新华社记者时,他说,中央电台的稿子形式活泼、内容生动,听了很感人。北京听众李札来信说:“与中央台同时推出有关天津市和平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系列报道的还有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我们感到中央台这次报道采取了播音员口播和现场采访声响相结合的形式,增强了可信度,又保持了严肃大方的风格。比之报纸,体现了声音的优势;比之电视,保持了报道深度和广度。可以说,这次有效的组织报道,是中央台各方能力的又一次综合体现,既有相当的理论水平和报道深度,又体现了广播的特点和优势。实践证明,中央台确有国家电台的水平。”

附例稿(152)

录音报道:干部——人民的仆人

△下面播送中央台记者金树华、王晓晖、郑凯采制的录音报道:

在天津市和平区,一谈到精神文明建设,许多干部群众都会讲到评选“十佳公仆”这件事,称这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支柱。

当年这项活动的发起人,居委会主任张敬斋大娘告诉我们:

(出张敬斋录音)

“那是1988年吧,冬季大白菜跟煤供应比较紧张,可是我们和平区政府的各级干部为了老百姓冬季过得好,就下到各个居民区,帮助去卖白菜、去送煤,有时弄到晚上很晚。我们居民对这个非常感激。我们考虑了,怎么这次也想要表扬一把官。”(录音完)

干部的行动赢得了群众的赞许。从1989年开始,每年由群众投票表彰十名干部,这个被叫做评选“十佳公仆”的活动在和平区延续到今天。

群众评选“十佳公仆”的标准很简单,就是看谁为群众尽心竭力办实事、办好事。但干部们做起来都是硬碰硬。89年、90年和平区冬煤供应的好,老百姓过了一个暖暖和和的冬天,结果居民们连续两年评选区煤建公司经理王教恭当了“十佳公仆”。1991年,冬煤供应出现问题,群众不满意,结果当年王教恭落选了。王教恭没有抱怨,而是更努力地工作,硬是把工作又搞上去了。和平区几十万居民高兴了,王教恭又一次当上了“十佳公仆”,谈到这件事,王教恭深有感触地说:

(出王教恭录音)

“从当选到落选,再次地当选,那么这个过程里,反映的是广大群众能不能取得他们对你工作的满意,关键是看你工作情况如何。”(录音完)

让群众对自己工作满意,成为和平区干部追求的目标,他们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十佳公仆”之一的自来水公司的韩金华,不离身有两件宝。一是记载群众供水困难和问题的笔记本,几年来已记了满满12本,另一个是修理工具。为了给群众供好水,他不分白天还是晚上,跑遍了全区256个居委会,为10万群众解决了吃水困难,群众亲切地称他为“送水观音”。解放桥街党委书记高正山因病摘了一个肾。但他时刻惦念着全街的百姓,走百家串千户,哪家有困难,哪家就会出现高正山的身影。双亲残疾的孩子俞艳玲,因家庭困难无法继续升学。高正山得知后,带头捐款,街道干部们也纷纷捐款,使面临失学的孩子考上了重点中学。像这种为百姓排忧解难的事,高正山不知做了多少件。现在已当选为学校学生会主席的俞艳玲在谈起这件事时说:

(出俞艳玲讲话录音)

“这些叔叔阿姨给我的关怀与帮助使我懂得了在我未来的人生旅途上,我同样也要把自己的爱,奉献给其他更加需要关怀与帮助的人们。”(录音完)

和平区的干部知道自己手中权力的分量,但他们总是把权力用在为人民服务而不是牟取私利。“十佳公仆”、公安和平分局局长马树昆就是一位不徇私情的好警官,在谈到如何使用手中的权力时,他说:

(出马树昆录音讲话)

“这几年当了分局长了,求我办事的人增多了。我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特别是一名公安分局长,首先自己要看清自己的位置。自己的权力是谁给的?是为谁的?这一点要是闹不清楚,这一点要是糊涂,这一点要是不冷静,就会做出一些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的事情。那么这些年来,绝大多数亲朋好友托我的事情,都是我不能做到的。我的亲戚我几乎都得罪了。”(录音完)

马树昆不拿手中权力办私事,得罪了一些亲朋好友,但换来的是带出一支作风严、业务精、勤奋工作、亲民爱民的公安队伍,换来的是和平区良好的治安环境,换来的是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公安分局。

当选“十佳公仆”没有任何物质利益,没有奖金、没有奖品、不调级、不提干。可是,和平区的干部们特别看重它,认为来自群众的奖励是最高奖赏。评选“十佳公仆”活动使和平区成百上千的干部自觉地以公仆的标准要求自己,为群众日夜操劳。几年来,和平区的群众在用电、排水、烧煤、供气、治安等许多方面得到干部们周到的服务。许多事很琐碎,很平凡,但是群众说得好,平凡中才见伟大。区委书记董浩然在谈到群众评选“十佳公仆”的意义时说:

(出董浩然讲话录音)

“群众自发的评选‘十佳公仆’活动,实际上是表达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期望。这件事在全区上下和广大干部中引起很大震动。它既使我们看到了群众中蕴藏的极大积极性,也感受到它对全区整体工作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录音完)

记者采访札记:

我们经常说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但是公仆的标准是什么?从我们采访和平区群众评选“十佳公仆”这件事看,衡量公仆的标准是来自你服务对象的评价。正像和平区干部讲的,来自群众的奖励是最高奖赏。现在我们一些干部,脱离群众,习惯以上级领导的好恶来评判自己的工作。希望这样的干部从和平区评选“十佳公仆”这件事得到启示,把自己的工作坐标,调整到群众的需求上来。

(本文1996年11月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头条播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