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的“媒介融合”与“三网融合”

美国的“媒介融合”与“三网融合”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美国的“媒介融合”与“三网融合”1.相关概念及其溯源早在1983年,美国社会学和传播学者伊契尔·索勒·普尔就在其《自由的科技》一书中,富有远见地提出了“传播形态融合”概念,即各种媒介正在呈现一体化、多功能的发展趋势。

(一)美国的“媒介融合”与“三网融合”

1.相关概念及其溯源

早在1983年,美国社会学和传播学者伊契尔·索勒·普尔(Ithiel DeSola Pool)就在其《自由的科技》一书中,富有远见地提出了“传播形态融合”(the convergence ofmodes)概念,即各种媒介正在呈现一体化、多功能的发展趋势。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亨利·杰金斯(Henry Jenkins)近年来的相关表述在美国乃至全球产生影响,他把媒介融合综合为:技术融合、业务融合、社会的有机融合、文化融合、全球融合。美国“三网融合”顺利实施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96年《电信法案》,这份法案从立法的高度确认了广电与电信的双向进入。其融合监管机构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为英、日、韩等多国学习模仿,其“三网融合”的法律框架更是受到推崇效法。

2.媒介融合在美国的进展

(1)技术融合。广电、电信多种宽带接入技术入户。美国在推进网络建设和融合的过程中,开发实施了多种技术方式的宽带入户,包括DSL、Cable Modem、FTTx等。随着宽带接入无线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无线和有线、无线和无线技术的融合方案也不断推出。

(2)业务融合。广电、电信推出多重“捆绑业务”。2009年,时代华纳公司和康卡斯特公司共同宣布,推出“电视无所不在”(TV Everywhere)的服务,能让用户通过电脑、手机及其他终端随时随地收看和点播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和电信电视的节目。2010年4月,康卡斯特、缆视系统及时代华纳三家有线电视运营商共同达成一项协议,使其各自的宽带用户可通过iPhone、iPad、黑莓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等任何WiFi终端,在三家运营商布设的近千个WiFi热点实现免费漫游。美国目前最大的两个IPTV平台是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的U-verse TV和威瑞森(Verizon)公司的Fios TV。据预测,到2013年,美国IPTV用户将增长三倍,达到1550万户,总收入将达到150亿美元。另外,视频分享、社交网站、微博等的发展,以及苹果公司“手机+应用软件在线销售”业务模式,谷歌软件与卫星电视机顶盒的合作等,也都处在迅速而深刻的变化之中。

(3)终端融合。能够连接互联网的新设备不断涌现,手机、iPad、高清电视、可上网蓝光影碟机等终端大面积接入互联网。2009年,美国有超过850种经过FCC认证的移动通讯产品,手机销售达到1.72亿部,其中27%为能上网的智能手机。设备之间实现互相通讯,移动互联网业务成为发展热点。电视机厂商也通过推出“互联网电视机”(Internet TV)加入竞争,用户拥有的电子设备种类花样不断翻新。2008年,谷歌、摩托罗拉、Mobile、高通等34家企业组建了“开放手机联盟”,推出开放式移动终端平台Android。

(4)产业融合。通过资产重组并购实现产业链相互渗透延展。产业融合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与内容商之间联盟,如康卡斯特公司拟收购NBC环球的股份;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与电信公司之间联盟;有线网络公司与互联网公司之间联盟,如2000年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AOL)的合并;电信公司兼并有线电视、直播卫星公司等,如美国西部公司(USWEST)兼并有线电视公司大陆缆视(Continental Cablevision)。2005年YouTube诞生,一年之内迅速走红。2007年,美国各大电视台所属的媒体公司陆续开始商谈如何联手建立一个网络视频平台与YouTube抗衡。其中包括新闻集团力推的MySpace、CBS和维亚康姆共同投资的Joost,时代华纳等多方投资的Veoh,以及后来鼎鼎有名的NBC和Fox合作的Hulu等。2010年6月,谷歌公司正式推出谷歌电视平台,与卫星电视公司DISH Network和索尼等合作,利用自身研发的手机平台操作系统Android,使观众通过网络观看电视。[10]

(5)文化融合。亨利·杰金斯在《媒体融合的文化逻辑性》一文中写道:“我们需要从以文化垄断为基础的政治学(即阻挠外界的文化流动)向积极地塑造媒介信息流动的博客过渡。”也就是说,以博客为代表的新媒介形式打破了以往政治性的文化垄断,也改变了媒介信息的流动方式,重塑了媒介文化。杰金斯另指出: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记者开始浏览博客来寻找新闻源头,以便开拓报道的广度和深度。[11]

3.媒介融合中的美国电视

电视新闻教育早已和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密不可分。打开美国著名的电视频道CNN、ABC、Fox、CBS,几乎每档节目或新闻话题播出时,都会在屏幕下方出现一个Twitter或栏目网址,期待得到与观众的反馈和交流。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俨然就是移动的微型电脑,内容提供商所提供的用于视频播放的软件和内容层出不穷。互联网上,美国著名的YouTube、Hulu等视频网站的流量震撼着电视收视率,Google TV等新型网络电视台更是让传统有线电视战战兢兢。媒介融合模糊了媒介的固有边界,跨媒体、多媒体采集制作发布新闻成为普遍的现象,所有的媒介都倾向于互联网化、视频化的发展方向。[12]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三网融合”的焦点IPTV业务及其倡导的互动服务等功能在美国并没有掀起什么热潮。美国电视上的互动并不频繁,美国人买东西依然是去超市商场,有时也通过网络购物,水电费依然通过银行卡支付,卡拉OK、电视课堂在美国并不受欢迎,美国电视观众对于传说中的IPTV可以代办一切的神话似乎并不热衷。换句话说,美国的电视上依然还是以单向的Broadcasting(广播)为主,真正的互动主要出现在互联网上。视频网站上传、分享、评论等互动功能显示出互联网的巨大吸引力,而电视却依然故我。唯一不同的是,电视栏目会借助互联网搜集观众的反馈信息。电视台纷纷把节目搬到网上,同时为互联网和移动新媒体渠道提供内容,包括专门为手机量身定做的手机短剧等。最新的尼尔森季度报告显示,2011年美国总体电视收视率比2010年每人每月增加22分钟,移动视频和网络视频收视率比2010年第一季度亦有所增加。“调查表明移动和互联网视频的增长强劲,但是传统电视仍占主导地位。美国消费者每个月花了近159小时在自己家中观看电视,四个半小时在他们的计算机上观看网络视频,还有超过四个小时在移动设备上观看视频。”尼尔森执行副总裁和媒体观众测量者Matt O’Grady如是说。[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