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传媒形态本身定性传媒的职能

从传媒形态本身定性传媒的职能

时间:2022-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从传媒形态本身定性传媒的职能现代传播科技构建了传媒本身,传媒不同的外在形态本身,一定程度规定了传媒的职能,这种职能的实际控制者是传播科技。麦克卢汉的名言“媒介即讯息”,实际上表明了一种传媒的职能,不是传媒内容带来的“职能”,而是传媒形态本身带来的“职能”。科学技术当今承担起了使政治权力合法化的职能。

五、从传媒形态本身定性传媒的职能

现代传播科技构建了传媒本身,传媒不同的外在形态本身,一定程度规定了传媒的职能,这种职能的实际控制者是传播科技。麦克卢汉的名言“媒介即讯息”,实际上表明了一种传媒的职能,不是传媒内容带来的“职能”,而是传媒形态本身带来的“职能”。20世纪60年代他提出时没有人想到这一点。现在,当传播科技急剧发展以后,我们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传媒(形态)的职能是什么?是一种现代技术,这种技术表面上由人控制,实际上却控制着人,人的行为习惯,甚至人的思想。如果看报纸成为一种习惯,这还问题不大,作为老年人的一种消遣,还能得到肯定。但是电视若成为一种控制人的技术,就开始了明显的影响社会结构的变化。例如,自从电视成为第一媒体之后,以往家庭内部的交流时间被侵蚀了。网络若控制了人,这种技术对于社会结构的影响就更大了,“网络痴迷症”便是一种极端的表现。

对于这种由传媒形态带来的“职能”,法兰克福学派的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1929— )最为担心。这会造成传媒性质发生变化,本来是人创造的一种东西,现在反过来控制了人,这在哲学上叫做“异化”。“异化”不是指异常变化,而是指人创造的某种东西,这种东西后来反过来控制了人。

哈贝马斯的书很难看懂,《交往行动理论》有三大卷,所以我建议大家读一下云南出版社出版的《哈贝马斯论交往》,这是由三位学者编的他的语录,编得相当好,它是按照哈贝马斯的思维逻辑编的,都与传播有关。

哈贝马斯提到,传播除了政治控制、意识形态控制以外,还有一种无形的控制,就是科技力量的控制。科学技术的合理性本身也就是控制的合理性,谁掌握了技术,在某种意义上谁就对媒体的内容有所掌控,即统治的合理性。科学技术当今承担起了使政治权力合法化的职能。

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强调过一个观念,叫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时我们太需要发展科技了,可以理解。其实呢,如果从批判学派的观点看,这个观点是有问题的,科学技术不应该成为第一生产力,第一生产力是人。如果一旦科学技术成了第一生产力的话,人的地位就没有了,人就会受科技的力量控制,“异化”了。黑格尔使用了这个概念,马克思也使用过这个概念,人不应该被自己所创造的东西所控制。

现在我们这个社会确实出现了新的问题:科学技术和社会操纵结合一体,人们的私人空间由于技术的发展而遭到侵占,自我深化的多样化的过程在工艺过程和机械反应的状态下被固定化、单一化,个人只能模仿外界,再也不能对社会提出抗议。从这个意义上讲,如哈贝马斯所说,“合理的技术社会”也就是“合理的极权社会”。

在这方面,我们仔细想想,其实都能感觉到和看到,包括我们媒体报道的内容,对私人空间侵蚀的力度越来越大。我们不是被人所控制,而是被人所创造出来的机器——传播科技的力量所控制。下面分析几句哈贝马斯的语录:

“它们想按照有目的—合理的行为的自我调解系统和适应性行为的模式来重建社会,想用控制自然的方法来控制社会。”

这里讲的就是技术这种力量,如何能够重新构造我们这个社会。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比如梅罗维茨(Joshua Meyrowitz,1953— )对电视的研究,使我们意识到电视这种媒介形态带来的结果。没有电视之前,我们玩的都是跳皮筋、跳方格、弹球、玩羊拐,推着铁圈上学,等等,自从有了电视以后,我们的整个生活结构都被电视所控制了。原来家里讲故事聊天的情景基本上没有了,大家都守着电视看,有的家里有两个电视,大人小孩分开各看各的电视谁也不说话,到点以后睡觉。电视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控制了我们这个社会,就是上面这句话,用“自我调解系统和适应性行为的模式来重建社会,想用控制自然的方法来控制社会”,人是自然的控制者,现在反过来,人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控制,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最后真正控制这个国家的是谁?是技术专家。

哈贝马斯是德国人,德国的语言有一个特征,能深刻地反映人的思想。不像英语,英语是商业语言,再说什么话,也只能到大白话的程度,这跟语法结构是有关系的。德国这个民族是理论民族,英国这个民族是个商业民族,有时候,语言结构反过来控制人的思维。哈贝马斯的话有时觉得很别扭,你若翻来覆去仔细读,就觉得他说得很深刻。为什么?因为德语的结构就是这样,有时候一个自然段里只有一个动词,你要认真琢磨附加在这一句话中的各种状语定语,当你看懂了以后,会感到说得非常深刻。英语就达不到这个程度,英语的语法结构比较简单,它是用于商业交易的语言。

“正是技术专家治国论意识模糊了下述这一点:要使这种重建获得成功,就得付出重大代价,即牺牲以日常语言为中介的相互作用结构,这一结构由于很容易实行人道主义化而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这句话实际上是倒过来说的,哈贝马斯的意思是,如果要打破这个结构,那么就应恢复人们之间那种面对面、自然的语言交流,这种交流才是符合人道的。

“技术专家治国论意识所反映的不是对某种道德态势的割裂,而是对作为生活范畴的本身的“道德”的压抑。公共的、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用日常语言使相互作用的参照系失去了作用,统治和意识形态都正是通过日常语言在交往不正常的条件下形成。”

也就是说,现在的统治不是明确地下命令,而是通过很平常地接受电视、网络信息,通过平常的语言就能实现,这种技术性很强的交往本身,即“交往不正常”。它打破了原来很自然的一种交往形态,而这个打破依靠的是传播技术的力量。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译文有改动。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523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658页。

[3]《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册,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203、205页。

[4]参见《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91页。

[5]《列宁全集》第2版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3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658—659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9页。

[8]发表于《新莱茵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09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68页;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55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39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508页。

[12]黑格尔:《美学》中文版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0页。

[13]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7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