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方言词汇

天津方言词汇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专家推测,方言岛中的天津话来源于江苏和安徽北部的方言。2010年和2011年,天津的语言学家组成专家组,深入安徽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与天津方言相同度最高的是固镇和宿州方言,其次是蒙城和蚌埠方言。天津方言的母方言很可能就来自这里。天津是一座移民城市。天津方言的特点主要集中体现在说话的声调上。除此之外,天津方言的语音中也有一些特别之处。

文_谭汝为

外地人一到天津,首先体会到的不仅是天津城独特的建筑和小吃的美味,还会一下子被直爽、豪放、简洁、幽默、语调独特的天津话逗乐。

天津方言岛

人们通常说的天津方言(或天津话),是指天津市内6个区和西青区大部分、东丽区小部分本地居民所使用的方言,它属于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

总体来看,天津方言片的东、南、西3面被静海方言片包围着,北部则是武清方言片,这就形成了一个“方言岛”。

“方言岛”是语言学术语,由于历史上大规模移民,外来的方言占据了原来某方言区的部分区域,就形成被原方言区包围着的独立的方言孤岛。

方言岛的形成条件有三:人群大规模集体迁徙;居民聚居不散,形成相对独立的语言社团;外来的方言社团在当地社会生活中处于优势地位。

天津方言岛以北的居民,所说的语言接近北京话,东北方向的居民所说的语言接近唐山方言,西南和东南则接近静海一带的方言。

母方言来自皖北平原

据专家推测,方言岛中的天津话来源于江苏和安徽北部的方言。2010年和2011年,天津的语言学家组成专家组,深入安徽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与天津方言相同度最高的是固镇和宿州方言,其次是蒙城和蚌埠方言。与天津方言相似的淮北方言,以固镇、宿州和蒙城这个三角区域为中心,其四界范围大致是:江苏徐州市以南,淮南市以北,涡阳县以东,“五泗灵”(五河、泗县、灵璧)以西。天津方言的母方言很可能就来自这里。

天津是一座移民城市。明代实行军屯制度,外地大量移民以军事组织的形式来到天津一带屯田,从而出现了许多冠以姓氏的“官屯”地名。“燕王扫北”时,安徽宿州一带有大批军士携带家眷来到天津。这些移民实行军事建制,“家庭承袭,邻里相望”,形成相对牢固的“语音社区”。于是,具有低平调的皖北方言成了天津卫的通用语。

天津是历史上南北漕运的中心,中国北方贸易转运的集结之地。明清两代,苏皖和晋冀鲁豫地区的大量移民或屯垦,或漕运,或逃荒,或经商,陆续迁至天津;随后,盐业、金融、实业、商业乃至政界、军界、文化界知名人士,在天津安家落户。因此,河北、山东和北京、东北的方言,对天津方言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种种影响。

天津方言的津派气息

天津市区与北京相距不过100余千米,与说北京话的武清方言片相距只有10多千米,但天津话和北京话在语音上的差异显而易见。操天津方言的人只要一张嘴,就有一股与众不同的津派气息扑面而来。

天津方言的特点主要集中体现在说话的声调上。天津话与普通话虽然都有4个声调,但却有明显的差别,尤其是阴平(一声)声调上,二者差别很大。普通话的阴平读音呈现出高平调,是四声中的最高声调,而天津话的阴平读音呈现出低而降的调值,音程短促,是四声中最低的声调。例如,“天”、“七”、“飞”、“边”等字的读音,普通话调值高,天津话调值低。

除此之外,天津方言的语音中也有一些特别之处。在天津,一些地名有特殊的方言读音,譬如“水阁大街”、“玉皇阁”、“北阁”等地名中的“阁”字,不读gé,而读gǎo。天津著名民谚:“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阁”读为gǎo)。”为什么天津话把“铃铛阁(gé)”读为“铃铛阁(gǎo)”呢?很可能是受母方言(安徽话)影响所致。这个发音可能是“燕王扫北”时安徽籍的军人带来的。

天津方言的码头文化特质

有人说天津文化可分3类——城厢文化、租界文化和码头文化。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天津的文化特征更侧重于码头文化,码头文化与天津方言更是相辅相成。请看天津作家林希在《九河下梢说码头》一文中的描写:天津人讲“精气神儿”,天津人骂人是“死蔫蛆”,全都是码头遗风。天津人连吃饭都带着码头气派,天津人吃煎饼果子,吃大饼卷牛肉,把这种吃法叫“吹喇叭”,就是不能因为吃饭误了潮起潮落的时间……天津人讲究最后的结果,不注重过程,只要“大面儿”上过得去,没有那么多规矩。光在一个码头上混,天津人说是“栖锅底”,算不上是本事,要有本事跑码头,在各个码头间跑来跑去。这就是《日出》里胡四说的那个名词“吃得开”……“老牛筋”不行,“老执鬼”不行,先要有“人缘儿”,然后才会有“饭缘儿”。如此,才能在天津这个大码头上“横趟”。

天津方言是天津地域文化的载体,其特点除语音之外,更多体现在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语汇上。天津方言的文化特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俚俗;第二,简洁;第三,幽默;第四,生动。

首先,说俚俗。天津话说某人是“山药豆子”,属于嘲弄或谩骂,指性情乖僻、不讲情理的人。例如:“别搭理他,真是个山药豆子!”天津人说话干脆利索,为求简洁,有时只说前半截“山药”,或只说后半截“豆子”,效果一样。例如:“今儿个我要是赢不了他,我是山药!”“别人牵驴你拔橛,这不是豆子嘛!”

其次,说简洁。天津人说话,唯求简洁明快,一字千金。例如:“跟我走!”“哪儿去?”“南市。”

再次,说幽默。天津流传最广的俏皮话就是“大德祥改祥记——缺了大德了”。天津人眼里不揉沙子,心里有杆道德之秤,随时运用幽默的语言武器,对那些不够分量的人,进行公允的道德评判和绵里藏针式的抨击。

冯骥才先生在《亦洋亦土说天津》一文中这样写道:“天津人说话喜欢戏谑,有浓厚的自嘲成分,但并非黑色幽默,天津人的自嘲是语言的笑料和生活的调料。它使生活更加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生活文化。”

最后,说生动。天津人喜欢编造新俗语,例如,俗语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到了天津,就变成:“你走你的中山路,我钻我的耳朵眼儿。”中山路建于1903年,宽30多米,在当时是全市最宽的马路;而耳朵眼儿胡同最窄处不到两米,是全市最窄的小胡同。

骂人的话“德行”,天津人也用俏皮话拐弯儿说:“宫北大街的帽铺——德兴(行)。”因为天津娘娘宫的宫北大街原来有一个专卖帽子的商店——德兴帽铺。

城市性格的反映

如果说北京是皇城文化、精英文化,属于京派;上海是商业文化,属于海派;那么,天津则是市民文化、通俗文化,属于津派。

俗文化里必然包含着幽默情结,天津方言就有“哏”这个典型的词儿。“哏”就是幽默诙谐,体现天津人待人接物的一种豁达胸怀。无论生活多么艰辛,具有一种苦中取乐的意识,不和自己过不去,善于把人生的严肃课题游戏化、谐趣化,自己找乐儿。俗语“卫嘴子”之说,是钦佩天津人能说、爱说,表达能力强,善于挖掘语言潜能,生活中总洋溢着达观聪慧和燕赵豪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