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方言蕴含商业文化要素

天津方言蕴含商业文化要素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津是“商贾之所萃集”的大都会,有着丰富多彩商俗文化积淀。天津商业用人,要找“穿过木头裙子(柜台)”的,也就是业务熟、懂规矩的职员。最具有民俗特征的,是天津商业的文化形象。天津店铺俗语,平实而诙谐,体现出商业都市的特点和天津人的幽默性情。天津人吃东西认牌子,因为老牌子货真价实,保质保量,更重要的是因为技术独到,保持着传统的、特殊的天津风味。

天津是“商贾之所萃集”的大都会,有着丰富多彩商俗文化积淀。从观念上讲,天津商人聚财思想十分鲜明。所以,天津人平日最敬财神和利市天官。大年初二,家家迎财神,商店供奉甚繁。天津人常用“富贵无三辈”“庄稼钱,万万年,买卖钱,四十年”,警告子孙。重视“财能生财”“喜本图利”“死钱变活钱”的商业经营思想,即追求资金在流动中扩大或增值。天津商人把顾客看成衣食父母,买多买少一样,百挑不厌,最后做到“买卖不成仁义在”。在经营管理上,合资(伙)人必须忠于本店,很多商行就用“双义成、三合义、聚义成”作为字号,信守同心同德的原则。天津商业用人,要找“穿过木头裙子(柜台)”的,也就是业务熟、懂规矩的职员。而“买卖家不招三爷:姑爷、少爷、舅爷”,免得长支短欠,因亲缘关系恃宠而骄,扰乱店规。这种种民俗心态,实际构成不成文的俗信,并在商业中传承下来。

最具有民俗特征的,是天津商业的文化形象。门脸各有光彩:药店、茶庄、绸缎庄、鞋帽铺、金店等,内外装修,各有特色。不像现在一律铝合金门窗。牌匾一定突出“名”和“优”,中和烟铺楼外标榜出“五甲子”(设于明崇祯末年)三字;药店是“冲天招牌”,上书“专门采办川广云贵地道生熟药材”。牌匾还要借名人以自重,劝业场、正兴德就是内阁中丞华世奎所题。老牌匾代表老字号或名店,有招徕顾客的吸引力。幌子是店招,大都标示性强,色彩斑斓,具有形象感染力,有实物型(桐油庄门口放油篓)、象征型(颜料铺飞红点翠的彩棒)、文字型(当铺外墙硕大的“当”字)、响器型(名为“报君知”,如修扇子的串儿铃、卖元宵敲梆子、剃头挑子的“唤头”等),都用个性鲜明的幌子吸引招徕顾客。

天津商俗很注意职业道德,把道德规范变成口头传承的信条,如货真价实、公平交易、童叟无欺等。再如交易上讲求“耍奸不耍赖”,就是精打细算,精于算计;但绝不可以假冒伪劣,欺诈违约。这已成为约定俗成的经营守则。

在天津店铺俗语里,流传最广的俏皮话,就是“大德祥改祥记——缺了大德了”。天津人眼里不揉沙子,心里有杆道德之秤,随时运用幽默的言语武器,对那些不够分量的人,进行公允的道德评判和绵里藏针式的抨击。天津店铺俗语,平实而诙谐,体现出商业都市的特点和天津人的幽默性情。

天津人吃东西认牌子,因为老牌子货真价实,保质保量,更重要的是因为技术独到,保持着传统的、特殊的天津风味。据《津门纪略》记载,老天津人吃糖炒栗子,要吃东门牌坊下“郑三炒”的,他的门口悬挂着“拣选遵化大栗子”的招牌,亲手一个一个地精挑细选,炒时频频添加糖稀,炒出的栗子又甜又面好脱皮,食者无论家住多远都要到这里来买;天津人吃花生总要买鼓楼下“张二”家的,或者是文庙前“大头”的,“大头”家的瓜子也好,都是大白心;要吃细糖(即南糖)最好是白家胡同或东门里“永源斋”的;吃好馅大糖是鼓楼北金声园口上的;吃元宵,户部街“祥德斋”的最好,买多少摇多少,个大馅全,糯甜新鲜;吃月饼毛贾伙巷“胜兰斋”的最好;芝麻饼要数东门“一品香”;“祥德斋”的家常烙、翻毛最拿手;“春涌德”的大小八件远近驰名;就连串胡同的丁伯玉糖堆、粘子也享誉津门,他出售的糖堆选上等材料加工细作,糖熬到最佳火候,放置一两天不化,掉在皮袄上都不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